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絹索觀音(梵名Amogha-pasa),全稱為不空絹索觀世音菩薩。又稱不空王觀世音菩薩,不空廣大明王觀世音菩薩、不空悉地王觀世音菩薩、不空絹索菩薩,密號為等引金剛。以「不空絹索」為名,是象徵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的絹索,救度化導眾生,其心願不會落空的含義。
依《不空絹索神變真言經》所傳,在過去第九十一劫最後劫,觀世音菩薩曾經接受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傳授,而學得不空絹索心王母陀羅尼。並於初得此陀羅尼時,即證得十百千不空無惑智莊嚴首三摩地門,由此真言之力,現見十方無量無數種種剎土諸佛如來所有會眾,而皆供養聽聞深法,輾轉教化無量有情,皆得發趣無上菩提。此後,觀世音菩薩即常以該真言教法,化導無量百千眾生。因此,當觀世音菩薩示現化身,以此法救度眾生時,便稱為不空絹索觀音。
不空絹索觀音之形像為,頭戴化佛寶冠,一面四臂,面目熙怡。左右上手執蓮花瓶、把數珠,下手施無畏印。或為一面三目,執蓮花、三叉戟、把絹索、施無畏印。披鹿皮衣結跏趺坐,瓔珞珠釧莊嚴諸天衣。諸變化身有三面十八臂、三面六臂等。今傳世諸像以三面四臂為多。敦煌壁絹畫中也有不少作品,而日本所傳多以一面十八臂為標準。
唐天竺僧菩提流支所譯的三十卷《不空絹索神變真言經》,是漢譯密典中少見的大經典,而隋代闍那多譯《不空絹索咒經》、唐玄奘譯《不空絹索神咒心經》、菩提流支譯《不空絹索咒心經》、還有宋代施護譯《聖觀自在不空王秘密心陀羅尼經》皆是此經的第一卷所別出本,而《不空絹索教法密言》則當其第一、第二卷。唐寶思惟譯有《不空絹索陀羅尼自在王咒經》,北天竺婆羅門李無謅譯《不空絹索陀羅尼》是其民譯本,經末二十咒印是慧日所譯。
持誦神變真言經咒可得二十種稱讚功德勝利,如身無眾病,身膚細軟,姝悅妙好,……六根常定財寶自然,不為劫賊侵奪衣服財寶等。
福寶源佛藝 出品
■ 若您覺得文章不錯,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更多精彩佛藝,請關注【訂閱號】FBYfoyi
■ 精益求精,品質如金。請關注【服務號】fubaoyuanfoyi
■ 福寶源官網:http://www.fubaoyuan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