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大學學生訪臺觀感: 美哉臺灣 秀哉東華(上)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按:去年9月至今年1月,煙臺大學化學生物理工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2006級學生王浩臻作為煙臺大學首批赴臺灣東華大學交流學習的五名本科生之一到臺灣學習四個月,現將他最近寫的訪臺觀感《美哉臺灣 秀哉東華》分上、下兩部分刊發。

 

    熟悉的名字,陌生的地方

 

    新聞中看過,報導中聽過,然臺灣之名早熟於心,寶島之實卻未曾謀面。去年9月,我作為煙臺大學首批赴臺灣東華大學交流學習的五名本科生之一到臺灣學習四個月,終於有機會親自去揭開臺灣神秘的面紗了……

 

    一、一波三折的航程

 

    終於到達臺灣了……一天的行程一天的疲憊,在飛機上呆了近六個小時,本來預計到香港的航班開始就因天氣原因有所延誤,不過等坐上了飛機真正鬱悶的旅途才算開始……由於香港機場天氣不好,我們坐了兩個多小時的飛機後,臨時轉機到廈門。在廈門機場,我們又只能在飛機上等待,因為是國際航班,機場不接納!就這樣我們又等了兩個小時……一點多,我們等到了好消息——飛機要起飛到香港去了,可香港的天氣沒有好轉多少,飛機一落地便大雨傾盆。我們披上簡易雨披衝進遲到了半小時的機場巴士上,祈禱著要轉的航班還沒走……但天不遂人願,我們到香港後發現原定的CI680次航班已經起飛,而最近的CI606次航班由於行李未到而無法趕上,我們只得去等CI610……晚上7:50,我們得以登機,飛往臺北,終於可以如期抵達臺灣了……但老天還是不讓我們輕閒:飛機遇上晴空紊流,一下子來了個自由落體,這感覺真的好「爽」,好在只有幾秒鐘……


    飛行雖然辛苦,但也有好多感覺不錯的地方:首先空姐和航班乘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非常好,空姐不管年齡大小,都一樣和藹可親,而且都長著一雙會說話的眼睛,讓人一看就有溫暖舒服的感覺。另外,在香港機場滯留期間,發現機場的無線網絡很暢通,一般能搜索到三至五個,所以無聊時用本本上上網也不錯。最後,也是最直接的感觸——香港機場和桃園機場好大啊!當然還有一點,在兩個機場都有荷槍實彈的警衛,很酷!

 

    二、溫和親切的學長

 

    華航的飛機一著陸,我們就正式踏上臺灣了。懷著急切興奮的心情,我們跨出機艙,感受這全新的世界。


    我們在桃園機場繞了好久才走到出站口領行李的地方,找到了各自的行李後便一起尋覓出口,去尋找已在機場等待我們很久的學長……臺灣人的最初印象是他給我的,可以說出乎我的意料。學長叫洪偉倫,當天一早便從花蓮坐火車趕來臺北到機場接機,而我們見到他時,他已在機場等了近十二個小時……本以為他會用疲憊的語氣趕緊做完這討厭的差事,可沒想到偉倫學長的言語親切舒緩,不僅沒有一絲怠意,還幫我們拿了好幾件行李,帶我們在機場兌換一部分臺幣,買上了去臺北的車票,並安頓好了當天晚上的住宿。在大巴上我們與偉倫學長交談時才知道,他來機場接我們是做義工,基本沒有報酬,這次來臺北接機,吃、行、住要幾千塊,不過學校大概只給500元新臺幣的補助。我們在車上聊得很開心,大家對對方的生活環境、教育考學等問題都充滿了好奇,由於語言上沒有障礙,我們彼此之間雖然不太了解,但很快便有了說不出的親切之感。疲憊的旅行給我們的心裡蒙上的些許陰影也在和諧的氣氛中逐漸消散了……

 

    三、心曠神怡的旅程

 

    在臺北住了一晚,第二天我們便開始了在臺灣的第一次旅程:坐太魯閣號去花蓮,到我們的目的地——東華大學。一路上,臺灣濃鬱的海島風情,清新的自然環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鐵路沿線,很少有工業,民房或兩三層比肩錯落,或幾層至十幾層群聚一處,周遭圍著農田,映著綠樹,好不愜意。從北向南,民房聚落越來越少,身披青黛的山坡成為主角,我們去時正值夏末,喬木灌木交錯輝映,滿眼的生機盎然!


