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麗江古城多一分曼妙,比菸袋斜街多一分質感,濟南這些古街巷裡藏...

2020-12-09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旅行中除了打卡著名景點,還可以漫步老街小巷,重溫它的歷史與變遷,來一場慢節奏的旅行。

圖片|王嘯

在城區老街,與當地居民聊聊天,嘗嘗地道的小餐館,便能更直觀地了解一座城市。古樸幽深的老街巷中,總能藏著最真實、最動聽的故事……

今日,就和好客君一起,走訪山東的特色老街,感悟老街的魅力,來一場別樣的老街之旅吧!

濟南·老街巷口

看過了濟南的繁華與活力,再於濟南的老街巷漫步,別有一番韻味。

從芙蓉巷口,一路向北,隱匿著眾多著名老街,灰白拼色的牆壁,時不時因泉水而溼潤的石板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胡同卻都值得去一探究竟。

穿過一條條古韻十足的老街巷,探尋老街名字中的趣味:非常窄的牆縫巷,又窄又長的竹竿巷,拐了一道彎的鐮把胡同……走過或平或拱的石橋,品味泉畔人家和老濟南的市井風情。

組圖|亦如流水Vivian

走過曲水亭街,看三三兩兩的本地居民,坐在泉邊,擺弄花草或是喝茶閒談,悠哉閒適,這正是老濟南的樣子。

再到王府池子,在池邊戲水,享受夏日的清涼,或是在柳樹下的石桌石凳飲食或下棋,這樣才算真正體驗了濟南人的生活。

穿街過巷,偶爾會遇到一家有趣的小店,便又讓人覺得,古樸的老街巷中,也藏著清新與活力。

在被譽為濟南版「麗江古城」的後宰門街,體驗原汁原味的濟南舊時光,這裡也有濃重的文化和宗教氛圍,是集教堂、寺廟於一街的特色老街巷。

「小溪流過家家戶戶,家家泉水賽江南。」走過一條條老街巷口,品味濟南的生活,街連著水,水連著橋,這裡有很多老城的故事,值得來走一走。

組圖|濟南市文旅多媒體資源庫

摘自好客山東之聲

相關焦點

  • 比麗江古城多一分曼妙,山東這些古街巷裡藏著最地道的玩法!
    濟南·老街巷口看過了濟南的繁華與活力,再於濟南的老街巷漫步,別有一番韻味。從芙蓉巷口,一路向北,隱匿著眾多著名老街,灰白拼色的牆壁,時不時因泉水而溼潤的石板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胡同卻都值得去一探究竟。
  • 北京城的時光長廊——菸袋斜街(上)
    本文轉自:北京西城報發布時間:2020-07-09  老北京有句諺語,說「出門奔斜街,不走正路」。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而興建的。元大都精心設計規劃好後的城中街巷胡同,像棋盤一樣,排列規律,縱橫交錯。  為了飲水和水運交通的方便,元大都在建城時,幾乎全保留下城裡全部的河流湖泊。天長日久,當這些河流湖泊乾涸後,就演變成街巷了。
  • 夢裡醒裡都是你,菸袋斜街
    菸袋斜街說起胡同,就不能不提北京的胡同。胡同,就是小街巷,在各地的稱呼不同,含義卻是一樣的:在上海一帶叫「裡弄」,在江南一帶叫「巷」,但是在蘇州卻是叫「巷弄」,明顯把二者融合起來。老北京的胡同據說有4000餘條,名稱各異,也有稱「巷」的,比如南鑼鼓巷;也有稱「街」的,比如菸袋斜街。
  • 【古蹟探真】跨越六百年歷史變遷的菸袋斜街
    清朝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文考》一書中稱之為「鼓樓斜街」,後來才被稱為菸袋斜街。由此可見,這條街巷是非常古老的,至少有600年以上的歷史。清末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菸袋斜街內以經營菸具、古玩、字畫、風味小吃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頗有名氣的文化街。菸袋斜街的名稱來源有二。
  • 菸袋斜街的古往今來
