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教觀音、密教觀音與民俗觀音

2021-03-02 即心即行

 一、引言

觀世音菩薩是印度大乘佛教徒所信仰的眾多菩薩之一。自從在《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出現之後,便逐漸成為各地大乘佛教徒所欽仰的菩薩。不只在印度的其他大乘經典中,常會出現對這尊菩薩的記載,此外,在中國、西藏與日本等亞洲各地,也形成了觀音信仰的風潮。

經過大約二千年的歷史發展之後,現代人會發現觀音的形相是多樣的、信徒所修持的觀音法門是多元的,各種觀音所凸顯的風格是有若干差異的。儘管各種文獻的觀音之基本特質(大悲利生)仍然一貫,但是在其他附屬特性方面,則隨著所載經典的不同與各地信仰的演化,而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這些差異的形成,粗略地看,可以發現源自三條不同的線索:

即: (一)顯教大乘經典所描述的觀音。(二)密教經典所描述的觀音。(三) 由各地區(中國、西藏、日本等地)所形成的民俗觀音信仰。

可以這麼說,顯教經典所描述的觀音,是形成二類觀音的根本依據。密教經典所載與各地民俗所流傳的觀音,是依據顯教經典所載的觀音特質(如:「大悲」、「尋聲救苦」、「普門示現」等等)所衍生出來的。 

要對顯密二類觀音的特質有較深入的認識,必須對顯密二類經典的性質有進一步的理解。此下所述,是筆者對它們的扼要解析。

印度佛教的經典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大約在紀元前之五百年間,所盛行的佛法以聲聞乘佛法為主。紀元後之五、六百年則大乘佛法成為顯學。七世紀至十二世紀末則密教佛法興盛。記載這三類佛法的文獻,便是下列這三種經典:

(一)聲聞乘經典

這是古人所謂的「小乘經」,也是南傳佛教徒所信奉的佛經。經典數量有數千部之多。這些經典在北傳佛教傳統裡:被彙編為「四阿含」;南傳佛教徒則將它們彙編為「五部」。在這類經典中,沒有大乘佛法。所以,大乘佛教的菩薩(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也未在此類經典中出現。

(二)大乘經典

這是盛行於公元後五、六百年間的佛經。現存的中文譯籍約有六百餘部。觀音信仰的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就屬於這一類。相對於較晚出的密教經典,大乘經典也可稱為「顯教經典」。因此,從這類大乘經典所出現的觀音,也被稱為「顯教觀音」。

(三)密教經典

這是大乘經典盛行之後,陸續出現的新一類經典。前一類大乘經典以宣說教義體系與修行原理為主要內容。而這類密教經典則以咒語、儀軌及修行效驗為主要內容。顯然具有濃厚的法術化及超人間化傾向。由於經文具有「蘊合密義」及「法身說法」等特色,所以,這類經典被稱為「密教經典」。

在這類經典中,以觀音為主尊的經典也有若干部。但是大多以觀音所弘化的某一咒語為全經的主軸,並且,其所展示的觀音形像、修行方法都有大異於顯教觀音之處,因此,在這類經典中出現的觀音,被稱為「密教觀音」。

在佛教史上,密教觀音可以被視為顯教觀音的發展。在信仰史上,則可視為顯教觀音的應化及示現。但是,二者之間仍有其一貫的脈絡,那就是對觀音的「大悲」、「普門示現」等基本特質,顯密二類信徒都是信仰、認同的。

除了上述顯密兩類類觀音之外,另有一類觀音在民間流傳。我們稱之為「民俗觀音」。這類觀音有下列幾項特色:

(一)所流傳的觀音形相及某些應化事績,在印度顯密經典都未曾出現過。縱使有經典依據,那些經典也是在印度以外地區出現的,是被認為「疑偽經典」的文獻,例如《高王觀世音經》即是。

(二)這類觀音是有地域性的。譬如:中國陝西有「馬郎婦觀音」,雲南白族有「觀音老爹」(阿嵯耶觀音的化身),日本有「楊貴妃觀音」,臺灣有「觀音媽」……觀音之「隨類現身」的特性,在不同地區受到不同文化的薰染,乃衍生出形形色色、多姿多樣的觀音信仰出來。這種現象,應該與「三十三身」的應化原理是一致的。

(三)這類觀音信仰的形成,往往夾雜有甚多神話與傳說。富有故事性,容易成為小說或戲曲的題材。

二、顯教觀音

「顯教觀音」是指在眾多顯教大乘經典中所出現的觀音。如前文所述,可以視之為觀音信仰根源的,當是《法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略稱〈普門品〉,又名《觀音經》)。

