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加快推進建設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國際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2020-12-12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12月7日,由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廣州市南沙區教育局承辦的「新時代教育開放發展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本次論壇聚焦「後疫情時代」教育國際交流發展趨勢,就如何加快推進建設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國際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滿生以「堅持改革開放,推動基礎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題做了主旨報告。他細數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基礎教育對外開放與交流取得的積極成果,提出要在理解和堅守本國教育特色及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中西結合,抓好課程建設與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國際化素養。「要逐步建立起綜合國內外教育精華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課程體系,並在國際教育中贏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周滿生說。

《基礎教育課程》雜誌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研究員付宜紅認為,著眼全面育人的課程改革,要注重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順應世界課程發展趨勢,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編排課程,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以促進教育質量的真正提高。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秦琳分享了疫情對國際教育帶來的影響,她進一步提出,國際教育的未來發展要著眼於文化自覺、課程重構、生態再造與品牌提升,推動中國教育與世界的深入對話,形成國際教育的中國特色品牌。

來自南沙區各中小學、幼兒園的三百多位校長園長、骨幹教師參與了本次論壇交流。

廣州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是廣東首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近年來,南沙區以構建「適合的教育」為目標,教育對外交流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南沙區政府副區長孫勇表示,在本次論壇推動下,南沙區將圍繞「三區一中心」建設,進一步提高區域教育國際化水平,為區域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智力支持。(袁因 張萌)

作者:袁因 張萌

相關焦點

  • 教育部長陳寶生《旗幟》撰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成教育...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必須進一步發揮教育「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的教育體系,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對教育資源供給提出的新需求。
  • 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現就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 董兆偉:「新財經」教育改革培養新時代財經人才
    「新財經」教育改革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國際局勢,認識和把握高等財經教育的發展規律,在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的同時,培養具有專業知識、信息技術、家國情懷、職業素養和國際視野,能夠服務經濟發展的高素質財經人才。 二是國家戰略需要「新財經」教育改革。
  • 清華大學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推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
    近年來,清華大學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為核心,改進選錄機制,優化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加大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加強質量管理,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實現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優化招生方式,把好選拔錄取入口關。
  • 宋爭輝: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加快建設高等教育...
    11月21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鄭州大學聯合主辦的「202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在鄭州隆重開幕,來自中外知名高校、教育機構、國際組織的百餘位專家學者應邀作報告。受疫情影響,本次論壇年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1200餘人現場參會,349.6萬人次在線觀看。
  • 如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關鍵是……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黨委副書記梅顯俊說:「目前年輕科研人員已經成為科研主力軍,未來要想在國際研究領域內立足,青年科技人才是主要力量。」視覺中國供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眼」項目總工程師姜鵬說:「青年人才是中國創新科技力量的未來,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更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必要準備。」
  • 全國人大代表樊麗明:實施「強院興校」,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
    高校在治理體系、人事人才制度、資源配置制度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只有改革才能真正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只有改革才能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學科建設是「雙一流」建設的基礎。學科的發展水平是大學人才培養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等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代表了大學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實力。沒有一流的學科,就不可能建成一流大學。
  • 問策上海2015|後疫情時代,亟需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
    後疫情時代,伴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度調整及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嚴重衝擊,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民族主義引才政策升級,人力資本要素流動受阻,國際人才流動也將呈現日趨複雜的趨勢。為此,上海必須堅持發展新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構建人才工作新格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動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引領長三角一體化達到更高水平。
  • 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
    來自海內外的諸多專家學者線上線下與會,探討疫情期間不同國家及國際組織的教育應對舉措、變革方式及實施效果,研判後疫情時代全球教育的新形態與新機遇,探索教育的創新路徑,加快推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 疫情時代,全球教育變數在哪兒?如何選擇出國留學?
    近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中心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諸多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共聚一堂,探討疫情期間不同國家及國際組織的教育應對舉措、變革方式及實施效果,研判後疫情時代全球教育的新形態與新機遇,探索教育的創新路徑,加快推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 著力健全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
    原標題:著力健全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習主席強調,要進一步走開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路子,提高軍事人才培養質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健全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寫入中央決議,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 李強:加快打造具國際競爭力金融科技中心
    原標題:加快打造具國際競爭力金融科技中心 ■上海將充分發揮金融要素市場完備、科技創新資源活躍、應用場景豐富多元等優勢,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領域先行先試,促進金融科技產業集群化發展 本報訊 (記者 談燕 孟群舒 張楊)以「科技讓未來更普惠」為主題的外灘大會昨天在滬開幕。
  • 烏蘭:深學篤用全會精神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烏蘭在長沙師範學院宣講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時強調深學篤用全會精神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1月13日,省委副書記烏蘭在長沙師範學院宣講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她強調,省屬高校要深學篤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作為高校改革發展的主攻方向,以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省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宣講中,烏蘭結合參加會議的親身感受、學習體會和湖南實際,就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解讀。
  • 上海十四五規劃:推進充電樁、加氫站等建設
    著力提升國際經濟中心的綜合實力,更加注重優環境、促聯動、提能級,努力打造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功能高地。顯著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以加快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為核心,推動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建設,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機構體系和業務創新體系。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強化資本市場服務境內外企業的主平臺作用。
  • 加快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體系
    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林惜文說,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抓手就是要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體系。在生命健康產業這一部分,市政協已經緊鑼密鼓參與其中。「經過前期的調研,我們認為,惠州發展大健康產業,很有優勢,達到千億級水平未來可期」。
  • 王戰軍: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 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新時代,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任務依然繁重,邁向研究生教育強國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任重道遠。面對這一形勢,我們必須認識到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性,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著力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加快推進新時代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 海客談丨加快推進舟山國際海洋文化名城建設
    因此,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推進國際海洋文化名城建設,以文化的力量進一步推動和促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走向深藍、走向世界。 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創新為主導,以人才智力為支撐,基本建立具有舟山特色的海洋創新體系,使創新真正成為舟山發展最鮮明的時代特徵。堅持制度創新,大力研究制定更多關於海洋保護、海洋經濟發展、海洋文化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加快探索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各項制度創新,形成指導和規範各種海洋行為的制度文化。
  • 在新時代中奮進,在大變局中前行,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邁上新臺階
    2019年,教育部、海南省出臺《關於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實施方案》,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全速推進,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前不久,教育部、廣東省出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大灣區國際教育示範區建設全面啟動。長三角地區、雄安新區新時代的教育對外開放藍圖也在加緊謀劃。
  • 以「四新建設」引領教育創新發展,不負時代偉大使命
    但是面對疫情提出的新挑戰,面對「健康中國」新的要求,面對世界醫學發展的新趨勢,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將醫學教育的發展定位在「四大」,原來說醫學教育是小學科、小專業,或者叫大民生、小專業,這次專門提出來要把醫學教育定位為大國計、大民生、大學科、大專業。來傾力構築服務生命健康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來支撐健康中國的建設。
  • 加快推進大連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 趙萬裡 /    海洋中心城市是現代城市發展與海洋元素的有機融合。縱觀世界多國海洋中心城市,均具備以下基本特徵:城市樞紐功能明顯,具有全球航運中心能力,港口物流行業國際領先;海洋科技教育高度發達;海洋金融和海事法律等高端服務業領先;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明顯,具有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能夠吸引國際高端人才;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城市發展後勁大;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