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峰南路這座明代王府建築,追尋彰德的古與今

2021-02-24 魯王文化

關注 魯王文化

一起走近真實的歷史

長按二維碼關注  歡迎留言討論

文峰南路,幾乎是每個安陽人的必經之路,以這條路為分界,往南是連片的老街舊巷,安陽這座古城的記憶由此打開。這條路往西,在與文峰北路的匯合處,安陽的地標建築——文峰塔莊嚴肅穆,訴說著古城的歷史與榮光。但是,同樣在這條路上,我們卻很容易忽略一座文物價值不低於文峰塔的建築——高閣寺。聽到「高閣寺」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以為這是一座宗教寺院,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公元1425年,明成祖的第三個兒子趙王朱高燧就藩彰德府,這裡就是當年趙王府中旌教祠的一座建築。自朱高燧之後,一直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彰德府,趙恪王朱常㳛被殺,219年間共計9代趙藩親王生活在彰德趙王府。因此,作為明代趙王府唯一一座遺留至今的建築,高閣寺也稱人為高閣王府、趙藩。說起明代王府,我們可能會有些陌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明代王府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畢竟,歷經改朝換代,清朝統治者為了防止明朝勢力復甦,便將明代王府予以拆建或改作它用,再加上近代的戰亂災害,到今天已經沒有一座完整的明代王府遺留下來了。但實際上,明代王府的規制也是相當恢弘,按照明代的規定進行折算,親王府的面積約33萬平米,將近故宮(72萬平米)的一半,建築布局也很相似,可以說是紫禁城的縮小版了。根據復建的山西大同代王府,便足以想像當年趙王府在彰德的盛景。如今,明代的王府建築也只有桂林靖江王府、大同代王府的九龍壁、衛輝潞王府的望京樓等寥寥幾處,從這個意義上,安陽高閣寺的珍貴更加凸顯。而高閣寺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北宋彰德年間,韓重贇任知州時,在此修建相州州廨。據縣誌記載,高閣寺原建於宋朝州廨內的飛仙臺上,是原彰德府署所在地。而後,到明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燧被分封到彰德為趙王,便將彰德府署遷至東大街,原來的府署則被改建為趙王府,也就是高閣寺所在區域。在深厚的歷史積澱下,高閣寺歷經歲月變遷,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是一座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方形的重簷歇山琉璃瓦頂、高臺閣樓式建築。其承臺為元代觀音閣臺基,通高二十米餘,臺基八米,南設石階三十二級,兩側為漢白玉扶欄,扶欄上雕有石獅,情態各異,栩栩如生。由於目前高閣寺暫未對外開放,建築的細節只能從為數不多的文獻資料及網絡圖片中得知。據記載,閣之基座為須彌座,束腰部位陽雕 26 條遊龍, 雕刻細膩,為明代石雕精品,另雕刻有梵文若干。從古到今,高閣寺歷經風雨侵蝕,在近現代又遭受地震、火災及誤修,風化下陷嚴重。而後在上世紀90年代進行整修加固,終於將其還原為本來的模樣。2018年,高閣寺—城隍廟街區入選河南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15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關於高閣寺片區的保護復興項目開始動工修繕。據報導,目前高閣寺—城隍廟片區保護復興項目已徵收411戶,完成徵收任務的81%。其中縣前街、原彰德府署徵收完成90%以上,11個院落4232平方米正在動工修繕,其中6個院落近2000平方米已完工。近日,安陽論壇網友潮流vision前往高閣寺—城隍廟片區,用照片記錄了街巷院落修繕的最新情況。片區內修繕的老院街巷古樸雅致,青磚砌牆,青瓦覆頂。綠樹藍天映襯下,高閣寺神採依舊,娓娓訴說著千百年來關於彰德的記憶。目前,高閣寺—城隍廟片區的修繕工程仍在進一步完善中。在不久的將來,安陽老城昔日的繁華即將在此重新演繹,相信這裡會是每個熱愛安陽的人所期待的樣子。

(感謝論壇網友@風雨任平生、@潮流vision對本文的貢獻)

聲明:本公眾號所刊登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僅用於文化交流,不作為商業用途,如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謝謝支持!