    不知過了多久,眼前突然躍出了藍色的海岸線,太平洋已近在咫尺!柔和的色彩,優美的曲線,加上偶爾點綴其中的小島,簡直就是一幅優美的畫卷。近岸的海水有著層次分明的顏色:青綠,蔚藍,漆黑——儼然一條彩帶撫於岸邊。


    沿途經過幾處河流:有的源於深谷,寬逾百尺,而內分小流,與砂礫白磯交錯纏綿;有的安臥路旁,水平流緩,清澈見底。


    短短兩個小時車程只能略睹臺灣之美,但寶島的青山秀水已令我心曠神怡,觀於目而嘆於心矣。

 


    學在東華,愛在東華


    東華大學校史不長,但辦學理念先進,且地處花東寶地,校園廣闊,風景如畫,設備先進,人才濟濟。

 

    一、詩情畫意的校園

 

    東華大學地處花東縱谷,坐落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所夾的狹長平原之中。若置身於東華圖書館觀景臺上,登高遠眺,可遙及大洋之濱,卻不可望東谷之首,兩側群山連綿逶迤,真可謂:


    峰後便得峰飄渺,山旁自有山相依。駢首比足迎狂狼,引吭深谷無回音。


    東華之大在臺灣首屈一指,環校七公裡到處青黛圍繞,生機盎然。東華圖書館矗立正中,東湖、華湖曲折溝通居於前後,理學院、文學院、共同大樓等伴其左右,整個教學區群聚於此,煞是規整。學校西北,壘球場,網球場,籃球場,遊泳池,高爾夫球場等活動場地毗鄰而臥,由此而南,向晴莊,涵星莊,仰山莊,擷雲莊等學生宿舍一字排開列於道旁。


    旭日初升,東華校園一片寧靜祥和:花兒,草兒,樹兒,都伸起懶腰迎接新一天的到來。環頸雉在草坪上悠閒地散步,不遠處灌木掩映下的圖書館只羞澀的露出半個頂兒。日近中天東華校園一片生機盎然,西北邊的雲彩漸漸爬過山頂,遠望群山光影交織,別有韻味。傍晚時分校園中三五成群的學生成為主角,悠閒地步履掩去了一天學習的疲憊;寢室後面的山上此時已籠上一層紗衣,山遮去了全形,猶抱琵琶半遮面般裝扮著自己的神秘。夜裡的東華別有幾分靜謐,但夜永遠掩不住那一顆顆意氣風發躁動不安的心,即使時近午夜,也經常有學生的身影依稀可辨。


    東華校園如詩如畫,置身其中,覽物賞景,情味盎然。

 

    二、和藹的領導,親切的職員,負責的老師

 

    來到東華,材料系的兩名義工便帶我來到宿舍,領取了鋪蓋,初步安頓了下來。當天下午,東華大學研發處黃翊晴組長便安排我們十五個交換生遊覽了花蓮名勝——太魯閣,隨後又帶我們到家樂福採購了一些生活用品。閒談中,黃組長不僅噓寒問暖,關心我們的準備情況和初來感受,還給我們介紹臺灣尤其是花蓮的一些風土人情和名勝古蹟,以使我們儘快地融入臺灣的學習和生活。


