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某家庭聚餐引發中毒造成7人死亡的事件。12日,記者獲悉,此前在牡丹江市紅旗醫院救治的62歲的李女士於11日晚不幸去世。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數升至8人。
據了解,10月5日早上,該家庭成員親屬共12人參加了聚餐,家裡長輩9人全部食用了酸湯子,3個年輕人因不喜歡這種口味沒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湯子的長輩陸續出現身體不適,已造成8人搶救無效身亡。目前,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療的李某還在搶救中。
根據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最新信息,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湯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質黃麴黴素。
酵米麵食物中毒又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食物中毒。在我國多地農村,常用各種粗糧放於水中浸泡,使之發酵做成酵米麵,再製成各種食品,北方多以酵米麵製作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南方多為糯玉米泡製後做成湯圓等。
酵米麵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7~8月為最多。米酵菌酸是酵米麵的主要毒素,它對酸、氧化劑和日光不穩定,但其耐熱性強,經煮沸和高壓不被破壞,因此不論製成何種食品、採用何種日常烹調方法都不能破壞其毒性。
因食用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的酵米麵而發生的食物中毒,主要表現為上腹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嚴重者可出現黃疸、肝腫大、嘔血、意識不清、煩躁不安甚至休剋死亡。由於該類食物中毒發病急、多種臟器受損、病情複雜、進展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中毒後應進行急救和對症治療。
預防酵米麵食物中毒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嚴禁用浸泡的玉米、黴變的玉米製售食品;不製作、不食用酵米麵,移風易俗,廢除陳舊不良的飲食風俗;
2、家庭製備發酵穀類食品時儘量做到吃多少做多少,要勤換水,保持衛生,防止異味產生;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以防汙染;
3、由於進食變質銀耳與酵米麵中毒一致,日常應選擇經水泡發後,朵形完整、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黃,彈性好,無異味的正常幹銀耳,發好的銀耳要充分漂洗,摘除其基底部;
4、禁止出售、食用變質鮮銀耳;不食用自採的鮮銀耳。
編輯: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