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基地
擁有距今400多年的古民居大屋和民國碉樓,廣府、客家及徽派等多種建築風格兼容並蓄;擁有豐富的古巷、古井、古道、古樹等歷史文化景觀,雖歷經歲月洗禮,但風雅依舊;此外,還擁有水質淨化站、環保科普長廊、生態田園等,各種環保設施齊全,人居環境乾淨整潔……你一定想不到,這種歷史文明與生態文明碰撞、交融在一起的景象,竟藏在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客家古村落——下屯村裡。
下屯村隸屬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下屯村明初開村,距今600餘年,因阮、黃兩名武將率部紮寨屯田於下遊,故稱「下屯」。全村三面環山、一面緊鄰東江,是南粵古驛道(河源粵贛古驛道)水上古驛道東江段為數不多的古村落之一,東江國家溼地公園、「東江畫廊」風景區橫穿村境。
下屯村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人民審計事業的奠基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阮嘯仙革命先烈的故裡。在2019年12月海南博鰲舉辦的第三屆「2019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上,下屯村榮獲「2019中國最美鄉村」稱號;2012年被認定為廣東省古村落文化遺產;2015年被認定為廣東省名鎮名村;2019年被認定為中國傳統村落。
為全面提升農村生態環境的質量和水平,助力鄉村振興,去年底開始,在省市駐村幫扶工作單位和省生態環境部門、省環保基金會、河源市環保宣教中心、市環保志願者協會等單位的幫助和指導下,在結合本村實際、深入調研的情況下,下屯村啟動了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創建工作,並於2020年9月23日在下屯村文化廣場舉行了創建省環境教育基地啟動儀式。
人居環境整治有效提升環保意識
「髒亂差」一度被視為落後農村生活環境的標籤。為擺脫這種標籤,去年以來,下屯村在鎮委鎮政府的領導下,開展了全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村容村貌美化集中行動,通過農戶庭院美化評比活動,動員全村群眾從自家的門前屋後清潔衛生開始建設美麗家園,共同改造庭院、改造升級道路、清理生活垃圾,現如今,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與此同時,河源市環保宣教中心、市生態環保志願者協會還多次組織志願者與下屯村村民一起開展「拒絕白色汙染」清潔行動,並挨家挨戶宣傳白色汙染對居家和農作物、土壤的危害性,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環保意識。
環保設施建設助推生態振興
光靠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還遠遠不夠,硬體設施也要跟得上。結合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建設標準,下屯村建設有生活汙水處理廠,每家每戶的生活汙水均通過全村管網統一到村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置。目前下屯村水質淨化和環境保潔設施工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集汙水處理、垃圾集運、微景觀休閒及環保示範教育為一體,處理生活汙水150噸/日+50噸/日,轉運垃圾2.5噸/日,配套鋪設汙水管網3km,設施外獨立設置50套(戶)分戶式微型處理裝置,垃圾收運設施建築面積約80m2。
與此同時,從今年年初開始,省市有關部門、公益機構在村小學廣場幫助建成了生態環保科普知識長廊,整體圍繞「推動生態振興,建設美麗鄉村」這一核心,通過融合傳統農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等內容,以藝術語言的形象魅力和圖文並茂的板式風格,設置垃圾分類科普、農村環保科普等各類知識展板。在村口主要路段建設了生態環保理念宣傳牌,營造村內濃厚的生態環保氛圍和家家戶戶重視生態、熱心環保的生活環境。
此外,下屯村結合實際,選擇全村中心位置古民居池塘,建設了近千平方的浮床種植項目。通過在池塘內種植可淨化水質的通心菜,將水中的汙染物質分解轉化或富集到其體內,恢復水域中的養分平衡,從而改善水質。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同時還可以利用該項目對廣大青少年開展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課堂培養綠色生活方式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隨著《意見》的出臺,研學旅行也正式被納入中小學課程計劃,成為實踐育人的又一有效途徑。為紮實開展青少年環境教育,組織課程建設團隊在下屯村進行實地調研,圍繞綠色生態、客家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四季農耕文化、南粵古驛道文化等五大文化主題發掘課程資源。根據學齡層次,每個主題下分:幼兒親子課程、小學低年級課程、小學高年級課程、初中課程和高中課程。目前,研學旅行課程開發工作已完成,通過省生態環境廳宣傳教育處召集專家驗收會,在阮嘯仙小學舉行第一節具有東源特色的生態課程。
此外,為切實提高村民環境保護意識,下屯村專門在村小學創建了農民環境教育學堂,先後組織村民開展了垃圾分類、農村危廢品收集、環保知識進校園、環保攝影大賽、變廢為寶環保集市等一系列公益活動,通過設立互動遊戲、知識問答、垃圾分類回收交換、變廢為寶DIY等新式多樣的活動,讓村民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倡導村民們養成垃圾分類、關愛環境的好習慣以及低碳、節儉的綠色生活方式。今後,農民生態環境學堂還將經常性地持續開展環境教育活動。
【來源:河源生態環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