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正殿街
正殿街是大同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位於皇城街的北端,是一條正北正南的街道。相傳,北魏時期這裡是拓跋氏和司馬氏等八王之府,東有後宰門,西臨錢局巷,都是八王的官邸。遼金元時期,這裡是衙署重地,周圍也是禁衛森嚴。到明代,這兒成了代王府的存心殿。明末李自成入關,代王府毀於兵火。清代才又建起一座廟宇,叫正殿,也叫玄真觀。
正殿大約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分為上下兩層,殿內供奉老子與其弟子像。正殿前有山門,山門後為小花園。大殿雕欄畫棟,很有氣派。過去這裡居有道士,每到早晚,晨鐘暮鼓,叮咚作響,此處多為富人居住。正殿街南口,有一座古式戲臺,建於清代,目前還保留了它的原狀。當年臺上亦是雕欄畫棟,左側為「出將」,右側為「入相」,有多少英雄在臺上叱吒風雲,有多少名流在臺上唱紅了塞上名城。傳說李自成進城後便在這個皇城戲臺上調兵遣將,竟用一把火燒毀了代王府。
日本侵略軍進入大同後,在正殿西邊建立了軍營。後來日本投降後,這裡成了日軍繳械的地方。當年日軍逃走,一些日軍家屬到處棄嬰,帶不走的東西全部留下,中國人一吐心中之鬱。當時正殿街中有一個大操場,國民黨時期,一些居民被逼在這裡照「良民證」像,沒想到三年後,解放軍便解放了大同,這個大操場倒滿了國民黨「鈔票」。
正殿街的大殿在20世紀50年代成了「大同市體育運動委員會」,殿前空場成為一個民用煤場,現在已蓋起了民房。殿前曾住一老居民,此老閒情逸緻,滿院葡萄,同時養著花鳥及小松鼠,天天飽喂。一日筆者隨大同電視臺張濤採訪,老漢對此地充滿感情,後來這裡竟拆為空場。筆者再去只見留下一排東房,為玄真觀遺址。房內有東北二女道士,欲重建此觀,可謂用心良苦,不過善男信女絡繹不絕耳!重修代王府以後,正殿街已去矣。
02後宰門
後宰門位於城內東北角,北起仁和美街,南至正殿街北口,是一條不規則的小巷。北魏時,南宮建在該處附近。傳說獻文皇帝有一日登此眺望,見一紅衣女子婀娜多姿,便把她納入宮中,生下了當朝太子。又傳馮太后也經常來此察看民情,幽會朋友李奕。明朝代王府又建立在正殿一帶,代王府建築十分豪華,中有三大殿五門,西有兩大殿二門,東有三大倉一樓一廟一門。氣派可與皇宮媲美。在正北一門叫廣智門,廣智門右側一門叫後宰門。後宰門一帶過去十分繁榮,是宮外一小市場。在恢復代王府期間發現了廣智門的牌匾,這個文物有500餘年的歷史了。當時代王朱桂,生性暴戾,出得宰門,吆五喝六,眾人見了下跪。後宰門真是繁華一時。
20世紀60年代有一王姓女兒生得伶俐可愛,她隨父從北京遷來。父親是解放軍第一批進京的坦克車手,當時好不威風。可惜後來不知何因,被貶到此地。老漢還有業餘愛好,會拉小提琴,青年時拜訪王家(只是一小屋),見牆上總掛著一小提琴。女兒後來成為一名優秀演員,人稱「王人兒美」,轟動一時。她曾對我說「你是我接觸的最好一位後生!「可惜,她後來命運多舛,愛子失蹤,鬱鬱寡歡,不知去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