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遊園牌坊。(記者 張俊軍 攝)
▲彰德遊園位置。
彰德遊園揭開面紗
記者 張丹
將寸土寸金的核心商業區改建為綠地遊園,安陽的百姓有福了!3月20日,文峰區彰德遊園試開園迎客。位於文峰區文峰大道中環東段的彰德遊園,經過近一年的精心打造,曾經雜草叢生的大坑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市民面前。遊園主入口刻有「彰德古城」四個大字的芝麻白花崗巖牌坊,造型古樸卻不失壯觀,屹立在文峰大道中環的東大門,與西端的文峰塔遙相呼應,彰顯出安陽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園中綠植遍布,曲徑通幽,讓人們一入園就感覺由外圍商業氛圍濃厚的現代城市突然走入了文化氣息濃厚的別具洞天的園林空間。最受百姓們歡迎的是遊園裡的安陽老城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的地刻,讓大家對老城文化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市委市政府以為的情懷,在城市的黃金地段為老百姓留綠,為百姓提供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值得點讚。彰德遊園也充分展現了安陽作為宜居城市的特色與魅力。
古城黃金地段的綠色演繹
彰德遊園探訪側記
記者 張俊軍 張丹
寸土寸金的鬧市區,2.03公頃的商業用地不搞房地產開發,卻還綠於民,投資910.25萬元建成了街頭遊園。位於文峰大道中環東段的彰德遊園,經歷了近一年的華麗蛻變,終於在3月20日以古樸典雅的姿態向安陽市民開放。開園後的彰德遊園不僅為我市老百姓休閒、遊玩提供了新去處,也成為古城文化新的展示點,更為我市的園林綠化建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老人們坐在彰德遊園長廊裡聊天。
■古城牌坊彰顯底蘊
昨日一大早,記者就來到彰德遊園。為試開園迎客,臨街圍了近一年的圍擋已被拆除,寬18.85米、高12.45米、刻有「彰德古城」四個大字的芝麻白花崗巖牌坊終於完整地展示在市民面前。它是彰德遊園的主入口,造型古樸卻不失壯觀,屹立在文峰大道中環的東大門,迎著初升的太陽與西端的文峰塔遙相呼應,彰顯出安陽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彰德遊園設計方鄭州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設計師李崢介紹:「彰德遊園的設計是考慮到與周圍環境相融合的古典園林風格,可以說是文峰大道中環紫氣東來的點睛之筆。遊園東部凸顯開敞市民活動區域,西部以文物建築為依託設計古典風格的園林花園,整體形成城市門戶區、市民活動區、花園綠洲區、文物保護區四大功能片區。」
穿過牌坊,記者踏上景觀大道,兩旁的銀杏樹高大挺拔,中間的景石與配燈相映成趣,綠意盎然、色彩絢麗的景觀,仿佛在歡迎來此的每一個人。園中綠植遍布,曲徑通幽,讓人們一入園就感覺由外圍商業氛圍濃厚的現代城市突然走入了文化氣息濃厚的別具洞天的園林空間。往西尋,讓人驚喜的是一片竹林,袁氏小宅、趙宅、謝國楨故居等文物群被環抱其中,並以連廊貫連,形成了「園中園」景觀。記者發現,整個遊園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老城古色古香的韻味,與老城風貌相得益彰。
▲市民正在欣賞石刻。
■地刻廣場勾人回憶
遊園的中心是以地刻廣場為核心載體,這裡也是最受百姓關注和熱議的地方,進入園內的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被刻滿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名稱的花崗巖地刻景觀所吸引。設計師介紹,這是以民國初期的彰德古城為縮影的地刻景觀,彰顯古城文化內涵,行走在上面仿佛在和歷史隔空對話。「這是不是冠帶巷?俺家就住那啊!」「媽媽,鼓樓東街在哪兒啊?」「快瞧、快瞧,這兒原來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熟識不熟識的人竟都聚集在此,饒有興致地討論起這石刻上的內容。一時間仿佛是在這遊園中,大家共同開了一堂關於老安陽城的文化講堂。
