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給紀曉嵐出了個上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紀曉嵐怎麼回答的

2020-12-23 悠悠古史

乾隆給紀曉嵐出了個上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紀曉嵐怎麼回答的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體驗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魅力所在。中國歷史悠久,且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盤古、女媧、後裔等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四千六百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四千一百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兩千兩百年。清朝時期的乾隆自詡十全老人, 他在位的時候,清朝已經達到了一個昌盛的階段,雍正還給國庫裡留下了不少銀子,所以乾隆最喜歡的事情不是處理政務,而是遊山玩水,吟詩作對,乾隆終身寫了四萬多首詩,可謂是冠絕古今的高產詩人。只不過他寫的詩大部分都不流暢難懂,為了押韻還用了許多冷僻的字和詞,所以並沒有流傳下來多少。但是有關於乾隆對對聯兒的故事卻並不少。他身邊兒的大文人紀曉嵐,就是乾隆最好的聯友,不論多難的對聯兒,紀曉嵐都能對出來。對聯,漢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對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開始於明代。 它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話說有一次乾隆南下巡遊,身邊兒帶了幾位朝中的重臣。以往都是江南的官員招待乾隆,但是時刻一長他也就膩了。這一次他和臣子們換上了便裝,計劃去體會一把老百姓的生活。幾個人到了江南之後,計劃找一個酒館兒先飽餐一頓。他們找了當地最大最奢華的酒館兒,畢竟乾隆雖然是微服私訪,但是也還是皇上,身價是不能掉的。幾個人一進門,就看到了酒館裡邊兒坐滿了人。店小二還通知他們幾位,店裡現在已經滿客,想要吃飯必須得排隊。弘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弘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曆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

乾隆身邊兒的幾個大臣一聽就不滿意了,這幾位在朝中不是一品大員,就是當朝大學士,到了哪兒都是眾星拱月,哪裡受過這種待遇?當下就要向店小二發飆。但是幾個人看到皇上都沒有說什麼,又把脾氣壓下來了。就這樣乾隆和幾位官員坐在了店裡的角落裡,看著酒館兒裡進進出出的顧客。就在這時候乾隆俄然來了興致,他想到了一個上聯,計劃和幾位臣子來對上一對。乾隆的上聯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這個上聯把酒館裡的場景都描述出來了。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一來二往的顧客,觥籌交錯的酒杯,足以顯現出酒館兒的昌盛,幾個大臣聽了也是連連叫好,但是他們卻沒有一個能對的上來的。這時候在人群中的紀曉嵐站了出來,給乾隆回了一個下聯兒:百鳥千啼萬物復甦。當時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紀曉嵐的下聯是把早春風情寫了進去,對的非常工整,並且也很有意境。乾隆聽完也是笑而不語,在他看來論對對聯的技術,也只有紀曉嵐可以和自己比較。大家覺得文人紀曉嵐對的下聯兒怎麼樣呢?小學到的歷史,不論是歷史事件還是歷史人物,都是從歷史課本上學來的,而歷史課本上寫的大多是歲月的大部分枝幹,枝幹上的細枝末葉卻沒有。我們不能因為課本上沒有,就不去了解,而我們要想了解歷史上不論是人物還是事件的細枝末葉,就得自己去尋找這方面的書籍。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我們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們揮灑著智慧和汗水,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文化也在跟著時代的長河逐漸消失,留給我們的只是記憶中的一部分,但我們不應該遺忘,而應該繼續探索歷史,了解歷史,了解我們先輩的生活,了解歷史事件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乾隆出一上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下聯太狂完全不給皇帝面子!
    乾隆出一上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下聯太狂完全不給皇帝面子!而且早些年播出的乾隆皇帝的電視劇,可謂是將乾隆的風流一生演繹都惟妙惟肖,讓人嘆為觀止。那麼歷史上的乾隆究竟有多喜歡對聯?可以說毫不誇張的說,已經到了一種茶飯不思的境界,就和現在的那些沉迷遊戲的青少年們差不多一個性質,你說夠不夠「可怕」?其實不管怎麼說,沉迷對聯並不是一個壞事,反而有利於乾隆的思想覺悟提高,就比如說這一次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一起去看一看吧!
  • 「對聯大王」紀曉嵐,可以把乾隆對到哭!
    紀曉嵐,清朝大學士、大才子, 據說,紀曉嵐對對聯是一絕, 有許多關於他對對聯的傳說, 今天,我們就通過幾個對聯故事 來領略紀曉嵐的的對聯才華。
  • 乾隆微服出巡時,和珅出一上聯,紀曉嵐對出的下聯竟讓他下跪求饒
    雍正微服私訪出巡時,基本上都要與和珅、紀曉嵐同行。有一次,一行人來到一家小酒館吃飯,碰巧店裡有個對聯。為取悅皇帝,和珅決定先發制人。他望著桌上擺好的一盤五花肉,心中早已有所打算。因此,他向乾隆說要做對聯,乾隆同意了他的提議。想了想,和珅出了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在場者都認為他這上聯還可以,但一時也沒人對出下聯。
  • 乾隆出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妙對!