    沒過幾天,我們又有幸見到了東華大學校長以及研髮長等領導,領導們頗為親切,談吐隨和,平易近人。
    在學習和生活中,東華大學的職員們給了我巨大的幫助。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的蔡教官始終像父親一樣關心和照顧遠在他鄉的我們;研發處黃組長還有章小姐及林小姐都盡力幫助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上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教學卓越中心的林先生,遊先生等職員也在學校活動等方面給予我很大的幫助……


    在臺灣的大學中,職員一般是只負責教務或學務等方面的工作,並不參與教學工作,而教授則往往只負責教學工作。


    東華大學的老師們也十分親切負責,我的兩位導師都很關心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此外我的專業課和公共課老師們以及我熟識的一些教授也都給予了我莫大的幫助,使我在東華既有豐富的知識上的收穫又有很多生活上的體驗。東華大學的老師和教授們比較注重學生學習素質的培養,以我的導師帶研究生為例,只要學生在實驗當中能使其耐心和毅力得到鍛鍊,實驗技能得到提升,不管實驗結果是否令人滿意,林教授都認為值得。而且在多數教授看來,實驗就是實驗,鍛鍊的是學生的技能和素質,至於是否成功,並無須強求,東華學生也便養成了比較嚴謹的實驗作風。


    領導的關懷,職員的幫助,老師的支持,讓我順利愉快的完成了在東華大學的交流學習,並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憶!

 

    三、可愛的同學

 

    交換生在東華大學是與臺灣的學生混合住宿,我與我寢室的其他三個同學既不是同年級也不是同專業,因此平時交流不是很多,但關係卻很融洽。臺灣的很多男生比較溫和,女生則比較溫柔,在一起說說笑笑,無須顧忌話題,一般大家都能接受,偶爾幾句幽默詼諧的話還能增添不少歡樂的氣氛。


    在東華的學習與煙大有所不同,大家使用的都是原文書,而且,絕大多數老師出國深造過,雖然上課語言是漢語,但板書多為漢英相間。在班上同學的幫助下,我才得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很多老師的授課,很好的融入東華的學習生活。在專業學習方面,東華的同學並不是把多數時間花在專業學習上,期中期末考試前的臨陣磨槍,甚至通宵達旦是大多數人採取的策略。東華的學生對掛科和延畢的態度比較平和,對他們來說,這些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學風而言,東華不如煙大,但東華學生求知的態度確實十分認真,很多東西都會刨根問底,做起實驗來也很紮實認真。在東華做實驗失敗率很高,大家更多地把實驗當成一種探索和鍛鍊,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因此課後補實驗或重做是經常的事。我的在東華的一個同學告訴我,他這一學期的實驗就沒有成功過……


    我在東華的同學都十分友好,快樂的四個月,多數是他們陪我度過的。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那「可愛」再恰當不過了。

 

    四、和諧的氣氛

 

    在東華大學學習生活的同學們生活節奏並不是很快,課餘時間比較多,活動也比較豐富,大家基本都可以以較慢的節奏來適應這種生活。東華大學傳承花蓮特質,校園到處有著和諧的氛圍。


    東華校園格調優雅,環境優美,與周圍環境互為映襯。雖然東華大學尚有部分院館大樓沒有開工,但在建校之初,規劃藍圖中便已有了其位置和建築形式。現已建成的院館,有的興建年份可差十年,然比鄰而居,非但無不和諧之處,反而相得益彰。東華校內綠樹成蔭,更有大片的次生原始林區臥於其中,給東華校園籠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東華景之和諧溢於言表。


    東華校園裡的狗也都十分悠閒,想活動了就閒蕩校園,有些困了便尋覓個舒服之處打個盹,偶爾有老師學生餵它們或與它們玩耍,那便是各種滑稽矯情的姿勢都擺得出來了。據說,校園當中常駐的狗多為校犬,它們溫和友善,主要由「哈狗社」的同學們管理和餵養,社員會給它們佩帶項圈,作為標誌。在花蓮也經常能見到像東華校犬一樣溫順而慵懶的狗,也許只有悠閒的花蓮人才養的出悠閒的花蓮犬吧……