    菸袋斜街的得名,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其胡同的形狀像一隻大菸袋,其東口是菸袋嘴,西口似菸袋鍋;       另一說是古時胡同裡賣菸袋的店鋪多,賣家都在店門口掛有大菸袋的幌子。       當時在東口路北有一家山西人開的大菸袋店,門前掛著一隻大菸袋的幌子,是貴重的烏木作的大菸袋,長1.5米,菸袋嘴是白漆綠紋,好像玉石翡翠。菸袋鍋是金漆,好似銅鍋。在菸袋杆上還拴著大紅綢子,十分的顯眼。       從過去老北京曾有「鼓樓前的大菸袋——一竅不通」的歇後語,由此可以推測,菸袋斜街的得名,應和賣菸袋的店鋪多有關。
  • 逛菸袋斜街!看純正的明清風格建築,品味老北京文化!
    最有名的北京胡同當屬菸袋斜街,它也是北京胡同遊的一個重要景點。24小時開放,沒有門票和繁瑣的安檢過程,是菸袋斜街給每一位遊客的最初印象,走入這個別具風格的胡同,你會發現,它規模較小,全長不過百米左右,不寬的街道兩旁卻滿滿都是商鋪。雖然是標準的老北京式建築,但是菸袋斜街卻很好的做到了在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發揚時代創新精神。
  • 探尋IN 西城|菸袋斜街,漫步進北京城的時光長廊
    北京菸袋斜街不過,另一說菸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菸袋,細長的街道好似菸袋杆兒,東頭入口像菸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就像一個菸袋鍋兒。平日裡菸袋斜街人流如織,十分熱鬧菸袋斜街上的利通商店50多歲的楊金平出生在菸袋斜街,算是地道的老住戶。在楊金平的記憶中,小時候的菸袋斜街是黃土路,一到颳風天就要潑水淨土。上世紀60年代,菸袋斜街鋪上柏油馬路。
  • 遊記:菸袋斜街的大清郵局
    「菸袋斜街」對於我,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它的名字!菸袋斜街其實緊鄰「什剎海」的銀錠橋,遊客在湖邊遊覽的時候,看到邊上有很多商戶,我就是看見了賣「馬迭爾冰棍」的商店,進去買冰棍,然後就從胡同裡稀裡糊塗地進入了「菸袋斜街」的。
  • 遊記:北京菸袋斜街漫步
    ,走著走著就轉到了菸袋斜街,街口還有一個門樓標誌,上面寫著菸袋斜街。說著叫斜街,其實和胡同差不多,一條窄窄的巷子。這條小街沒來過,就到裡面去逛一逛吧,感受一下菸袋斜街的風情和特點。       菸袋斜街的東口。北京菸袋斜街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斜街之一,屬於北京市西城區轄境,為東北西南走向。據清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聞考》一書記載,此街原名為「鼓樓斜街」,清末改稱為「北京菸袋斜街」。
  • 不是古村落的菸袋斜街怎樣4次繁華從高端到平民化,直至落寞
    我總是能看到「姚記炒肝」、「小於慄子」前排隊等待的遊客,這年頭這場面已經是不多見了。在南鑼鼓巷發跡之前,它對面一條390米的胡同,菸袋斜街,卻曾經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這些大富貴人們的到來,造成了最初連接積水潭和地安門外商業區的斜街的繁榮。有人氣,就有消費。這裡在明代嘉靖年間,就出現了有名的天香樓。那個時候,這裡還不叫菸袋斜街。
  • 北京城的時光長廊——菸袋斜街(下)
    那時候抽菸講究用菸袋,所以這條小斜街上,一家挨著一家開起了菸袋鋪。菸袋鋪大都是高臺階,門前豎一個木製大菸袋當幌子。最特別的是東口路北「雙盛泰」菸袋鋪門前豎著的木雕大菸袋,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飯碗一般,金黃色的菸袋鍋上還繫著條紅綢穗,十分醒目。這大菸袋稱得上是北京同行業中的頭號大菸袋了,慢慢菸袋斜街的俗稱就這樣叫開了。這裡是八旗子弟貴族官宦常來往的地界,據說街口的菸袋店還專門為慈禧太后通過菸袋杆兒。
  • 姚記炒肝 菸袋斜街 銀錠橋上說說不一樣的鼓樓什剎海
    它是北京城面積最大、古城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傍晚的鐘鼓樓是從容而優雅的。元、明、清三代時,鼓樓定更擊鼓、鐘樓撞鐘報時。優美的樂聲傳遍京城。老北京著名的「姚記炒肝」鼓樓腳下的「姚記炒肝」是北京人的最愛。
  • 高原姑蘇麗江古城,小橋流水人家,美輪美奐
