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批准3個一類新藥,就有1個來自這裡!曾經的農田變成了「中國藥谷...

2020-12-10 騰訊網

開發開放後的浦東

政府從一開始就要

在這片熱土之上打造「創新高地」

今天

國家每批准三個一類新藥

就有一個來自這裡

國家晶片設計的十強企業

就有三家紮根這裡

藍天夢、最強光、智能造

未來車、數據港

都在這裡開花結果

枝繁葉茂

在張江科學城

這片只有95平方公裡的土地

一條條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道路

深藏著它與眾不同的氣質

簇新的馬路縱橫延伸

交織出上海創新陣地最閃光的地標

曾經一眼看不到邊的農田

變成享譽世界的「中國藥谷」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但也是仿製藥大國。做「中國人自己的創新藥」是華領醫藥創始人陳力一直的夢想。

華領初創時,團隊僅有7人,短短7年進入了三期臨床試驗。但是,眼看著藥品馬上就要進入生產階段,陳力卻犯了愁。

按照當時中國的《藥品管理法》,藥品上市許可證和藥品生產許可證必須「捆綁」在同一家公司身上。沒有工廠,生物醫藥企業就沒法申請藥品上市。

法律的壁壘,也讓專門從事藥品生產的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製藥負責人羅家立面臨絕境。羅家立說:「如果這個法律法規不打開的話,我們這個業務也沒法打開,這就面臨著員工的遣散,或者公司的解散。」

把上市許可和生產許可分離,打通創新藥的「最後一公裡」,將大大降低新藥產業化的門檻和成本。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的方案。羅家立他們的難題終於迎刃而解。

制度的創新,讓中國的藥品行業從張江起步,正式拉開了「藥品代工模式」的大幕。

今天,國家每批准3個一類新藥,就有1個來自張江;張江企業申報新藥臨床獲批率,也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曾經一眼看不到邊的農田,變成了享譽世界的「中國藥谷」。

精度達頭髮絲的千分之一

中國拿到了這張「入場券」!

每顆晶片誕生之初,都要經過光刻機的雕刻,精度要達到頭髮絲的千分之一。

18年前,全球光刻機市場只有荷蘭、美國、日本擁有「入場券」,並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

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賀榮明抱著求學的心態出國考察,外方工程師的一番話,卻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說,光刻機不是你有了一種設計,有了一份圖紙,就可以把它裝起來的東西。我哪怕把所有的圖紙都給你們中國人,其實你們未必能夠做出光刻機。」

賀榮明沒有退縮,早上七點到公司,晚上十點後離開,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這是59歲的賀榮明,18年來一直保持的工作狀態。

對於光刻機來說,曝光是最關鍵的環節。2007年,研發團隊迎來了第一次正式曝光。2007年2月8日這一天,五年的堅守與付出,終於初見曙光。

如今,全世界能夠生產光刻機的國家,只有4個。中國,依託張江的創新,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它,成功破解

新冠肺炎病毒關鍵蛋白結構!

勇於創新,服務創新,在今天的浦東,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展現中國改革開放所匯聚的巨大成就。

在張衡路上,從農田中破土而出的「鸚鵡螺」,就是張江最核心的大科學裝置之一:「上海光源」。

它已經在這裡為科學研究「服務」了十年,科學家們成功發現了隱藏了80餘年的「幽靈粒子」——外爾費米子,為破解禽流感、伊波拉病毒等難題立下大功,也成功破解新冠肺炎病毒關鍵蛋白結構。

上海光源科學中心主任趙振堂表示:「到2022年的時候,我們整個上海光源大概有三十幾條光速線,有將近50個實驗站,在全天候地開放運行。」

遇見未來的最好方式

就是去創造它

這就是三十年浦東

在改革和開放中

凝聚的一個共識

作為「試驗田」「示範區」的浦東

已經在創新中強筋健骨

也必然會在更多

「從無到有」的跨越中

擁抱屬於這座城市

這個國家的未來!

為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精心製作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正在播出。第四集《創新高地》於11月13日22:30在CCTV-1播出!11月14日9:00在CCTV-4、20:00在CCTV-9重播,央視新聞新媒體、央視頻、央視財經新媒體等平臺同步開播上線,講述浦東以開放姿態,前瞻布局、制度破冰打造科創高地的不凡歷程。向開發開放先行者致敬,為踏上新時代新徵程壯行!

