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不為拯救人類,我們也要保護動物啊!

2021-01-18 騰訊網

上周我們發送了一篇貓盟翻譯組翻譯的文章,具體戳:拯救動物就是拯救人類?別扯了……。

文章引起了一波接一波的討論,其中大多數都是反對的聲音,草草也是閱讀了公眾號和微博上的每一條評論和轉發,今天來和大家說一說這篇備受議論的文章。

先來提前說好兩點哦!

第一點是我也沒有完全贊同作者的觀點,匆忙間讀過前幾段的時候也很費解。但仔細讀完一遍,我雖然還是不能完全贊同作者的觀點,但確實明白了他想要說的到底是什麼。

我一開始也覺得有問題

第二點是以下文字都是個人觀點,我知道作為本科在讀生,我既沒有很淵博的學問,也沒有很深廣的見識。但我也知道正是因為如此,我才得以更好地理解貓盟的讀者們,貓盟讀者中還是愛好者居多,對這篇文章會有相同的困惑和相同的疑問。

哦,最後還要說,下面會出現一些評論截圖,都是打過碼的,咱們就事論事,聊聊大家的觀點和我的一些思考,不要針對評論者們哦!或者,實在是有想要吐槽的,可以下方評論或者和我小窗來聊(?)

不如先從原文說,作者洋洋灑灑了2400個英文單詞,到底都在寫什麼

讓我康康

原文發布於耶魯大學網頁上時分為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在論述:保護物種不是為了人類。

第二部分就前文更進一步,議論了:人類應當為了什麼而保護物種。

讓咱們之後再說那些引起了大量爭議的細節事例和繁枝末節,先按照作者的論述過程,一一看過,是不是這篇文章就像是很多評論說的:邏輯不通,思路混亂

文章是這麼講的

絕大多數物種的滅絕對人類當下的生活毫無影響。誠然,對生態的破壞最終必然會影響到人類,但這不會發生在當下。

當下的實際情況是人類為了追求利益和更為舒適的生活,不停地破壞自然,導致了很多物種的滅絕。

由此下去,當人類自身的存亡終於受到威脅時,許多物種早就消失了,只會剩下那些能夠提供維持人類生存必要元素的物種。

汙水排放,圖片來源網絡

不必多說,那般境地想必是極其可悲的。所以我們不應當由人類的需求去量化物種,這樣看到物種的方式就是錯誤的。

但人類也不是毫無作為,人們出臺了相關法律去保護物種,但就算是相關法律也只是在物種瀕危後才對其施予保護。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這樣的法律確實有用,而它有用的原因正是在於法律沒有量化物種對人類的用處,而是直接、明確地說明是人類在危害它們。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忽視了這一點。法律沒有說過人類的存亡依賴於野生物種的存亡,反而是指出人類應當服務於自然,物種需要人類去保護。

伊比利亞猞猁(Lynx pardinus),圖片來源網絡

紅皮書中將伊比利亞猞猁列為了極危物種

那我們應當出於什麼去保護物種呢?這個問題的回答關乎道德

人類自詡為一個有道德觀念的物種,宗教便是道德的產物,但就連宗教也忽視了的,是關於我們正生活的這個物質世界本身的道德。

我們在瘋狂追求利益的同時失去了世界上的美,不僅僅是瀕危動物的美,而是所有物種的美,是自然與生態的美,而正是這種存在於物質世界本身的美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意義。

拍攝於祁連山

生態學便是研究這個自然之美的學科,這種美也許不直接關乎到人類的存亡,卻關乎人類的尊嚴。

生態會因為人類用其帶來的利益量化物種而被破壞,直到它開始直接威脅到了人類。

由此可見,拯救物種不僅僅是為了物種本身,更是為了這種自然之美。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篇文章的整個論述過程的理解。不知道各位能不能認同。

那麼他說的到底對還是不對呢?這個論述過程有邏輯嗎?他的論點論據有道理嗎?

我對於上面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就用貓盟的「帶豹回家」項目為例。說實在的,華北豹回不回到北京,對於北京城區內的生活會有很大影響嗎?

華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

我在海澱區學院路上學,畢業後的工作多半也會在市中心,再往遠跑,也不過是去貓盟位於通州的辦公室。

我的生活全部是由小區、寫字樓、辦公室、馬路和公共運輸工具構成。平時別說是野生的豹子了,我要不是因為專業實習,連片野生的林子都不會去。

我不是城市人的個案。我反而覺得每一個城市中的人多半都和我一樣。學習其他專業的人,可能連去野生林子的實習都不會有。

北京CBD,來源見水印

野生動物與我的日常生活,壓根是不沾邊的。

那麼,像是你我這樣的人,為什麼要保護野生生物?

