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莧菜梗與臭豆腐

2021-02-16 大夫第

 在眾多的紹興黴食中,名頭最響亮、食用量最大的當數黴豆腐和黴乾菜了,但若論味道之鮮美、回味之綿長,則非黴莧菜梗莫屬。

 

黴莧菜梗是蒸著吃的。蒸時放點麻油,熟時則黴香四溢,令人未嘗先饞。此時的黴莧菜梗已殼、肉分離,食用時只需用筷頭夾住一端,嘴在另一端輕輕一吸,裡面的肉、汁便會湧進嘴裡,軟糯香滑,讓人食慾大振。如你吃膩了魚肉,滿腹飽脹,不妨弄點黴莧菜梗送送飯,相信它一定不會使你失望。

黴莧菜梗是一道美味,能消食去膩,提振食慾。而其滷汁又是絕佳的食材佐料。用它漬南瓜,南瓜碧綠嫩黃,色味俱佳;用它漬芋艿,芋艿酥糯可口,齒頰留香……而由它浸漬過的,聞著臭,吃著香的油炸臭豆腐,則既是紹興的特色小菜,又是聲名遠播,為人們所喜愛的休閒食品。

 臭豆腐是由一寸見方的壓板豆腐經翠綠的的黴莧菜梗的汁液醃漬而成的。作為休閒食品,油炸的臭豆腐,色黃,皮脆,肉嫩,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臭味。金黃的表皮上有一層密密的細孔,似乎是裹了一層雞蛋黃才炸出來的,配上外面刷的一層鮮豔的辣沫、豆瓣醬,咬上一口外酥內嫩,微鹹帶鮮,不臭反香,回味無窮。

 大街小巷或景區,常可以看到,一輛三輪車上放著一隻三芯煤爐。煤爐上架著六分滿的油鍋,旁邊的小几上擱著辣醬等調料,扁扁的塑料籃兜裡是一塊塊洗淨的臭豆腐,上面覆以潔白的紗布。繫著白圍裙,手持長竹筷的攤主不時地撿起一塊,緩緩放入鍋中,然後用竹筷撥動幾下。隨著「哧啦」「哧啦」的聲音,落下去的地方頓時綻開了一朵朵的油花,空氣中也因此而蕩漾著一縷縷帶著微臭的香氣。香氣引來了路人,有的駐足而視,有的則掏出幾枚硬幣。攤主一邊接過顧客的錢,一邊把用竹籤串好的油炸臭豆腐遞過去。有心急的顧客,接過來便一口一塊,但大多數的顧客並不急著吃,總是按著自己的口味配上調料:或塗上紅醬,或抹上辣沫,然後在一邊細嚼慢品。

而作為小菜的臭豆腐則是蒸著吃的。清水洗淨後,一塊塊地攤在盤子中,淋上麻油、放些醬油、味精等調味品隔水蒸。等「香氣」溢出後,揭開鍋蓋,此時一塊塊的臭豆腐已胖得融為一體,不像油炸的那樣稜角分明了。假如你用筷頭一戳,金黃色的油花便會「吱」地冒出來,讓你食慾大動。

臭豆腐的品質如何,取決於黴莧菜梗做得是否地道。莧菜一般在夏天成熟,收割後切成段,放到水中浸泡約一晝夜;待白沬出來後,洗淨、瀝乾(浸透、瀝乾很關鍵。不浸透,就會僵芯;不瀝乾,容易酸臭。);再放入乾淨的壇裡,撒上一層鹽並用報紙封緊壇口(也有不加鹽的,叫淡黴。淡黴的優點是黴得快,缺點是存放時間不長。有人不吃菜梗,只為取汁,常用淡黴,待菜梗黴空,撈出渣,汁就可醃漬各種食物了。)置於陰涼處。放置一段時間,等聞到莧菜梗發出陣陣黴香時,便可以食用了。

 