    東華大學多數寢室之中的物品擺放十分雜亂,而且平時並沒有值日生,但是宿舍卻非常乾淨。每個人都會收拾好自己床位附近的衛生,同時自覺保持好公共部分的衛生,進門就拖鞋。可以說大家都積極自覺地在集體生活中建立一種和諧的氛圍。


    和諧的氛圍有利於知識的積澱,有利於情操的陶冶,更有利於和諧的人際關係的營造。

 

    五、豐富多彩的課程與活動

 

    東華大學的選修課種類豐富,裡面不乏高爾夫,帆板等稀有課種;東華的學生社團也種類繁多,而且活動積極,這些都為同學們培養興趣,提高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由於交換學習時間只有四個月,我並沒有正式加入過某一社團,不過社團活動我倒是參與了不少。後山社和樂鄰小太陽等社團的活動豐富而有趣:蝴蝶標本製作,瓦拉米露營等活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12月7日,盛大的社團聯歡活動——燒兔奶(show tonight)在東華演藝廳成功舉辦,十幾個社團準備了豐富多彩的節目讓在座的師生大飽眼福:口琴社的表演新穎滑稽,國標社的舞蹈激情奔放,民樂社的合奏抑揚動聽……整整四個小時,歡歌笑語縈繞大廳。


    擁有先進辦學理念的東華大學還積極拓展學生視野,經常邀請學者大儒,企業高管等舉辦各種演講活動。「夢想不熄火」系列演講活動先後邀請到四位知名企業創始人或高管給同學們帶來他們創業的經歷和成功的心得,以激發同學們的創業熱情。「海納百川」系列通事教育講座,邀請各類學術界、企業界和社會上的知名人士,每周定期為同學們帶來精彩的演講,勵其志,正其行。此外,學校各職能部門還會根據自身特點和學生需求舉辦培訓,演講等活動,豐富同學們的知識,提高同學們的技能。


    我參與過東華大學舉辦的很多活動,其中初級急救員培訓班,校慶期間的探索體驗活動等讓我受益匪淺。我考得了初級急救證,充分體驗了團隊合作,共過難關的必要。此外種類豐富的演講活動也開闊了我的視野,增長了我的知識。


    學校的活動中,我認為最特別的是Mi-Fen Talk——校長與同學有約座談會。本學期共有三次,我參與了11月25日和12月30日的兩次。座談會的主要內容是由東華校長和其他相關領導現場回答和解決同學們提出的有關問題,並由教官做筆錄。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基本都是與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比如寒假是否要集中住宿,公共冰櫃內偶有食物被盜等,對於諸多問題,不管事情能否立即解決,校長都會親自給予懇切的答覆。東華校長溫和而真誠的態度著實讓我欽佩!Mi-Fen Talk為同學們反映情況,爭取利益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同時也有利於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使教學關係日趨和諧。

 

    六、方便的生活


    在東華四個月的學習生活方便愉快,東華大學在公共設施的建設方面確實比較用心。


    學校寢室的大廳內設有交誼廳,內置電視,書報和冰櫃,這既為同學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必要時也可作為會議場所使用。東華寢室的每一層都設有很多飲水間和洗衣房,學校按住宿人數配比了足夠的免費飲水機,每一個洗衣房也都配有洗衣機、甩幹機和烘乾機,並備有晾曬衣物的空間,房間的通風設計也很不錯。學生的寢室均為四人間,配有獨立衛浴和冷氣機,基本全天供應熱水。床位設計均是上床下桌,個人空間比較充裕,另外寢室內還設有四個空間很大的儲物櫃,放置物品十分方便。由於寢室通宵供電,臺灣學生晚睡較晚,基本都在12點以後,而且第二天的起床時間也會後延。就作息習慣而言,這不利於身體健康,並且容易導致第二天不吃早飯……


