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後一天,虹口區17街坊舊改地塊在上海土地市場掛牌出讓。這是一幅特殊的舊改地塊:從啟動二輪徵收到成功交地,再到掛牌出讓,只用了一年多時間,相比往年時間成倍壓縮。
17街坊之「快」,成為上海舊改新生態的一道縮影。2020年是非常之年,疫情強衝擊、徵收收尾難、資金平衡難、毛地啟動難等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舊改逐一「破題」,完成75.3萬平方米,達到原目標的137%。新年伊始又定下2021年完成70萬平方米的舊改目標,底氣何來?
「關鍵是用好三個引擎,即在開局謀定快動,發揮融資新平臺效能,從頂層設計出發做好保障。」上海市舊改辦工作專班負責人表示。
開局「謀定快動」
自2019年以來,上海舊改地塊的兩輪徵收居民籤約率普遍超過90%,甚至有的接近100%,折射出的正是居民強烈的舊改意願。
「新的一年,我們要形成『謀定快動』的行動力,早發力、快發力、抓機遇、抓開局,儘快回應居民期盼。」上海市舊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海啟動大規模舊改近30年,越到後面,「硬骨頭」越多、越難啃。若在開局展現「一鼓作氣」的精神面貌,便可為全年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為後續推進預留空間。
去年春節假期結束後,不少舊改基地房屋徵收因疫情影響陷入停滯。部分舊改基地創新舉措,化被動為主動,消化疫情衝擊。虹口區舊改指揮部、街道舊改分指揮部、第二徵收事務所轉變工作方式,通過「雲籤約」模式,線上覆蓋98%居民,讓虹口138街坊成為春節後首個徵收生效地塊。
山壽裡地塊兩輪徵收都處於疫情期間,虹口區第二徵收事務所引入第三方的VR科技,吸引數千名居民「雲」看房。一系列服務手段為舊改提速,從啟動一輪徵詢到居民選房,只用了半年時間。
山壽裡舊改地塊在北外灘地區,呈蝴蝶狀分布
本文來源:上觀 作者:戚穎璞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