對於這個問題,我其實在我的出道文中回答過了可以戳戳:一個大三在讀生幹嘛來貓盟呢!。

在我的文章中,我說:「我不過是喜歡動物罷了。」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說:「因為它們是美的罷了。」

這兩句話最根本的思想其實沒有很大的出入,那麼為什麼大家對於作者的這篇文章就有那麼大的意見呢?

這就不得不提作者上來就仿佛要吵架的舉例和通篇「何不食肉糜」的語氣了

但除此之外,我想另一個原因就是我的文章從始至終只是在說我的事情,而作者的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在宣告世人

如此的差別,想來會勾出不一樣的情緒。

讀過大家的所有反饋之後,可以發現大家的疑惑和反對主要集中在這麼幾個點上。

1. 物種的滅絕對人類必然是有直接影響的。

2. 只談道德,不談功利的保護實用性太低。

我就分別談談自己對上面兩點的看法。

物種的滅絕對人類的影響

評論1

評論2

評論3

誠然,不論是從學術的角度,還是從常識的角度,物種的滅絕對人類都是有影響的。

這一點,作者在文章中也是認同的。但這個影響不會是即時的,甚至會在幾個地質年代後才會有所體現。

作者所謂的「物種滅絕對人類沒有影響」針對的是當下社會,而這個社會又是作者所在的美國資本主義社會。

作者在第一部分中反覆針對的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至上的現象。

就像是文章中所說,當所有人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於一件事物可以給我帶來多少利益的時候,一個既不能置換成商品購買,也不能增添營業額或工資的野生物種,對於人類的生活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非法販賣犀牛角、象牙,圖片來源網絡

但我同時覺得,這種現象並不局限於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反而更像是一種全球的普遍現象。在科技和商業都飛速成長的中國,更是如此。

或許我們應當做的是從疲於奔波的生活中,短暫地休息一下,在周圍的高樓大廈間找一找藏在犄角旮旯的小生靈,或者是往外走幾步,呼吸上一口沒有尾氣的半山腰的新鮮空氣。

大貓老師家門口的普通翠鳥(Alcedo atthis)

保護可不可以只談道德

評論4

評論5

評論6

我真的不認為可以只靠宣揚道德,就讓大家都投入到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列中來。

就算是作者,他在文章說提到的黑紋背林鶯成功降低瀕危等級的案例,也是在相關法律的管控下才做到的。

而作者所說的法律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法律沒有量化物種的價值,而是強調了人們在破壞物種,這一點我也不敢苟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節選

平心而論,我認為法律之所以可以幫助保護物種,是因為那是法律,是因為違反了法律會有相應的刑罰。

假若沒有罰款或者監禁,我不認為這樣的法律會有什麼效果。

確實,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人們都可以意識到自己在道德層面上的義務,像文章中所說,做一個更體面的人。

但沒人能一輩子都活在象牙塔中,要大家都為了房租、還貸款而拼命工作、加班、省吃儉用的時候,作者站出來說,你們的道德去哪裡了?這與問沒有麵包的窮人為什麼不去吃蛋糕一樣蠻不講理而不切實際。

可是,作者說得沒錯

量化物種帶來的價值,確實是在變相消費物種。可是如果這樣才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物種的行列,我覺得也不是不可以。

就像是評論中有人提出的

作者所說的從道德層面上保護動物,其實與繆爾提出的自然保護主義吻合,而大家在辯駁中提到的功利和實用性,是平肖特提出的資源保護主義。

約翰·繆爾(John Muir),美國早期環保運動的領袖

繆爾提出:對經濟利益的追逐導致了掠奪自然的行為,他說過:「每個人都需要美麗,就像需要麵包、玩耍的地方……給予我們力量。」

由繆爾一直擁有的高於功利的價值觀判斷,他所謂「給予我們力量」是指精神上的力量,這與作者的道德是不謀而合的。

吉福德·平肖特(Gifford Pinchot),公認的「美國自然保護之父」

而平肖特所堅持的是「可持續性應用」,對森林進行科學化的系統經營,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讓生態資源可以得到可持續性的,非破壞性的應用。

兩人環保態度的不同在「是否應當在森林保留區內放牧」的問題上炸了出。

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是二人的爭論對象

繆爾堅持森林保留區內放牧,特別是放羊,對森林帶來了嚴重的威脅,他反對將自然生態商業化。

平肖特卻認為,從自然資源的角度,在生態環境中適當的商業化是對資源的一種「獎勵」。

兩人各持己見,在各類雜誌上開了一番辯論。繆爾甚至告訴平肖特「我不想再與你有什麼瓜葛。」

兩位生態學領袖的分歧使得環保運動迅速分成了兩個陣營:以繆爾為代表的「保留派」和以平肖特為代表的「維護派」

平肖特寫給繆爾的信,圖片來源網絡

雖然二人對森林保留區內放牧問題的態度相反,但繆爾和平肖特一致反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沒人認同將森林資源砍伐殆盡的做法。

