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大王」紀曉嵐,可以把乾隆對到哭!

2021-01-10 騰訊網

紀曉嵐,清朝大學士、大才子,

據說,紀曉嵐對對聯是一絕,

有許多關於他對對聯的傳說,

今天,我們就通過幾個對聯故事

來領略紀曉嵐的的對聯才華。

虛竹幽蘭生靜契

和風朗日愜天懷

- 01 -

一天,紀曉嵐的老師請他去喝酒,桌上有父子兩人,都是在戊子年同榜舉人。

喝了幾杯之後老師對紀昀說:「曉嵐,我出個上聯,你對對出下聯,我送你個百金古硯,對不上來,就罰酒三杯!」

紀昀答應了,老師指著那對父子說: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這個下聯是很難對的,因為「父子」和「戊子」,下字相同,上字一為「父」一為「戊」,諧音(「父」音fu,「戊」讀wu音)。

全句兩「父」三「戊」五個「子」字,要對得字字工穩,確實很難!

紀曉嵐想了一會,對道:

師司徒,徒司徒,師徒司徒

因為當時,他老師是戶部尚書,紀曉嵐是戶部侍郎,這兩個官職都俗稱「司徒」,戶部上書叫「大司徒」,戶部侍郎叫「少司徒」。

父子對師徒,也是妙對。

不與時賢殊興遇

每因古趣見風流

- 02 -

乾隆老年的時候開了個千叟宴,各地八十以上者都進宮同賀。

席間,有位老者,看起來年紀很大,乾隆就問他高壽,那老人答道:「141歲」。

乾隆趁著酒意,吟道: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花甲是60歲,重開即一百二十,再加三七二十一,恰好是一百四十一。

乾隆說完上聯,順便想考考紀曉嵐,就讓紀曉嵐對個下聯,紀曉嵐思索片刻,答道:

古稀雙興,內多一個春秋

乾隆大笑道:「對得好,正合朕意。」七十為古稀,雙興便是一百四十,再加一個春秋,也恰恰是一百四十一,算是絕對了。

紫鸞對舞菱花鏡

海燕雙棲玳瑁梁

- 03 -

乾隆八十大壽,慶典上,大小官員紛紛送禮,以示慶賀。

當輪到紀曉嵐送禮的時候,卻兩手空空,說道:「微臣是個書生,只有一副對聯,請皇上笑納」。說完吟道:

八千為春,八千為秋,

八方向化八風和,

慶聖壽,八旬逢八月。

五數合天,五數合地,

五代同堂五福備,

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乾隆80大壽,又剛好在八月,又是他即位五十五年。群臣都讚嘆他的壽聯撰得巧。

放眼青山摩詰畫

蕩胸碧海少陵詩

- 04 -

某年仲秋,紀曉嵐去福建督學,途中渡江乘的是搖櫓的船。

此時,一隻帆船乘風追了上來。帆船的人得知幸遇紀曉嵐時,便傳過來一上聯:

兩舟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此聯運用了諧音和雙關。「櫓速」即三國東吳名臣,「帆快」西漢初大將。聯語「櫓速不如帆快」意含文不如武,譏諷紀曉嵐。

紀曉嵐久久未能對出。到了福建,在院試大典上,樂聲四起,紀曉嵐靈感忽現,對出了下聯:

八音齊奏,笛清怎比蕭和

「笛清」指宋代武將狄青,「蕭何」指漢初丞相蕭何,當然,紀曉嵐也不會忘了反駁「文不如武」。

快雪時晴,佳想安善;

惠風和暢,遊目騁懷。

(上聯出自《快雪時晴貼》,下聯出自《蘭亭集序》)

- 05 -

紀曉嵐長年在京城伴君為官,日子久了,不免思念家鄉,因此悶悶不樂。

乾隆皇帝看出了紀曉嵐的心事,一日,散朝後,乾隆對紀曉嵐說「愛卿這幾日氣色不好,朕出一上聯,猜猜」:

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連忙跪下,對道: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乾隆皇帝只好順水推舟地準了紀曉嵐的探親假,也留下了這副巧妙的合字聯。