魯王文化,記錄真實的歷史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魯王文化」(luwangwenhua)

投稿信箱:2574535194@qq.com

相關焦點

  • 河南一區,境內古城已1600年,文峰塔是地標,建有中國文字博物館
    轄區內現存文昌閣、宋代韓王廟、明代高閣寺、清代府城隍廟等歷史文物487處、非物質文化遺產20餘項。其中安陽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1600餘年歷史。安陽歷史悠久,第一個城當是商代河亶甲居相之都城,然後是盤庚遷殷之殷都城。前236年秦將王翦等又克安陽,始建安陽城。398年,在今安陽城西南燒盆窯村一帶,建安陽城。
  • 王府井大街得名於明代十王府,但是真有十座王府嗎?
    但是,對十王府的規模和間數,比如是一座還是十座,以及十王府的具體位置,多是望文生義,不免偏離了歷史真相。《北京城宮殿之圖》是已知現存最早的北京城單幅地圖,它以建築物形象圖畫的形式,描繪了明代中期北京內城的建築。從這幅地圖中,可以找到十王府的位置。本期的「品讀」就根據相關史料,為讀者們揭開十王府的神秘「面紗」。
  • 「彰德遊園」揭開面紗:文峰大道中環東段,古城安陽黃金地段的綠色演繹
    位於文峰區文峰大道中環東段的彰德遊園,經過近一年的精心打造,曾經雜草叢生的大坑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市民面前。遊園主入口刻有「彰德古城」四個大字的芝麻白花崗巖牌坊,造型古樸卻不失壯觀,屹立在文峰大道中環的東大門,與西端的文峰塔遙相呼應,彰顯出安陽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園中綠植遍布,曲徑通幽,讓人們一入園就感覺由外圍商業氛圍濃厚的現代城市突然走入了文化氣息濃厚的別具洞天的園林空間。
  • 漫談彰德古城復興
    >文|黃新志 一、彰德古城的歷史 彰德這一地名,最早見於五代。所以說,在歷史上,鄴城與彰德府城是有密切聯繫的。 安陽作為七朝古都,歷史一脈相承。這一脈相承的歷史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殷都廢而鄴都起,鄴都焚而相州繼,相州之後彰德續。 宋真宗景德三年,即公元1006年,北宋王朝修築的相州城周長十九裡。明朝洪武初年,即公元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重新改築城池。明代的彰德府城城牆周長九裡一百一十三步,比原來北宋時期相州城減小了一半。
  • 明代王府的瑰寶,王府毀於戰亂,而他卻歷久彌生!
    文/找一個開心的理由明代王府的瑰寶,王府毀於戰亂,而他卻歷久彌生!導語:九龍壁曾經藏於明王府,明代王府規模宏大、設施完善,前殿後寢、深邃錯落,亭臺樓閣、迴廊相接,佔地面積達 17萬多平方米, 儼然是大同的一座小皇宮,可惜於明末清初毀於兵火。
  • 彰德遊園開園在即 記者帶您提前參觀
    位於文峰區文峰中路的彰德遊園自2017年5月動工以來,備受廣大市民關注。
  • 開封發現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
    新華社鄭州7月11日電(記者桂娟)經過考古發掘、專家論證,開封市城隍廟街附近發掘的一處明代建築群,日前被專家確認為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永寧王府規模宏大,建築規格等級高,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對研究中國明代郡王府規制具有重要意義。」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三營說。永寧王府遺址所在區域,明清時期先後建有明代永寧王府、清代大道宮、清代按察司署,民國時期及新中國成立以後曾改建為河南省第一監獄。
  • 彰德遊園就要開門迎客了,預計3月20日開放
    位於文峰區文峰中路的彰德遊園自2017年5月動工以來,備受廣大市民關注。如今遊園各項建設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本月下旬即可正式開園,遊園內部風景如何,有哪些亮點?今天,記者實地探訪彰德遊園,用鏡頭帶您提前參觀。
  • 開封發現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 首次全面發掘揭露明代郡王府的原始...
    前廳房蹲獸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7月10日,記者從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經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專家論證,開封市城隍廟街附近發掘的明代建築遺址確認為明代永寧王府遺址。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久攻不下,決開黃河堤灌城,將整座城市淤埋封存於地下,永寧王府也隨之淹沒。數百年後,在考古人員的努力下,昔日繁華的永寧王府再度呈現在世人面前。「永寧王府遺址位於開封市城隍廟街中段路西,遺址所在區域文化遺存比較豐富,在明清時期曾先後建有明代永寧王府、清代大道宮、清代按察司署等。」
  • 掀開歷史的面紗 開封市考古發掘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
