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鑼鼓喧天忙上市,福晟卻陷入債務困境

2020-12-15 經理人網

2020年10月22日 15:52 閱讀:4,353

不久前羅永浩的「真還傳」段子刷爆全網,羅永浩始於2018年年底的6億債務已經還了4億,剩下的預計一年內還清。羅永浩調侃稱:「等我們這些債務真的還完了之後,可能會拍一個紀錄片,來紀念這一段詭異的人生旅程。這個紀錄片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真還傳》。」羅永浩笑稱自己老婆從新聞知道他欠債6億後心情很亂,說「要不咱也去美國吧,以後別回來了。」羅永浩居然說,「我這會兒很煩,完全沒心情去談收購蘋果的事兒,這個咱們緩一緩,忙完這一陣再說,好不好?」

羅永浩沒消失,但確實有人不見了。「潘偉明下落不明。」一份涉及他的司法文件中這樣表述。作為福晟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及實控人潘偉明在年初那場號稱千億級的世茂、福晟「世紀大併購」後「下落不明」,僅頻繁出現在各種新聞及法院公告中。

企查查顯示,由潘偉明擔任法人的福晟集團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被法院強制執行的信息已經多達208條,因本人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被法院強制執行的信息達26條。

當然,論起負債,羅永浩的6個億比之福晟的706.64億實在不值一提,不過作為國家的壓艙石行業——房地產這樣的重資產行業,福晟債務雖多,資產更多。截至最新報告期,福晟集團總資產為913.95億元,總負債706.64億元,淨資產207.32億元,資產負債率77%,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68%,淨負債率131%。其中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流動負債470.06億元,佔總負債比為67%,主要為其他應付款項和應付票據及應付帳款,其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有63.88億元。

NO. 1|投資人失去信心

債券連續大跌

原本「世紀大併購」後,因為世茂全面接管福晟各方面權限,雷厲風行地對福晟進行了手術刀式切割:公司法人從「潘偉明」變更為「許幼農」;原福晟核心高管悉數退出,取而代之的7人新董事,有4人來自世茂,只有1人來自福晟;原福建福晟總部更名為世茂福晟總部,並重組設立世茂福晟上海公司、鄭州公司、長沙公司。原福建福晟福州區域、廣州區域、惠州區域、漳州區域等(除舊改項目外)所轄項目,由世茂海峽接管;原福建福晟總部商業管理中心,則由世茂商娛接管。因此原福晟各方債主仿佛盼來了「救世主」。然而從年頭至今,在員工跟投款維權、投資人房屋被侵佔、房產延期交付、業主與基金投資人「開撕」、基金管理人被迫「搶」章等一系列事件後,各方人士終於對曾經期待過的「併購」、「白衣騎士」、「救世主」徹底絕望了。9月以來,由福晟集團子公司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的公司債「18福晟02」連續暴跌。9月9日,其跌幅為9%,收91元/張;9月23日跌幅為6.6%,收84.99元/張;10月14日跌幅為12.5%,收70元/張;10月15日再次暴跌18.86%,目前報價56.8元/張,相較於9月8日的價格高點已跌去43.2%。

10月16日, 世茂股份發布三季度經營簡報,前9個月,公司實現銷售額161億元,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60%。在今年8月20日的世茂股份2020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世茂集團總裁許世壇表示,未來五年,公司將適當的加速度,適當加槓桿,不會負債特別高,未來五年實現千億目標、城市排名前10名的商業公司、孵化三個上市平臺、市值達到千億水平。

話音剛落,世茂服務於10月11日晚間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更新了招股書。10月20日早間,世茂服務發布全球發售公告稱,該公司股票預計於10月30日在港交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00873.HK。公告稱,世茂服務預計全球發售5.88億股,其中香港發售5882萬股,國際發售5.29億股,另有15%超額配股權,預計每股發行價格區間為14.8港元-17.2港元。市場贊其「大飛機」戰略起航,不過在一片追捧聲中,也有專業人士質疑,世茂服務將公開市場投資者純當「韭菜「收割。幾個維度來看,首先估值過高,對標行業龍頭目前市值309億的保利物業,排名第十二的世茂服務不管是在管面積、營收還是淨利潤都比不上,但發行市值卻達到400億。而今年五月紅杉、騰訊以合計17.29億人民幣入股世茂服務,佔比10%,也就是說當時世茂的市值應該在189億港元左右,僅僅5個月之後,市值就翻了倍;其次,發行大量舊股。世茂服務本次發行共5.88億股,但是不同以往的新股,這5.88億股中40%都是舊股,簡單來說就是老股東把手中有的份額高價轉手賣出套現,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自己不看好未來公司發展才會出現;第三,散裝國配。招股書中雖然有寫明將國配10%的股份優先給股東認購,但想讓國配機構優先購買,也要看他們的意願,可能最後還是變相留給散戶。第四,7天凍資期,世茂服務20~23日招股,23日定價,直到30號才掛牌,整整7天凍資期,有雁過拔毛之嫌。可能正值登陸二級市場的關頭,必須快速拋下福晟的重負才能讓「大飛機」更快起飛,因此世茂對原福晟相關債權人態度也越發強硬。