人群中一對正在拍照的「高齡」母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問過才知,90歲的王維華老人知道彰德遊園試開園的消息後,讓已退休的兒子專程從殷都區帶她趕來看看。「看,我們以前在這安陽老城裡住了很多年,今天來了必須留個影,給自己個念想……」老人回憶,1962年她從新鄉來到安陽,就住在老城的裴家巷,現在是因為老城房子老舊生活不便才搬離,她很捨不得。老人對彰德遊園裡修建這樣一處充滿歷史人文情懷的景觀很是讚賞,「這石刻地圖做得真精細啊,看著它們,讓我對老城和自己年輕時的回憶一下就被勾起來了!」記者發現,關注遊園中老安陽石刻地圖的人大部分都是住在附近或者對老城充滿感情的百姓,其中不乏年輕人。「80後」的榮女士和袁女士就是以前住在老城一條街上的「發小」,她倆知道彰德遊園試開園後,專程相約來到石刻這拍照,「以前小時候在老城裡住時可開心了,每天我們就在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裡『尋寶』,放學路上如果尋著街邊牆上有啥小字都能讓我們高興好大一會兒。雖然玩的地方不少,可是在老城裡建公園可是頭一遭。今兒我們要把照片發到朋友圈,讓在外工作生活的『發小』們也都跟著感受一下我們的老城新貌,讓他們也看看,我們以前生活的地方不再是青磚灰瓦,老城也『見綠』了!」
▲彰德遊園裡的竹林小徑。
■黃金地段為民「留綠」
彰德遊園地處文峰大道中環,是我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所在地。這樣一個黃金地段,早已被許多開發商垂涎,市委市政府沒有高價賣地,而是又投資910.25萬元建成現在滿園春色的彰德遊園。「就目前來看,文峰大道中環是我市的商業中心,遊園周邊門面房的房價都是幾萬一平方米,可想而知這裡的地價之貴。市委市政府下大決心要在此處『留綠』,即使這個地塊商業價值再高,也沒有考慮再出讓土地,而是規劃為綠地遊園。在這個黃金地段建這麼大遊園需要魄力,更多的是需要為民的情懷。如果不是為民,根本幹不成這個事。」文峰區住建環局局長朱貴元介紹,「老城的小街小巷體現更多的是古城的歷史文化,但最缺少的恰恰是綠色,而且生活其中的群眾也缺一個健身娛樂的場所。 彰德遊園建設的初衷,就是要讓老城多這樣一個百姓能夠休閒、散步、健身、娛樂以及應急避難的場所。在城市最繁華、最珍稀的地段將綠色資源保留給市民,打造宜居城市。」
▲彰德遊園裡的景石與綠植相得益彰。
■收集民意完善遊園
彰德遊園能由原先雜草叢生的大坑完美「蛻變」為令人心曠神怡又符合市民要求的「天然氧吧」,這背後是無數人默默奉獻的結果。「雖說是新建公園,規劃合理,但實際工程操作起來並不簡單啊!」朱貴元感慨,「遊園在剛開始建設的時候,回填是個問題。老城裡交通擁擠,白天大車不能進市區,有交通管制,晚上不能出現揚塵和上路帶泥的情況,不然會影響城市形象。這就給我們施工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保證園林工程進度的情況下,我們還要嚴格遵守施工工地揚塵管理標準。」
雖然已經接納遊人,但園內仍有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廊道護理、苗木栽植、衛生保潔……大家各司其職,有條不紊。文峰區綠化站站長吳曉東介紹:「彰德遊園的基本工程都已完畢,但我們還要抓緊目前這個綠化好時節,逐步將全園160多種苗木栽植完,讓遊園真正做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
「試開園後一段時間,我們會逐漸收集民意,針對遊人的意見和建議,對彰德遊園的設計和功能做完善和提升。像大家普遍提出的石刻上的字跡保護問題,有的市民提出用銅字的建議就很好。」朱貴元說,彰德遊園開園後,周邊居民是受益最大的。希望廣大市民集思廣益,把遊園建設得越來越好。
彰德遊園的建成充分給世人展現了在城市黃金地段建設綠地的重要性,也充分展現了安陽作為宜居城市的特色與魅力。相信不久的將來,更多的城市公園將在我們這座古城拔地而起,將安陽整個城市變成一個大公園。
▲90歲王維華老人在石刻前留影。
■編輯/朱琨 張琳
■您可能感興趣:
■活動推廣/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新聞熱線:0372-2561290 2561263 2561254
投稿郵箱:ayrbwww@126.com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資訊 歡迎通過留言發表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