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趙雷的《成都》,不禁描繪了成都「如痴如醉」的美好生活,承載三千餘年的歷史的成都,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最佳旅遊城市」。「麻將」、「小吃」、「蜀繡」已經作為成都生活的代言,聞名於耳。作為吃貨的驢友們,知道成都十大小吃在哪嗎?
夫妻肺片
悠悠中華五千年,美食總是與文化緊密相連,三國時代,據《三國志》記載,相傳在三國時的安漢(即今南充市)有一對夫妻二人,在嘉陵江畔開了一個小滷菜酒店,主要供渡口來往人員食用,當時江中打魚人,魚舟及商川勝多,生意紅火,在當朝巴西郡太守「張飛」常來此處飲酒,感覺菜味非常可口味美,對兩夫婦手藝特別稱讚,為讚揚兩夫妻手藝非常特別,因此用「夫妻」二字命名,將此菜取名為「夫妻肺片」。後經推薦給劉備,御膳供品食用的美譽,推廣流傳至今。得名夫妻肺片,不僅體現當時的勞動百姓對於普通生活的嚮往,也帶有相當的文學氣息。張飛,對於此菜具有相當推介作用。
毛血旺
不得不提的重口味、大份川菜,毛血旺乃磁器口名特三絕之一。據說,毛血旺的名稱來源於其創始人姓毛,聽說後來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重慶的毛血旺中一般添加的是,鴨血、鴨腸、泥鰍、午餐肉、鴨肚、豬心、豆芽等,而且極其便宜,一個人要一份還吃不完。而且,吃毛血旺的地點非常講究,只有在磁器口才可吃到正宗的。另有一種說法就是70年前,沙坪垻磁器口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賣肉剩下的雜碎,以賤價處理。王的媳婦張氏覺得可惜,於是當街起賣雜碎湯的小攤,用豬頭肉、豬骨加豌豆熬成湯,加入豬肺葉、肥腸,放入老薑、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別好。在一個偶然機會,張氏在雜碎湯 裡直接放入鮮生豬血旺,發現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鮮。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燙現吃,遂取名毛血旺。「簡單粗暴」的配料、做法,不能阻擋毛血旺川菜名牌的地位。
川北涼粉
每一道成都美食,都有一個文化故事。川北晾粉自清末問世以來,以其獨具紅辣味醇、鮮香爽口的川味風格飲譽巴蜀,流傳至今。相傳,原南充縣江村壩農民謝天祿,在中渡口搭棚賣擔擔涼粉,他的涼粉製作精細,從磨粉攪制到調料、配味都有獨到之處,行人品嘗後無不稱道,謝涼粉便有了名氣。其後,農民陳洪順悉心研究謝涼粉製作工藝,取其所長並加以改進,涼粉製作工藝得到進一步完善。他選用新鮮白豌豆用小磨磨細,十分講究攪制火侯、所作涼粉質細柔嫩,筋力綿軟,明而不透,細而不斷,調料配味,更具匠心。得益於前後兩任「創作者」的智慧,川北涼粉的招牌,生意興隆,火爆不衰。川北涼粉,涼粉製作精良,用料考究。同時在拌料上有辣椒、花椒、生薑、蔥葉、冰糖等摻合製作的紅油,以及有精選大蒜搗制的蒜泥,典型的川菜特色。
陳麻婆豆腐
麻辣自古就是川菜的獨具特色,以麻婆豆腐的做法為麻辣菜做法的典型。麻婆豆腐是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號》老牌名店。其創業於清朝同治初(1862年),開業於成都北郊的萬福橋。原名陳興盛飯鋪,主廚為陳春富之妻。陳氏所烹豆腐色澤紅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燙、形整,極富川味特色,陳氏豆腐很快便名播遐爾,求食者趨之若鶩,文人騷客常會於此。有好事者觀其陳氏臉生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徑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為陳麻婆豆腐店。清朝末年,陳麻婆豆腐就被列為成都的著名食品。
擔擔麵
如今擔擔麵已經傳遍全國各大小吃麵館,作為著名的成都小吃。擔擔麵用麵粉擀製成麵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麵條細薄,滷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擔擔麵中最有名的又要數陳包包的擔擔麵了,它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於1841年。因最初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麵,用一中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麵,一格燉雞或燉蹄膀。來成都,來一碗擔擔麵!
韓包子
成都名小吃韓包子從創業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1914年溫江人韓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開設玉隆園麵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鮮美而在成都站穩了腳跟。韓玉隆辭世後,其子韓文華接替經營,他在包子的做法上精心探索、實踐,創製出南蝦包子、火腿包子、鮮肉包子等品種在成都飲食行道一炮打響,名聲不脛而走。後來韓文華乾脆專營包子,並將其店名更換為韓包子,生意越做越紅火。從解放前至今,韓包子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國,一直享有經久不衰的聲譽。
鍾水餃
國內小吃界肯定不是「東北水餃」一家獨大,至少成都「鍾水餃」表示不服。擔擔麵是四川水餃的代表,初創於成都荔枝巷鍾少伯開的「協森茂」。由於餃子皮薄、料精、餡嫩、味鮮,為其它同行不及,遂打出「荔枝巷鍾水餃」的招牌,沿用至今,蜚聲遠揚。發展至今,鍾水餃除了傳統的紅油水餃和清湯水餃,又增加了三鮮水餃,海味水餃,蒸餃等40多個品種。想吃正宗鍾水餃,一定要到成都來。
龍抄手
抄手、餛飩、清湯。儘管這是不同地方對於同一種美食的稱謂,但在成都,龍抄手不得不提。相傳本世紀40年代,當時春熙路濃花茶社的張光武等幾位夥計商量合資開一個抄手店,取店名時就諧濃字音,也取龍鳳呈祥之意,定名為龍抄手。龍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餡嫩、湯鮮。抄手皮用的是特級麵粉加少許配料,細搓慢揉,擀製成薄如紙、細如綢的半透明狀。肉餡細嫩滑爽,香醇可口。龍抄手的原湯是用雞、鴨和豬身上幾個部位肉,經猛燉慢煨而成。原湯又白、又濃、又香。 龍抄手皮在成都與別的城市做法上的精緻,也大概是別的地方抄手所無法比擬的。
老隍城傳統鍋魁
這是一道藝術和美食的結合,品味多樣、風味獨特、雞片鍋魁、牛肉鍋魁、蒸肉鍋魁、肺片鍋魁、素菜鍋魁都是其特色品種,用餐時透明的餐桌、白色的壁紙,清清爽爽,是否頗具時尚的感覺呢?
二姐兔丁
成都沒有特別吃某些肉的習慣,但二姐兔丁在成都很有名氣,它最有名是兔丁肉多骨頭少,不加兔頭,佐料加有二姐特殊的配法,香鮮可口。二姐的「兔」系列中還有五香滷兔、紅板兔、麻辣兔丁。在成都吃點別的,是不是更加享受呢?
上述十大成都小吃,你吃過幾樣?又有哪些可以推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