奎壁光華文藻麗

岱嵩品望玉峰清

清秘雲林倪迂畫閣

英光寶晉米老書堂

相關焦點

  • 乾隆八十大壽時,紀曉嵐獻上一副壽聯,讓乾隆皇帝拍案叫絕!
    大家應該到知道在古代的時候皇帝他們都是日理萬機的,而且還很少有時間去休息,所以很少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幸福指數這樣的一個詞語,倘若提到幸福指數那麼在古代皇帝裡面,乾隆皇帝的幸福指數就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為乾隆皇帝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被康熙一眼看中,並且康熙還把乾隆帶著自己的身邊撫養,所以從乾隆登上皇位的時候留給他的就是一個非常繁盛的一個國家。
  • 紀曉嵐學生大婚,他送一副對聯,新娘看懂後大罵紀曉嵐:太壞了
    紀曉嵐原名紀昀,曉嵐是他的字,紀昀出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祖籍在應天府上元縣。紀曉嵐的才華是無可爭議的,在雍正八年(1730年),參加童子試,年僅6歲的紀昀獲得了「神童」的稱號。乾隆八年(1743年),紀昀參加科試,更是獲得了第一名。乾隆十二年(1747年)八月,紀昀在應順天府鄉試,以第一名解元再次奪魁。
  • 乾隆給紀曉嵐出了個上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紀曉嵐怎麼回答的
    乾隆給紀曉嵐出了個上聯:一來二往三杯不醉,紀曉嵐怎麼回答的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體驗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魅力所在。中國歷史悠久,且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他身邊兒的大文人紀曉嵐,就是乾隆最好的聯友,不論多難的對聯兒,紀曉嵐都能對出來。對聯,漢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對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 紀曉嵐三對乾隆
    【聯語】路人行上人行道居士隱留隱士居斷腸人見人腸斷流淚眼觀眼淚流說話這一年十月的一天,乾隆皇帝與紀曉嵐帶一個小太監一路金風送爽,人歡馬叫,遊人如鯽,乾隆十分愜意。他對紀曉嵐說:「如此金秋,勝似春光,即景作聯,頗有興味。朕思一聯,請學士對。」說完,吟道:路人行上人行道紀曉嵐猛一聽,覺得十分淺顯,仔細一想,並不易對。張口結舌,一時無言。不大會兒,路過一個小山村。
  • 乾隆大壽紀曉嵐空手而來,裝窮獻壽聯,乾隆大喜:妙,勝過萬金
    紀曉嵐與和珅不同,他出身於一個普通家庭,從小聰明好學,通過科舉考試實現了「學而優則仕」的理想,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剛考中進士後,紀曉嵐只是個小官,這讓他相當不甘心,一直在尋找能夠接觸到皇帝的機會。乾隆讀過不少書,算是個才華橫溢的皇帝,他對吟詩作對很感興趣,沒事的時候就找一些大臣探討文學知識。就這樣,紀曉嵐因過人的才華,逐漸嶄露頭角,最終得到了乾隆的賞識,官職也隨之提升。不管是微服私訪,還是下江南遊玩的時候,乾隆基本都會帶著和珅與紀曉嵐,因為其他大臣的才華的確有限。
  • 乾隆出上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紀曉嵐10字下聯堪稱一絕
    經過唐詩、宋詞、元曲的鋪墊,明清時期,除了市井小說的蓬勃發展之外,詩詞對聯遊戲也成為了古人消遣時光的一種高尚玩法,因此有人又將清代稱之為中國詩詞的復興時代。而在清朝乾隆年間,在原本詩詞三大派——婉約派、花間派、豪放派的共同推動與融合之下,一種新的學術流派應運而生。
  • 乾隆出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妙對!
    對聯文化可以說已經走進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給老人拜壽祝壽,我們都會寫上幾副壽聯來表達我們美好的祝願,如果親朋好友離世,寫上幾副輓聯以致哀思,如果是兩人喜結連理,那麼寫上幾副喜聯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一年的春節,家家戶戶一早起來,就在門上貼上春聯,可以說對聯文化,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乾隆出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曉嵐連忙對出下聯
    在王安石的元日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在大年初一歡呼雀躍的場景,在詩中除了寫了人們歡快的場景也描寫了人們用「新桃」換下「舊符」的場景,這主要就表現為辭舊迎新的意思。
  • 乾隆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的下聯堪稱經典
    在古代的時候,讀書人往往會用對對聯的方式結交朋友,考察對方的能力,而普通人則會用對對聯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一些生活事情的理解,甚至用對對聯的方式尋找夫婿,因此留下了很多風流韻事。有趣的是,在清朝的時候,有一個皇帝,也是對對聯界的常客,此人便是乾隆皇帝,他用自己的智慧,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的故事,經典的對聯。
  • 乾隆微服出巡時,和珅出一上聯,紀曉嵐對出的下聯竟讓他下跪求饒
    雍正微服私訪出巡時,基本上都要與和珅、紀曉嵐同行。有一次,一行人來到一家小酒館吃飯,碰巧店裡有個對聯。為取悅皇帝,和珅決定先發制人。他望著桌上擺好的一盤五花肉,心中早已有所打算。因此,他向乾隆說要做對聯,乾隆同意了他的提議。想了想,和珅出了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在場者都認為他這上聯還可以,但一時也沒人對出下聯。
