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給紀曉嵐出了個上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紀曉嵐怎麼回答的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體驗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魅力所在。中國歷史悠久,且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盤古、女媧、後裔等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四千六百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四千一百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兩千兩百年。清朝時期的乾隆自詡十全老人, 他在位的時候,清朝已經達到了一個昌盛的階段,雍正還給國庫裡留下了不少銀子,所以乾隆最喜歡的事情不是處理政務,而是遊山玩水,吟詩作對,乾隆終身寫了四萬多首詩,可謂是冠絕古今的高產詩人。只不過他寫的詩大部分都不流暢難懂,為了押韻還用了許多冷僻的字和詞,所以並沒有流傳下來多少。但是有關於乾隆對對聯兒的故事卻並不少。他身邊兒的大文人紀曉嵐,就是乾隆最好的聯友,不論多難的對聯兒,紀曉嵐都能對出來。對聯,漢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對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開始於明代。 它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話說有一次乾隆南下巡遊,身邊兒帶了幾位朝中的重臣。以往都是江南的官員招待乾隆,但是時刻一長他也就膩了。這一次他和臣子們換上了便裝,計劃去體會一把老百姓的生活。幾個人到了江南之後,計劃找一個酒館兒先飽餐一頓。他們找了當地最大最奢華的酒館兒,畢竟乾隆雖然是微服私訪,但是也還是皇上,身價是不能掉的。幾個人一進門,就看到了酒館裡邊兒坐滿了人。店小二還通知他們幾位,店裡現在已經滿客,想要吃飯必須得排隊。弘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弘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曆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
乾隆身邊兒的幾個大臣一聽就不滿意了,這幾位在朝中不是一品大員,就是當朝大學士,到了哪兒都是眾星拱月,哪裡受過這種待遇?當下就要向店小二發飆。但是幾個人看到皇上都沒有說什麼,又把脾氣壓下來了。就這樣乾隆和幾位官員坐在了店裡的角落裡,看著酒館兒裡進進出出的顧客。就在這時候乾隆俄然來了興致,他想到了一個上聯,計劃和幾位臣子來對上一對。乾隆的上聯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這個上聯把酒館裡的場景都描述出來了。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一來二往的顧客,觥籌交錯的酒杯,足以顯現出酒館兒的昌盛,幾個大臣聽了也是連連叫好,但是他們卻沒有一個能對的上來的。這時候在人群中的紀曉嵐站了出來,給乾隆回了一個下聯兒:百鳥千啼萬物復甦。當時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紀曉嵐的下聯是把早春風情寫了進去,對的非常工整,並且也很有意境。乾隆聽完也是笑而不語,在他看來論對對聯的技術,也只有紀曉嵐可以和自己比較。大家覺得文人紀曉嵐對的下聯兒怎麼樣呢?小學到的歷史,不論是歷史事件還是歷史人物,都是從歷史課本上學來的,而歷史課本上寫的大多是歲月的大部分枝幹,枝幹上的細枝末葉卻沒有。我們不能因為課本上沒有,就不去了解,而我們要想了解歷史上不論是人物還是事件的細枝末葉,就得自己去尋找這方面的書籍。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我們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們揮灑著智慧和汗水,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文化也在跟著時代的長河逐漸消失,留給我們的只是記憶中的一部分,但我們不應該遺忘,而應該繼續探索歷史,了解歷史,了解我們先輩的生活,了解歷史事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