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發現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 首次全面發掘揭露明代郡王府的原始...

2020-12-14 大河網

前廳房蹲獸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7月10日,記者從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經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專家論證,開封市城隍廟街附近發掘的明代建築遺址確認為明代永寧王府遺址。這是開封第一次全面發掘揭露明代郡王府的原始面貌,對研究中國明代郡王府規制具有重要意義。

據史書記載,為穩固統治全國,明王朝對宗室人員實行分封制,自洪武九年開始,朱元璋將諸皇子分封於各地,其第五子朱橚[sù]為周藩的始封王,封地在河南開封。永寧王為周藩郡王,第一代永寧王朱有光為朱橚庶六子,封於永樂元年(1403年)。這支系共歷八代,在開封生活延續了196年。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久攻不下,決開黃河堤灌城,將整座城市淤埋封存於地下,永寧王府也隨之淹沒。

數百年後,在考古人員的努力下,昔日繁華的永寧王府再度呈現在世人面前。「永寧王府遺址位於開封市城隍廟街中段路西,遺址所在區域文化遺存比較豐富,在明清時期曾先後建有明代永寧王府、清代大道宮、清代按察司署等。」此次考古發掘項目隊長、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三營說,去年7月在配合開封市基本建設進行考古勘探時發現該遺址並進行了搶救性清理。

一開始,遺址發掘出土的文物有青花瓷、紫砂茶壺、廟宇裡的香爐、道觀裡的石碑等。「後來我們相繼發現了綠釉龍紋瓦當和滴水,只有那種規格比較高的建築物才會用到。」王三營說,「之後陸續發掘出來的各種遺蹟似乎都將這座大殿指向王府建築,直到出土了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昭代賢宗』木匾額1塊,為最終確定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那麼,明代郡王府是怎樣的存在?從考古發掘情況看,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整體布局是沿中軸線對稱分布的三進院落,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南北通長約122米,寬約42米。中軸線上的建築群布局明晰,每棟主體建築之間沿中軸線有踏道或甬道相連,前廳房與後廳房均有附屬的東西廂房。此外,還有後花園,花園內有假山、池塘等,透露出王府的昔日輝煌。

截至目前,該遺址完成發掘面積4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明代陶、瓷器,石、銅、錫、琉璃、木、骨等各類遺物1000餘件(套),遺物性質主要為建築構件和生活用品。

專家認為,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規模宏大、規格等級高,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對研究中國明代郡王府規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通過此次發掘,搶救出土了一大批珍貴文物標本;遺址內出土的建築構件和具有確切年代的遺物為研究明代晚期的文物特徵提供了難得的標本材料。③8