在紹興,尤其是農村,黴莧菜梗幾乎家家都會做,是很常見的食物。這種食物起源於何時,有一個傳說是這樣描述的:春秋時期,吳越爭雄,越國兵敗後國窮民貧,多數百姓只得採野菜度日。有一農人採得野莧菜一把,先食其葉,又將菜梗切段置於罈子裡,以備日後食用。豈料數日之後,壇內飄散出陣陣香氣,農人取出蒸食,味道鮮美無比。從此,這黴莧菜梗便成了當地的一道特色佳餚。

黴莧菜梗與臭豆腐本是出身低賤的小家碧玉,可而今已是高級酒店的座上貴賓,是人們吃膩了雞鴨魚肉後的時尚美味。它和黃酒一樣,成了紹興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草根佳餚-----黴莧菜梗
    莧菜梗來自民間,註定和老百姓唇齒相依,扒一口白米飯,吮一節莧菜梗,果凍狀的稠汁滑入口中,吐出渣子,讓你胃口大增,欲罷不能。那份滿足與自得勝過山珍海味。天氣變涼,晚收的莧菜梗,黴制起來沒有夏天那麼好,老百姓直接用較鹹的鹽水浸泡,即不會空心,還可以存放很長時間。春節走親訪友,油膩填滿肚子,來一盤清口的黴莧菜,立刻被搶光,紹興人還為這個草根菜品取了個雅號---段鰻。
  • 黴莧菜梗到底是下飯神器還是「放毒神器」?
    在紹興三臭中,黴莧菜梗當屬NO.1,敢嘗試臭豆腐者未必敢吃臭冬瓜,吃了臭冬瓜的估計還要掂量下才會吃臭莧菜梗。黴莧菜梗之所以是老大,除自身臭外,還是後兩者醃製滷臭源。缺了它,其它兩臭根本難出江湖。臭莧菜梗的製作很有絕技,最普遍的做法是「生醃」。
  • 陳曉卿:比臭豆腐還臭的是黴莧菜梗,河森堡:臭跟香本來是一回事
    其實最臭的,我認為中國食物裡最臭的就是臭豆腐。陳曉卿:不是不是。馬未都:是什麼?陳曉卿:(比臭豆腐還臭的是)黴莧菜梗。馬未都:那我沒吃過。陳曉卿:臭冬瓜、黴莧菜梗在一個缸裡。馬未都:你知道那個臭豆腐有多臭嗎?我們那時候當知青,知青沒好人,完了上人家那個知青宿舍,壞呀,報復,一塊臭豆腐三分錢,拿一半,因為都給了早飯沒了,早飯吃一半剩一半拿手裡攥著,趁人不注意,往那床板地下一抹。
  • 食在江南: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誰最臭?
    在中國,以紹興為中心,浙江、江蘇、安徽以及上海的臭味當家菜花樣繁多:臭莧菜、臭芋艿梗、臭冬瓜、毛豆腐、黴千張、臭百葉、臭鱖魚......從蔬菜到豆製品再到肉類,做法是「萬物皆可臭」,吃法是「食臭亦有道」,心法是紹興、寧波一帶還在堅守的「無臭不下飯」的習俗。
  • 紹興黴莧菜梗:「臭名遠揚」下的人間美味
    莧菜生長極快,需及時採收,否則極易生長,到時只能留在地裡任其生長。能長到一米多高,粗如甘蔗。當下部葉子枯萎後,頂部那一撮嫩葉仍在風中搖曳。成熟後的莧菜梗連根拔起,削根洗淨,就能做黴莧菜梗了。據傳,勾踐兵敗入吳為奴後,越國國貧民窮,百姓皆以野菜為食。
  • 快樂大本營,丁禹兮吃黴莧菜梗表情管理失敗,網友:飯桌上吃著呢
    就像是「黴莧菜梗」。作為「紹興三臭」之一的黴莧菜梗,可是又「臭」又好吃。其實就拿最簡單的「臭豆腐」來作比吧。就是沒有嘗試過的人,可能會聞著這味道,就避而遠之,但是吃習慣了之後,卻又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總是越吃越喜歡。但像是這樣擁有獨特味道的食物,還是小眾了再小眾的。
