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生: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2020-12-15 中國文明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遵循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人民期待,彰顯執政擔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密集推出一系列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使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這裡概括八個方面。

  將生態文明提升到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特定時代的高度。在人類歷史演進的長河中,其文明形態經由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現在的人類社會仍處於工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在不到人類歷史萬分之一的時間裡,創造了比過去一切時代總和還要多的物質財富,也創造出了更加豐富的文化與制度。但是,工業文明作為一種輕視人與自然關係的文明形態,不可能解決人與自然關係失衡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文明對於工業文明既有否定,也有繼承。工業文明時代所創造的輝煌的科技成就、科學思想、不朽的藝術成就和空前的社會財富,我們必須充分肯定和繼承。但是,工業文明時代關於人類要凌駕於自然之上、要主宰和控制自然的思想、觀念,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改造。我們黨把握了世界發展的客觀趨勢,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第一次將生態文明提升到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特定時代的高度。

  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黨的十五大、十六大明確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黨的十六大以後我們黨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使總體布局由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的位置,從而把總體布局進一步擴展為五位一體,這有利於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這也反映了我們黨對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科學發展重大戰略問題認識的深化,對於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指導意義。

  把「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目標。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美麗中國,包括社會美、生活美、環境美。但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最為重要。建設美麗中國,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牢牢樹立「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生態觀,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而且「綠水青山也就是金山銀山」。

  「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實現「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價值導向。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我們黨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所謂綠色發展,是指遵循生態規律,能夠節約資源和能源,避免、消除或減輕生態環境汙染和破壞的發展方式的總稱。綠色發展理念,就是要在未來的發展中倡導生態、綠色、低碳、循環的思想觀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建立了比較系統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障,它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規範、約束和監督的力量。沒有制度建設的制定、執行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效性就難以實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闡述了生態文明制度的構成及其重點任務:(1)構建源頭嚴防制度;(2)建立過程嚴管制度;(3)實施後果嚴懲制度。將這些制度落實到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就為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成美麗中國提供了保證。

  「生態價值觀」將成為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重要思想基礎。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但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必須確立生態價值觀。生態價值觀是超越或擯棄了工業文明的價值觀,它認為,生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界,它是除了人和社會以外的一切自然事物,是各種生物和其他物質系統的總和。生態價值觀認為,自然界是有價值的,生態環境是有價值的。因為自然界和生態環境的存在對人有用,符合人的利益,能滿足人類發展的需要。就拿一棵正在生長的樹木來說,它的價值不僅能為人類提供木材,它還能生產氧氣、淨化空氣、防止空氣汙染、防止土壤侵蝕、增加土壤肥力,涵養水源、為鳥類和其他動物提供棲息環境。確立生態價值觀問題,已成為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保證。

  我國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取得諸多突破和創新。《環境保護法》是環境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取得諸多突破和創新。比如:將「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修改為「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了兩者關係重大調整和創新。社會各界對新修訂的環保法給予了積極評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向國內外宣示,我們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抓手,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彰顯出大國擔當。當今世界,中國是可持續發展理念與行動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實踐者。從歷史和全球的角度來看,過去十五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對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是有重大貢獻的。2015年7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講話中指出,「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充分表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參與者、倡導者,將對國際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產生重要影響。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成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的裡程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高度評價中國作用,認為中國對《巴黎協定》的達成,作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錢俊生/中央黨校教授)

