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新藥衝刺「全球新」,30多個一類新藥進入臨床

2020-12-19 大洋網

廣藥拿下我國近二十年來唯一成功獲批的頭孢類1.1類新藥臨床批件,填補了國內頭孢類藥物的空白;引入了多位諾獎獲得者,加快生物藥布局;廣州企業研發首個獲批上市糞便DNA腸癌檢測試劑盒……在廣州,八大新興產業之一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快速發展,今年一季度,全市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122.7%!30多個「全球新」一類新藥研製,已分別進入臨床I—IV期試驗。未來廣州將打造中國重要生物醫藥創新強市、全球影響力生物醫療健康產業高地。

廣藥集團聘諾獎得主,主攻抗腫瘤藥物研發

「廣藥集團已獲得化學藥1.1類新藥頭孢嗪脒鈉和注射用頭孢嗪脒鈉的臨床試驗批件,是我國近二十年來唯一成功獲批的頭孢類1.1類新藥臨床批件,填補了國內頭孢類藥物的空白。此外,廣藥集團在生物製藥方面也走在前沿,我們已經引入了多位諾獎獲得者,還與美中矽谷協會達成戰略合作,將搭建集團與矽谷生物醫藥聯盟、中美生物醫藥協會、矽谷地區高校院所的三個合作平臺,引入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人才,加快生物藥布局。」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表示。

據李楚源介紹,就在上月,該集團舉辦集團及旗下研究總院首席科學家聘任儀式,聘請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蘭迪·謝克曼擔任首席科學家,雙方未來將在抗腫瘤藥物研發等方面展開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謝克曼是第三位加盟廣藥集團的諾獎得主。此前,廣藥集團曾聘請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偉哥之父」弗裡德·穆拉德擔任研究總院院長一職,在他的指導下,白雲山金戈成為首個國產「偉哥」,已經成為廣藥集團近年的「爆款」單品之一。隨後,廣藥集團又聘請了200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喬治·斯穆特擔任廣藥醫療器械研究院院長,共同開發高端醫療器械。

實際上,去年,廣藥集團生物藥投資平臺拜迪生物還與南方醫院、藥明生物等單位就開發新型抗腫瘤疫苗、雙特異性抗體類藥物等分別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還作為理事單位參與組建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而此次諾獎得主謝克曼的加盟,被業界認為將進一步提升廣藥集團的自主創新水平,特別是將進一步增強抗腫瘤藥物、轉化醫學等領域的研發實力。

廣州企業研發首個獲批上市糞便DNA腸癌檢測試劑盒

在生物產業基因檢測領域,記者發現,不少的廣州生物醫藥企業正在走在行業的前端。

其中,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王磊團隊聯合廣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申報的《結直腸癌防治關鍵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項目便在廣東省省委、省政府召開的2019年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榮獲201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紮根廣州多年,廣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曉琴告訴記者,早在2018年年底,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其自主研發的人類SDC2基因甲基化檢測試劑盒已經正式上市,成為了國內首個獲批的糞便DNA腸癌檢測產品。

在2015年1月,康立明生物正式登記註冊,落戶於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內。在一次採訪中,鄒鴻志表示,「當時區裡給予了很多及時、高效的幫助。」在當年就拿到了區領軍人才項目的支持以及三年免租金的6000平方米辦公場地,包括研發實驗室、GMP生產車間、綜合辦公區、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等,而鄒鴻志因此也可以專注於「長安心」糞便DNA腸癌檢測試劑盒等腫瘤早期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可提供相應的檢測服務。

「廣州對生物醫藥產業很友好。」鄧曉琴總結道,「對真正做研發和產品的企業來說,政策的福利並不是第一位,大量的生物企業集聚,同時開展了不少的行業交流論壇,能吸引大批的生物領域人才,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十分適合企業發展的因素。」

填補多個國內空白 創新成果捷報頻傳

經過多年布局力推,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進入爆發期,今年創新成果捷報頻傳。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團隊的「肺癌微創治療體系及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團隊的「EMT-MET的細胞命運調控」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3月初,海賽特藥業公司主持研發的創新中藥獲得國家藥監局今年首次頒發的兩個國家藥品生產批准文號,同時獲得國家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研發機構,填補國內安全有效治療銀屑病的空白;3月19日,香雪精準醫療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TCR-T細胞(高親和性超強特異性T細胞)注射液獲準臨床,自提交申請到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通知書僅54個工作日,創下國內新藥審批最快記錄。

