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詩人顧況與宮女的紅葉傳情

2020-12-15 閒花詩話

紅葉詩——顧況

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伴著一聲春雷的啼哭,伴著一串春雨的滋潤,洛陽的春天又開始撩人了,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大好春光,當然要與杏花相伴。

這日大唐著名詩人顧況來到洛陽,攜三倆詩友,嗅著暖風裡微醺的草木清香,遊於宮苑之外,欣賞這神都之美。

路經上陽宮外一下水池,牆邊有一御溝,流水匆匆的從宮內流出,仿佛夾雜些不高興的情緒,連倒映在水裡的藍天白雲都變得破碎了。

忽然間,詩人發現了一抹與這季節不相宜的紅色,竟是一片桐葉在潺潺水流中浮泛而來,樹葉躺下,在水中的藍天白雲中靜靜穿行,重新以平等的姿態與藍天對話,很是驚豔。詩人不禁心生疑竇,這樣的時節,怎會有桐葉染紅?於是他帶著好奇俯下身去拾起那片紅葉,略一端詳,發現這落葉之上竟題著一首絕句: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顧況看到這片紅葉上的題詩,不禁感慨萬千。同時心中更是升起一個疑惑,這詩是何人所寫呢?難道是這深牆之內的宮女麼?

拈著這枚微溼的紅葉,詩人心緒難平,他仿佛看到了一個窈窕清純的女子,靈慧多才,且有一份異想天開的小女兒旖旎心思,但是卻正被深宮深鎖限制著自由,無法追求自己的幸福,只能通過這一枚紅葉來寄託自己的渴望,一半明媚、一半憂傷。風過無痕,花開有音,想到這,詩人不禁有些動容了。

於是,第二日,詩人跑到這條溪流的上遊,在同樣的紅葉上寫下一首詩:

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寫好後,詩人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將這枚紅葉再次放回水流中,一直到看著這片桐葉載著自己的心意流入了宮牆,還捨不得離開,他相信如此聰慧的女子,一定會明白他的用心,並給他回復,這不是僥倖,不過是遵循了自己的情感罷了。

有一份憧憬和期待,這等候的時光,寸寸都是美妙難言的。

時間隨著流水緩緩而逝,天漸漸黑了。但詩人仍然堅持站在那裡等著。他忽然有一種感覺,他會遇見,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女子。

然而,隨著夜色的湧起,水流最終沒有帶來那枚期待的紅葉,詩人不禁有些失落的拈起一縷溪水,幽幽的嘆了口氣。

數日後,有人在東苑遊玩的時候,在水中又撿到一題詩紅葉,由於知道之前有顧況紅葉題詩的事,便把這枚紅葉帶給了顧況,詩云:

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顧況小心的捧著這枚紅葉,將這首詩讀了一遍又一遍,禁不住,醉了、痛了。他明白心中人在慨嘆自己的命運尚不如那水中飄零的梧桐葉,尚能乘著流水,來到有緣人的手中。那種對衝破牢籠的希望、那種對身受幽囚的憤懣、那種對情感的歸依。他感到自己的心靈和另外一顆心是相通的,茫茫人海,他遇到了她,能夠靈魂相契的愛人。

自此以後,顧況和這位宮女二人經常憑藉紅葉傳送愛戀的心聲。不久「安史之亂」爆發,洛陽失守,顧況在亂世流離,最終找到了心上人並攜手外逃,結為連理隱居於山野。因為顧況葉上題詩的佳話,「紅葉傳情」便被當作愛情的寓意象徵,作為洛陽下池軼事,廣為流傳。