在這一品經文中,觀世音菩薩的聖德及其菩薩道特質彰顯無遺。其要點略如下列:

(一)「觀世音」一名的由來,是因為此尊菩薩對於一心稱名求救的苦惱眾生,能「實時觀其音聲」,而使彼眾生得到解脫。這就是觀音「尋聲救苦」的大悲特質。

(二)一心稱名與心念、禮拜觀音者,可以解除眾多災厄,可以使貪瞋痴逐漸遠離,可以得到甚多現世利益。

(三)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觀音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就是觀音「隨類現身」的方便善巧。

此外,在《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對觀音的聖德及法門,也有類似的陳述,可以與前述〈普門品〉相互發明。《入法界品>的經文,是觀音對前來參訪的善財童子的開示,內容略如下列:

(一)觀音已成就「大悲行解脫門」,並「以此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

(二)觀音安住在「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以各種善巧方便救護及教化眾生。

(三)觀音除了恆常救護、教化眾生之餘,「復作是願: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怖畏。」並且教化眾生發菩提心。

上列《法華》、《華嚴》二經的經文,明顯地展現觀音菩薩的大悲特質。而依據《悲華經》〈諸菩薩本受記品〉所載,這一大悲特質,正是觀音在因地為轉輪聖王之太子時,於寶藏如來前所發的本願。當時寶藏如來即為他授記雲:

「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可見「大悲」是觀音之始終一貫的本願及菩薩行特質。而且,「觀世音」的名號,還是寶藏如來所授予的。

除了上列《法華》、《華嚴》二經之外,在其他大乘經典之中,也有甚多提及觀音的經文。不過,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觀音與阿彌陀佛的關係。依《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經〉所載,觀音與大勢至是阿彌陀佛的二大脅侍。共同輔佐阿彌陀佛教化西方淨土的眾生。此外,阿彌陀佛與觀音之間的宿世因緣,還另外有父子、師徒等關係。

雖然觀音是阿彌陀佛脅侍,以吾人眼光來看,他應該常駐極樂世界才是,為什麼《華嚴經》等經又說他的道場在補陀落山呢?在前引《華嚴經》<入法界品〉經文曾載:「我(觀音)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攝取眾生。」

可見依觀音的悲願與神力,他並不是如吾輩凡夫一樣只住在單一處所的。他應該是可以分身千百億、無處不現身的。

三、密教觀音

所謂「密教觀音」,是指密教類經典所描述的觀音,或指密教徒修法時所觀想的觀音本尊。這一類觀音有下列幾項主要特色:

(一)每一觀音都有獨特的咒語。如:千手觀音是大悲咒。此外,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音……等都各有獨特的咒語。行者以某一尊觀音為本尊修法時,則應持此尊觀音的咒語,不可淆亂。

(二)此外,在手印、尊形(觀音本尊的形相)、三昧耶形(象徵此一本尊之某物,如:寶珠、蓮花……等)、種子(象徵此一本尊之古代印度悉曇字母)、功能等方面,各尊觀音也都各有獨特的內容。

(三)各尊觀音都有經典依據。如:千手、如意輪、十一面、葉衣、不空羂索、馬頭、阿麼䶝……等觀音,分別出自《千手經》、《如意輪陀羅尼經》、《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葉衣觀自在菩薩經》、《不空羂索陀羅尼經》、《聖賀野紇哩縛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驗供養念誦儀軌法品》、《觀自在菩薩阿麼䶝法》等經之中。

在《大正大藏經》中(含《圖像部》),我們可以找到的密教類觀音,略如下列: (1)聖觀音。(2) 十一面觀音。(3)千手觀音。(4)白衣觀音。(5)如意輪觀音。(6)準胝觀音(即「準提佛母」)。(7)不空羂索觀音。(8)馬頭觀音。(9)葉衣觀音。(10)阿麼䶝觀音。(11)青頸觀音。(12)毘俱胝觀音(多羅菩薩)。

由於《大正藏》所收,並未包含西藏密教文獻。因此,上列這十二種密教觀音,只是以漢傳及日本密教中所傳者為主,並未包含西藏密教中的觀音信仰。

上列十二種密教觀音,各有專屬的咒語。其中,千手觀音的大悲咒及準胝觀音的準提咒,在漢傅佛教的顯教信仰圈中,都頗為流傳。迄今為止,經常持誦的顯教信徒,仍然不在少數。

四、民俗觀音

「民俗觀音」的信仰,是源自顯、密二教觀音的基礎上,在各民族、各地區之中發展出來的。也可以說,這是由「觀音隨類現身,尋聲救苦」的思想背景所衍生出來的文化現象。

在觀音信仰史上,最初,《法華經》中曾載有觀音三十三身的應化示現。之後,經過密教觀音的出現,及民間感應傳說的流傳,逐漸有各種形相及不同傳說的觀音信仰產生。經過後世畫家的圖寫,乃有「三十三觀音」的應化圖傳世。