3月15日,達安基因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核酸測定試劑盒(PCR-螢光探針法)和C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試劑盒(PCR-螢光探針法)被評為廣東省醫藥行業名牌產品。

全球資源加速集聚: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122.7%

近年來,全球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資源加速向廣州集聚。繼去年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生物藥、百奧泰研發中心等重大項目等大批高質量產業項目落地落戶,廣州市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122.7%,諾誠健華新藥研發及生產基地、雲潤生物兒科藥物設計中心、玻思韜國際化製劑研發與產業化基地等46個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過14億元,約佔計劃總投資的20%,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

諾誠健華廣州發展中心生產基地

生物醫藥產業結出了累累碩果。廣州市生物醫藥企業3652家位列全國第三;現有生物醫藥上市企業36家,總市值超過1200億元,位全國第四;現有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一大批專、新、特、精的骨幹企業集群式發展的局面。今年1-2月份,醫藥製造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14.1%、47.6%。

30多個「全球新」一類新藥研製

生物醫藥要搶佔先機,不止要「中國新」,還要實現「全球新」。記者從廣州市發改委獲悉,廣州在「全球新」上邁出了一大步。截至一季度末,全市開展臨床試驗藥物約200個,CDE受理I、II類新藥440多個,30多個「全球新」一類新藥研製,已分別進入臨床I—IV期試驗

醫療器械方面,目前上市二三類醫療器械4000多個,8個產品進入國家創新特別審批程序、5個產品進入優先審批程序;體外診斷領域,形成包括上遊的技術產品研發及孵化,中遊的診斷試劑和儀器製造,下遊的體檢中心、醫院檢驗科和基因測序實驗室等完整產業鏈條,湧現出達安基因、金域檢驗、萬孚生物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在國內同行中處於領先地位。

打造全球影響力生物醫療健康產業高地

記者從廣州市發改委獲悉,廣州市正加快建設中國重要生物醫藥創新強市、全球影響力生物醫療健康產業高地,開放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推動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按照廣州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廣州打造「一核多點」產業布局,形成了以廣州開發區的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為核心,廣州健康醫療中心、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廣州國際醫藥港等產業特色園區協調發展的格局。今年一季度,廣州開發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速釋放,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實現10.1%的高速增長。科學城、生物島和知識城等三大集聚區引領效應進一步顯現,已集聚生物醫藥企業超過千家,建成了生物醫藥孵化器面積64萬平方米,打造了一批國家級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

據發改委透露,未來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框架下,加快制定廣州市國家科學中心的規劃方案布局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華南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在生物、海洋等重點領域繼續謀劃建設一批國家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攜手港澳共建穗港澳國際健康產業城。今年6月10—12日在廣州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吸引全球高端資源集聚,全力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醫藥產業高端論壇品牌及會展平臺。

(廣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塗端玉、蘇贊)