    比如清代的乾隆,就很喜歡中國的對聯文化,經常和臣子在一起出題答對,流傳下來很多經典的對聯故事。有一天,乾隆在江南遊玩,紀曉嵐在一旁陪同。到了中午,乾隆肚子就餓了,於是就走進了一個酒樓。這個酒樓在當地很有名氣,名字叫「天然居」,裡面經常聚集很多文人雅士,在一起行酒令,出詩詞,熱鬧非凡。
  • 經典對聯:紀曉嵐出了一句上聯,二百年後才有人對出下聯?
    從乾隆年間到民國一共經歷了將近二百年的歷史,而今天的這副對聯上下聯相對就隔了將近二百年。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清朝著名學士紀曉嵐和一位無名氏。《鐵齒銅牙紀曉嵐》劇照紀曉嵐飽腹文墨,年少成名又血氣方剛,少不了喜歡顯擺一下自己的才華學士,常常讓人說不出話來。
  • 乾隆提出一上聯,紀曉嵐勉強對上,和珅無言,後人評價:太勉強
    有一年,乾隆舉行科舉,探花排名第三,很早就定下來,但狀元和榜眼卻遲遲沒有定論。兩位掌管科舉的大臣與珅、紀曉嵐爭論不休,其中一人推薦王姓考生,另一人推薦李姓考生,由於意見不一,兩人找到了乾隆,希望由皇上決定。乾隆此時正在御花園休息,便把兩人都叫到園中,想當面考兩人的文章。
  • 乾隆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的下聯堪稱經典
    有趣的是,在清朝的時候,有一個皇帝,也是對對聯界的常客,此人便是乾隆皇帝,他用自己的智慧,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的故事,經典的對聯。乾隆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才子,此人名為紀曉嵐,是乾隆身邊的紅人,與和珅兩人經常相愛相殺,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正是因為如此,乾隆出遊的時候,總喜歡帶著他們二人,這才有了《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故事。
  • 乾隆上聯:「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真妙」,看紀曉嵐如何機智應對
    但是在清朝的歷史上,有一位皇帝也總是喜歡和文人墨客在一起,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才華和附庸風雅之情趣。這位皇帝估計大家已經想到了,沒錯,他就是乾隆皇帝,撇開他的皇帝身份不說,此人一生也是作詩將近4萬首,雖然並不想很多的明賢聖人那樣的詩句能夠流芳百世,但是也不失腹有詩書氣自華。皇帝如此,那麼常伴身邊的也應該是這樣的性格秉性,因為有句話叫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 乾隆出上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紀曉嵐10字下聯堪稱一絕
    而在清朝乾隆年間,在原本詩詞三大派——婉約派、花間派、豪放派的共同推動與融合之下,一種新的學術流派應運而生。這就是所謂的「性靈派」,其著名代表人物有袁枚、趙翼等詩人,他們主張詩詞應該書寫人的真性真情,強調創作的獨特性,堅決反對臨摹古人的詩詞,而這一時期的乾隆皇帝也深受「性靈派」的影響,他一生所創作的四萬多首詩詞足以證明他在中國古詩詞藝術上的開拓創新。
  • 紀曉嵐三對乾隆
    一路金風送爽,人歡馬叫,遊人如鯽,乾隆十分愜意。他對紀曉嵐說:「如此金秋,勝似春光,即景作聯,頗有興味。朕思一聯,請學士對。」說完,吟道:路人行上人行道紀曉嵐猛一聽,覺得十分淺顯,仔細一想,並不易對。張口結舌,一時無言。不大會兒,路過一個小山村。
  • 乾隆出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曉嵐連忙對出下聯
    在唐朝有一位叫做乾隆的皇帝,他和他的一位大臣紀曉嵐都非常的喜愛對對聯,留下了很多讓人津津樂道樂道的妙對,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非常的喜歡對對聯,每次在南巡的時候看到好看的風景和一些有趣的事情都會對出一些非常絕妙的對聯。
  • 漁夫出一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滿盤儘是殼!紀曉嵐都對不上來
    咱們都知道,清朝年間鼎鼎有名的大才子紀曉嵐,憑藉超乎常人的對聯功底,成為僅次於和珅的大紅人,甚至天下沒有他對不出來的對子。飯不要吃太飽,話也不能說太滿,否則很可能會被打臉,做人一定要儘可能的低調,謹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曾有一位以打漁為生的漁夫,給紀曉嵐出一個上聯,結果把他給難倒了,紀曉嵐至死都未能對上來,估計這也是他人生當中的一大遺憾。