美國林務局及其管理體制也正是二人合作,在老羅斯福總統的領導下,從而建立起來的。

由此可見,作者的核心觀點和大家反覆強調的觀點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關係,反而只有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可持續性發展的同時,讓人們逐漸意識到道德在保護中的重要地位。

或許,這才是最終可行的絕佳方案

祁連山的白鶺鴒(Motacilla alba)

相關焦點

  • 人類會保護其他動物,動物也會保護別的動物嗎?為什麼?
    人類會僱保鏢來保護自己,那在動物界,動物也會保護別的動物嗎?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它們的動機和人類的,是有差別的。 人類保護人類或者其他動物,一般來說動機分兩種,一種是有償服務,保護行為能帶來好處;另一種是完全的利他行為,不求任何回報,純粹是同理心驅使的,就像很多見義勇為的好人好事一樣。
  • 我們要拯救所有瀕危物種,最終拯救我們自己
    " 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由於環境汙染、人類獵捕、棲息地減少等原因,它們一度瀕臨滅絕,甚至有些已經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為了今後我們不會只能從圖片中看到它們的身影,請守護這些珍稀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
  • 「保護動物,讓人類不孤獨」志願者招募公告
    一、項目背景:保護動物, 其實也是人類的一種自保,萬物有靈,據《自然》雜誌5月21日報導,權威科研小組「人類世工作小組」近日投票決定,認可地球已進入新地質時代年幼的水貂被關進狹小的籠子,直至長得滿足人類的預期,才從籠子裡被解放出來。對於它們來說,走出籠子的那一天,便是生命終結的一天。來不及看一眼外面的天空,便被活生生摔暈、剝皮。不要覺得跟自己沒有關係。我們去過的動物園、馬戲團、水族館,裡面看到的每一隻可愛的動物,都經歷過永別家人,被人類囚禁的傷痛。不要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當做一句無關痛癢的話。
  • 讓人笑瘋了的《秘密動物園》,從拯救動物園變為保護動物
    2020年韓國新電影《秘密動物園》改編於同名漫畫,講述突然就任快倒閉的動物園園長的律師泰秀和代替賣走的動物以動物身份服役的職員們之間異想天開的動物園拯救計劃。新園長姜太洙為了晉升為律師答應了擔當東山動物園的新園長,要實現上任後3個月利潤大漲。來到動物園後才發現動物園破產,吸引遊客的大型動物都已經被搬運走了,只剩下一隻精神狀態不好的北極熊還有四名員工。
  • 野生動物保護要關注基石物種,它們連被吃掉都很有意義
    媒體邀請我們對於一些議題進行解讀,我們注意到,總理報告措辭中,沒有進一步把野生動物區分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三有」動物和非保護動物,沒有沿用有價值和沒價值的資源判斷,也沒有割裂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我們希望,這意味著野生動物全面保護的開始。
  • 拯救乳房,就是拯救我們人類自己
    幸好科學家已經在探究乳房的秘密,而隨著這些秘密出現的,是一種看待人類健康的新方式,讓我們明白人類在大自然中複雜無比的地位。要了解這樣的轉變,我們就必須回到過去,回到最初。首先必須問,為什麼是乳房?為什麼是我們?我們和黑猩猩有98%共同的基因,但在那無法計量的2%之中,就有主司乳房的基因。黑猩猩,不幸的傢伙,它們沒有乳房。
  • 懷孕母象被人類投餵炸彈慘死,保護動物,迫在眉睫!
    人們一直號召敬畏自然,保護動物,但卻似乎只是停留在口號當中,並未很好地貫徹施行。由於人們的霸凌行為,很多動植物已經滅絕或者瀕臨滅絕,如若人類再不作出措施,人們必將承受惡果。這不,新冠疫情由動物而起,疫情還未結束,人們對待動物的殘暴行為又被曝光了。
  • 陝西洋縣國家二級動物保護動物獵殺一級保護動物,人類表示很無奈
    朱䴉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又被認為是我國的國寶,這是一種從滅絕的邊緣上被我國硬生生給拉回來的鳥類,最少的時候全世界只有7隻。然而這種動物,已經廣泛分布於東亞地區,在我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地區一度比較常見,然而後來朝鮮半島和日本的朱䴉都滅絕了,我國陝西省某地發現了最後的7隻朱䴉,迅速對其採取了保護措施,在多年的努力下朱䴉的種群數量已經發展到3300隻(2018年底數據),它們都是那最後7隻朱䴉的後代,其中我國約有2500隻,另外800隻在日本和韓國,它們是我國所贈送的朱䴉繁衍的後代。
  • 拯救北極熊生存危機 或由人類餵養
    拯救北極熊生存危機 或由人類餵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世界頂尖的北極熊科學家上周發布研究報告稱,目前應考慮採取嚴厲措施來拯救這些標誌性的動物,包括無冰期由人類補充餵養,將一些分布在南方的種群遷往更高緯度的北極重新安置等。
  • 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人類與病毒的天然屏障