    在東華的飲食平均每天約160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35元左右,不過配菜種類較多,並有多種葷食,湖畔餐廳還提供自助式的餐飲,比較實惠。臺灣的飲食口味較淡,有時甚至是水煮青菜,不過我個人口淡,比較容易適應。


    東華大學為學生社團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活動場地,並配有公共鋼琴。整體而言,東華大學的各類設施比較齊備,校園內還配有小型的汙水處理廠。

在香港機場等候,無線上網

與蔡添成教官

蝴蝶標本製作

與李少如教授聚餐

寬敞的洗衣間

班聚會

煙大交流生在太魯閣

可愛的同學

與林育賢導師的合影

好朋友

與研髮長合影

學校撞球室

美侖校區餐廳

東華校園

管樂團精彩演出

與校長有約

校慶探索體驗活動

東華大學圖書館

小狗

急救培訓

相關焦點

  • 煙臺大學崔明德校長訪問臺灣世新、東華、宜蘭大學
    、東華大學、宜蘭大學。這是崔明德博士就任煙臺大學校長以來的首次訪臺,目的是增進煙臺大學與上述三校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進一步落實交流與合作內容,同時學習三校的辦學經驗。     5月31日下午,崔明德校長偕煙臺大學國際交流學院白世俊院長以及正在東吳大學法學院研修學習的煙大法學院王萌、張曉晨兩位在讀研究生參訪世新大學。
  • 臺灣最美的大學(遊客必訪)
    有些臺灣朋友會到大學裡跑步運動或遛狗,甚至還有人會在學校裡野餐呢!臺灣大學的學校普遍都有非常漂亮的校園環境,有的更是被列為遊客必訪的大學呢!以下這8間大學,就是被譽為臺灣最美的大學啦!不用花錢,又可以看到美麗景色,拍美照,感受臺灣大學的校園氣息,是不是太棒了呢?
  • 臺灣東華大學原校長吳茂昆爭議聲中出任臺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
    (圖/翻攝自淡江大學官網)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潘文忠辭職後,臺當局教育部門新任一把手出爐。據島內媒體中時電子報、聯合新聞網消息:4月16日,臺當局行政部門宣布,新任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將由東華大學原校長吳茂昆接任,19日正式上任履職。
  • 臺灣東華大學悼念詩人楊牧:東華因有大師而成為大學
    據島內媒體報導,臺灣詩人楊牧3月13日逝世,享年80歲。3月14日,與楊牧淵源深厚、校內設有「楊牧書房」、「楊牧文學研究中心」的臺灣東華大學發文悼念稱:大師讓東華成為大學。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東華大學校長趙涵說,楊牧是該校人文社會科學院首任院長,他曾在東華留下深刻印記,使得東華因有大師而成為大學,這些印記永存在東華師生的校園記憶中不滅。趙涵感嘆,楊牧教授是臺灣文學巨擘,他的過世象徵著臺灣文學天空彗星殞落,這不只是東華師生的一大損失,相信生活在臺灣的每一個人心中無不深感悲痛。
  • 煙臺大學王淑雲教授談赴臺交流感想
    王淑雲教授與東華研究生在教室合影    華夏經緯網4月15日訊   編者按:根據煙臺大學與臺灣東華大學交流合作協議,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煙臺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王淑雲教授受煙臺大學委派
  • 大陸華文教育界組團訪臺 冀與臺灣同行加強合作
    新華社臺北11月10日電(記者陳斌華 應堅)應臺灣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邀請,大陸華文教育考察團一行9人11月1日至10日訪臺,出席了由兩岸學者、專家參加的「海外華人華文教育論壇」,參觀、訪問了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和臺灣中原大學、臺中教育大學、東海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成功大學、慈濟大學、東華大學,就海外華文教育面臨的形勢、任務及今後的合作意向進行了深入交流