日本江戶時代之淨土宗僧義山,著有《佛像圖匯》一書。其中即載有三十三觀音的圖像。這三十三觀音,大體可以分為下列二類:

(一)密教觀音:如書中所載的葉衣、青頸、多羅、阿摩提等觀音,皆屬此類。如前所述,這一類觀音都可以找到印度傳來的密數經典依據。

(二)民俗觀音:如書中所載的楊柳觀音、龍頭觀音、馬郎婦觀音……等,這些無法在印度佛典中找到根據的觀音,概屬此類。不過,在中國出現、而非源自印度的《高王觀世音經》,筆者將它歸類為民俗信仰。因此,由其中所衍化出來的觀音(即三十三觀音中的「琉璃觀音」),也應屬於民俗觀音之列。

在上述之三十三觀音中,「馬郎婦觀音」的故事內容,頗可以彰顯民俗觀音之「信仰性與文學性(或藝術性)融於一爐」的性格。茲志其原委,以供讀者參閱。

在宋濂的<魚籃觀音像讚序〉文中,引用《觀音感應傳》所載,將「馬郎婦觀音」的故事,敘述如次:

「唐元和十二年,陝右金沙灘上,有一美豔女子,契籃鬻魚。人競欲室之。女日:「妾能授經。一夕能誦《普門品》者,事焉。」

黎明,能者二十。女辭曰:「一身豈堪配眾夫耶!請易《金剛經〉」。如前期,能者復居其半。女又辭,請易《法華經》。期以三日。唯馬氏子能。

女令具禮成婚。入門,女即死。死即麋爛立書。遽瘞之。

他日,有僧同馬氏子,啟冢觀之。唯黃金鎖子骨存焉。僧日:「此觀音示現,以化汝耳。」

言訖,飛而去。自是,陝西多誦經者。」

這是一個頗為典型的佛教弘化故事。內含男人對美女的欲求、菩薩度化眾生的方便善巧,以及世間法的無常與世人的無奈等意義。由於男主角姓馬,因此,示現的美女妻子被稱為「馬郎婦」。而主宰全局的觀音,就被稱為「馬郎婦觀音」。

除了馬郎婦觀音之外,在亞洲各地,也另有多種與觀音有關的故事或傳說展轉流傳。南北朝時,北方有《高王觀世音經》的緣起故事,記載觀音信徒孫敬德遭牽連入獄,後蒙觀音顯化救還。雲南大理的白族,也是信仰觀音的民族。當地人所信仰的觀音形相,是一「身披袈裟,手牽一犬」的男性老僧,當地民俗稱之為「觀音老爹」。

在臺灣,有若干寺廟是閩南地區移植來臺的觀音寺廟。這些寺廟的主尊雖然是觀音,現的是女相,但是地方居民則視之如「媽祖」一類神只的崇拜對象,並不全然了解大乘佛教觀音菩薩的聖德及其法門。有趣的是對觀音的稱呼。

相對於雲南大理的「觀音老爹」,這些來自閩南的觀音信徒,則稱菩薩為「觀音媽」 (「媽」的閩南音讀是去聲,有「老婦人」之意涵)。顯然的,這類稱呼,並未如顯密觀音的名稱那麼嚴謹,但卻具有民俗信仰的親切氣息。這應該也是民俗觀音的一項特色吧!