  • 臭豆腐、臭鱖魚、臭莧菜梗,江南「臭三傑」誰最臭?
    蔬菜的特立獨行者:臭莧菜梗受季風氣候影響,長江中下遊地區在炎夏來臨之前會有連日的「梅(黴)雨」淅淅瀝瀝,極度潮溼的空氣使得衣物與食物發黴,這段並不愉快的時間又有了「黴雨季」的名字。食物易腐爛難儲存,保質期與氣候環境攸關的新鮮蔬菜首當其衝。
  • 這道菜有人極愛,有人極怕,黴莧菜梗與豆腐一起蒸著吃,你試過嗎
    說到黴莧菜梗,可能太年輕的人已經不知道有這麼一物了。可是我小時候是經常看到隔壁鄰居吃:一邊吃泡飯,一邊抿一口,大半碗泡飯吃下去,那黴莧菜梗還有半根。很饞,問人家討了一根來,如獲至寶,放在嘴裡拼命一咬,鹹出眼淚來。問我母親,她說這本來就鹹,外帶發酵過,還有點臭,於健康來說並不好。
  • 吸一口讓陳曉卿也臭到屏息的莧菜梗,是紹興人的成人禮
    這裡的菜也鮮,只不過與廣東人追捧的原汁原味不同,紹興人愛用醉、糟、黴……等方法,激發出埋藏在食物深處的鮮。一壇莧菜梗讓外地人捂著鼻子逃得老遠,讓本地人只是想想就能流一枕頭的口水。把黴千張放盤中墊底,和肉末同蒸,打個雞蛋上去。好吃到哭出來。/ 臭莧菜梗/陳曉卿曾在節目中說到他吃過最臭的菜就是莧菜梗。而在《風味人間》中,臭莧菜梗更是和大殺器鯡魚罐頭出現在同一集中討論世界的嗜臭偏好。
  • 紹興黴莧菜梗:「臭名遠揚」下的人間美味
    莧菜生長極快,需及時採收,否則極易生長,到時只能留在地裡任其生長。能長到一米多高,粗如甘蔗。當下部葉子枯萎後,頂部那一撮嫩葉仍在風中搖曳。成熟後的莧菜梗連根拔起,削根洗淨,就能做黴莧菜梗了。據傳,勾踐兵敗入吳為奴後,越國國貧民窮,百姓皆以野菜為食。
  • 鄉情散文:讓我無比懷念的美食——清蒸黴莧菜梗
    文:吳建昌  圖:來源網絡  經常到農貿市場買菜,看見有商販在賣醃製好黴莧菜梗,10元一盒,滴綠碧翠,味道濃鬱。他們與時俱進,裝有黴莧菜梗的盒子上,印有二維碼,據說是防偽。這滴綠碧翠的莧菜梗,在我小時候是母親會做的最尋常的一道菜了,如今是身價百倍。這不禁勾起了對當年母親做清蒸黴莧菜梗回憶。
  • 黴臭鹹鮮的紹興味道
    滷水是孕育和區分不同產地之間臭豆腐最重要的元素,只有用黴莧菜梗滷水醃製的臭豆腐,才能被稱為正宗的紹興臭豆腐。老街深長的小弄裡,笑眯眯的老人守著暖烘烘的爐子,窄窄的巷子映襯著年長日久的安寧,這或許是老紹興最原始的味道。
  • 中飯吃了黴莧菜梗 杭州大伯中毒後被送進搶救室!五個手指全變成了...
    兒子就近把他送到了浙醫健杭州醫院(杭鋼醫院),醫生詢問病史發現,原來這天中午,一家人都吃了黴莧菜梗,而孫大伯吃得最多。面色蒼白、口唇紫紺的孫大伯被送進去急診搶救室,固執的他不情不願,覺得自己只是吃壞了肚子,而且也沒有上吐下瀉,為什麼要送進搶救室呢?
  • 最臭的都以為是臭豆腐,但它的臭味更臭,誰吃過嗎?
    說到最臭的食物,大家一定就想到臭豆腐,其實你錯了,比臭豆腐還臭的是黴莧菜梗,還是浙江紹興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名菜。聞臭吃香是黴莧菜梗的最大特點,聞到就是臭,但它色澤亮麗,色綠如碧,清香酥嫩,鮮美入味,助消化,增食慾,最宜下飯。
  • 秋涼了,來碗莧菜