相關焦點

  • 開封發現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 出土遺物1000餘件
    這是開封第一次全面發掘揭露明代郡王府的原始面貌,對研究中國明代郡王府規制具有重要意義。  李自成決河灌城淹沒永寧王府  據史書記載,為穩固統治全國,明王朝對宗室人員實行分封制,自洪武九年開始,朱元璋將諸皇子分封於各地,其第五子朱橚為周藩的始封王,封地在河南開封。永寧王為周藩郡王,第一代永寧王朱有光為朱橚庶六子,封於永樂元年(1403年)。
  • 開封發現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
    新華社鄭州7月11日電(記者桂娟)經過考古發掘、專家論證,開封市城隍廟街附近發掘的一處明代建築群,日前被專家確認為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永寧王府規模宏大,建築規格等級高,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對研究中國明代郡王府規制具有重要意義。」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三營說。永寧王府遺址所在區域,明清時期先後建有明代永寧王府、清代大道宮、清代按察司署,民國時期及新中國成立以後曾改建為河南省第一監獄。
  • 掀開歷史的面紗 開封市考古發掘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
    近日,隨著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發掘工作的結束,考古人員為我們揭開了層層面紗。一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像開封一樣屢遭滅頂的水患後,仍能一次次頑強崛起。洪水固然無情,在帶給古代開封無窮無盡的災難同時,也把無數的風流故事瞬間定格,掩沒於地下,等待後世之人的重新發現。
  • 揭秘:明代的郡王府面積有多大?遺址非常完整,基本完全揭露
    明代的郡王府面積有多大?有多少間房子?形制是什麼樣的?這些問題一般人難以回答。日前,隨著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在解放閣改造片區舜井街工地的考古發掘工作的進展,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答。據悉,此次考古發掘很有可能是國內第一次全面發掘揭露明代郡王府的原始面貌。
  • 開封百年塵封,明永寧王府展露神秘真容!
    發現:佔地34畝,保存完整2017年7月,在配合城市建設過程中,位於開封市城隍廟街與成功街交叉口附近的一處明代遺址揭開百年塵封的泥沙,顯現在世人面前。經過近一年的考古與挖掘,該明代建築遺址被確認為明代永寧王府遺址,這也是開封市第一次全面發掘揭露明代郡王府的原始面貌。
  • 緊鄰明蜀王府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郡王府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但唐文)6月26日報導 今日,記者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2018年7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於青羊區正府街與順城大街交叉路口西南角的正府街遺址進行了文物勘探發掘。
  • 河南"考古界奧斯卡"名單出爐 五大考古新發現是這些!
    在論壇上,來自全省十二個考古項目的負責人分別匯報了項目進展情況,後由專家評委會成員無記名投票,最終,被譽為咱河南考古界的"奧斯卡"——"2018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新鮮出爐,欒川龍泉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滎陽官莊遺址兩周及漢代手工業作坊遺存、義馬上石河春秋墓地、漢魏洛陽城北魏宮城及其周邊附屬建築遺址、開封明代周藩永寧王府遺址五個考古項目入選。
  • 明代蜀王府華麗宮殿重見天日 龍紋琉璃顯皇室氣派
    「雕花石柱、琉璃瓦當、碗盤杯盞、一排密集分布的木樁、一條明代修築的南北向大道……」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再次啟動對位於成都市中心區域的東華門遺址進行補充發掘,經過近20多天的考古發掘,明代蜀王府後花園的初步輪廓已初現真容,目前已從該遺址發掘現場清理出寬敞的步道、水渠以及數量眾多的瓦當和雕刻精美的石柱。
  • 長沙發現明朝藩王府遺址 發掘面積近3萬平米
    東牌樓工地清理出土明朝藩王府建築夯土臺基遺蹟及宋代街坊遺址等遺存今年3月中旬,在王府井百貨大樓對面、蔡鍔路和解放西路交叉處的東牌樓施工工地上,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發現了一片古井群近日,記者從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這個工地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清理出土了明代藩王府建築夯土臺基遺蹟及宋代的一個街坊建築遺址等遺存。據介紹,泥土的顏色是考古人員推斷年代的重要依據,該考古工地被黑色和紅色的泥土分成了明顯的兩個部分。
  •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發掘首次發現「蜀世子寶」金印