相關焦點

  • 常州寅盛藥業與川大等聯合研發抗耐藥結核一類新藥
    原標題:常州寅盛藥業與川大等聯合研發抗耐藥結核一類新藥  科技日報訊 (王忠良 朱詠梅 記者丁秀玉)5月17日,常州寅盛藥業有限公司與四川大學、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籤署協議,共同開發抗耐藥結核一類新藥。
  • 67個新藥獲批臨床:恆瑞、先聲、石四藥...|石四藥|抑制劑|注射液|...
    甘李藥業的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獲批在即,有望成為首款國產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是一款預混胰島素,含30%可溶性門冬胰島素和70%精蛋白門冬胰島素。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銷售額超過50億元。
  • 石藥集團:同類首創癌症新藥在澳大利亞提交臨床試驗申請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時娜)11月27日,石藥集團公告稱,公司附屬公司AlaMab Therapeutics Inc(下稱「AlaMab」)已向澳大利亞相關倫理委員會提交在研新藥半通道Connexin43(下稱「Cx43」)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激動劑(下稱「ALMB-0168」)首次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申請
  • 廣州抗癌黑科技打一針有望起效 李懿博士新藥臨床試驗安全性良好
    所帶領團隊研發的「TAEST16001注射液」的抗癌新藥於今年3月獲批國內首個TCR-T臨床試驗許可,讓TCR-T細胞治療新藥研發邁入新階段。 3個月後,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登陸廣州,楊宏鈞應邀出席,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就特別激動,「我對他很欣賞,希望今天能與他見個面」。他口中的「他」,就是該抗癌新藥的研發者李懿,一個在廣州研究TCR-T技術的男人。
  • 對付新冠病毒,新藥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本期邀請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主任、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詳解抗病毒藥物研發,闡釋新藥研發的理念、手段和規律。  新藥研發的背後有一套嚴謹的邏輯和科學機製作為支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於2016年成立於北京,是由比爾·蓋茨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聯合發起成立的一個獨立運營、非營利性質的新藥研發機構。
  • ...1類新藥中國區以外全球權益,核心產品管線拓展至大分子生物藥領域
    來源:藍鯨財經12月1日,藍鯨財經獲悉,索元生物成功獲得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吳中醫藥」)的一類新藥抗癌新藥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現命名為DB108)的除中國地區以外的全球權益, 包括DB108的開發、製造、使用、經銷DB108的獨家許可
  • 新藥研發的「賣水者」,國內臨床CRO龍頭加速成長
    對於創新藥服務商來講,賺的是新藥研發投入的錢,無論新藥研發能否走到最終成功上市,持續的研發投入都在研發過程中轉化為創新藥服務商的收益,無需面對新藥研發失敗的風險,同時不受到醫保支付等政策方面的影響。目前全球藥物研發外包服務市場增速明顯高於創新藥市場增速3.5%左右,國內藥物研發/生產外包服務市場增速明顯高於創新藥市場增速4.8%左右。
  • 本土新藥出海「零的突破」我國首個自主研發抗癌新藥獲FDA批准
    完全持久抑制靶點淋巴瘤是一組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的統稱,是全球範圍內發病率增速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據《柳葉刀》2018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淋巴系統惡性腫瘤全球發病人數約為45萬。在目前已知的淋巴瘤70多個亞型中,套細胞淋巴瘤(MCL)侵襲性較強,中位生存期僅為三至四年。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疾病晚期,面臨著治療手段有限、預後不良的困境。
  • 第12屆中國國際新藥創製前沿技術發展峰會暨項目合作洽談會
    、默沙東製藥全球臨床開發金融運作總監 傅希湧博士 12:00-13:00 一樓西餐廳 自助午餐 13:30-17:30 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中藥和神經免疫藥理研究室主任 周文霞教授 中藥防治老年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理學研究及新藥開發 宣武醫院藥物研究室主任 李林教授 多靶點神經精神類新藥的研發 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化學製藥新技術中心主任 李建其博士
