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關於規範設施農業用地...

2020-12-26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
關於規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促進現代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
瓊自然資規〔2020〕6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為規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促進我省現代農業健康發展,助推鄉村產業振興,根據《自然資源部 農業農村部關於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自然資規〔2019〕4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嚴格界定設施農業用地範圍

設施農業是綜合應用工程裝備技術、生物技術和環境技術,按照動植物生長發育所要求的最佳環境,進行動植物生產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

設施農業用地分為生產設施用地和附屬(配套)設施用地。

(一)生產設施用地。

生產設施用地是指直接用於作物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的設施用地。主要包括:工廠化作物栽培中有鋼架結構的玻璃或PC板連棟溫室等用地;規模化養殖的畜禽舍(含給排水設施、種禽場內孵化房、奶牛場內擠奶間)、引種隔離等生產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用地;規模化水產養殖池、工廠化養殖池(車間)、進排水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等水產養殖用地;食用菌堆料場、菌種與菌包(菌棒、培養料)生產及培育、出菇場所(鋼架結構PC板房)等食用菌生產用地;育種育苗場所;場區內寬度在8米以內的生產道路用地。

(二)附屬(配套)設施用地。

附屬(配套)設施用地是指直接為作物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生產服務的附屬或配套設施用地。

1.作物種植附屬(配套)設施用地主要包括規模化農業種植和工廠化作物栽培後廢棄物收集、存儲、處理等環保設施用地;作物種植有機肥料生產設施用地;作物種植配套的蓄水池、化糞池、配肥池設施用地;種植生產必需的設備、原料、農產品臨時存儲、產品分級處理場所(含烘乾晾曬、分揀包裝);檢驗檢疫監測、病蟲害防控、農產品保鮮儲藏冷庫、農資和農機具臨時存放場所用地;從事規模化糧食生產所必須的設施用地(包括糧食晾曬場、糧食育秧烘乾設施、糧食臨時存放場所);必要的管理用房用地。

2.畜禽水產養殖附屬(配套)設施用地主要包括養殖生產配套的檢驗檢疫監測、動物疫病防控等設施用地;飼(草)料存儲、加工與配製等設施用地;畜禽養殖糞便、汙水等環保設施用地;生物質肥料加工設施用地;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所;水產養殖尾水處理環保設施,漁業機械、漁用飼料等臨時倉儲用地;農產品清洗轉運、冷藏存儲用地;必要的管理用房用地。

各市縣要嚴格按照上述要求,嚴禁隨意擴大設施農業用地範圍,屬於經營性的糧食存儲和加工、屠宰和肉類加工、農機農資存放和維修等場所;農產品加工、倉儲和銷售等場所;以農業為依託的休閒觀光度假場所,各類農業園、農莊中涉及建設餐飲、住宿、會議、展銷、大型停車場以及工廠化農產品加工、科研、展銷等用地必須依法依規按建設用地進行管理。

二、合理確定設施農業用地規模

(一)生產設施用地規模。

生產設施用地規模根據作物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生產需要,按照農業行業標準合理確定。不得以發展設施農業為名,變相圈佔土地。

養殖設施可建設多層建築,但建築高度不超過24米,建築層數控制在六層以下。

(二)附屬(配套)設施用地規模。

1.作物種植附屬(配套)設施用地規模。工廠化作物栽培附屬(配套)設施用地規模控制在設施農業項目總用地面積的5%以內,最多不超過10畝。規模化農業種植附屬(配套)設施用地按照以下標準確定:種植面積不超過500畝(含)的,按不超過種植面積3%確定,最多不超過10畝;種植面積500畝-1000畝(含)的,用地面積不超過15畝;種植面積1000畝-1500畝(含)的,用地面積不超過20畝;種植面積1500畝-2000畝(含)的,用地面積不超過25畝;種植面積在2000畝以上的,用地面積不超過30畝。