  • 山東大學學生訪臺觀感:一二三四逛夜景
    山東大學交流生與臺灣同學夜市一角    華夏經緯網12月25日訊(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新聞傳播學院赴臺灣政治大學交流研究生 張超)  臺北的大學生似乎在夜晚更有活力,晚上11點之後市區大道上疾馳而過的機車多半是年輕人的坐騎
  • 山東大學學生訪臺觀感:臺北淘書記
    一則買書讀時常讓我有一種不適,仿佛自己的頭腦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一樣,淘書則不然,有一種眾裡尋她千百度後驀然回首的驚愕,亦有主動選擇與駕馭的快感;二則恰如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鍾蔚文教授在一次餐敘上與我談及的,我們大多數時間只不過是在重複閱讀那些我們已經知道了的東西,因此,書雖多,但可讀書少,弱水三千,可飲者不過一瓢;三則吾輩寒門學子,囊中羞澀,淘書尤其是逛舊書店淘書自然有經濟上的實惠,亦仿佛是因為少花了錢而對商業霸權進行了一場靜悄悄的符號學意義上的抵抗
  • 山東省長郭樹清訪臺 郭臺銘當場秀煙臺話(圖)
    山東省長郭樹清訪臺 郭臺銘當場秀煙臺話(圖)     山東省長郭樹清記者陳再興/攝影   中新網10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一年內來了兩次,不僅是走親戚,更是希望擴大交流合作的急切心情」,山東省長郭樹清28日晚在臺北表示,此行除希望深化對臺經貿產業合作,魯臺雙方將就港務建設、都市交通與環保、金融、旅遊及現代化農業進行交流。
  • 山東大學學生在臺觀感: 生活在臺灣新竹清大
    狗在校園隨處可見     華夏經緯網7月17日訊  (作者:山東大學赴臺灣清華大學交流生 張誠) 一轉眼,來到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已經有六天了     美麗的校園風光     臺灣清華大學依山而建,景色宜人。校園裡有昆明,成功,相思,荷塘大小四個湖。湖水都是那種自然的青綠色。湖裡有很多魚,它們並不怕人,整天在湖面遊來遊去。如果你仔細觀察,還能看到烏龜。湖畔還會有水鳥停駐。湖邊往往是草坪,草坪上有供人休息的長椅。同我們那一樣,學校的管理人員也在湖泊豎起了「水深危險」的警示牌。
  • 花蓮東華大學生活攻略│身在東華大學的衣食住行
    東華校園授權軟體http://software.ndhu.edu.tw/softlist.php其中windows 7 和微軟office 都可藉由以下網站的資料完成校內認證或校外認證(意思是說,回大陸後依然管用)國立東華大學 Windows 7 KMS 啟用說明http://labs.ndhu.edu.tw/index.php/國立東華大學_Windows_7_KMS_啟用說明圖書館的資料庫資源十分豐富
  • 山東大學學生在臺觀感:臺灣的季節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作者:山東大學赴臺灣大學交流生 王楓秋)  臺北似乎永遠沒有冬天,我望著一月初仍舊綠油油的校園,想起山東早已是冰天雪地,心裡升騰出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這樣的氣候,這樣不分明的季節更替,像極了臺灣人溫和而又禮貌的性格。
  • 交流體驗 臺灣東華大學交流分享(內附獨家豪華臺灣旅遊指南)
    東華大學坐落在臺灣省東部花蓮市,你百度花蓮這個城市會得到「臺灣東部最大的城市」、「著名旅遊景點」等信息。總之地震是常態,我關注國家地震局的微博之後,發現只要臺灣地震了,90%都是在花蓮,所以大家淡定一點,不要驚慌,不要丟人。 Tips:左右搖晃的地震是小地震,一般在6級以下,不用跑;上下搖晃的地震趕緊跑。東華大學是臺灣最大的學校,來花蓮旅遊的遊客甚至把東華大學當做一個景點。所以大家一定要買一輛自行車或者租一輛電瓶車(沒錯,就是臺劇裡男女主角騎的小摩託車)。
  • 山東大學學生在臺觀感:臺灣北部三日遊