    鎮內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交叉有致,這種獨特的建築融人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形成了麗江建築獨樹幟的風格。玉河水在古城的入口處一分為三流人城中,再三分成九繞入街市巷道,縱深之處便又被分成無數條小河。高原姑蘇麗江古城,小橋流水人家,美輪美奐。
  • 北京這麼多斜街,這個短短200多米小巷,是老北京歷史最悠久斜街
    菸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屬西城區廠橋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內以經營旱菸袋、水菸袋等菸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等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跡。
  • 2020初春:北京,靜悄悄的菸袋斜街(圖)
    鐘鼓樓往南,就是菸袋斜街。這裡原本熱熱鬧鬧,熙熙攘攘。菸袋斜街東口,有人值守菸袋斜街,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與鴉兒胡同交界處,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32米。據清乾隆年間《日下舊聞考》記載,此街原名「鼓樓斜街」,清末改「菸袋斜街」。現闢為歷史文化名街。
  • 它們是老北京人都知道的菸袋斜街與南鑼鼓巷,但是外地人知道嗎
    我們選擇了人氣較旺的菸袋斜街和南鑼鼓巷,五彩斑斕的店鋪,一爿挨著一爿 ,奶茶鋪、可以寄到未來的明信片店、民族服飾店、土陶店、首飾店,文藝味兒十足,將年輕人追捧的小情小調渲染到極致。,細長的街道宛如一隻菸袋,在過去,眼前的這些店鋪全是菸袋鋪,大都是高臺階,門前豎一個菸袋鍋兒,形象生動,標誌性極強。
  • 230米菸袋斜街:多情燕子往來築巢
    菸袋斜街,什剎海畔有名兒的一條商業老街。北京的商業街不少,但能引來燕子築巢的,恐怕只有菸袋斜街了。不信,您可以去數數,從最東頭開始,這條230米長的老街上,完整的燕子窩能找到十一二個,且都築在店家的房簷下頭。「這幾年,菸袋斜街的燕子確實是一景兒。春天三四月份來,夏末初秋走」。
  • 它形狀奇特,像支煙鍋袋,耍個性的菸袋斜街
    因為這條街要沿著彎曲的河流走向,而不是穿過河流。毫無疑問,這條胡同只好變成了斜的,從而成為京城胡同中的出軌者」。同時,它也成了北京城最古老的一條斜街胡同。菸袋斜街,有時也叫菸袋斜巷,總之是一個意思。如今的這條胡同不長,也就二百多米,但菸袋斜街的風格有點妖嬈,這裡布滿了不少異域風情的小店,啥玩意兒都賣,甚至還有賣小人書的。還甭說,這條斜街的名聲早就在外。它是少數保留比較完整的胡同。
  • 邂逅了菸袋斜街,觀摩了紫禁城,卻不巧沉迷在「後海酒吧街」的腳下
    作為一名青睞於傳統文化的歷史迷,對於首都的菸袋斜街總是充滿了嚮往。這個地方是首都特別有名的文化大街,可能很多人還不怎麼了解。菸袋斜街的街中心,曾經在清末時代的時候,這裡面主要經營的是水菸袋和旱菸袋,另外像是古玩、裱畫和書畫,在這裡也是經營得如日中天,更是引發各地人員的觀摩和體驗。
  • 這條街,麗江古城的心臟
    有人說,可以從四面八通的街道、小巷、田野,甚至山間的小道進入麗江古城,這些街巷把麗江古城裂變成一座趣味頗多的迷宮。麗江古城的街巷眾多,在這些街巷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四方街。來到麗江古城,怎能不到四方街。四方街,納西語叫「芝慮古」,意為街市的中心。「芝」是街,「慮古」是中心、中央。形象地說明了四方街在古城所佔的地位: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核心地帶。四方街當年也是茶馬古道的交易市場所在。自明朝以來商賈雲集,這條街曾是茶馬古道、南方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到民國時期為最盛,有著「小香港」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