2.畜禽水產養殖附屬(配套)設施用地規模。工廠化、規模化畜禽養殖的附屬(配套)設施用地控制在設施農業項目總用地面積的10%以內(規模化養豬、養牛、養羊的附屬設施用地控制在20%以內),面積不超過30畝。採取多層建築從事規模畜禽養殖的,附屬(配套)設施用地比例可適當提高,最多不超過45畝;工廠化水產養殖的附屬(配套)設施用地控制在設施農業項目總用地面積的10%以內,面積不超過15畝。採取多層建築從事規模水產養殖的,附屬(配套)設施用地比例可適當提高,最多不超過30畝。

作物種植與畜禽水產養殖結合的設施農業項目,附屬(配套)設施用地按作物種植、畜禽水產養殖的設施用地規模分開單獨核算。

三、優化設施農業用地管理

(一)科學引導設施建設合理選址。

各市縣要依據國土空間規劃、農業發展規劃和村莊規劃,按照設施農業項目建設方案,在保護耕地、林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合理布局設施農業用地。嚴禁在生態紅線和畜禽、水產養殖禁養區內新建、擴建各類規模畜禽和水產養殖場。設施農業建設應儘量利用荒山荒坡、工礦廢棄地和低效閒置的土地,不佔或少佔耕地、林地,尤其是永久基本農田。

(二)設施農業用地按農用地管理。

設施農業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使用設施農業用地的,應及時納入土地年度變更;不再使用的,應恢復原用途。允許佔用Ⅲ、Ⅳ級林地建設規模化畜禽水產養殖設施和作物種植附屬(配套)設施,不需辦理林地徵(佔)用審批手續,不需落實林地佔補平衡,涉及砍伐林木的,需依法辦理林木採伐許可。非農建設佔用設施農業用地的,應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佔用的設施農業用地原地類為耕地、林地的,要依法依規落實佔補平衡。

(三)允許使用少量永久基本農田。

設施農業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耕地佔補平衡。種植設施不破壞耕地耕作層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農田,不需補劃;破壞耕地耕作層需進行補劃,同時通過耕作層剝離利用、架空、預製板鋪面隔離等工程技術措施,減少對耕作層的破壞。畜禽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農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允許使用但必須補劃。作物種植、畜禽養殖設施原則上使用永久基本農田面積控制在設施農業項目總用地面積的10%以內,最多不超過20畝。

(四)簡化永久基本農田調整補劃程序。

設施農業項目涉及使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在動工建設前,由鄉鎮人民政府向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在15個工作日內,對使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必要性和永久基本農田補劃可行性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按規定編制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方案,報經本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出具同意使用永久基本農田的意見;未經同意,用地不予備案,項目不得動工建設。補劃後,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要更新永久基本農田資料庫,報省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備案。

四、規範設施農業用地備案

(一)籤訂協議。

經營者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籤訂協議,涉及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經營者應依法先行與承包農戶籤訂流轉協議。屬於國有土地的,經營者與國有土地使用權人籤訂協議。協議內容包括:項目名稱、建設地點、用地規模、土地用途、土地使用年限、土地復墾要求及時限、土地交還和違約責任等土地使用條件。設施農業用地的使用期限應在用地協議中明確,使用期限不得超過土地承包期、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土地出讓合同等確定的期限。設施農業用地使用期限到期的,如需繼續使用,必須重新辦理續期手續。

(二)用地備案。

用地協議籤訂後10個工作日內,經營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國有土地使用權人向當地鄉鎮人民政府申請備案。備案時應提交設施農業用地備案表(見附件1)、設施農業項目建設方案、用地協議(見附件2)、勘測定界圖(包含矢量數據,大地2000坐標系)、經營者營業執照(個人的提供身份證複印件)、涉及使用永久基本農田的提供同意使用意見書、涉及佔用林地砍伐林木的提供採伐許可文件、設施農業用地復墾承諾書(見附件3)等相關資料。鄉鎮人民政府應在收到申請備案材料後10個工作日內完成備案,不符合規定的予以督促糾正。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匯總本地區設施農業用地備案情況,填寫設施農業用地備案情況統計表(見附件4),每月底將設施農業用地備案信息匯交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收到鄉鎮人民政府匯交的備案信息後及時核驗,並按要求將項目名稱、地點、用途、類型、土地使用年限等項目概況信息,以及項目用地規模、地塊坐標、使用農用地和耕地面積等用地信息在監管系統上圖入庫。