    根據開封地方志記載,遺址的位置在民國時期就是監獄所在地,此次遺址發掘的上層舊址,也曾是河南省第一監獄,那麼這座大殿是否就是明代開封的提刑按察司呢?轎子、非正常死亡的人骨,延續的地理位置,似乎都能印證這一猜測,但在發掘未完成之前,真相遠遠沒有到來。現場的挖掘工人在大殿遺址西南角,發現了一些明代青花瓷器的碎片。考古隊員將碎片拼接之後發現,呈現在眼前的圖案竟是一副完整的青花圖樣。
  • 明朝第三座「皇宮」行在代王府
    明襄王府在1641年—1643年間,曾兩度被張獻忠、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焚毀,過去的王府已不復存在,但綠影壁因其石材質地很幸運的保存了下來。據歷史記載,李自成是在明襄王府建立了「新順」農民政權,而且將襄陽改為「襄京」。這在姚雪垠的《李自成》一書中有較為詳細的描寫。
  • 開封發現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 出土遺物1000餘件
    這是開封第一次全面發掘揭露明代郡王府的原始面貌,對研究中國明代郡王府規制具有重要意義。  李自成決河灌城淹沒永寧王府  據史書記載,為穩固統治全國,明王朝對宗室人員實行分封制,自洪武九年開始,朱元璋將諸皇子分封於各地,其第五子朱橚為周藩的始封王,封地在河南開封。永寧王為周藩郡王,第一代永寧王朱有光為朱橚庶六子,封於永樂元年(1403年)。
  • 天寧寺塔與文峰塔的歷史你知道麼,看看下面文章你就明白了
    此塔有三絕:一是上大下小的奇特結構,中國現存3000餘座古塔中,這是獨一無二的;二是塔上有塔,小塔作頂,形制如喇嘛塔,甚有韻味;三是塔的八角都有精美的磚雕,眾佛個個人模人樣,慈祥無比天寧寺塔,大磚頭壘的,高高地豎立在安陽市老城區,老遠就能看見。20多年前的一天,安陽歷史學者張之來到天寧寺塔下,仰望塔壁浮雕。
  • 江蘇「最低調」的江南名園,藏在鬧市中,還是唯一開放的明代王府
    瞻園,距離夫子廟南門的古秦淮牌坊約300米,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與蘇州拙政園、留園和無錫寄暢園並稱為「江南四大名園」,素有「金陵第一園」之稱,瞻園要門票,門票30元每人。
  • 古藺彰德保安橋尋蹤
    時田壩寨鄉約執事所轄範圍較廣,包括今古藺鎮彰德全境及今德耀鎮柏楊坪、餘家寨、莊兒上、牛捆塘、董家溝,古藺鎮芭蕉坪等地。胡延富充任鄉約這一職務,為其籌資建橋提供了行使號召募集建橋資金的極大便利。 建石拱保安橋,原址位於今保安橋下遊約15米處,石拱橋,三跨四拱。籌建之初,胡延富邀其胞兄胡延發字佔魁共同主持修建。胞兄延發問:「橋要幾年才修得成?」胞弟延富答:「三年。」
  • 明代蜀王府華麗宮殿重見天日 龍紋琉璃顯皇室氣派
    「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面積38公頃有餘……」現存資料對明代蜀王府的註解,顯示它是明代藩王中最華麗的宮殿。  據史料記載,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開始,朱元璋就命令工匠在宋元成都城市舊址基礎上,為兒子朱椿建王府,並參照京師皇城規制營建,故後世俗稱「皇城」。
  • 山西一市,是著名酒都,明朝曾兩座王府並存,城內建築四面可採光
    如今當地仍遺存汾酒作坊,現存古井為元代遺存,建築為清代遺構。汾陽,因位於汾河之陽(西)而得名,素有「秦晉旱碼頭」之稱。明朝時,汾陽城內存在著兩座郡王府。分別是明慶成王朱濟炫和明永和王朱濟烺,因此,汾陽就有了兩座王府並存的特殊現象。
  • 北京城這座塔堪稱明代建築的代表,中外結合建築的典範
    金剛寶座塔的年代較早,樣式最秀美,堪稱為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外文化建築風格相結合的典範。明成祖與他談經論法十分投機,封他為大國師,授予金印,並賜地於西關(今西直門)外長河(今高梁河)北岸,為之建寺,寺名「真覺」。後又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並重修了寺院。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倚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去處。 永樂帝下旨建守造塔,明成化九年依所獻圖樣建成金剛寶座塔。
  • 緊鄰明蜀王府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郡王府
    目前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不僅發現了明代郡王慶符王府相關建築遺址,出土大量龍紋、鳳紋琉璃瓦當、滴水等建築構件;還揭露出了一組從晚唐五代沿用至南宋時期的大型建築基址。初建於晚唐時期,建築規模較小;五代時期進行大規模擴建,以建築間的天井為分隔,形成了主體建築面闊7開間的多進深院落格局;宋代基本沿用五代時期的建築朝向與大部分磉礅,並進行小範圍增補或改建。這一時期磉礅砌築方式相似,在原地面向下開挖1至2米深坑,在坑中反覆以一層卵石、一層夯土逐層向上夯築。
  • 以文峰塔為起點覽安陽,安陽老城未來會怎麼變?老城復興已來
    文峰塔周圍景點分布河南安陽,這座城有什麼呢?全景文峰塔,東南西北各角度文峰塔,帶你看不一樣的文峰塔。天寧寺塔(文峰塔)建設於952年,五代後周廣順二年。1964年河南省文教局撥款維修,重新覆瓦和走獸,修補蓮花座花卉圖案。塔高38.65米,五層。位置在河南省安陽市文峰中路與彰德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