  • 10個1類新藥、61個進口藥 2018步入「新藥年」
    據米內網統計,2018年國內共有10個1類新藥獲批上市,61個藥品獲批進口,創造多個國內首個、全球首發、審評審批最快、研發投入最大、史上最強……截至目前,CDE共發布36批擬優先審評藥品名單,在今年獲批上市或進口的藥品中,絕大多數藥品獲得了優先審評資格,鼓勵創新的政策得以開花結果;從今年獲批上市的新藥的治療領域看,抗腫瘤藥(尤其是生物藥)、抗病毒藥物(包括B肝、C肝及HIV)是藥企們開發的重點領域
  • 這51 個新藥,獲批臨床了
    10 月份獲批臨床報告10 月獲批臨床的新藥共有 85 個受理號,涉及 51 個品種(附名單)本報告數據來源:Insight 資料庫、CDE 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本月獲批臨床新藥品種Insight 資料庫(https://db.dxy.cn)申報進度庫顯示,2019
  • 2018年7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
    1類化藥批准臨床概況2018年7月,共有13個申報臨床的中國1類化藥新藥獲得了臨床試驗批件即將開始臨床一期試驗,其中6個是特殊審批品種。抗腫瘤藥物4個,感染類藥物3個,神經系統2個,內分泌和代謝類2個,心腦血管類2個,具體信息如下:1ICP-192ICP-192由諾誠健華子公司天誠醫藥研製的化藥1類創新藥,它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開展針對胃癌等實體瘤的臨床試驗,這是諾誠健華在不到一年時間裡第三個候選化合物獲批進入臨床階段。
  • 每批准3個一類新藥,就有1個來自這裡!曾經的農田變成了「中國藥谷...
    在這片熱土之上打造「創新高地」 今天 國家每批准三個一類新藥 華領初創時,團隊僅有7人,短短7年進入了三期臨床試驗。但是,眼看著藥品馬上就要進入生產階段,陳力卻犯了愁。
  • 這59個新藥獲批臨床了_藥界動態_健康一線資訊
    ◆ 8 月獲批臨床的新藥共有 103 個受理號,涉及 59 個品種(附名單)本月獲批臨床新藥品種Insight 資料庫(https://db.dxy.cn)申報進度庫顯示,2020 年 8 月獲批臨床的新藥共有 103 個受理號,涉及 59 個品種,下圖為具體名單:
  • 2019中國藥物研發7個重磅成果:5個全球新藥,2項基礎研究
    同時入選的多個基礎研究成果,未來可能支撐起藥物研究,特別是可以提供新的作用機制和新的靶標,幫助人類對抗癌症、大型傳染病等。入選榜單的多個國內外「第一」的藥品,提高了用藥可及性和治療效果。也有多項基礎研究成果入選。李松表示,這些成果可能支撐起未來的藥物研究,特別是可以提供新的作用機制和新的靶標。
  • 未順利進入19年醫保談判目錄 一款新藥銷售團隊被解散
    某跨國藥企解散一款新藥的銷售團隊。▍一款新藥,銷售團隊被解散據藥斯拉消息,一跨國藥企今年新上市的C肝產品,由於未順利進入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目錄,準備解散銷售團隊。今年,成功進入醫保談判目錄的C肝新藥共有3個,分別是默沙東的艾爾巴韋格拉瑞韋片和吉利德的來迪派韋索磷布韋、索磷布韋維帕他韋,3款C肝新藥平均降價85%以上。據該藥企的員工透露,目前對於被裁的銷售團隊有2個選擇:一個是內部轉崗,可以轉到腫瘤、免疫、麻醉等產品的銷售團隊;另一個是等待賠償,但截至目前,賠償方案還沒有出來。
  • 我國原創阿爾茲海默症新藥GV-971獲批在美國進行臨床試驗
    藥物GV-971的主要發明人耿美玉,也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研究員,於2019年11月3日在華東上海展示了該新藥的樣品模型。攝影:金立旺/新華網FDA允許綠谷公司直接進入後期大規模試驗的舉措,是繼去年下半年在中國批准該實驗性藥物之後,對全球合法入市的又一次推動。
  • Vicus公司抗癌新藥VT-122將進入2期臨床實驗
    Vicus公司已開展抗癌新藥VT-122的2期臨床實驗,此次屬隨機、標籤開放、多中心實驗,受試者為患有晚期肝癌(肝細胞癌)、全身性炎症和惡性疾病的患者。VT-122是一種複方片劑,同時含有依託度酸、心得安和多吉美三種主要成分。
  • 國產卵巢癌新藥!百濟神州PARP1/2抑制劑帕米帕利(pamiparib)新藥...
    此次是百濟神州針對pamiparib遞交的首項新藥上市申請,同時也標誌著該公司第三款自主研發產品進入藥政審批階段。今年6月初,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新一代BTK抑制劑百悅澤(Brukinsa,通用名:zanubrutinib,澤布替尼)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國產BTK抑制劑,該藥之前於2019年11月獲得美國FDA批准,標誌著中國原研抗癌新藥出海「零的突破」。
  • 鴻運華寧鄭州生物創新藥生產基地項目在航空港區啟動
    基地建成後,將成為中原首個符合國際cGMP標準的抗體藥物大規模生產基地,在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實現鴻運華寧多個國際領先、具有突破性療效抗體創新藥的產業化,滿產後預期年產值達900億元,年稅收貢獻超90億元。這是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啟動的第一個國家一類創新藥大規模生產基地項目,也是推動鄭州航空港實驗區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