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脫粒、揚場、稻穀入袋,一氣呵成。9月14日,在通江縣廣納鎮石廟村的稻田裡,村民們分組下田,開始收割稻穀。但這可不是普通稻田,水裡暗藏玄機,魚兒遊來遊去,這是該縣新竣工的稻田養魚項目。
自2020年4月以來,通江縣在廣納鎮實施高標準稻田養魚推廣項目,引進通江縣柏瑞農業有限公司,投入資金100萬元,流轉土地200畝發展稻魚養殖,投放魚苗40000餘尾,幫助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快速致富,採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群眾增產增收。
據悉,稻田養魚只需投入魚苗成本,同時也減少稻田化肥農藥施用量,提升稻米的質量和安全。這種傳統生態種植出來的稻穀,它的市場價格比平時種植的稻穀要高5倍以上。「今年種這個水稻全部是生態種植,每畝按照10%左右的面積投放的魚苗,沒有施任何農藥。預計每畝可使農戶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節約成本100餘元。」據石廟村臨時總支部書記何軍說,魚兒還得再養兩個月再捕撈出售。
通江縣稻田養魚項目於2020年6月竣工。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經解決石廟村村民就近務工勞務收入20餘萬元,年度內預計出售鮮魚20000斤,收穫無公害稻穀50000餘斤。
(圖片由通江縣委宣傳部提供)
【來源:川報觀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