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別名西海,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青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自然風光雄奇壯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下面就來看一下青海十大最美旅遊景點,計劃一下您的青海之旅吧!
一、塔爾寺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中,創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最重要的寺院之一,也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是青海省和整個中國西北地區的佛教中心和黃教聖地,漢族、藏族、回族、土族人在這裡或信奉佛教,或信奉伊斯蘭教,或皈依儒道,或拜金拜神,彼此包容、和睦。寺院建築恢宏、珍寶豐富,又能感受到濃鬱的宗教氛圍,是西寧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塔爾寺是由眾多的大殿、經堂、佛塔、學院組成的古建築群,它和內地漢傳佛教寺廟在建築布局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塔爾寺的建築群不是中軸對稱、縱深進入的,各個經院、大殿、佛塔都不規則的分布在一個小山丘上。大金瓦寺是整個建築群的中心,傳說宗喀巴大師就出生這裡,大師出生時的臍帶血滴在這裡,之後便長出一棵菩提樹。後來在樹外包了塔,修了寺院,塔爾寺因此得名。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
二、青海湖
青海湖藏語稱「措溫布」,蒙語稱「庫庫淖爾」,意即「青色的海」,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的日月山下,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晏、剛察、共和三縣,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溼地。青海湖充滿生機,到處可見犛牛、黃牛漫步,羊群吃草,構成「風吹草低見牛羊」牧歌式的圖景。湖區有兩大奇觀,一是漁場,一是鳥島。七、八月是去青海湖最好時節,油菜花開大片,一年一度的環湖自行車賽也是那時舉行。
青海湖水色青綠,宛如一顆藍寶石鑲嵌在青海高原之上。湖面群峰環繞,雪山倒影,煙波潔淼,碧波連天。水中遊魚歡躍,湖上鳥兒翱翔。湖濱是水草豐美的大草原,夏季的草原,野花爭豔;環湖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飄香;點點帳蓬,群群牛羊,生機勃勃,充滿著詩情畫意,猶如一幅美麗的天然畫卷。南側的二郎劍景區可以乘船遊湖;西側是鳥島,每年4-6月有數十萬隻飛鳥可供觀賞拍攝;湖東以沙灘風光和娛樂為主,有著名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北側則是金銀灘和原子城等景點。
三、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位於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茶卡鎮境內,是柴達木盆地最有名的天然結晶鹽湖。「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最早的一個,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與其它鹽湖不同的是,茶卡鹽湖是固液並存的滷水湖,鑲嵌在雪山草地間而非戈壁沙漠上。鹽湖水域寬廣,銀波粼粼。天空白雲悠悠,遠處蒼山崢嶸,藍天白雲、雪山映入湖中,如詩如畫。四周牧草如茵,羊群似珍珠灑落。
茶卡鹽湖是一座3000多年的鹽場,湖水含鹽量很大,會自然結晶成為一片白色的湖面,將天空、雲朵和對岸的山都倒映在湖裡非常漂亮。湖面上,時而碧波蕩漾,時而又莽莽蒼蒼,一片潔白。遊客可以赤腳走到湖面上觀看和拍攝自己的倒影,好像天空之境。如果足夠幸運,白天可以看到在這些河面上形成的海市蜃樓。景區裡還有眾多的鹽雕可以觀賞,還可以乘坐小火車,到鹽湖的深處觀光。鹽湖裡很多小黑洞,其實是一個個的陷阱,千萬不要去踩,以免出現危險。
四、卓爾山
卓爾山位於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八寶鎮境內,地處八寶河北岸,與藏區神山牛心山隔河相望,是海北州內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卓爾山是祁連山的一條支脈,呈現丘陵狀的草原風光,而其本身地貌又屬於丹霞地貌,山體裸露的地方都是赤紅的砂巖,與碧綠的草原層疊交錯,非常漂亮。加上山脈兩側的林海、油菜花、村莊、縣城,景色層次感很強,是眾多遊客來海北必遊的勝境,也是作家、詩人、畫家、藝術家寫生採風基地。
卓爾山山頂綠茵蔥籠,挺拔蒼翠的青海松柏點綴其中。除了本身的景色外,卓爾山也是一個絕佳的觀景臺。站在卓爾山頂視野非常開闊,周圍沒有任何遮攔。對面就是一山盡覽四季風光的牛心山,山腳下一條八寶河像哈達一樣環繞在身邊,拍照非常不錯。遊覽卓爾山最好準備半天時間,可以上午去,這樣早上能看日出,一直玩到中午回縣城午餐。景區裡有觀光車可以從大門到達山上,方便輕鬆,適合各個年齡段的遊客遊玩。
五、二郎劍景區
二郎劍又名為「海帶」,藏族人稱之為「海虎」,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境內,地處109國道旁、青海湖東南岸,為一狹長的陸地堤帶,寬約百步,長約25公裡,自南向北沒入海中,開頭酷似一把長劍,由此得名。二郎劍景區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灘、動物為主的生態自然資源,以民間文化活動為內容,成為青海湖旅遊區一顆耀眼的明珠。