編輯:朱少昱

資料:央視新聞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上海和江蘇都有了「中國藥谷」 浙江的下一個「中國藥谷」會是哪裡
    上海有張江,江蘇有蘇州,浙江的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國藥谷」呢?  上海、蘇州先行一步  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上海和蘇州無論在時間和研發能力上,都比長三角的其他城市先行一步。  1994年,上海首次提出在浦東的張江建設「藥谷」。
  • 蘇州打造「中國藥谷」
    原標題:蘇州打造「中國藥谷」   2020蘇州生物醫藥發展大會日前召開,明確該市將
  • 『愛若華』成為中國首個被正式批准用於治療狼瘡性腎炎的新藥
    『愛若華』成為中國首個被正式批准用於治療狼瘡性腎炎的新藥     上海2009年4月21日電 /美通社亞洲/ -- 由蘇州長徵-欣凱製藥有限公司(長徵-欣凱)經過大量的基礎研究、臨床前研究而研製成的新藥"愛若華"(來氟米特片),作為中國第一個治療狼瘡性腎炎的藥物被正式批准在我國上市。從而,我國的醫藥企業及學者又填補了一項中國醫學領域的空白。
  • 本土新藥出海「零的突破」我國首個自主研發抗癌新藥獲FDA批准
    來源:經濟日報百濟神州公司11月15日宣布,其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法的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這標誌著,澤布替尼成為迄今為止第一款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在FDA獲準上市的抗癌新藥,實現中國原研新藥出海「零的突破」。
  • 2019FDA:批准42款新藥 9款生物類似藥 3款在路上
    截止到2019年11月29日,今年FDA共批准42款新藥、9款生物類似藥,另外還有3款新藥的PDUFA時間在12月,預計2019年將有45款新藥獲得FDA批准。2018年年末至2019年年初,美國政府歷經數次停擺;另外,FDA前任局長Scott Gottlieb辭職在生物製藥行業引起震蕩,這些都可能影響新藥審批。表1 截止到2019年11月29日 FDA批准42款新藥
  • 32個國內批產的「中國1類新藥」 誰更具創新實力?!
    2001年至今,約有32個「中國1類新藥」化學藥獲得了我國藥監部門的批准上市;在這些品種當中,哪些源於真正的自主研製,哪些源於優秀的引進開發,哪些又真正體現了卓越的創新實力,他們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程度又如何?本稿件帶著上述問題,梳理品種如下。
  • 山東煙臺建設中國北方「生物藥谷」
    煙臺國際生物藥谷年產值超過400億元。 鍾欣 攝中新網煙臺1月21日電 (王嬌妮 馬雙軍)榮昌製藥、普羅吉公司、東誠生化、麥得津……時下,依託大批生物醫藥企業,煙臺國際生物藥谷正快速發展,努力建設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生物藥谷」。
  • 10個1類新藥、61個進口藥 2018步入「新藥年」
    ,最早於2011年5月27日申報臨床,2017年9月26日以「具有明顯臨床價值」為由納入優先審評,2018年8月13日,其上市申請審批完畢,批准上市,成為我國首個基於II期臨床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准上市的治療實體瘤的創新藥。
  • 廣州新藥衝刺「全球新」,30多個一類新藥進入臨床
    30多個「全球新」一類新藥研製,已分別進入臨床I—IV期試驗。未來廣州將打造中國重要生物醫藥創新強市、全球影響力生物醫療健康產業高地。3月初,海賽特藥業公司主持研發的創新中藥獲得國家藥監局今年首次頒發的兩個國家藥品生產批准文號,同時獲得國家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研發機構,填補國內安全有效治療銀屑病的空白;3月19日,香雪精準醫療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TCR-T細胞(高親和性超強特異性T細胞)注射液獲準臨床,自提交申請到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通知書僅54個工作日,創下國內新藥審批最快記錄。
  • 2019中國藥物研發7個重磅成果:5個全球新藥,2項基礎研究
    1月13日,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2019年中國醫學重大進展」,其中入選「藥學重大進展」的有7項成果。 腎性貧血新藥羅沙他司:用諾獎技術開發,首個在中國首發的1類創新藥 藥學重大進展榜單第一項為羅沙他司,該藥的上市為腎性貧血患者帶來了全新的治療方案。據介紹,羅沙他司可促進內源性促紅細胞生成素表達和鐵的吸收、利用,有效改善貧血症狀。
  • 打造世界級產學研平臺,中國基因藥谷啟用!
    10月18日,中國基因藥谷啟用儀式在甌海生命健康小鎮舉行,獻禮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基因藥谷首席科學家李校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令全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醫藥科技創新的核心價值,中國基因藥谷項目將整合溫州醫科大學藥學、臨床醫學、生命科學相關學科資源優勢,開展新藥研發、技術引進、成果孵化和產業轉化等前沿科學探索工作。