作者:藍吉富 |  插畫:源於網絡

本文內容均為原創

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

如果喜歡,請點在看

相關焦點

  • 李利安:中國觀音信仰的基本體系
    藏傳佛教觀音信仰自前弘期便傳入西藏,中間經過一段沉寂後,在後弘期始得源源不斷地從印度傳入藏地。由於這時印度逐漸興起了密教,而原來的顯教觀音信仰也在佛教密教化的過程中,逐漸地改造演化成密教的觀音信仰體系。傳入西藏的觀音信仰基本上就是印度密教的觀音信仰。
  • 千手觀音:敦煌莫高窟多處《千手經變》,四川邛崍石筍山千手觀音
    後面又有一幹手觀音窟,高 130釐米,深 130 釐米,寬 175 釐米,正壁風化嚴重,無造像,東壁有一千手觀音圖浮雕,畫面略高於窟底,觀音像已被盜鑿,現只存伸展的群臂,掌心向外呈扇形,扇面直徑為106 釐米。這種形象直接啟發了後來製作千手千眼觀音的形式。又龍門擂鼓臺北洞窟眉上方有一觀音兔,刻八臂觀音一尊。
  • 西樵山"觀音開庫"日 10萬人向南海觀音"借庫"
    「觀音開庫」民俗日,近10萬遊客登山向南海觀音「借庫」 (圖片來源:中新網)10萬遊客登山向南海觀音「借庫」。  傳說觀音菩薩於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六都會在廣東西樵山大開金庫。每逢觀音開庫日,四方百姓都會上山參拜觀世音菩薩,祈求新一年國泰民安、財源廣進。更多的善男信女依照傳統,向觀音大士「借庫」,祈求家肥屋潤、老幼平安。  當天西樵山復原延續千年的民俗,舉辦以「樵山觀音開金庫、馬年財源滾滾來」為主題的開庫活動,包括「金鑰匙開金庫財源廣進」、「接聖水老少平安」、「貼金鉑宏圖大展」等。
  • 佛教:馬頭觀音、白衣觀音、六時觀音、青頸觀音、送子觀音
    白衣觀音,又稱大白衣或白處觀音。因為此尊常著白衣,而且身處白達之中,所以被名為白衣。白衣觀音的形象是左手拿著蓮花,右手執著願印,頭戴冠,穿著一身白衣,象徵觀音純淨的善提心,此善提心從佛境界而生,因此白衣觀音又被認為是蓮華部的部母。
  • 中國民間的觀音信仰是中印文化交融的結果
    其一是漢傳佛教的觀音信仰體系,主要流傳於漢族地區,它歸屬於正統的中國佛教範疇,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顯教與中國文化對話的產物,保持了更多印度大乘佛教顯教的成分;其二是藏傳佛教的觀音信仰體系,主要流傳於藏蒙及山西、四川、北京等廣大漢族地區,它歸屬於正統的藏傳佛教範疇,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密教同中國西藏地區的文化對話的產物,以印度大乘密教的成分為主體;其三就是中國民間的觀音信仰體系,主要流傳於漢族的廣大民間地區
  • 血觀音你真的看懂了嗎?血觀音電影原聲介紹
    去年《血觀音》拿下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並且還分別斬獲了最佳女主和最佳女配等獎項,成為最大贏家,電影中也是充滿著眾多政治隱喻等,整部電影的中心就是從林家一家被殺開始展開,那麼血觀音中是誰殺的林家?    血觀音中是誰殺的林家?
  • 老北京文化:民俗中的「觀音」情結,以及中秋節的習俗
    在老北京的眾多習俗中,觀音一直是人們信仰的核心,她憑藉仁慈的心靈、親和的形象,打動了億萬老百姓的心。民間關於觀音的傳說故事有很多很多,老百姓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千手觀音非常喜愛,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千手觀音擁有無比的力量,能讓天下太平,風調雨順,更能預測風雲,救人免難。
  • 遠去的觀音茶
    觀音茶,這個名稱也許大家都很熟悉,不過這裡所說的觀音茶可不是大家所熟悉的鐵觀音
  • 念觀音 拜觀音 更要自己做觀音!
    如經云:「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由於觀音信仰的普及,及眾生的虔禱,而感應菩薩示現各種不同身相,以救苦救難,所以觀世音菩薩的造像亦多不勝數。白衣觀音如「白衣觀音」、「竹林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琉璃觀音」、「蛤蜊觀音」、「送子觀音」、「馬郎婦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等。
  • 觀音成道日,這些歷代的觀音聖像帶你去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觀音信仰自藏傳佛教的前弘期傳入西藏,中間經過一段沉寂後,在後弘期始得源源不斷地從印度傳入藏地.由於這時印度逐漸興起了密教(公元7-11世紀),而原來的顯教觀音信仰也在佛教密教化的過程中,逐漸地改造演化成密教的觀音信仰體系。
