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省城市會日益成為區域競爭的新態勢,比如山東為了做強省會濟南,推動了濟南與萊蕪合併。人們開始猜測,誰會成為下一個合併的城市?
早在10多前,就有建議西安和鹹陽合併的聲音出現,雖然至今未有突破,但最近,在國務院批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下稱《關天規劃》)10周年之際,有關三分鹹陽做大西安的可能性再次引來關注。
那離西安合併鹹陽,組建大西安還有多久呢?
西安的「野心」
西安和鹹陽都是歷史上的古都。飛機抵達西安所降落的機場叫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因此很多人會認為,鹹陽是西安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但其實鹹陽是陝西省的一個地級市,並不屬於西安管轄。
不過,打開陝西省行政區劃圖可以看到,西安和鹹陽這兩座城市已經緊密相連。從西安市中心到鹹陽市中心不到30公裡的距離,車程只需30多分鐘。此外,現在的鹹陽歷史上也曾經長期屬於西安管轄。
有關西安和鹹陽合併的呼聲由來已久。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是西安和鹹陽合併的積極擁護者。早在1999年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之時,他就建議推進西安和鹹陽一體化,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西安和鹹陽已經連成一體了,只需要捅破這層窗戶紙。」
拋開歷史的淵源,西安合併鹹陽的一個現實需求就是做大做強西安。在張寶通看來,西安落後於相鄰省份的省會城市,原因就在於西安的「小」。其他省份都通過調整行政區劃做大省會城市,「以前成都和西安一樣是中等城市的規模,但是合併溫江地區之後變成了特大城市。」
目前,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城市規模,西安都處於末位。再從中西部幾個主要省會城市比較來看,2018年,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的GDP分別為15342億元、14847億元、10200億元和8349.86億元,西安也排名落後。
如果將西安和鹹陽合併,那麼西安經濟規模將會大幅上升。2018年,西安和鹹陽GDP分別是8349.86億元和2376.45億元。如果合併,西安將具有GDP萬億級規模,在全國城市GDP排名中可能會晉升5名左右,超過鄭州等主要競爭對手,與重慶、成都和武漢等城市接近。
同時,西安和鹹陽的全域面積分別是10752平方公裡和9543.6平方公裡;再從人口來看,2018年西安常住人口突破千萬,達到1000.37萬人,鹹陽為436.61萬人。西安和鹹陽完全合併,大西安就將是一個「巨無霸」城市。
因此,張寶通認為,做大西安成為陝西參與區域競爭的戰略選擇,省強首先要省會強。做大西安,提升城市能級,形成聚核效應、極化效應,在全國、全世界都將產生影響,投資者就會願意來西安。
在西安之前已有成功案例。2011年,安徽地級市巢湖被一分為三,分別併入合肥、蕪湖和馬鞍山,安徽藉此做大了省會合肥和皖江城市帶;今年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和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此後濟南城市排名迅速上升。
不過,合併鹹陽不僅是對西安經濟規模的考慮,更是為了超大城市的夢想。張寶通表示,西安不僅是省會城市,還是國家中心城市和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西安的城市規模不能局限於陝西的省會,而要立足於大西北的龍頭和「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核」,其目標應當是超大城市。
王永康擔任西安市委書記時,就主推「大西安」戰略。2017年1月,在中共西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王永康表示,陝西省委支持大西安建設,將西鹹新區劃歸西安管理,將有效拓展發展空間、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提升城市能級、放大輻射效應,使西安自改革開放以來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體量。
西安為此制定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大西安都市圈全面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國家中心城市;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建成服務「一帶一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努力躋身世界城市、國際文化名都行列。
三分鹹陽?
事實上,西安和鹹陽一體化進程已經進行了16年。2002年12月28日,西安市和鹹陽市籤定了《西安—鹹陽經濟一體化協議》,攜手打造西安鹹陽大都市圈,目標是構成新歐亞大陸橋隴海新經濟帶的複合經濟中心。
在當地政府和學界的推動下,做大西安的思路其實是被中央部委採納的。2009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的《關天規劃》提出,實現西(安)鹹(陽)經濟一體化,形成國際現代化大都市。此外,要構築"一核、一軸、三輻射"的空間發展框架體系,「一核」即西安(鹹陽)大都市。可以看到,西鹹兩市是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的。
2010年,陝西省在西安和鹹陽兩市之間設立西鹹新區,舉全省之力推動西鹹一體化;2014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西鹹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2018年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下稱《關中規劃》)提出,構建由西安、鹹陽主城區及西鹹新區為主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
值得重視的是,《關中規劃》明確提出,推動西安—鹹陽一體化發展,按程序合理調整行政區劃,打造帶動西北、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但是,「在國家沒有要求的情況下,安徽通過三分巢湖市做大了省會合肥和皖江城市帶,山東用10個月完成了濟萊行政一體化,我們在國家給了政策的10年後還沒有實現西鹹行政一體化。」張寶通表示。
張寶通表示,兩年前陝西省把西鹹新區交由西安市代管,在大西安建設上才算是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如果說原來的西安是「小西安」,邁出這一步後也還只是「中西安」,只有實現了西鹹行政一體化才是「大西安」。
他提出「三分鹹陽」方案,將鹹陽主城區、涇陽、三原、興平、禮泉劃給西安;將旬邑、淳化、彬州、長武、富平劃給銅川;將乾縣、永壽、武功、扶風、周至、眉縣劃給楊凌。楊凌、銅川、渭南都在西安一小時通勤圈範圍,可與西安構成大西安都市圈。
那為什麼西安和鹹陽至今未合併呢?而且西鹹新區劃歸西安代管之後,鹹陽城區已經被西安市三面包圍了,西安「吃掉」鹹陽似乎已經順理成章。
值得關注的是,濟南和萊蕪合併的直接誘因是,濟南在省會「首位度」排名中墊底,而西安在陝西省的首位度已經很高。去年底發布的《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度發展報告》顯示,西安的總指標綜合得分排名全國第七。
另外,2018年,西安GDP佔陝西省的34.2%,而鹹陽GDP位居陝西省內第三位,兩市GDP佔陝西省的43.9%。如果兩市合併,隨著產業和人口聚集,大西安GDP佔比將超過陝西省的50%,並將加劇對其他城市的虹吸效應,這將對區域均衡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但張寶通表示,這些看法是狹隘的地市看法,因為引起虹吸現象是必然的,就像沿海開放時,西部的資金、技術、人才被珠三角、長三角吸引一樣。沒有虹吸就沒有合理分工。
不過,撤銷地級市雖有先例,但是也比較罕見,涉及到人事安排以及省市之間的諸多利害關係,頗為複雜。所以這一想法如何實現,還需要陝西省的戰略判斷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