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街巷之正殿街、後宰門!

2020-12-11 大同身邊亊

01正殿街

正殿街是大同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位於皇城街的北端,是一條正北正南的街道。相傳,北魏時期這裡是拓跋氏和司馬氏等八王之府,東有後宰門,西臨錢局巷,都是八王的官邸。遼金元時期,這裡是衙署重地,周圍也是禁衛森嚴。到明代,這兒成了代王府的存心殿。明末李自成入關,代王府毀於兵火。清代才又建起一座廟宇,叫正殿,也叫玄真觀。

正殿大約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分為上下兩層,殿內供奉老子與其弟子像。正殿前有山門,山門後為小花園。大殿雕欄畫棟,很有氣派。過去這裡居有道士,每到早晚,晨鐘暮鼓,叮咚作響,此處多為富人居住。正殿街南口,有一座古式戲臺,建於清代,目前還保留了它的原狀。當年臺上亦是雕欄畫棟,左側為「出將」,右側為「入相」,有多少英雄在臺上叱吒風雲,有多少名流在臺上唱紅了塞上名城。傳說李自成進城後便在這個皇城戲臺上調兵遣將,竟用一把火燒毀了代王府。

日本侵略軍進入大同後,在正殿西邊建立了軍營。後來日本投降後,這裡成了日軍繳械的地方。當年日軍逃走,一些日軍家屬到處棄嬰,帶不走的東西全部留下,中國人一吐心中之鬱。當時正殿街中有一個大操場,國民黨時期,一些居民被逼在這裡照「良民證」像,沒想到三年後,解放軍便解放了大同,這個大操場倒滿了國民黨「鈔票」。

正殿街的大殿在20世紀50年代成了「大同市體育運動委員會」,殿前空場成為一個民用煤場,現在已蓋起了民房。殿前曾住一老居民,此老閒情逸緻,滿院葡萄,同時養著花鳥及小松鼠,天天飽喂。一日筆者隨大同電視臺張濤採訪,老漢對此地充滿感情,後來這裡竟拆為空場。筆者再去只見留下一排東房,為玄真觀遺址。房內有東北二女道士,欲重建此觀,可謂用心良苦,不過善男信女絡繹不絕耳!重修代王府以後,正殿街已去矣。

02後宰門

後宰門位於城內東北角,北起仁和美街,南至正殿街北口,是一條不規則的小巷。北魏時,南宮建在該處附近。傳說獻文皇帝有一日登此眺望,見一紅衣女子婀娜多姿,便把她納入宮中,生下了當朝太子。又傳馮太后也經常來此察看民情,幽會朋友李奕。明朝代王府又建立在正殿一帶,代王府建築十分豪華,中有三大殿五門,西有兩大殿二門,東有三大倉一樓一廟一門。氣派可與皇宮媲美。在正北一門叫廣智門,廣智門右側一門叫後宰門。後宰門一帶過去十分繁榮,是宮外一小市場。在恢復代王府期間發現了廣智門的牌匾,這個文物有500餘年的歷史了。當時代王朱桂,生性暴戾,出得宰門,吆五喝六,眾人見了下跪。後宰門真是繁華一時。

廣智門

20世紀60年代有一王姓女兒生得伶俐可愛,她隨父從北京遷來。父親是解放軍第一批進京的坦克車手,當時好不威風。可惜後來不知何因,被貶到此地。老漢還有業餘愛好,會拉小提琴,青年時拜訪王家(只是一小屋),見牆上總掛著一小提琴。女兒後來成為一名優秀演員,人稱「王人兒美」,轟動一時。她曾對我說「你是我接觸的最好一位後生!「可惜,她後來命運多舛,愛子失蹤,鬱鬱寡歡,不知去向矣!