五、加強設施農業用地服務和監管

(一)主動服務,做好設施農業用地保障。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要做好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及標準的宣傳解釋和指導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設施農業用地選址、備案和建設監管;監督經營者對不再使用的設施農業用地,履行土地復墾義務,恢復原用途,落實復墾責任,並將經營者對土地復墾的承諾納入個人誠信體系進行監管。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永久基本農田調整補劃工作,設施農業用地信息上圖入庫和土地年度變更。市縣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設施農業用地標準指導,設施農業建設方案審查和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永久基本農田補劃地塊的耕地質量等級認定。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對項目建設是否破壞耕作層進行認定,負責土地復墾驗收。

(二)強化監管,確保依法依規使用土地。鄉鎮人民政府應不定期對設施農業用地進行檢查、巡查,對擅自改變設施農業用地用途、擅自擴大設施農業用地規模,以及違法違規搞非農建設和其他非農經營的,要及時制止,責令設施經營者限期糾正,並及時上報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綜合執法部門。

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綜合執法部門要依據職責加強對設施農業用地的日常管理和執法動態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責令整改,及時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省級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加強政策和業務指導工作。設施農業用地使用和管理情況納入市縣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內容。

(三)做好銜接,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本通知施行前已備案建成的設施農業項目按原備案內容進行管理,由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完善匯總備案信息並上圖入庫;屬於擴大用地規模或到期後繼續使用的,應按本通知規定重新進行備案。本通知施行前已建成或在建的設施農業項目,符合本通知規定的設施農業用地,但尚未備案的須在2020年9月30日前按本通知規定完成備案手續,規範用地行為。

各市縣依據本通知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規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施行過程中若遇國家政策調整,按新政策規定執行。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
2020年7月13日

(此件主動公開)