    近日熱點,從對疫情的關注,引申到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要求修改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眾多專家,從各個方面闡述了對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意見與建議。但就目前看,大多針對的是野生動物的物種、衛生風險、保護範圍、經濟利用、法律問題等進行闡述的。
  • 在日本滅絕又在中國重生,為何要保護野生動物朱䴉?
    11月24日,作家陳歆耕、動物保護專家何鑫做客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與讀者分享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䴉日本滅絕又在中國重生的故事,探討動物與環境保護的現狀與未來。  《朱䴉的遺言》講述了日本本土朱䴉滅絕的故事,也是愛鳥人士努力拯救朱䴉的故事。 Nipponia nippon,朱䴉的拉丁學名象徵著日本。這種美麗的鳥,曾經遍布日本全境。
  •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而非食物
    各種各樣的動物點綴我們的世界並服務人類,不論體形大小都帶來禮物,豐富我們的生命。裝點出一個繽紛美麗的世界,同時也各司天職,為維護地球的平衡作出貢獻。以下列舉一些珍貴動物為地球眾生,獨特、無條件的貢獻。它們的存在慷慨地為地球帶來利益。(這不包括它們無形、靈性的幫助。)
  • 喜馬拉雅山上的神秘生物,還會拯救人類,我們都低估它了!
    喜馬拉雅山上的神秘生物,還會拯救人類,我們都低估它了!在這諾大的世界,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考察和探險。就拿喜馬拉雅山來說,它被譽為世界屋脊,吸引無數的登山家、考古學家、探險家。不單單擁有無數秀麗的風景,還存在太多的未解之謎。
  • 保護野生動物,我們志在必行!
    我們有話說 保護野生動物倡議書 至銅陵市廣大市民: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愚蠢的人類啊
    自古以來人類就YY讓飛鳥愛上魚這種故事估計讓鳥和水裡那位知道了能笑壞一大批因為,它們很可能比人類還機靈烏鴉:現在改當白領了在我們國家烏鴉一直不受待見,但在宋代的時候卻不是這樣在與人類共存的千年時光中,它們曾數次因種群數量過於龐大而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災害。圖源:giphy渡鴉是雜食動物,腐肉、昆蟲都不在乎。觀察發現,有些渡鴉群,甚至會搶奪人類的獵物——當人類獵人用獵槍打下飛鳥後,渡鴉們如鉛雲般洶湧而來,有些渡鴉故意大叫著低空盤旋,幹擾獵人和獵犬的視野,真是人口搶食兒。
  • 《狂暴巨獸》: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動物與人類也能融為一體
    但是使得這些動物都十分的狂暴,暴躁。猩猩感染了之後,不受控制的在黑熊區域殺死了一頭黑熊,得知的戴維斯來到黑熊區域,只見一臉愧疚的喬治坐在洞口,也說不清楚自己發生了什麼。後來有人在小樹林發現了藥劑的殘渣,覺得動物的變異可能與這個有關。
  •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地球是我們的搖籃,是我們的家園,是我們的天堂。它很大,但不是無邊無際;它很美,但不會青春永駐;它很富饒,但不會取之不盡。所以,我們要愛護它,要保護生物多樣化,不能任性為之,把山清水秀的地球變成沒有生機、沒有色彩、沒有鳥語花香的月球一樣。愛護和保護地球,才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人類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生物多樣性。
  • 《幽靈公主》:在人類發展過程中,也要保護好環境
    飛鳥所在的部落蝦夷族位於日本的東北部,一天一個來自西方的由受詛咒的野豬變成的邪神要侵略飛鳥所在的村莊。飛鳥打死了邪神,但他也因此中了邪神的詛咒,性命難保。為了化解詛咒,他聽從本村巫婆的指示去西方尋求生路。路上他打聽到森林的守護神–山獸神可以化解這個詛咒,他便向森林出發。
  • 為什麼要儘快出臺人類伴侶動物保護法?
    一方面,我國反虐待動物理念和立法實踐比國外晚了近兩百年,考慮到可操作性,立法起點不能太高,以防止對動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的早期反虐待保護為界限。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要在早期反虐理念的基礎上體現一定的現代動物福利理念,同樣基於可操作性考慮,只能體現在對動物的分類保護立法中。
  • 地球大多數動物,進化出保護自己的攻擊性器官,為什麼人類沒有?
    地球大多數動物,進化出保護自己的攻擊性器官,為什麼人類沒有?在地球上很多生物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進化出了不同的器官,這些器官通常都具有攻擊性。人類作為自然界當中的一員,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具有攻擊性的器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