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空絹索觀音
不空絹索觀音(梵名Amogha-pasa),全稱為不空絹索觀世音菩薩。又稱不空王觀世音菩薩,不空廣大明王觀世音菩薩、不空悉地王觀世音菩薩、不空絹索菩薩,密號為等引金剛。以「不空絹索」為名,是象徵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的絹索,救度化導眾生,其心願不會落空的含義。
-
敦煌莫高窟歷代觀音精美畫像
敦煌壁畫中的觀音像▲莫高窟第3窟北壁 千手千言觀音像莫高窟第3窟是元代晚期最重要的代表窟,是敦煌現存唯一以觀音為主題的洞窟。圖中千手千眼觀音豐滿圓潤如皓月,儀容慈悲,神情端莊。線條凝練,色彩瑰麗,構圖飽滿豐富,再現了敦煌壁畫藝術的輝煌。
-
南無不空絹索觀音菩薩 (即見解脫觀音)
南無不空絹索觀音菩薩 (即見解脫觀音) 南無不空絹索觀音菩薩 南無不空絹索觀音菩薩 《不空絹索經 不空絹索法像不可思議的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不空羂索像系出《不空羂索續》。不空羂索實為觀世音菩薩諸多化現之一,也即三面四臂之觀音大士。
-
千手觀音:敦煌莫高窟多處《千手經變》,四川邛崍石筍山千手觀音
第一多的當數大日如來,其次就是觀音,主要是四臂、八臂、千手千眼等密教觀音像。在河南方城縣佛溝的摩崖造像中也有十二臂觀音,大約營造於開元元年(713)前後。此時十一面觀音也相當流行,如敦煌莫高窟 321 窟的十一面六臂觀音,觀音頭頂化佛,服裝雖顏色豔麗但形制簡單,紋理樸素,身無瓔珞花飾,六臂中主要雙臂一手施說法印,一手持淨瓶,具有較強的外來藝術風格。
-
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
公元五、六世紀,密宗觀音信仰在印度就已經流行,後周時期,有關經典開始傳入中國。唐高宗、武周時期,漸趨發達的印度密教不斷隨梵僧東來,密教圖像開始在兩京寺觀頻繁出現。有關觀世音菩薩的造像等,便是以這一本體為依據而展開的,在密宗和藏傳佛教重,尤其如此。
-
顯教觀音、密教觀音與民俗觀音
雖然觀音是阿彌陀佛脅侍,以吾人眼光來看,他應該常駐極樂世界才是,為什麼《華嚴經》等經又說他的道場在補陀落山呢?在前引《華嚴經》<入法界品〉經文曾載:「我(觀音)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攝取眾生。」可見依觀音的悲願與神力,他並不是如吾輩凡夫一樣只住在單一處所的。他應該是可以分身千百億、無處不現身的。
-
「硯外之藝」歷代精美觀音畫像
十世紀密繪畫:不空絹索觀音曼荼羅圖法藏伯希和敦煌絹畫絹本設色尺寸:115 x 65 cm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此圖為十分稀有的密十世紀繪畫據《觀世音現身種種願除一切陀羅尼》經中說,供養此觀音時應用白淨的細布畫觀世音形像——身著白衣,坐蓮座上,一手持蓮花,一手提淨瓶。據說誦念白衣觀音經咒後白衣觀音即可出現,而且能隨供者所欲求願悉得。因此,白衣觀音也是密宗經常供奉的觀音菩薩之一。中國古代許多畫家都曾畫過白衣觀音像,元、明以後這個題材較為流行。
-
佛教密宗的信仰中,觀世音菩薩都有什麼樣的形象
在佛教中,除了正觀音(觀音的形象為結迦跌座,雙手結禪定印,頭戴寶冠,冠上有佛像,身上有瓔珞項釧等裝飾)外,比較流行的還有以下幾種:千手千眼觀音。這是佛教密宗的六觀音之一。唐代以後,這種觀音洞兒形象很多,石窟中漸漸把她當做主要的觀音像來供奉。
-
敦煌除了莫高窟,東千佛洞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說到敦煌,我們就會想起敦煌的莫高窟,但是除了莫高窟,其實敦煌還有很多的景點,比如東千佛洞。東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之一。位於今甘肅省安西縣橋子鄉南三十五公裡峽谷兩岸。現存洞窟二十三個,有壁畫、塑像者八窟,東巖三窟,西巖五窟,多為單室窟。
-
細數漢文的觀音經典