    夏日裡種的莧菜已經抽稈結籽,秋後下種的莧菜尚未老去,就著秋風秋雨,來一碗鮮紅的蒜末莧菜,或者臭臭的黴莧菜梗,無論重顏色、還是重口味,都極其開胃下飯。莧菜,我們叫「漢菜」、「旱菜」。「六月莧,當雞蛋。七月莧,金不換」,夏秋季節,美味營養的莧菜是餐桌上一道獨特的重顏色的菜,紫紅的菜葉、鮮紅的菜湯,拌成醒目的紅飯,引得小孩兒歡喜得大口大口吃飯。
  • 江南最「重口味」的城市,無臭不歡,以黴為鮮,卻讓《舌尖》節目組欲罷不能
    紹興的臭,絕不僅僅只有臭豆腐「臭味美食」,估計很多人的認知裡只有一道臭豆腐;紹興固然也有,但是,紹興除了最常見的那種油炸臭豆腐,還有更能體現原味的蒸臭豆腐。臭味升級版,臭莧菜梗如果說臭豆腐還算普適美食的話,莧菜梗只有紹興在內的浙東寧紹平原人士才會享用了。臭莧菜梗又叫黴莧菜梗,臭是最終味道,黴是製作過程。許多紹興年輕人,都不一定能欣賞莧菜梗中那「清鮮的臭」。
  • 紹興三臭 樣樣臭不可聞可很多人卻很愛吃 臭豆腐並不是最臭的
    紹興三臭,一般是指臭豆腐、臭莧菜梗、臭冬瓜。其中臭莧菜梗最厲害,因為後兩者都需要用醃製它的滷來做臭源。2、臭莧菜梗臭莧菜梗是浙江紹興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名菜。色澤亮麗,色綠如碧,清香酥嫩,鮮美入味,助消化,增食慾,最宜下飯。紹興人食用臭莧菜梗歷史悠久。越王勾踐夫婦入吳為奴,當時越國已國貧民窮,百姓皆以野菜充飢。
  • 臭豆腐的臭原來是因為它,聞著臭吃著香,清脆酥嫩,還是浙江名菜
    後來聽聞臭豆腐裡面檢查出了一種糞便中的菌,於是就有許多人傳言說,臭豆腐的臭是來源於糞便,讓很多人都望而生怯,不敢再去吃了,其實這個根本就是謠言,臭豆腐的臭味其實是來源於一種菜——莧菜梗,用它醃製出來的汁水莧菜梗汁也就是臭水,加工而成的。
  • 竟是莧菜梗遇到了臭豆腐
    後來他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依然難忘臭豆腐的救命之恩,命令全軍共吃臭豆腐慶祝一番。據說毛主席年輕時在長沙上學,就經常吃火宮殿的臭豆腐。後來在大學附近的夜宵街上,經常聽到音質略渣的擴音喇叭在不知疲倦地喊著:毛主席愛吃的臭豆腐,從長沙空運而來。
  • 鄉味|莧菜
    莧菜實在是南方人夏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品種。生長於南方的誰誰誰回憶起夏季吃飯,十之八九都有莧菜的影子。就連張愛玲,也要描述一下炒莧菜裡染成淺紅的蒜瓣,捧著的炒莧菜也會想像成一盆「常見的不知名西洋盆栽」,「朱翠離披」。而且,如果「炒莧菜沒蒜,簡直不值一炒」!這個不值一炒,想來多半指視覺效果——她向來愛色彩,喜歡蔥綠配桃紅的參差,「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那麼「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被浸染的粉紅肥白,顯然相當符合她的個人審美——亂世訴安穩,濃豔見華麗——炒莧菜儼然一幅生活「野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