二郎劍風景區因距離西寧市區151公裡,以前又被稱為151基地,是中國第一個魚雷發射試驗基地,景區內現存當時的魚雷發射臺。景區內還建有以觀鳥臺、觀鹿園、觀海橋、觀海亭為組合的觀賞區,以碼頭廣場「吉祥四瑞」雕塑為組合的休閒區,現在已成為青海湖重要的景點之一。遊玩二郎劍景區一般是先從大門處步行遊覽湖邊的廣場和街道,參觀湖泊和藏式建築等,然後乘坐遊船,最後遊玩半島區域的娛樂項目。
六、門源百裡油菜花海
門源百裡油菜花景區位於青海省海北州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這裡是青海的油菜花基地,也是西北地區的主要油料產區。與南方不同,每年的7月是這裡油菜花開的季節。油菜花並不稀奇,很多地方都有,但是門源縣的油菜花和南方油菜花完全不同。西起青石嘴、東到玉隆灘、北到與甘肅交界的冷龍嶺、南到大坂山,門源油菜花綿延近百公裡,放眼望去,整個油菜花田猶如金黃色的大海一眼望不到頭,在高原的藍天白雲和雪山的映襯下,有一種鋪天蓋地的大西北氣概。
門源百裡油菜花景區濃豔的黃花,緊沿著浩門河畔,橫越門源盆地足有百公裡,在高原深藍的天空下,與遠山近水,村落人家相輝映,近看遠觀皆為美景。拍攝油菜花照的最佳時間是細雨初停時,油菜花上掛著水珠,色彩最為鮮豔明潤。門源百裡油菜花最佳觀景點包括水泥廠對面的南山上、青石嘴鎮的圓山觀花臺以及大坂山觀景臺,從這些地方看過去,多種景物匯集,構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
七、東關清真大寺
東關清真大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東關大街,建於1913年,是青海省最大的清真寺。該清真寺建築雄偉,融合了漢、藏、伊斯蘭幾種風格,是遊客在市內的熱門去處。寺院在西北很有名氣,與西北地區著名的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寺、新疆喀什艾提卡爾清真寺並稱為西北四大清真寺。每天都有不少信徒在此虔敬禮拜,可以感受濃厚的宗教氛圍。
東關清真大寺是由幾座建築組成的一個院落,站在寺外便可以看到一座宏偉的伊斯蘭風格圓拱形建築,這便是清真寺的門樓,兩旁是兩座宣禮塔,也是典型的伊斯蘭建築。走進內部則是幾座建築雄偉的宮殿,融合了漢、藏、伊斯蘭幾種風格,宮殿的頂端均為藏傳佛教屋頂的樣式,正中的禮拜大殿是全寺最大的建築,可以容納3000人同時做禮拜,但不允許遊客進入,只允許從門口向內觀看和拍照。
八、黑馬河鄉
黑馬河鄉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境內,地處青海湖的西岸,距離西寧市區約220公裡,黑馬河在這裡流入青海湖。黑馬河鄉是觀看青海湖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秋季是看日出的最佳季節。這裡還是青海湖環湖公路的起點,從這裡沿環湖公路走78公裡,便是著名的鳥島,黑馬河往鳥島方向這一段,又被稱為環湖西路,不少「暴走族」驢友或自行車迷,都選擇從黑馬河開始他們的環湖夢幻之旅。
黑馬河鄉到鳥島這一段四十餘公裡的環湖路段被譽為青海湖最美的路段,這段路在不同的季節呈現不同的美景:5月,野花綻放,群鳥飛翔;8月,萬畝油菜花在湖畔盛開;而在繁華過盡的10月,黑馬河草原歸於平靜,青海湖也呈現出最樸素的美態。黑馬河鄉有一條馬路,兩旁是賓館、小賣部和紀念品商店等。在環青海湖遊覽行程中,很多遊客會選擇在黑馬河鄉住宿一晚。第二天一早起床,在搖曳著五色經幡的湖邊,觀看青海湖的日出。
九、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西北部,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區域。公園內涵蓋「丹霞」峰林地貌景觀、新生界沉積環境和沉積構造類型以及3800萬年以來的地質生態環境演化遺蹟。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紅色砂礫巖構成,巖體表面丹紅如霞,以奇峰、方山、洞穴、峭壁為其主要地貌特徵。大型山體如柱狀、塔形、城堡,陡峭直立,雄偉壯觀,氣宇非凡。小尺度的造型地貌似巨人、獸類,各種造型等栩栩如生,形態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內有十八座奇山險峰,包括南崇峰、宮保峰、阿瓊南宗峰、德傑峰、內寶宗峰、大雁峰等。十八座山峰中,阿瓊南宗峰和內寶宗峰最為聞名。阿瓊南宗峰四周為陡巖峭壁,只有一條石階小徑通往峰頂,這條小徑大部分是在懸崖上人工開鑿而成的。峰頂有一座古剎,數間小石窟,窟內陳列佛像,終年香火不斷。內寶宗是一個四四方方的獨立山峰,上有奇花異草,峰頂有天池、泉水。
十、祁連山草原
祁連山草原位於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祁連山冷龍嶺北麓,是地處祁連山下的一片水草最為豐美的草原,被當地人稱作夏日塔拉(也叫黃城灘、皇城灘、大草灘),意為「黃金牧場」。這裡曾是匈奴王的牧地,回鶻人的牧地,元代蒙古王闊端汗的牧地。夏日塔拉是一片四季分明、風調雨順的草原。清人梁份所著的地理名著《秦邊紀略》中說:「其草之茂為塞外絕無,內地僅有。」藏族史詩《格薩爾》中說這一片草原是「黃金蓮花草原」。
祁連山草原東邊是圍繞焉支山的大馬營灘。焉支山氣候溫暖,森林密布,山崗上長滿了銀白色的哈日嘎納花,山下的川地草原一望無際,天蒼蒼,野茫茫。夏日塔拉東邊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西嶂—東嶂草原,每當夏季開滿了金色的哈日嘎納花,整個草原一片金黃。溫情厚道的堯熬爾牧人馱著自己的白帳篷黑帳篷、趕著畜群,整個夏營地的期間就在這金色花海中遊蕩。每年7、8月間,與草原相接的祁連山依舊銀裝素裹,而草原上卻碧波萬頃,馬、牛、羊群點綴其中。
對於青海十大最美旅遊景點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