相關焦點

  • 宮女傳情,紅葉題詩,古代真的有如此浪漫的奇遇良緣?
    (二)顧況是洛陽上陽宮「紅葉傳情」的男主角顧況(生卒年不詳),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浙江海鹽人,唐代詩人、畫家、鑑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任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有《華陽集》問世。
  • 顧況:葉上題寄予與誰。原來,他是紅葉傳情的來源
    相傳彼時無數的上陽宮女題詩紅葉,拋於宮中流水寄懷幽情。畫閣紅樓宮女笑,玉簫金管路人愁」,這個所謂的人間仙境宮苑,只不過是唐王朝千百宮女慘澹人生的囚牢,身處這種寂寞和悲慘的境遇的上陽宮女就用紅葉寄情,反映的是整日閉鎖深宮中宮女的寂寞與悲哀。後世多用紅葉題詩用來比喻男女之間奇特的姻緣。今天,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美麗憂傷的傳說的來源吧!唐玄宗天寶年間,著名詩人顧況來到洛陽。
  • 紅葉題詩: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中唐的時候,詩人顧況跟朋友在洛陽御苑外的流水中乘船遊玩,突然看到一片很大的梧桐葉隨水流漂了過來,上面隱約可見有一些字跡。顧況趕忙撈起來一看,紅葉上竟然題著一首詩:「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
  • 紅葉有情流水無意,擺一擺「紅葉題詩」悽美、浪漫的愛情故事
    「紅葉題詩」是唐代文人墨客演繹出的一則則充滿了傳奇色彩,悽美、浪漫的愛情故事,直到今天讀來,仍令人肝腸寸斷、感慨萬千。關於「紅葉題詩」的故事,有唐代有著數個不同的版本。雖然故事男女主角不同,但情節如出一轍。
  • 婚聯中常能看到紅葉題詩,這到底是個什麼梗
    中唐年間,詩人顧況有一次和幾位詩友在御苑邊的流水旁休息,忽然看見許多闊大的梧桐葉隨著御苑流水漂了出來,仔細一看,有一片梧桐葉上好像有字。他們把它撈上來,看見上面有一首詩: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 唐朝著名詩人顧況作品《茶賦》品讀(一)顧況簡介
    品茶圖(來自網絡)顧況寫過一首《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的詩,原文為: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裡斷腸時。君疇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唐朝美女形象(來自網絡)大意是說:洛陽的皇宮上陽宮裡,宮女因華年就這麼被封閉著隨時間而流逝,肝腸寸斷地看著柳絮紛飛黃鸝鳴春,將幽幽的情思寫在紅葉上,放在皇家田苑的水渠中飄出,那是寄給誰的啊
  • 紅葉上的徵婚啟事
    顧況在年輕時,曾於東都洛陽與宮人以梧葉漂詩。某日,顧況與詩友在宮城外的園林水邊賞春,見流水中漂來一片梧桐葉,上面寫著:「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予有情人。」(又傳為「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題一片葉,將寄接流人。」)水是從宮中流出來的活水,詩必是宮中怨女所題。彼時,玄宗正專寵楊貴妃,平時多居長安,即使到了洛陽,也無暇恩澤其他,許多宮女從入宮到白頭都無緣見天子。
  • 唐朝男人的浪漫,紅葉題詩,勝於女子!
    紅葉題詩的典故,有一些美麗的故事,流傳最廣的是中唐肅宗時代,年輕的詩人顧況在洛陽時,秋天與詩友在洛陽的上陽宮附近遊玩,看到宮牆流出外面的流水上,飄來了大片的梧桐葉,上面寫了詩。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
  • 此才子在河邊撿到一帶詩紅葉,回了一首詩後,誕生一傳奇愛情故事
    故事的男主角叫顧況,是一位著名詩人、畫家,著著有《華陽集》、《竹枝曲》、《江上》、《宮詞》等流傳千古的佳作。顧況曾進士城及第,做過幕府判官,後入朝做著作郎。顧況的官職雖然不高,但是他一生卻「幫助」過兩個走出困境。一個是男人——著名詩人白居易。
  • 詩人無意撿到一片樹葉,卻發現上面有首詩,於是變成了浪漫的邂逅
    16歲的白居易帶著他的成名作拜訪大學者顧況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這個人將會成為他的伯樂,而顧況最有名的事跡不僅僅是與白居易的會面,在他年輕的時候還發生過一段美麗的傳奇故事。天寶年間的顧況オ二十多歲,年輕、耿直,滿腹詩書。他曾遊學於長安,閒暇之餘喜歡與三五友人吟詩賞景,過得正是詩人應有的詩情畫意般的生活。秋天,顧況身處洛陽。
  • 詩詞佳話:唐代紅葉題詩的優美愛情故事
    紅葉詩詞還有很多首,我們另文去擷拾賞析,我們想講的是關於紅葉詩詞的一段典故,那就是著名的「紅葉題詩」,講述的是唐代一位宮女在紅葉上題詩,竟然引出一段美好的姻緣,千百年來廣為流傳,下面就來談談典故的來龍去脈。
  •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深秋霜濃時節,遍山紅葉噴薄如熾,賦予了華山另一種神奇的美。紅葉是詩之葉,是詩人筆底的情感意象。紅葉曾經催發了詩人們多少詩思。流水何必如此匆匆,我深坐宮中每天都如此悠閒,此刻唯有殷切地希望,這紅葉能隨著這自由的流水,到人間好好地走一遭。於佑細細地將詩讀了幾遍,又小心翼翼地把紅葉帶回住處,妥善地放在書箱中。自此,他經常把這枚紅葉拿出來吟誦欣賞,越來越覺得這紅葉美豔可愛,其上的題詩清新意深。於佑日夜對著紅葉百般思慮,人也消瘦了許多。
  • 南京東路街道生活日記——「活動預告」觀•尋•旅:紅葉題詩,踏行真愛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描寫的是秋天的肅殺;而「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作者胸懷大志,心情澎湃,看到了秋天的一派生機。唐詩人顧況在洛陽時,看到流水從上陽宮牆內飄來一片大梧桐樹葉,上面寫有一首詩:「一入深宮裡
  • 代言秋天的十首紅葉詩詞:蕭蕭丹葉動秋聲
    如果要為秋天尋找一個代言者,應該選誰?古代的詩人已經給出了答案:秋天最佳的代言者叫紅葉。>在詩人筆下,那枝頭上舞動的一片紅葉,孕育了無數令人陶醉的唯美詩句。紅葉,或叫楓葉,或叫霜葉,或叫丹葉。它們是秋天最有代表性的詩詞意象,也是最能撥動詩人心弦的一串音符。紅葉不但詩人垂愛,還能題詩傳情。在唐代,後宮的宮女彼此在紅葉上題詩,拋於流水,寄懷幽情。詩人顧況還寫下了「葉上題詩欲寄誰」的詩句。
  • 洛陽人賞紅葉的祖宗!細數洛陽周邊十大賞紅葉佳處
    你查閱一下上至三代到先秦,下至隋唐以前的詩詞典籍,不能說沒有紅葉的影子,但把賞紅葉當成習俗的文字,還是少之又少。直到了唐詩宋詞中,紅葉才作為一種文化習俗被廣為流傳,「霜葉紅於二月花」才成為一種審美的符號。不少人都知道「紅葉題詩」的典故,但有幾個人知道那就發生在洛陽市西工區呢?具體說,就是如今的上陽宮和東、西下池村!
  • 秋天到了,這些唐代詩人題寫紅葉的詩句是寄給誰的
    相傳,在秋天,唐朝後宮佳麗們詩興大發,摘取紅葉,在上面題詩一首,然後讓其隨著流水緩緩流向遠方,以此寄託自己的心願或者詩情。有人喜歡,就撈起紅葉再在上面和詩一首,通過流水,傳到有緣人眼前。詩人王建曾寫詩讚曰:「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畫閣紅樓宮女笑,玉簫金管路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