    (作者: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赴臺灣義守大學交流生  宋燕莎)  不知不覺,我來到臺灣已經有兩個多月了。這兩個月,我由最初對臺灣的新奇嚮往到現在的習慣與適應,這當中體會到了很多。不管是生活的物質方面,還是臺灣當地的文化與習俗方面,我都有了最直接感官感受。
  • 韓正旋風席捲臺灣 訪臺不虛此行
    (圖片來源:中新網)    香港中評社8日發表分析文章認為:作為首位訪臺的大陸直轄市長,韓正這次訪臺雖然僅有短短四天三夜,但臺灣政商界和媒體颳起的韓正旋風,讓韓正不虛此行。  文章說,韓正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倒數25天之際訪問臺灣,實現回訪臺北市的承諾,讓臺北市長郝龍斌相當窩心,多次表達感激之意,不可否認,上海市和臺北市這次借著韓正訪臺成功行銷兩市,達成雙贏的目的。   臺灣各大企業龍頭這兩天密集和韓正會晤及餐敘,韓正及上海市對臺灣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 「大哉孔子--聖像 聖跡圖展」在臺灣東華大學開展
    孔孟緣•魯臺情。3月29日,由山東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山東省文物保護與收藏協會和臺灣東華大學聯合舉辦的「大哉孔子--聖像•聖跡圖展」在位於花蓮的東華大學圖書館開幕。
  • 煙臺大學交流生劉夏、張萌在臺灣靜宜大學獲獎
    煙臺大學交流生劉夏、張萌在臺灣靜宜大學獲獎 2011年01月30日 14:25:25  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5月6日消息 近日,煙臺大學首批派往臺灣靜宜大學交流學習的學生劉夏
  • 山東大學學生在臺觀感:走進臺灣的校園實習電臺
    華夏經緯網10月7日訊  (作者: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新聞傳播學院赴臺灣政治大學交流研究生 張超)校園廣播臺和廣播站是所有同學的美好記憶。清晨、午間或者傍晚,漫步在大陸的高校,你可能會聽到悠揚的音樂和輕鬆的播報。走在政治大學的校園裡,一切是那樣的安靜,難道政大沒有校園廣播嗎?
  • 山東大學學生在臺觀感:新竹市一日遊
    作者在十八尖山公園    華夏經緯網8月18日訊  (作者:山東大學赴臺灣清華大學交流生 王超) 臺灣清華大學位於新竹市,6周的交流訪學活動也使我們對新竹市有了初步了解最早的米粉是由福建惠安的郭泉等四兄弟引進臺灣,讓百年米粉成為新竹的代名詞。我們還親自體驗了一下製作米粉的過程,雖然與專業人員差距甚遠,但享受勞動過程的喜悅還是讓每一個人的臉上洋溢著笑容。這時,新竹市林政則市長來了。早就聽說林市長在全臺灣的市長評比中排第一名,今天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部分原因。林市長見同學都在做米粉,也投入其中,並示範給我們看。
  •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抵達臺灣桃園機場 開始訪臺行程
    中國臺灣網6月25日臺灣桃園消息 25日上午11時30分許,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抵達臺灣桃園機場,將展開四天三夜的訪臺行程。這是大陸涉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赴臺參訪。  據此前消息,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今天開始訪臺,共有四天三夜行程,預計走訪五縣市,將與新北、高雄、臺中市長會面,並參訪基層、中小企業,還將與學生、學者對談。  張志軍今天上午11時30分許抵臺,預計下午2時30分在機場旁的諾富特飯店與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鬱琦進行第二次正式會面。當晚,臺灣陸委會將宴請張志軍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