這些經有顯、密宗之分,有觀音主題與相關經典,還有註疏、圖像儀軌等。密宗修行法門多述畫塑軌制、曼荼羅壇埸等。近百經籍內華嚴方等門約有16種,般若門之《心經》註疏極多,達60餘種 ,法華門有12種、密宗《千手經》有18種以上,《不空絹索經》約有8種,《如意輪經》有6種、《十一面經》有4種,《馬頭觀音經》有3種、《陀羅尼經》也有4種以上,雜藏中也有《普陀落伽傳》等2種。
-
水月觀音與藏傳佛教觀音像之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空行觀音,在逸見梅榮的《新裝中國喇嘛教美術大觀》中列有兩個名稱:「空行觀音」和「水月觀音」[2],同樣的說法還見於王巖濤、愛文思夫婦合作的《密宗五百佛像考》。而一向為人所知的「水月觀音」這一具有文學色彩的名稱,是漢地於五代、宋流行的一種觀音樣式。
-
專題五十六丨一起來欣賞藝術家筆下的觀音畫像
觀觀音法相,聞聞思法門人們喜歡觀音,常拜觀音畫像是因為看到觀音像即能生出莊嚴清淨歡喜心,心心相應菩提心>讓我們一起欣賞下文聯網入駐匠人筆下的觀音大士《紅衣觀音》楊磊觀音菩薩頭戴寶冠,身穿紅衣,身佩項圈等飾品法相莊嚴。
-
這款密宗觀音不落於俗塵
鶯歌綠奇楠可謂是稀世珍寶,有錢不一定能夠看到。小夥自費去鑑定,得到的結果這4塊是天然野生海南金絲鶯歌綠奇楠。因為小夥沒有收藏愛好就拿出來賣掉了這4塊奇楠。鶯歌綠棋楠,保留了古時人們對於最上品棋楠的稱呼,色如鶯毛,逆光下能看到深色的油脂中泛著綠色,油潤、瑩亮。煎香涼氣,蜜香,乳香等層次變換舒緩穩定。薰香、泡茶、泡酒、製藥皆為上品。可除穢、定氣、安神、養身。
-
重慶這座石窟與莫高窟齊名 藏世界僅存宋代千手觀音 入選世界遺產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的大足石刻,始鑿於公元七世紀的初唐時期,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是與敦煌莫高窟齊名的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在現存的大足石刻作品中,規模最大、造像最為精美的有兩處,分別是寶頂山石刻和北山石刻。
-
佛教:馬頭觀音、白衣觀音、六時觀音、青頸觀音、送子觀音
手中還拿有象徵可以推殘妖魔鬼怪的養、索等。白衣觀音,又稱大白衣或白處觀音。因為此尊常著白衣,而且身處白達之中,所以被名為白衣。白衣觀音的形象是左手拿著蓮花,右手執著願印,頭戴冠,穿著一身白衣,象徵觀音純淨的善提心,此善提心從佛境界而生,因此白衣觀音又被認為是蓮華部的部母。
-
東大寺法華堂乾漆夾薴不空罥索觀音像
奈良東大寺東側的法華堂,因本尊是「不空索觀音」而又稱索堂。堂內有同時塑造的本尊不空罥索観音立像等9體乾漆像,還有執金剛神像在內的5尊塑像,都是奈良時代的作品。法華堂本尊不空罥索觀音像,是用兩年時間於天平十九年(747)完成的脫活乾漆像,三目(額上有第三隻眼)八臂,象徵觀音菩薩超現實的普渡眾生的能力。中間兩隻手合十,另六隻手的肘部都靠近軀體,設計得天衣無縫;表情端莊,富有感染力。罥索本為狩獵工具,觀音手持此物,象徵在六道之中接應沉淪眾生。
-
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詳細講解,漲知識了
莫高窟第23窟被稱為「法華窟」的莫高窟初唐23窟,以經變畫的形式將法華經的經典重現人間。 莫高窟第45窟 盛唐45窟南壁的觀音經變,取材於《法華經*觀音普門品》。
-
觀音三十三法相,六時合掌觀音一如灑水觀音持蓮觀音
觀音指點寓意不二為一,不異為如,是為一如,即真如之理。不二觀音 在水中立或坐於蓮葉之上,身著天衣,飄然自得地浮於水面。寓意八萬四千法門,不二法門最高。表示觀音菩薩道行精深,佛法無邊,保佑眾生消災消難,福壽無邊。 修煉要專一,如果修行,不摻雜其它的東西,乃獲得真理。
-
千手觀音是鼠年生人的本命佛、保護神
其中,鼠年生人的保護神,就是千手觀音。千手觀音是四大菩薩中最善良的一個,據說她總是時時刻刻出現在人們的厄運之中,千手千眼,寓意是眾生困難之時都能夠消災解厄。屬鼠的人一般都有很強的應變能力,而且很有改革精神,同時也膽小怕事,多疑保守。屬鼠的人正好與千手觀音互為感應而前途無量吧!千手觀音是屬鼠人的本命佛、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