圖釋:10月19日上海世茂安保驅逐原福晟項目基金投資人

NO. 3|世紀大併購後

卡位最黃金地段

在核心房地產領域,世茂不僅重回前十,而且還卡位了最黃金地段。中國正進入都市圈城市群時代,以珠三角、長三角為代表的城市群,特別是大灣區,在中央《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帶動下,經濟蓬勃發展,人口持續湧入,迎來了廣闊的機遇,業內甚至有一句話:得大灣區者得天下。「大飛機戰略下」,世茂航母集群已挺進大灣區。世茂迅速完成大灣區全域布局,取得了領先優勢。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世茂以超4000億貨值,穩居大灣區土儲貨值第二,在10個城市擁有超過40個項目,其中包含2個超120萬方的超級綜合體。其中具體有多少是原福晟的項目,外界不得而知。但是,眾所周知的是,從2016年開始,福晟集團確立了「H+4」(一區兩灣四核心)戰略布局,即以粵港澳大灣區和環杭州灣大灣區為戰略支撐,以海西城市群為戰略銜接,以長沙、武漢、鄭州、天津等核心城市為戰略支點。福晟於2015年前後開啟規模化擴張,成立了一支「飛虎隊」負責土地併購,一支300人的隊伍奔赴全國各地搶地,這支「飛虎隊」共計拿下107個項目,獲得建築面積2000萬平方米,至2018年末,總貨值8100億元。而在1月13日世茂與福晟這場「世紀大併購」發布會上,潘偉明表示,福晟集團會把在粵港澳大灣區1000萬平方米的舊改項目全部拿出來合作,和世茂的合作可將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提高效率。現有可售的1000多億元貨值要增加附加值,福晟現有的存量還有三四千億元的貨值。

有人勸說羅永浩可以提交破產清算申請,這樣就能合理合法賴掉公司債務,可他卻拒絕說:「破產清算固然對我有利,但是卻會讓債權方以及投資者徹底失望」, 網友們紛紛點讚老羅,真是翻車翻得越狠,人設站得越穩。正如老羅接受《人物》訪談是說的:你如果把一個買賣幹黃了,所有的債務通過倒閉來全部一筆勾銷了,下一次創業會一身輕,但是除非你下一個事成了,這個圈子是很現實的,你成了怎麼都行,但是下一個成之前的過程裡,大家是瞧不上你的,就這麼回事。