  • 常州寅盛藥業與川大等聯合研發抗耐藥結核一類新藥
    原標題:常州寅盛藥業與川大等聯合研發抗耐藥結核一類新藥  科技日報訊 (王忠良 朱詠梅 記者丁秀玉)5月17日,常州寅盛藥業有限公司與四川大學、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籤署協議,共同開發抗耐藥結核一類新藥。
  • 鄂州葛店崛起「中國藥谷」
    日前,由中認武漢華中創新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生物醫藥行業卓越績效、精益生產系列培訓在湖北鄂州葛店舉行,來自鄂州市的生物醫藥製造及流通企業的200餘名代表參加培訓。據介紹,葛店自古就有製藥的。葛店開發區是1990年7月經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該省第一家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1年以來,先後獲得「中國藥谷」商標和科技部批准的建設國家級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基地的批覆,正式啟動「中國藥谷」建設。已在生物醫藥領域特別是中成藥、化學藥、生物製品等方向形成了相應的產業基礎,擁有愛民製藥、遠大弘元、人福藥業等代表性企業。
  • 尼達尼布5個月神速獲批!勃林格殷格翰年內第3款新藥登陸中國
    9月22日,勃林格殷格翰重磅新藥乙磺酸尼達尼布軟膠囊的上市申請(JXHS1700020,JXHS1700021)獲得CFDA批准,用於治療特異性肺纖維化(IPF)。這也是勃林格殷格翰2017年繼阿法替尼、恩格列淨之後在中國上市的第3款新藥(見:阿法替尼獲批上市,優先審評加速海外新藥登陸中國;恩格列淨獲批上市!具有心血管獲益的降糖新藥登陸中國)。乙磺酸尼達尼布軟膠囊的上市申請在2017年4月17日獲得CDE承辦受理,2017年6月6日被CDE列入優先審評,截至今日獲批僅歷時5個月,可謂神速。
  • 【盤點】2015年FDA批准上市新藥匯總
    但是不同的藥物卻有著不同的命運:有的新藥迅速通過了FDA的審核,被批准上市;有的新藥因為無法在臨床試驗中取得預期的效果,而遲遲無法通過FDA審核;另一些新藥則因遲遲無法取得進展而導致相關研究停滯不前,仍在等待上市的機會,真可謂是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 10款1類新藥獲批臨床 86個藥品主動降價
    (國家衛健委)86個藥品主動降價 最大降幅73%近日,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於調整部分藥品供應價格的通知》。通知稱,根據企業申請,對於部分藥品的供應價格進行調整,調整之後的價格自2020年8月1日起執行。此次價格下調的藥品共86個,涉及73個品種,包括阿達木單抗注射劑、多替拉韋鈉片、羅紅黴素膠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等。
  • 疫情中收穫創新藥,大興醫藥基地加速邁向「中國藥谷」
    「預計基地將在2025年建設成為『研、產、商、展、療』為一體的健康新城,打造成國際知名的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變身國內領軍的『中國藥谷』。」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田德祥表示。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研所研究員劉玉玲、申竹芳和北京五和博澳藥業的醫藥工作者看來,發掘中醫藥寶庫精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和中醫藥現代化,讓中醫藥服務國民並走向世界,才是他們的終極願望。我國糖尿病患者超億人高居全球首位,患者亟待有更多綜合獲益、更低不良反應的新藥出現。
  • 一粒中國抗癌新藥誕生背後:中國製藥人是如何做到的
    該藥由美國強生公司推出,2013年11月獲美國FDA批准上市,2017年8月在中國上市。替尼藥是一類小分子藥統稱,多是口服藥,和化療相比,使用小分子靶向藥的患者大多可以不用住院。不過,伊布替尼也存在很多局限。作為澤布替尼主要發明人之一,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化學研發負責人王志偉博士介紹說,由於伊布替尼在患者體內濃度存在局限,癌細胞可能逃脫藥物抑制。
  • 中國藥谷!園區發力!
    這將是一座宏偉的產業金字塔,從宏大塔基到巍巍塔尖,「最全產業鏈條」將容納各類企業基石,「最強產業集群」將吸引每位人才工匠,「最優產業生態」將為「中國藥谷」匯聚強大而獨具魅力的產業氣場。蘇州永遠都在朝著更高的目標不斷發起衝擊,我們就是要讓生物醫藥成為蘇州永不降溫的產業地標。
  • 【重磅】恆瑞、海思科……14個1類新藥獲批,東陽光藥來了
    精彩內容 12月14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兩個重要公告: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准恆瑞申報的1類創新藥氟唑帕利膠囊上市,同樣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獲批上市的1類創新藥還有海思科的環泊酚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