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環詩,又稱為迴文詩,在眾多詩詞的寫作手法中難度較高,也比較的另類和非主流。在唐代吳兢(jīng)的《樂府古題要解》中記載:「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迴文詩要往復地去讀,才能看到詩的整體面貌。
迴文詩在古人的眼中,不僅僅代表了文學造詣的高深,而且還當成一種文字遊戲。很多文人墨客也視迴文詩如同珍寶,大力地發揚和傳承,一時間迴文詩炙手可熱,成為了眾多詩體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迴環詩,在歷史上很有名氣,也是最有趣的。
在北宋時期,有個大文豪叫蘇東坡。蘇東坡的一生作詩無數,而且影響也極其深遠,在文學史上,其名氣足以和唐代的李白相媲美。蘇軾不僅僅文採飛揚,而且也十分的會看人,歷史上的「蘇門四學士」就是蘇軾的得意門生,分別是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lěi)。在這四人當中,黃庭堅和秦觀的歷史故事最多,而在這兩人當中,秦觀又和蘇軾沾了親戚。
說起秦觀,有的人可能並不認識,但是一定聽過他描寫愛情的千古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字少遊,世人稱之為秦少遊。在馮夢龍的《警世恆言》中,就曾記載了秦觀和蘇小妹的愛情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屬一次洞房答對。
傳說秦觀進洞房之前,蘇小妹為了試驗秦觀的真才實學,就出了一個上聯「雙手推開窗前月」,秦觀聽到這副上聯,苦思冥想,始終無法對出合適的下聯,眼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豈不是耽誤了洞房花燭,心情自然是七上八下,心急如焚。蘇軾在一旁看到後詢問緣由,於是就撿起了身邊的一顆小石子朝著水中投去,石子落入水中濺起了水花打在秦觀的臉上,秦觀靈機一動脫口而出「投石擊破水中天」。此聯剛一出口,洞房的門一下子打開了,這才度過了這道難關。
其實蘇軾和秦觀的見面,也頗有幾分精細安排的色彩。蘇軾到揚州遊玩的時候,秦觀為了能見到蘇軾拜在他的門下做弟子,就計上心頭,先去了揚州的寺廟,在寺廟上模仿蘇軾的風格寫了一首詞。蘇軾來到寺廟看到這首詞,還以為是自己寫的,後來才醒悟過來。這時有人遞上秦觀的作品《黃樓賦》,蘇軾看到後大加的讚賞稱他為「此屈宋之才也!」隨後就收秦觀做了弟子。
要論起年輕,蘇軾比秦觀大12歲,論起才華,蘇軾的造詣也高於秦觀,而且兩人的創作手法也不一樣,一個是豪放派,一個是婉約派,他二人經常以朋友相稱,互相切磋。有一日,秦觀就寫給蘇軾一封信,這封信僅僅14個字:賞花歸去馬如飛酒力微醒時已暮。
這一串文字讓蘇軾很是疑惑,而且這14個字排成了一個圓圈,像是一個猜謎的遊戲。蘇軾細細研讀,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首絕妙的迴環詩,吟誦出來後拍案叫絕,下面是這首詩的原型,你能讀出來嗎?
想必你已經知道了這首詩的讀法了,其實這首詩是秦觀寫給蘇軾的生活詩,表明了自己的生活狀態和悠然自得的處境,每句話的最後的四個字,又是後一句前四個字的開頭,如此循環往復的讀,才是這首詩的謎底,僅僅14個字卻能連成七言絕句,實在是妙不可言,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今日話題:你能寫出這樣的迴文詩嗎?歡迎在下方展現自己的才華,我們一起學習交流。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