    金印出水現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眉山4月30日消息(記者賈宜超)歷時3個多月的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發掘,首次在國內發現了世子金寶實物——「蜀世子寶」金印。此次考古發掘總計出土各類文物10000餘件,其中重要文物2000件。
  • 新發現!成都市中心地下竟藏著明代蜀王府「動物園」
    此後至今,為配合「天府文化中心」項目的建設,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青羊區東華門街至成都體育中心一帶,開展了連續多年的考古工作,發掘揭露出了大面積的古代城市遺存。包括秦漢六朝大城生活區、隋唐至兩宋摩訶池池苑園林區、明代蜀王府宮城建築群。今日,在成都城市考古研討會上,小川川了解到了成都東華門遺址的考古發現、收穫及其重要意義。
  • 成都東華門遺址補充發掘 文物體現蜀王府奢華(圖)
    可以想像,當年王府貴族通過步道來到水榭歌臺遊賞園林的場景  淤泥中有一塊只剩碗底的青花瓷,印有蓮花和荷葉,是景德鎮出品的瓷器。王府中不少琉璃瓦當上刻著龍紋,這些建築材料是王府區別於一般豪宅的特徵  今年10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對市體育中心東華門遺址展開補充發掘,清理出了一條明代修築的南北向大道,寬10米,足夠兩車並排跑,可見蜀王府的奢華氣派。
  • 開封周王府營建在宋金皇宮之上
    對於開封周王府的情況,由於史載不多,史學家們大致知道其是在宋金故宮遺址上建造的,由內外兩座城垣組成,外城是一道蕭牆(古代宮室內作為屏障的矮牆),內城是紫禁城。    1981年春,開封市發現了宋皇宮和明周王府的部分遺蹟,從而揭開了明代周王府的神秘面紗。
  • 南京首次發現大型 「明代城磚燒造基地」
    城磚,是明代南京城牆建造工程中最大宗的建材,初步估算,全城使用城磚上億塊。這些城磚來自長江中下遊五省,其中也包括南京本地。  記者昨天從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去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在棲霞區官窯村對一龐大的明代官窯群遺址開展考古發掘,目前,發掘工作正在進行中。這一官窯群已經被確認為目前南京首次發現的本地城磚燒造的窯址,將來這些窯址將原地保留,建設大型考古遺址公園。
  • 長沙東牌樓發現大面積明藩王府遺址
    不僅如此,根據從文化堆積層中相繼出土的大量青瓷碗、杯、醬釉碗及銅錢判斷,東牌樓曾經建有大規模的明代藩王府和宋代街坊、商市。  本報記者徐海瑞 長沙報導  發掘規模達3萬平方米  「長沙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項目工地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之所以備受關注,首先因為其所在的位置,正是長沙古城中心,周邊曾多次發現各朝遺址,震驚中外的走馬樓三國吳簡出土地距此僅百米之遙。另外,本次發掘規模之大前所未有,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
  • 清代開封經濟不如明代發達,但仍是河南省的省會和政治、經濟中心
    波瀾壯闊的明末農民大起義,以摧枯拉朽之勢蕩滌了明代的反動勢力,摧毀了明代的黑暗統治。公元1644年,清世祖乘虛入關,趕走李自成,定都於北京。接著又逐步統一了全國。清代,仍以開封為河南省省會。清初,花了許多時間和錢財,才將淹毀的開封城重建起來。康熙元年,河南巡撫張自德和河南布政使徐化成,奉命在明代開封城垣的基礎上重建開封城。復建後的開封城,規模和形制都與明代相仿,五座城門的名稱也都沿襲明代舊稱。康熙五十七年,因開封所處地理位置重要,清政府又在明代的周王府遺址東北部修建了滿洲城,俗稱裡城。
  • 雲南青花明代早期創燒 首次揭示紅河流域制瓷技術體系
    新華社昆明12月16日電(記者嚴勇)記者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經對建水窯遺址開展首次考古發掘,研究者初步判斷雲南青花創燒時間為明代早期。這一發現將系統揭示紅河流域制瓷技術體系的整體面貌,並為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
    展覽旨在將明代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落選品、廢品、供餘品(修復件或殘片標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品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展示,以期較全面地反映明代御窯瓷器生產所取得的藝術成就,為觀眾提供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
  • 河北宣化發現明代寺廟聖恩寺遺址
    新華網石家莊11月9日電(記者白明山)記者從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了解到,文物工作者日前在宣化泡沙山山腰處,發現一座寺廟,據查證該寺為建於明成化年間的聖恩寺。遺址內涵豐富,屬於年代較早的寺廟。  發掘時,聖恩寺原有建築已成廢墟,只存洞穴兩處。
  • 南京老虎山發現明代遺址 或為明城牆外郭遺蹟(圖)
    南京老虎山發現明代遺址 或為明城牆外郭遺蹟(圖) 2014-05-29 09:27:18張可 攝  昨天有讀者爆料,在鼓樓區下燕路邊,正在進行考古發掘。據考古部門介紹,這是一處明代遺址。現場的探方內,有很多表面平整的大條石、石塊,疑似古代某種設施。記者邀請考古專家分析現場圖片後認為,很可能是南京明城牆外郭——上元門一線的城牆遺蹟。 揚子晚報記者 張 可  按照規劃,老虎山北麓的下燕路將進行道路拓寬,因此在一個月前,考古部門便依法在工程建設前進行考古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