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12月7日,由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廣州市南沙區教育局承辦的「新時代教育開放發展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本次論壇聚焦「後疫情時代」教育國際交流發展趨勢,就如何加快推進建設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國際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滿生以「堅持改革開放,推動基礎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題做了主旨報告。他細數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基礎教育對外開放與交流取得的積極成果,提出要在理解和堅守本國教育特色及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中西結合,抓好課程建設與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國際化素養。「要逐步建立起綜合國內外教育精華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課程體系,並在國際教育中贏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周滿生說。
《基礎教育課程》雜誌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研究員付宜紅認為,著眼全面育人的課程改革,要注重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順應世界課程發展趨勢,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編排課程,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以促進教育質量的真正提高。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秦琳分享了疫情對國際教育帶來的影響,她進一步提出,國際教育的未來發展要著眼於文化自覺、課程重構、生態再造與品牌提升,推動中國教育與世界的深入對話,形成國際教育的中國特色品牌。
來自南沙區各中小學、幼兒園的三百多位校長園長、骨幹教師參與了本次論壇交流。
廣州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是廣東首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近年來,南沙區以構建「適合的教育」為目標,教育對外交流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南沙區政府副區長孫勇表示,在本次論壇推動下,南沙區將圍繞「三區一中心」建設,進一步提高區域教育國際化水平,為區域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智力支持。(袁因 張萌)
作者:袁因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