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對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3 中國建設新聞網

一典一點看 | 法律對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的規定有哪些?

2020-09-02 09:49:33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包羅萬象,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中國建設報特推出「一典一點看」專欄,帶您了解民法典中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相關的知識點。

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關於「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的規定,在2018年8月審議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中,將「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的比例確定」修改為「按照業主專有部分所佔比例確定」;2019年4月審議的民法典物權編草案,進一步修改為「按照業主專有部分面積所佔比例確定」。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民法典中的這「一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三條規定: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等事項,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面積所佔比例確定。

本條規定,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等事項,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面積所佔比例確定。

一是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面積所佔比例確定。例如,對業主共有的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如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等進行維修,其費用問題,如果管理規約等有約定的,先按照約定,如果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面積所佔比例確定。

二是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收益分配,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面積所佔比例確定。例如,業主大會決定,將建築物樓頂出租給企業做廣告,廣告收入如何分配,是居住頂層的業主多拿一些,還是業主平均分配;是作為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活動經費,還是作為維修資金用於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按照本條規定,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收益分配,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面積所佔比例確定。



相關焦點

  • 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需要經( )同意。
    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需要經( )同意。 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需要經( )同意。A、業主委員會B、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C、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佔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D、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佔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正確答案】 C【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一併處分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一併處分 2014-08-21 14:07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
    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 )以上的業主且佔總人數( )以上的業主同意。   單選題  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 )以上的業主且佔總人數( )以上的業主同意。
  • 哪些停車位是不能收費的?如何辨別並舉報?政府規定的收費標準
    住宅小區的車位買賣其實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車位問題目前是法律上的一個盲點。按照物權法,車位以及樓房的頂樓等是全體業主的共同財產,如果要處理,應該是全體業主大會決定,但現在的開發商往往是把這些地方都拿來買賣,嚴格說來,這就是違法的行為,只是現實中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了,大多數情況下也沒人追究。小區停車難問題根源是小區附屬配置的地下停車位買賣給了個人。
  • 土地增值稅清算的項目成本分攤方法詳解與選擇要領
    國家稅收政策規定,土地成本,一般按佔地面積法進行分配。如果確需結合其他方法進行分配的,應商稅務機關同意。而地方省市稅務機關為了防止企業通過自由選擇分攤方法操縱避稅空間,常對房企土地成本分攤方法的選擇給予限制。 有的地方規定同一清算單位內土地成本分攤只能採用建築面積法,有的地方允許土地成本採取層高係數法分攤等等。
  • 【今日看「典」(61)】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後,土地上的建築物等設施...
    【今日看「典」(61)】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後,土地上的建築物等設施應如何處理?【今日「一典」】建設用地使用權 附屬設施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後,附著於該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應如何處理呢?
  • 【今日看「典」㉑】建設用地上的建築物和構築物有何區別?
    【今日看「典」㉑】建設用地上的建築物和構築物有何區別?那麼,在該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都有何區別?本期就帶您一起在民法典中看看這一點。【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四十四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 房屋租賃形式有哪些?合租房費用如何分攤?租房注意事項匯集
    房屋租賃形式有哪些?合租房費用如何分攤?租房注意事項匯集房屋租賃的形式有哪些?合租房如何分攤費用?租房還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其次,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獨立公寓式房屋租賃的形式內容包括;房屋的面積整體較小,一般情況下,被稱為一居室,獨立形式的小房面積,房地產市場上大部分為小公寓的形式,面積從20到60平方米不等,雖然房屋面積比較小,其內部的配套設施比較齊全,有大開間形式的獨立一居室,也有標準一室一廳的小房公寓,面積雖小,功能基本齊全,可以滿足日常的生活需求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所有權分編規定了什麼?
    一、《民法典》第四章在規定所有權基本權能的前提下,規定並完善了所有權的社會義務及其因此獲得「及時足額」補償的權利。根據第二百四十三條的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
  • 房產抵押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房產抵押的法律規定有哪些?第四十七條 房地產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產以不轉移佔有的方式向抵押權人提供債務履行擔保的行為。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有權依法以抵押的房地產拍賣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第四十八條 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權連同該房屋佔用範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設定抵押權。
  • 地下車庫的成本分攤及涉稅處理附計算過程及結果分析
    本文重點 地下車庫有別於地上車庫,因其不是作為區分所有建築物的附屬設施興建,既不是在開發商土地上建造,也不能說完全就是在業主共有的土地使用權上興建,故其歸屬常引發爭議。對應的成本分攤與涉稅處理也就成了難點問題。
  • 2020贍養義務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無論是贍養父母還是子女都是我們應盡的義務,而有的人會違反贍養父母的義務嚴重違背社會道德和違反我國的法律規定。因此,我國法律規定了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以下由小編為您一一解答關於2020贍養義務的法律規...
  • 法官說法|民法典物權編(四):完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打破業主自治僵局
    民法典直面矛盾衝突,那麼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新法有什麼變化呢?都說了哪些業主權利?除增加在緊急情況下需要批修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可以依法申請使用維修資金外。民法典在物權法第七十九條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屋頂、外牆、無障礙設施等也能夠利用維修資金進行維修、更新和改造,以示維修資金可用之處的廣泛性。再者,還明確規定,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公布。
  • 業主對電梯廣告有哪些權益(律師信箱)
    劉律師:  我看到民法典裡規定,電梯裡播放廣告的收益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如果有住戶不喜歡電梯裡播放廣告怎麼辦?誰來決定能不能播放廣告呢?如果播放了,住戶怎麼知道收益有多少呢?解決這個問題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 物業公共設施設備有哪些 物業公共設施設備的使用事項
    每個房地產開發上在建築小區的設計和規劃是不一樣的,包括說小區內包含的公共設施設備都不是固定的,物業公共設施設備有哪些,要看開發商設計了一些什麼,除了必須配置的公共設施以外,有些高檔小區還配置泳池健身等,都是屬於公共的。下面我們來說說物業公共設施設備的使用事項。
  • 關於印發《上海市建築物構築物拆除工程安全管理規定》的通知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拆除施工和管理。  建築過程中的零星拆除和市容環境管理中違章建築的拆除工程除外。  法律、法規對建設工程拆除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承擔拆除工程的施工單位,必須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相關規定。
  • 哪些地下車庫歸業主共有?哪些車位不能售只能租?
    這類車位可以由業主大會授權業委會委託物業租給業主使用,扣除必要費用後歸入小區維修資金。因此若不能辦理產權,車位買賣合同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業主買到手的只是一張白紙。 這類的地下車位辦不了產權證,屬全體小區業主所有,嚴格地說屬於小區的配套設施,可以由小區業委會委託物業公司出租給業主使用,出租收益扣除必要的管理成本後歸入小區維修資金。
  • 物業管理條例的內容有哪些 物業服務包含哪些內容?
    所以我國法律對於物業管理也有相關的條例規定。那麼物業管理條例的內容有哪些呢?接下來就有的小編為大家來解答一下關於物業管理條例的內容及其相關問題。一、物業管理條例的內容有哪些?第一條為了規範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制定本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