相關焦點

  • 世茂接管福晟:一場非公允交易|稜鏡
    一些金融機構持有福晟大筆債權,此前參與到世茂福晟的合作當中,他們一樣是局外人,並拋出一連串的問題——為何世茂只負責福晟的優質資產,對債務龐雜的項目能推則推?福晟當初為何沒有反對這一權責不等的接管方案?東方資產與信達資產都是福晟的主要債權人,後來通過債轉股,成為福建福晟集團的新股東。他們正與世茂、福晟洽談福晟債務處置問題。「現在大家都知道福晟被世茂接管了,世茂不妥善處理福晟債務,對其品牌和信譽度影響會很大。」
  • 世茂服務上市,接管福晟後前灘基金仍未給投資人明確兌付對象,世茂...
    10月30日,世茂集團拆分的物業管理業務世茂服務(00873.HK)在港交所掛牌。世茂集團旗下已擁有世茂集團(0813.HK)、世茂股份(600823.SH)、世茂服務三家上市公司。世茂服務旗下部分資產來自今年初與閩系房企福晟的「世紀合作」,該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築面積1000萬平方米的舊改項目也被世茂集團收入囊中。
  • 世茂福晟羅生門AB面:「合作紓困」的生與死
    資金不足 重組合作怎紓困雖然公開信的真實與否還存疑,但這次事件又將陷入水深火熱債務危機中的福晟推到大眾面前,引發了一輪關於二者年初那場聲勢浩大的「世紀併購」以及未來走向的大討論。自雙方合作以來,二者的矛盾便一直存在,所衍生的問題也一次次產生極大的衝擊。
  • 世茂福晟215天變局:一場「待重置」的交易
    世茂和福晟最初體面維持的「世紀大買賣」,經歷近半年的迂迴、翻覆以及拆解,似乎陷入了僵局。外界更多質疑在於:一方面,世茂所表明的入局,卻並沒有實際持股福晟;另一方面,福晟複雜的債權債務,世茂也並未真正重組與清理。近日,有知情人士向觀點地產新媒體透露,世茂又一次拒絕承認一筆有關福晟的私募基金,而這份基金早前已經逾期。
  • 世茂福晟「千億併購」陷僵局
    他還擁有一個上市平臺「福晟國際」,只是該公司的股價一度低迷。截至9月11日港股收盤,總市值僅7.73億港元。  即便是福晟員工也很難找到他了。有人說自己8月的工資還未到帳,更多的人只能看著自己曾經跟投的錢「打了水漂」。購房者更是將維權的條幅拉到了福晟集團廣州總部的樓下。
  • 誰動了福晟2.6億員工跟投款?白騎士世茂變黑天鵝?
    上述《公開信》顯示,在福晟集團去年12月引進世茂集團進行重組後,根據約定,世茂集團按股比享有並承擔福晟集團整體負債不超過719億元(債務包括員工跟投款),世茂集團並承諾不得侵害福晟的相關權益,因世茂方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導致影響福建福晟、福建六建債務履行能力的,世茂方負責予以賠償。
  • 世茂「牽手」福晟半年記:信誓旦旦的世紀交易,如今一地雞毛?
    「我想我和潘主席都不會做虧本的生意,肯定會賺錢,但是需要時間,需要把福晟集團的短期債務換成長期債,將成本高的債務換成便宜的,同時需要把一些剛需盤升級成改善性項目,通過管理體系的變革,提升產品附加值和效益。」發布會宣布,未來雙方將聯合打造「世茂福晟」品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房地產開發、建築施工和物業經營等領域內的戰略合作。
  • 世茂福晟新架構出爐,原福晟商業集團總裁吳洋離職
    3月9日,福晟集團董事兼福晟商業集團總裁吳洋已離職,將於本月辦完離職手續。藍鯨房產就此致函福晟方面,對方確認消息屬實。吳洋於2017年加入福晟商業,此前曾擔任上海證大房產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到外灘金融中心(BFC)總裁等職務,擁有五道口金融中心、外灘金融中心等多個商業地標項目的操作經驗,被譽為「中國商業地產的賈伯斯」。
  • 福晟發公開信指世茂私自轉走2.6億?關於農民工欠薪等世茂回應
    署名福晟集團的這封公開信細數世茂入駐後數宗「罪」,包括以下幾方面:根據約定,世茂集團按股比享有並承擔福晟集團整體負債不超過719 億元(債務包括員工跟投款),世茂集團並承諾不得侵害福晟的相關權益,因世茂方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導致影響福建福晟、福建六建債務履行能力的,世茂方負責予以賠償。
  • 2020地產十件事之一:世茂福晟「世紀併購」落錘
    這一年,中小房企項目轉讓、引入戰投、分拆上市等舉措不斷,很多事件都足以列入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歷史簿」。就此,焦點財經特別盤點出行業「十大熱門事件」,以此來復盤過往一年的跌宕起伏。此為大事一,世茂福晟「世紀併購」落錘,行業進入「大魚吃小魚」時代。
  • 世茂「代管」福晟謎團:「拿走」優質項目引爭議,福晟年度業績完成...
    今年世茂福晟平臺的銷售業績或為150至200億元,這距離年初制定的300億銷售目標仍有一定距離;「很多人認為世茂有義務替福晟還債,但實際上,並不存在世茂為福晟的債務直接做擔保,世茂也並沒有義務幫福晟集團還債。」2020年底,受債務違約困擾的福晟集團或迎來新變化。