相關焦點

  •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糧食安全...
    (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創新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方式。積極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按一定比例給予財政資金補助。市縣要發揮專業機構技術力量,積極推動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代建制、總承包製。探索省級集中統一建設模式,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成立海南省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領導小組的...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成立海南省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為加強對我省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成立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省政府決定成立海南省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並設置領導小組辦公室。
  • 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 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工作方案》有關要求,省衛生健康委、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制定了《海南省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與中信建設及日本伊藤忠、阿里巴巴共同籤署兩項...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許雲與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曉佳、日本伊藤忠商事信息金融事業集團中國戰略總顧問高顥源籤署了三方合作框架協議,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戰略發展部華南區總經理梁冬梅籤署了春雷計劃興農助農項目框架協議。
  • 青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青田縣關於進一步規範設施農業...
    青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2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青田縣關於進一步規範設施農業用地使用管理的辦法(試行) 為進一步規範我縣設施農用地使用和管理
  •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海南省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海南省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成員單位職責的通知瓊府辦函〔2020〕153號 許 雲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        王 靜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
  •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東方市總體規劃的批覆
    《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精神,緊密對接全省「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緊緊圍繞「西部重要港口城市、臨港化工產業基地、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基地」的發展定位,重點發展油氣化工、精細化工、臨港物流、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海洋漁業、觀光旅遊等產業,
  • 海南省農業廳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 海南省林業廳關於2016年省級...
    根據《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海南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評選辦法的通知》(瓊府辦〔2015〕172號)要求,7月20-29日,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林業廳組織專家聯合召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評審會,並赴市縣實地核查,根據兩次綜合成績排名高低,現將得分前20名評選結果公示如下:1、三亞蘭花世界2
  • 關於做好環島旅遊公路和驛站旅遊業態規劃的建議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政府成立了環島旅遊公路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由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牽頭,省交通運輸廳、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等多部門協作,沿海十三個市縣區協同,共同推進《海南環島旅遊公路及驛站規劃》編制工作,
  • 海南農業農村廳:未發布相關公告
    6月12日下午約17時30分,《華夏時報》記者聯繫到海南省農業農村廳,一位負責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人員向記者否認了該廳曾發布相關公告,「這個事剛剛我請示過領導,領導說我們沒有發布這個公告。」上述報導稱,6月12日下午三時,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發布公告稱,海南南藥研究團隊經對多種熱帶植物進行篩選,從中分離出預防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的複方成分,組方製成注射劑,用於預防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經臨床試驗,顯示出一定的預防效果。
  • 中共海南省委辦公廳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表彰2019年度海南省...
    中共海南省委辦公廳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表彰2019年度海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2020年5月15日)2019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在海南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狠抓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高質量完成14496戶45002人年度脫貧目標任務,剩餘3個貧困村實現出列,剩餘3個貧困縣(市)完成脫貧摘帽。
  •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動休閒漁業試點促進休閒漁業健康...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動休閒漁業試點促進休閒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瓊府辦〔2020〕31號休閒漁船須在縣級以上農業農村部門指定的泊位區停泊,並在專用碼頭上下遊客。省級和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建立健全休閒漁船及涉業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將休閒漁船及碼頭泊位定位、視頻信息納入其統一監管調度。
  • 關於《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適用規則》和《廣東省...
    為規範農業行政執法行為,保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合法、適當地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我廳制訂了《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適用規則》和《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以下簡稱自由裁量權規則和標準),現解讀如下。
  • 「海南省加快休閒漁業健康發展」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海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陳良、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馮松濤,請他們為大家介紹我省加快休閒漁業健康發展的具體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下面先請二級巡視員陳良作介紹。陳良: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在此對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我省休閒漁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 農村設施農業用地,2020年最新規定靈魂8問
    設施農業用地=作物種植的設施用地+畜禽水產養殖的設施用地①種植設施用地:作物生產和為生產服務的看護房、農資農機具存放場所等,以及與生產直接關聯的烘乾晾曬、分揀包裝、保鮮存儲等設施用地;②養殖設施用地:養殖生產及直接關聯的糞汙處置、檢驗檢疫等設施用地,不包括屠宰和肉類加工場所用地等
  • 海南省旅遊業疫後重振計劃出爐!提出振興旅遊業30條措施,擴大離島免稅購物消費限額,增加免稅商品品種
    用活旅遊發展基金補助地方項目旅遊廁所資金,支持全省旅遊廁所建設維護管理及其他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銀保監會海南監管局、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各市縣政府)  (七)支持旅遊企業以資產證券化、信託、預期收益抵押等方式優化資產結構,實現輕資產化。
  •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洋浦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的批覆
    海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洋浦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的批覆   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關於報審〈洋浦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調整完善成果的請示》(浦管〔2018
  • 182億――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論壇暨海南省農業項目招商推介會結...
    本屆峰會作為海南省冬交會、歡樂節系列活動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充分利用峰會專家智庫資源與金融「活水」的力量,深入貫徹實施海南省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海南省「美麗海南百千工程」的快速推進,實現海南省及域內各市縣特色農業項目的資本對接與紮實落地。
  •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
    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農業農村局(農委):  為進一步加強種業市場監管,切實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20年種業市場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農辦種〔2020〕4號)要求,我廳研究制定了《2020年河南省種業市場監管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
  • (關於加大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旅遊、農業觀光休閒採摘等企業...
    劉卉代表:您提出的關於加大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旅遊、農業觀光休閒採摘等企業農業設施用地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鄉村振興戰略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重要戰略,我廳一直大力鼓勵扶持鄉村振興,強化各項舉措,加大用地支持,支持設施農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做好鄉村振興戰略中設施農業的用地服務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