  • 觀音傳說 | 鰲魚觀音
    唐朝起,又有梵僧朝山、觀音靈感等傳聞。爾後,隨著觀音道場形成和發展,傳說內容逐漸豐富,但均出於民間創作,帶有神話色彩。1953年,臺灣煮雲法師撰《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輯錄普陀山傳奇異文76篇、佛教故事6篇。1979年,沈家門管文祖、定海周和星、李世通等始向民間採訪,整理成文後陸續發表於《海中洲》等報刊。
  • 觀音信仰:文人畫家筆下的水月觀音
    文人畫家筆下的水月觀音最早有紀年的水月觀音成於943年,她出現在一幅千手千眼觀音像的下方,右手持楊柳枝,左手持淨瓶,以「如意坐」的姿勢坐在水中的一塊石頭上,水中長滿蓮花,左腳放在一朵蓮花上,後面有片竹林,這景象暗示觀音在普陀洛迦,雖然佛經中的普陀洛迦被認為是在印度南方的海上,但那時中國人卻相信那就是位於浙江的普陀山
  • 觀音三十三法相,六時合掌觀音一如灑水觀音持蓮觀音
    這時觀音菩薩現出合掌法相,教化人們和衷共濟,和諧相處。一如觀音 其像坐於雲中蓮座上,立左膝,作乘雲飛行之狀。《三藏法術四》:"不二不已,名曰一如。"《教行信證四》:"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使一如。"故一如觀音,亦是修養達到最高境界之法相。 法華經普門品(大九·五八上):'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形象為乘雲飛行空中,右手持說法印,能制伏雷電等魔擾。
  • 【滴水觀音】滴水觀音為什麼不滴水?
    很多花友都知道之所以海芋叫滴水觀音是因為其葉子能滴水,那麼有花友疑惑了,自己的滴水觀音為什麼不滴水,如果想要知道原因,那麼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下滴水觀音的習性及原產地
  • 自在觀音——最具禪意的觀音造像
    也因為民眾多觀音的喜愛,使得觀音造像在我國有著最繁複的變化,式樣最豐富,名稱也最多。自在觀音就是觀音菩薩的另一稱謂,民間也多簡稱為觀自在菩薩,意為觀世界形能自在無礙,對苦惱眾生能自在拔苦與樂。佛教中謂之:「觀世音菩薩,觀有不住有,觀空不住空,聞名不著於名,見相不惑於相,心不能動,境不能隨,動隨不亂其真,自在無礙。」
  • 「硯外之藝」歷代精美觀音畫像
    觀音要把魚帶到哪裡?對!離開這隻有風塵的現世,到「有水」的地方去。觀音右手挽籃,左手挽帶,暗示不僅要超度眾生,還要超度自己。這尊觀音與常見的一頭兩手的顯教觀音像不同,祂的頭頂共有二十六個菩薩頭和一個佛頭,有一千隻手,每一隻手的手掌中間又有一隻眼睛,所以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密教觀音的一個重要典型。萬頃波濤,四天王背負著一座七寶蓮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十分莊嚴地站在臺上。左右各有兩位菩薩隨侍,下方的天龍八部雙手合什,向觀音菩薩示敬。
  • 觀音心咒:觀音心咒唱誦完整版
    觀音心咒是一部有影響力的咒語,為此有不少人在修這部咒。在修觀音心咒時,不少人選擇唱誦,而觀音心咒唱誦完整版的視頻也深受歡迎。其實無論是看視頻唱誦,還是看著原文直接唱誦,這兩種方式都是可以的,而且只要能用心唱誦,那麼就能體會到觀音心咒帶來的好處。
  • 北京故宮觀音——(三)觀音圖像的演變與流傳
    (2)白衣觀音像     白衣觀音又名「白處觀音」、「白住處觀音」,白色象徵觀音純淨菩提之心。《觀世音現身種種願除一切陀羅尼經》說,供養此觀音時應用白淨的細布畫觀音形象,這樣誦念白衣觀音經咒後觀音即可出現,滿足供養者的種種要求。
  • 水培滴水觀音 千手觀音植物水培方法
    滴水觀音是一種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家養綠色盆栽,滴水觀音放在室內可以淨化空氣。因為在空氣溫暖潮溼、水分充足的條件下,會從葉尖端向下滴水,而且開的花像觀音,因此稱之為滴水觀音。土壤:    滴水觀音喜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比較適合生長。滴水觀音澆水時,只要能夠保證土壤溼潤就可以。要及時給土壤增加營養,施用一些氮磷肥和有機肥。
  • 水月觀音
    此類觀音各相之間區別並不太大,很多特徵也不是唯一的,有些觀音圖像既可作此解,亦可為彼說。據載清代卓峰曾繪出三十三觀音圖,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延寶七年鶴州筆《觀音變相》繪藝很美。楊柳觀音又稱藥王觀音。左手結施無畏印,右手持楊柳枝。若修楊柳枝藥法,可消除身上之眾病。又於千手觀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楊柳枝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