  • 福晟的危局,AMC的困局
    每一個困境地產公司併購重組背後,似乎都有四大AMC的身影。 近日,一份名為《致福晟集團全體跟投員工的公開信》的文件再次將世茂與福晟的合作推至輿論的中心,信中稱世茂「夥同」恆豐銀行將共管帳戶裡的2.67億員工跟投款私自轉走,世茂的角色從白衣騎士變成了「黑天鵝」。
  • 福晟國際淨利潤下滑七成 二代「掌舵」面臨債務隱憂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本報記者 翁榕濤 趙毅 廣州報導在福晟集團和世茂集團完成「千億重組」後,福晟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香港福晟國際投資有限公司(00627.HK,以下簡稱「福晟國際」)的命運也備受關注。潘俊鋼、吳繼紅相繼辭去執行董事一職的同時,據多家媒體報導,新成立的「世茂福晟」平臺披露了人事任命。其中潘俊鋼任世茂福晟副總裁、長沙公司董事長,分管世茂福晟長沙公司經營管理工作;吳繼紅任世茂福晟副總裁,分管世茂福晟大運營管理工作,同時擔任世茂福晟總部過渡協調小組組長。
  • 房地產新年併購第一案:世茂如何操盤福晟千億級項目
    福晟危機待解:福晟債務重組如何進行世茂許世壇表示:福晟現在面臨的是短期流動性的問題,世茂會與金融機構合作,幫助福晟整合債務,包括將短期債務置換成長期的負債世茂與福晟達成合作後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福晟的債務重組。
  • 世茂吃下福晟 樓市演繹千億級併購
    世茂「吃下」福晟 樓市演繹千億級併購2020年1月13日,一度盛傳的世茂福晟大併購終於塵埃落定。世茂集團與福晟集團正式宣布雙方締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世茂將通過代建、品牌輸出等方式介入福晟運營,包括對項目的債權重組。據統計,世茂與福晟的合作範圍包括福晟旗下的全部項目及商業,可售資源超過1000億元。此外,涉及項目還包括福晟未來新增項目,尤其是舊改資源,約有三、四千億元貨值。 預計本輪併購將給世茂2020年銷售體量增加300億元。作為行業黑馬,福晟在2017年以3199億元的新增土地貨值,上升至克而瑞新增貨值榜單第7名。
  • 一封「神秘來信」 世茂與福晟合作羅生門之謎
    該信件披露:「根據約定,世茂集團按股比享有並承擔福晟集團整體負債不超過719億元(債務包括員工跟投款),世茂集團並承諾不得侵害福晟的相關權益,因世茂方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導致影響福建福晟、福建六建債務履行能力的,世茂方負責予以賠償。」對於上述說法,世茂相關人士反駁稱這是「嚴重失實」。
  • 世茂福晟世紀大合作背後的僵局
    信中顯示,在福晟集團去年12月引進世茂集團進行重組後,根據約定,世茂集團按股比享有並承擔福晟集團整體負債不超過719億元(債務包括員工跟投款),世茂集團並承諾不得侵害福晟的相關權益,因世茂方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導致影響福建福晟、福建六建債務履行能力的,世茂方負責予以賠償。
  • 福晟集團黑天鵝不斷,多處樓盤爛尾業主怎麼辦?
    不過,世茂方面隨後對這封《公開信》做出了反駁,25日晚,福晟集團也對公開信做出聲明稱:「 福建福晟集團、福建六建集團與東方、信達、世茂四方合作,有關四方合作的情況須經四方確認。外界未經四方核實的信息,屬不實傳播。」一邊是詳細的公開信,一邊是語焉不詳的聲明,讓世茂與福晟的合作糾紛再次陷入羅生門。
  • 旭輝「收購」彰泰,會是下一個世茂福晟的故事嗎?
    2020年1月份,世茂和福晟也是成立合營平臺,世茂多次表示與福晟的交易為「合作」,而非「收併購」。牽手之後,世茂發現福晟債務窟窿大,福晟覺得「白衣騎士」只吃肉、不救火,優質項目被合營平臺抽走,債務問題卻遲遲得不到解決。去年1月,世茂、福晟成立合資平臺,福晟1000億的可售資源,還有接近4000億的舊改存量貨值,都被裝進「世茂福晟」新平臺。但世茂並不對福晟的債權人負責。
  • 地產「羅生門」:是世茂「不講武德」,還是福晟「謊話連篇」?
    1月13日,福晟聯合世茂舉行發布會,宣布雙方締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發力房地產開發、舊城改造、物業經營等業務。在福晟最困難的時候,世茂扮演了「白衣騎士」,力挽狂瀾於既倒。在這次雪崩中,世茂與福晟兩片雲都在下雪。「力爭未來三年(2019-2021)收入年均增幅達40%以上,並計劃在未來三年對酒店、物業進行分拆上市。」許世壇的大舉擴張早已是「司馬昭之心」。為實現快速增長,世茂大肆對外收購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