相關焦點

  • 大同古城消失的街巷「北街管內」
    【後宰門】位於仁和美街東段路南,北起仁和美街東段,南至正殿街北口,呈不規則形走向,該街在王城正殿之後,故名。該巷已消失。故名【塔寺街】因建法華寺,此街大部分消失,只留靠近神曲巷一小段【正殿街】位於東華門中段路北,北起後宰門,南至東華門
  • 大同古城街巷之府學門街、樓方巷!
    01府學門街府學門街在大同城內東南角,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大同建立學校早在北魏時代就開始了,當時叫太學。到了遼金時期,大同還設有最高學府,叫國子監。元代都城設在大都(北京),最高學府遷到北京城,大同始設府學,府學設在皇城街一帶。到了明代,朱元璋封13子代王於大同。代王十分驕橫奢侈,佔用府學修建了代王府,才把當時城東南的雲中驛改為府學,一直到清末。
  • 大同古城:三元宮、火神廟、大廟、圓通寺街的來龍與去脈
    在中國名聲最大的火神有三位:祝融、炎帝、回祿(又名吳回),還有個小火神-閼伯,傳說他是五帝中帝嚳的之子,專門管理火種,稱為「火正」,因閼伯管理火種有功,被誤認為火神,後人為慶祝這個難忘的日子,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三舉行一次火神廟會,感激火神把光明帶給人間。
  • 大同古城街巷之府學門街、樓方巷!
    01府學門街府學門街在大同城內東南角,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街道大同建立學校早在北魏時代就開始了,當時叫太學。到了遼金時期,大同還設有最高學府,叫國子監。元代都城設在大都(北京),最高學府遷到北京城,大同始設府學,府學設在皇城街一帶。到了明代,朱元璋封13子代王於大同。代王十分驕橫奢侈,佔用府學修建了代王府,才把當時城東南的雲中驛改為府學,一直到清末。
  • 大同古城老街巷:三元宮、火神廟、大廟、圓通寺街的來龍與去脈
    在中國名聲最大的火神有三位:祝融、炎帝、回祿(又名吳回),還有個小火神-閼伯,傳說他是五帝中帝嚳的之子,專門管理火種,稱為「火正」,因閼伯管理火種有功,被誤認為火神,後人為慶祝這個難忘的日子,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三舉行一次火神廟會,感激火神把光明帶給人間。
  • 大同古城第一街「雲路街」活起來方案
    雲路街現狀雲路街位於大同古城永泰門內街,因為雲路街明清建築錯落有致,街道寬度最小處也達到了16米,並且有【雲路坊】和【大成坊】兩座宏偉的牌樓襯託,正對面是著名的府文廟,故被政府稱為「古城第一街」。雲路街是大同市政府投巨資精心打造的第一條文化旅遊街區,意在拉動古城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但不盡人意的是,由於街面上大部分店鋪長期處於關門或半營業狀態,經營的項目也與雲路街的文化格調不符。初步統計,目前雲路街真正算的上每天正常營業的只有兩、三家店鋪【附表】。
  • 大同古城整體保護修復成果彰顯
    回望近年來在古城復興中大同古城整體保護與修復走過的不平凡歷程,歷經春華的孕育與精心的耕耘及不懈的努力,如今正收穫秋實的芬芳,讓曾被「煤都」的黑色印象遮蔽了「古都」文化光芒的大同,格外文運勃然。、別有洞天;古城內幾大歷史名樓的保護修復讓古城重現「晨鐘暮鼓」的歷史景象;古城內眾多民居及歷史街巷的修復,重現古城原真市井風貌,讓人沉浸其中,夢回歷史情境。
  • 大同古城:三元宮、火神廟、大廟、圓通寺街的來龍與去脈
    在中國名聲最大的火神有三位:祝融、炎帝、回祿(又名吳回),還有個小火神-閼伯,傳說他是五帝中帝嚳的之子,專門管理火種,稱為「火正」,因閼伯管理火種有功,被誤認為火神,後人為慶祝這個難忘的日子,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三舉行一次火神廟會,感激火神把光明帶給人間。
  • 大同古城的中軸線
    中軸線是指對稱的建築之中間線,北京有之,將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同也有之,而且自古以來一直未變。中軸線與子午線為複合,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古代思想理念。宮城是皇帝居住之所,建於城北(操場城北)。城牆周長十裡左右,開六門。南面三門,中為中陽門,左為朱明門,右為端門。北面為中華門,西面為神龍門,東面神虎門。其中太極殿為主殿,位居中軸線上,兩旁各有兩排宮殿左右對稱。南面中陽門前建雙闕(現玄冬門北,還留有底座),左右對稱。雙闕之前左為祖廟,右為社稷壇,相互對稱,是敬天祭地和拜祖的地方。