  • 紀曉嵐出上聯「寸土寺內少女妙」,和珅巧對下聯,化解了一場尷尬
    因此,以對聯附加故事這一形式,人們口口相傳也就有了中華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不論是市井流氓,街頭混混,王公貴族還是其他人,每個人都喜歡這種高度凝練的形式來傳播故事,不管是「黃髮」還是「垂髫」都有他們喜歡的類型。於是,傳播下來的對聯不可謂不多。其中,對聯故事裡,最有名的還是一對冤家——紀曉嵐和和珅了。
  • 上聯「山石巖下古木枯」,紀曉嵐靈機一動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對聯文化歷史悠久,最早起源於三國時代,而一開始的對聯又叫楹聯或者桃符。對聯包括很多種,有的是過壽時候寫的壽聯,還有的是紀念去世之人所寫的輓聯,還有過年貼的春聯,結婚的喜聯等等。一副標準的對聯是由上聯和下聯組成,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一般是出題者吟出上聯,而應答著要對出合適的下聯,所以對聯在古代經常用作選拔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
  • 上聯「打遍天下吃肉」,紀曉嵐對出下聯太巧妙,在場人紛紛叫好
    清朝乾隆年間,民警就有很多關於對聯的趣事。乾隆帝很喜歡對對聯,時不時地還會出上一副上聯,來讓文中大臣們對下聯,對得好還會有所嘉賞。在眾臣之中,就有這麼一位對聯高手,就是紀曉嵐。然後對大家說:"家父是獵戶,這副上聯是家父生前所寫,但是下聯卻始終無人對出,不知道有哪位才子可以成其佳對,我也好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在場人紛紛陷入沉思,但沒人對得上來。乾隆本是個附庸風雅之人,但是對這副對聯也是無計可施,於是就看向了旁邊站立的紀曉嵐。紀曉嵐是何等的聰明,只略一沉吟就有了答案,於是大聲吟出下聯"唯有皇上當家"。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竟隨口對出下聯,和珅一臉懊悔
    提起清代大學子紀曉嵐,小時候的紀曉嵐就非常聰明,素有神童之稱的紀曉嵐在對聯方面有很高的天分,長大後就更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乾隆和珅和紀曉嵐是鐵三角,尤其是在乾隆微服私訪的時候,經常和紀曉嵐、和珅到處查看民情。
  • 紀曉嵐對不出的兩個對子,一個民間高手巧對,一個至今仍無人對出
    紀曉嵐才學流傳甚廣,最大的成就是編纂了流芳百世的四庫全書。 在民間傳說中,紀曉嵐風流倜儻一表人材,他和乾隆關係鐵的不能再鐵,亦君亦臣亦友,他與和珅針鋒相對,時時伺機捉弄對手,出他洋相,令人嘆為觀止其才情。其實,歷史上的紀曉嵐真實的形象和民間傳說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紀曉嵐有三個缺點,史書稱紀曉嵐的長相是4個字:貌寢短視。
  • 上聯「山山出竹竹成林」短短7個字卻很難,紀曉嵐的下聯成妙對
    比如清朝乾隆時期,紀曉嵐身為內閣大學士,有著很多學問,為人也十分機敏。我們看《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電視劇的時候,總是能為紀曉嵐隨機應變的處事風格所折服。 於是方丈就以寺廟外的竹林為題,出了一個上聯「山山出竹竹成林」 這副對聯僅僅只有7個字,卻並不好對,因為這是對聯中的拆字聯
  • 朝臣出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妙對下聯,堪稱經典
    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副十分「接地氣」的對聯,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一出,堪稱經典。 一、對聯的樂趣 對聯伊始是一個比較「講究」的文學藝術形式,有固定的格式結構,對仗、平仄上面都有著苛刻的要求。對仗還好理解,就是需要在對聯時,每個字詞都要詞性相同,比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
  • 伯父出上聯:曉日嵐山觀獅舞,小神童紀曉嵐對出下聯,大家都稱讚
    元宵節那天,天剛蒙蒙亮,街上已是熱鬧非凡,很多人在圍觀廟前的舞獅遊龍表演,紀曉嵐和紀明桐也坐在一顆梧桐樹下觀看。紀明桐看著看著,突然拉著紀曉嵐的手說,孩子,大家都說你是小神童,善於寫詩對聯,是真的嗎?紀曉嵐連忙恭敬謙虛地說,不敢不敢,還需要請伯父多多指教。紀明桐說,那伯父出個上聯,你對下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