相關焦點

  • 周晉峰:從文明的興衰,看東方文明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性...
    西方為何在工業文明時代崛起?中國為何在工業文明時代衰落?這和文明與文化都是密切相關的。而西方文明發展到了極致,極致到把事物分得越來越細,極端地用隔離體的方式,用專業的方式,用數字的方式,來描述自然……但是,數字絕不是自然。
  • 儒家思想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關鍵詞:儒家思想 新時代 生態文明 建設原則  Abstract: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天人合一 走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關注環境保護,要能夠保護好生態環境。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我們非常突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做客光明網《理論面對面》節目時這樣說。她認為,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這條道路上,中國一直走在前列。
  • 生態文明新時代環境規劃的使命與擔當
    ■開欄的話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局起步期,也是繼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期。在看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同時,也應該認識到,下一階段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依然嚴峻。
  • 錢易:天人合一 走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nbsp&nbsp&nbsp&nbsp錢易:天人合一 走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nbsp&nbsp&nbsp&nbsp光明網訊(梁澤運 陶媛)「改革開放,我們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新天新地新時代青山水秀綠色生態
    新天新地新時代女:好山好水搭起繽紛的舞臺九州方圓演繹美麗和精彩男:改革的春風吹遍城鎮村寨幸福的中國喜笑顏開女:好歌好曲唱出大地的歡快華夏故園匯成歡樂的海男:光輝的思想照亮人們心懷追夢的中國奔放豪邁合:新天新地新時代山清水秀綠色生態神舟飛天蛟龍入海一帶一路編織友誼彩帶
  •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青海實踐——三江源國家公園蹲點採訪報導之一
    70年砥礪奮進,70年華美樂章,青海各族幹部群眾推動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基礎設施得到新提升,生態保護得到新加強,改革開放開拓新局面,人民生活邁上新臺階,譜寫了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為充分展示70年來的偉大曆程和寶貴經驗,生動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即日起,本報推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專題報導,本報記者將通過蹲點採訪報導,挖掘新時代青海乾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弘揚新青海精神,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的生動實踐和寶貴經驗,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 暖風化雨「醉」亭城 ——滁州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向深入
    暖風化雨「醉」亭城 ——滁州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向深入 2020-09-22 09:37:45   來源:滁州網
  • 天津: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天津北方網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天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天津「十四五」期間,包括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在內的「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要取得重大進展。天津持續用力,在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擴大區域環境容量生態空間上展現更大作為。目前,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的各標段內,工程車輛正在加緊鋪設種植土,為最後1萬平方米的冬植做準備。
  • 2020「新時代·新文明·新生活」陝西文明旅遊榜單發布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 12月28日,2018年-2020年陝西省旅遊行業文明單位暨「新時代·新文明·新生活」陝西文明旅遊評選活動總結大會在昆明池景區成功舉辦。2018年以來,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持續開展「文明旅遊 為中國加分」、「拒絕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等活動,紮實推進陝西省旅遊行業文明單位創建,湧現出一批工作紮實、成績突出、影響廣泛的省級文明旅遊單位,提升了全省旅遊行業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為全省文化和旅遊部門統籌優化旅遊資源,助推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升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軟實力和競爭力,實現文化旅遊經濟高質量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 吳舜澤:新時代生態環境政策的發展趨勢
    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下,生態環境保護成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支撐,這也對當下生態環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立足新時代啟程的重要時間節點,生態環境政策制定的立足點、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是什麼?將對環境產業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 「理論面對面」錢易:天人合一 走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關注環境保護,要能夠保護好生態環境。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我們非常突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做客光明網《理論面對面》節目時這樣說。她認為,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這條道路上,中國一直走在前列。在談及世界各國發展模式時,她指出:「世界各國都經歷過不正確的經濟發展模式。
  • 文明之美的新時代畫卷———福建省三明市文明創建探索紀實
    周志鴻攝/光明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指出:只有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發揮更大威力。當前,社會上思想活躍、觀念碰撞,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媒介日新月異,我們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創新內容和載體,改進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充滿生機活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川添秀色 碧水映藍天——生態文明建設讓...
    擁抱新時代,標定新坐標。黨的十九大以來,金昌堅持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刻在頭腦中、體現在行動上,著力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金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生態保護制度,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 優美生態環境是人民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
    新時代下,人民的美好生活不僅指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包括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因此,優美生態環境是人民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更是中國共產黨為之不懈奮鬥的堅定方向。一、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資源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人民對資源環境和生態文明的關切與需要。
  • 新時代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轉型路徑與策略
    但是,中國生態系統局部惡化的趨勢仍然存在、傳統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幹擾尚未完全消除,生態恢復的壓力依然突出;同時,中國生態空間和生態系統還面臨著新時代下經濟新常態變化、鄉村振興訴求、新型城鎮化轉型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重大挑戰。
  • 王夏暉: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十四五」怎麼做?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崇啟兩地青年開展「共建生態島 助力花博會」踐行新時代文明活動
    據崇明區消息:為助力花博會,踐行新時代文明,促進長三角地區交流,4月1日,崇明和啟東兩地青年共同舉行「共建生態島·助力花博會」植樹護綠活動。崇明區港西鎮、港沿鎮、東平鎮團員青年在鄉鎮同時開展「雲種樹」活動。
  • 紅色文明綠色傳承秋林格瓦斯杯首屆新時代儒商論壇在哈爾濱開幕
    首屆新時代儒商開幕式第一項:唱國歌黑龍江孔子研究會會長孫麗萍 致辭黑龍江孔子研究會會長孫麗萍在致辭中說道:文化是民族的意義觀,文明是社會大眾行為模式。我們用「紅色文明·綠色傳承」作為新時代新儒商的解讀:即紅色文明,是中國特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歷史前提,如中華優秀文化一樣,有著為人民服務--儒家利他思想之內核,也必將如中華文明一樣,亙古綿延。
  • 發揮林業作用 建設生態文明
    這一認識上的重大飛躍、理論上的重大創新,樹立了人類建設生態文明的裡程碑,開闢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新徵程,賦予了我國林業建設前所未有的歷史使命。一、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徵程中,我們必須進一步認識森林在人類生存與發展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