  • 大同古城消失的街巷「南街、東街管內」
    此地原系高低不平的坡地,因下華嚴寺{俗稱「下寺」}在該街南段路西,故名。擴建仿古街消失。【上寺東巷】位於下寺坡中段路西。東起下寺坡,西至海會殿。因位於「上華嚴寺」之東而得名。【海會殿】位於上華嚴寺之東。北起上寺東巷,東至巷底{不通行}呈拐角形走向。
  • 大同之戀之老街
    相傳李國昌之家廟在李王廟街,李懷角是通往李王廟街的,當時因懷念李國昌之德政,故得名。」「老周,高!」老林佩服地喊道。「大同的街道起名很有趣,雖然都是大白話,直白,但便於老百姓傳誦記憶,所以幾百年來一直流傳下來,也便成了歷史文化的符號。」
  • 因妨礙交通被拆除的古董,現在復建成功,大同四牌樓多少人的記憶
    來大同旅遊看古建古蹟,有很多就立在大街上,不必排隊,不必買票。上期給大家介紹了代王府門前的照壁,中國九龍壁之最的大同九龍壁,從九龍壁出來向西一百米就有一座始建於明代的四牌樓。牌樓裡外正門上首均裝有大幅坊額,上書大同城的四條主街,東為「和陽街」,西為「清遠街」,南為「永泰街」,北為「武定街」,藍底金字,是清代重修牌樓時由大同書法家王德馨所書。整個建築結構精美巧固,巍然壯觀。
  • 比麗江古城多一分曼妙,比菸袋斜街多一分質感,濟南這些古街巷裡藏...
    古樸幽深的老街巷中,總能藏著最真實、最動聽的故事……今日,就和好客君一起,走訪山東的特色老街,感悟老街的魅力,來一場別樣的老街之旅吧!濟南·老街巷口看過了濟南的繁華與活力,再於濟南的老街巷漫步,別有一番韻味。
  • 大同古城消失的街巷「西街管內」
    【火神廟街】東起大北街中段路西,西至司令部街。該街東段原有「火神廟」。故名。該廟為清代道光年間所建,是大同灶王爺的總廟,每到臘月二十三,前來供奉的人絡繹不絕。【北龍王廟巷】和【南龍王廟巷】司令部街西段有龍王廟,廟之南北各有一小巷,分稱北龍王廟巷和南龍王廟巷1975年6月將兩巷和火神廟街通稱【司令部街】
  • 「名校一條街」的後宰門,臥虎藏龍!
    這裡名人輩出,更是當之無愧的「名校一條街」。這條巷子就是---後宰門,它西起北大街,東至革命公園西門。後宰門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明代。在明代秦王府北門,有專管王室衣食供給的機構,稱為後宰,此街東段與北新街相交十字稱為後宰門。到了清代此街名為新城門大街,但人們仍習慣叫後宰門,這個稱呼便一直沿用至今。
  • 大同:古城街道綠化新景觀,讓人眼前一亮
    初冬的古城寒意初顯日前完工的古城街道綠化景觀提升工程,融綠化、建築、美學為一體,將園林景觀與古城厚重的歷史文脈完美結合,為古城街巷增加了生機和活力。古城街道綠化景觀提升工程由市園林綠化中心組織實施,分別在雲路街、府學門街、縣樓南北街、鼓樓東西街等處栽植了苗木,擺放了馬槽、石缸、種植池等,新增綠地面積160平方米。
  • 大同古城保護詠嘆
    巡城而行,古城四周彌望著一片片破土而出的工地,五龍巷、紫雲華城豪宅四合院規模初現,而東街一帶屋頂坍塌的平房區,顯得格外破敗。拆遷市長」耿彥波主政大同時期,提出了「一軸雙城」的思路:「古城實行整體保護,在東邊建立御東新區,中間以御河為軸,西邊傳統,東邊現代,兩相呼應。」。
  • 「名校一條街」的後宰門,臥虎藏龍!
    這條巷子就是---後宰門,它西起北大街,東至革命公園西門。後宰門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明代。在明代秦王府北門,有專管王室衣食供給的機構,稱為後宰,此街東段與北新街相交十字稱為後宰門。到了清代此街名為新城門大街,但人們仍習慣叫後宰門,這個稱呼便一直沿用至今。
  • 大同之戀之老街
    相傳李國昌之家廟在李王廟街,李懷角是通往李王廟街的,當時因懷念李國昌之德政,故得名。」「老周,高!」老林佩服地喊道。「大同的街道起名很有趣,雖然都是大白話,直白,但便於老百姓傳誦記憶,所以幾百年來一直流傳下來,也便成了歷史文化的符號。」
  • 大同老街巷:青龍閣、魯班廟、朝陽寺、太寧觀街的來龍與去脈
    大同的街道、小巷名目繁多,迂迴曲折,素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個綿綿巷」之稱。大同的街道方向為十字形,均為正南、正北、正西、正東,四通八達,交通便利,大同城內以四大街為主街,把大同城分為四大塊,每一主街建一名樓,可居高鳥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