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藥拿下我國近二十年來唯一成功獲批的頭孢類1.1類新藥臨床批件,填補了國內頭孢類藥物的空白;引入了多位諾獎獲得者,加快生物藥布局;廣州企業研發首個獲批上市糞便DNA腸癌檢測試劑盒……在廣州,八大新興產業之一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快速發展,今年一季度,全市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122.7%!30多個「全球新」一類新藥研製,已分別進入臨床I—IV期試驗。未來廣州將打造中國重要生物醫藥創新強市、全球影響力生物醫療健康產業高地。
廣藥集團聘諾獎得主,主攻抗腫瘤藥物研發
「廣藥集團已獲得化學藥1.1類新藥頭孢嗪脒鈉和注射用頭孢嗪脒鈉的臨床試驗批件,是我國近二十年來唯一成功獲批的頭孢類1.1類新藥臨床批件,填補了國內頭孢類藥物的空白。此外,廣藥集團在生物製藥方面也走在前沿,我們已經引入了多位諾獎獲得者,還與美中矽谷協會達成戰略合作,將搭建集團與矽谷生物醫藥聯盟、中美生物醫藥協會、矽谷地區高校院所的三個合作平臺,引入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人才,加快生物藥布局。」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表示。
據李楚源介紹,就在上月,該集團舉辦集團及旗下研究總院首席科學家聘任儀式,聘請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蘭迪·謝克曼擔任首席科學家,雙方未來將在抗腫瘤藥物研發等方面展開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謝克曼是第三位加盟廣藥集團的諾獎得主。此前,廣藥集團曾聘請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偉哥之父」弗裡德·穆拉德擔任研究總院院長一職,在他的指導下,白雲山金戈成為首個國產「偉哥」,已經成為廣藥集團近年的「爆款」單品之一。隨後,廣藥集團又聘請了200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喬治·斯穆特擔任廣藥醫療器械研究院院長,共同開發高端醫療器械。
實際上,去年,廣藥集團生物藥投資平臺拜迪生物還與南方醫院、藥明生物等單位就開發新型抗腫瘤疫苗、雙特異性抗體類藥物等分別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還作為理事單位參與組建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而此次諾獎得主謝克曼的加盟,被業界認為將進一步提升廣藥集團的自主創新水平,特別是將進一步增強抗腫瘤藥物、轉化醫學等領域的研發實力。
廣州企業研發首個獲批上市糞便DNA腸癌檢測試劑盒
在生物產業基因檢測領域,記者發現,不少的廣州生物醫藥企業正在走在行業的前端。
其中,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王磊團隊聯合廣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申報的《結直腸癌防治關鍵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項目便在廣東省省委、省政府召開的2019年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榮獲201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紮根廣州多年,廣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曉琴告訴記者,早在2018年年底,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查,其自主研發的人類SDC2基因甲基化檢測試劑盒已經正式上市,成為了國內首個獲批的糞便DNA腸癌檢測產品。
在2015年1月,康立明生物正式登記註冊,落戶於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內。在一次採訪中,鄒鴻志表示,「當時區裡給予了很多及時、高效的幫助。」在當年就拿到了區領軍人才項目的支持以及三年免租金的6000平方米辦公場地,包括研發實驗室、GMP生產車間、綜合辦公區、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等,而鄒鴻志因此也可以專注於「長安心」糞便DNA腸癌檢測試劑盒等腫瘤早期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可提供相應的檢測服務。
「廣州對生物醫藥產業很友好。」鄧曉琴總結道,「對真正做研發和產品的企業來說,政策的福利並不是第一位,大量的生物企業集聚,同時開展了不少的行業交流論壇,能吸引大批的生物領域人才,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十分適合企業發展的因素。」
填補多個國內空白 創新成果捷報頻傳
經過多年布局力推,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進入爆發期,今年創新成果捷報頻傳。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團隊的「肺癌微創治療體系及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團隊的「EMT-MET的細胞命運調控」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3月初,海賽特藥業公司主持研發的創新中藥獲得國家藥監局今年首次頒發的兩個國家藥品生產批准文號,同時獲得國家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研發機構,填補國內安全有效治療銀屑病的空白;3月19日,香雪精準醫療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TCR-T細胞(高親和性超強特異性T細胞)注射液獲準臨床,自提交申請到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通知書僅54個工作日,創下國內新藥審批最快記錄。
3月15日,達安基因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核酸測定試劑盒(PCR-螢光探針法)和C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試劑盒(PCR-螢光探針法)被評為廣東省醫藥行業名牌產品。
全球資源加速集聚: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122.7%
近年來,全球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資源加速向廣州集聚。繼去年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生物藥、百奧泰研發中心等重大項目等大批高質量產業項目落地落戶,廣州市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122.7%,諾誠健華新藥研發及生產基地、雲潤生物兒科藥物設計中心、玻思韜國際化製劑研發與產業化基地等46個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過14億元,約佔計劃總投資的20%,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
諾誠健華廣州發展中心生產基地
生物醫藥產業結出了累累碩果。廣州市生物醫藥企業3652家,位列全國第三;現有生物醫藥上市企業36家,總市值超過1200億元,位全國第四;現有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一大批專、新、特、精的骨幹企業集群式發展的局面。今年1-2月份,醫藥製造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14.1%、47.6%。
30多個「全球新」一類新藥研製
生物醫藥要搶佔先機,不止要「中國新」,還要實現「全球新」。記者從廣州市發改委獲悉,廣州在「全球新」上邁出了一大步。截至一季度末,全市開展臨床試驗藥物約200個,CDE受理I、II類新藥440多個,30多個「全球新」一類新藥研製,已分別進入臨床I—IV期試驗。
醫療器械方面,目前上市二三類醫療器械4000多個,8個產品進入國家創新特別審批程序、5個產品進入優先審批程序;體外診斷領域,形成包括上遊的技術產品研發及孵化,中遊的診斷試劑和儀器製造,下遊的體檢中心、醫院檢驗科和基因測序實驗室等完整產業鏈條,湧現出達安基因、金域檢驗、萬孚生物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在國內同行中處於領先地位。
打造全球影響力生物醫療健康產業高地
記者從廣州市發改委獲悉,廣州市正加快建設中國重要生物醫藥創新強市、全球影響力生物醫療健康產業高地,開放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推動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按照廣州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廣州打造「一核多點」產業布局,形成了以廣州開發區的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為核心,廣州健康醫療中心、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廣州國際醫藥港等產業特色園區協調發展的格局。今年一季度,廣州開發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速釋放,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實現10.1%的高速增長。科學城、生物島和知識城等三大集聚區引領效應進一步顯現,已集聚生物醫藥企業超過千家,建成了生物醫藥孵化器面積64萬平方米,打造了一批國家級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
據發改委透露,未來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框架下,加快制定廣州市國家科學中心的規劃方案,布局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華南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在生物、海洋等重點領域繼續謀劃建設一批國家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攜手港澳共建穗港澳國際健康產業城。今年6月10—12日在廣州將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吸引全球高端資源集聚,全力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醫藥產業高端論壇品牌及會展平臺。
(廣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塗端玉、蘇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