  • 經典對聯:紀曉嵐出了一句上聯,二百年後才有人對出下聯?
    從乾隆年間到民國一共經歷了將近二百年的歷史,而今天的這副對聯上下聯相對就隔了將近二百年。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清朝著名學士紀曉嵐和一位無名氏。紀曉嵐諡號文達紀曉嵐的本名叫做紀昀,是清朝的一位大才子,在歷史上紀曉嵐確實是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即便說了得罪人的話也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給圓回來。
  • 乾隆時期大家最熟悉的三位大臣劉墉,和珅和紀曉嵐,他們到底是什麼...
    和珅 (1)劉墉與和珅 劉墉與和珅的關係,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從頭鬥到尾,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焦點,劉墉是乾隆朝大學士劉統勳的兒子,劉統勳可是乾隆最為信任的股肱之臣。乾隆自然對劉墉還是比較關照的。劉墉入京任職之後,迅速調整了自己的為官處事策略,變剛直方正為圓滑,不和權勢遮天的和珅做針鋒相對的對抗,保持中立。然而當乾隆帝病逝之後,已是大學士的劉墉卻積極參加了對和珅的處理,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乾隆帝死後的第二天,嘉慶帝即奪和珅一切職務,並恢復了劉墉上書房總師傅一職,入內當值,以供自己隨時諮詢。
  • 紀曉嵐為孔府題22字對聯,為何故意錯寫2字?300多年來爭議不斷
    紀曉嵐為孔府題22字對聯,為何故意錯寫2字?300多年來爭議不斷 提起清朝的文人,不得不提紀曉嵐。紀曉嵐是清朝學識淵博的的大學士,他的詩詞才華堪稱一絕,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乾隆皇帝命令紀曉嵐去修訂《四庫全書》,這麼大的一個修書工程在紀曉嵐的領導下圓滿成功,可見他的文學功底之深。
  • 農戶門口掛對聯自稱「皇上」,乾隆明白其中意思後哈哈大笑:有賞
    對聯,乃中華文化之瑰寶。傳說對聯的起源,是因為後蜀國君的一個突發奇想,為了讓群臣比試文採,在桃符上寫下對句。這「對句」就是最早的對聯。古代文人墨客一向喜歡寫對聯,對對聯,比對聯。對聯寫的好文人有蘇東坡,唐伯虎,紀曉嵐等,他們的諸多作品和寫對聯的趣事,都變成了一個個的小故事,至今依然被人們喜聞樂道。
  • 乾隆上聯:「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真妙」,看紀曉嵐如何機智應對
    這位皇帝估計大家已經想到了,沒錯,他就是乾隆皇帝,撇開他的皇帝身份不說,此人一生也是作詩將近4萬首,雖然並不想很多的明賢聖人那樣的詩句能夠流芳百世,但是也不失腹有詩書氣自華。皇帝如此,那麼常伴身邊的也應該是這樣的性格秉性,因為有句話叫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乾隆的身邊還真有這這樣一位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之士,他才思敏捷,反應迅速,最為關鍵的時他能夠揣測聖意,明白乾隆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 紀曉嵐冬天扇扇子,太監出上聯諷刺他,老紀智答下聯,和珅樂壞了
    紀曉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才子,才華橫溢,飽讀詩書,他一生編寫了兩本書《四庫全書》和《閱微草堂筆記》,這兩本書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紀曉嵐除了擅長寫書之外,還擅長對對聯,人稱「對王之王」,對遍天下無敵手,只求一敗!
  • 上聯「打遍天下吃肉」,紀曉嵐對出下聯太巧妙,在場人紛紛叫好
    對聯,在古代又叫做桃符或者楹聯,桃符上雕刻的都是一些神像,據說可以起到鎮宅的作用。後來造紙術逐漸的普及大江南北,對聯也就改用了書寫的方式,這種轉變讓對聯更快的流行了起來。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對聯文化都是情有獨鍾,對聯短小精悍,而且富有內涵,既可以表達自己的心事,也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華,讀起來又朗朗上口,是雅俗共賞的文字遊戲。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竟隨口對出下聯,和珅一臉懊悔
    中國人對「對聯」的喜愛到了何種程度?數千年的傳承過程,無數朝代的改革變化,到今天非但沒有丟失,反而更流行了。中國的對聯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有著千百年的歷史傳承。甚至就連小學生的假期作業裡,多少都會有幾道關於對聯的題目,可以說,不論古今,對聯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但要是說起對對聯的高手,在小編的印象中可真是有這樣一個人選:---清代大學子紀曉嵐。
  • 朝臣出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妙對下聯,堪稱經典
    二、巧對聯、稱經典 說到紀曉嵐,都知道他是清朝有名的大才子,更是一個對聯高手,他遇到乾隆這樣一個有雅趣的皇帝,兩人惺惺相惜,留下了不少精妙的對聯成為佳話。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有關紀曉嵐對聯的故事。
  • 紀曉嵐出上聯「寸土寺內少女妙」,和珅巧對下聯,化解了一場尷尬
    因此,以對聯附加故事這一形式,人們口口相傳也就有了中華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不論是市井流氓,街頭混混,王公貴族還是其他人,每個人都喜歡這種高度凝練的形式來傳播故事,不管是「黃髮」還是「垂髫」都有他們喜歡的類型。於是,傳播下來的對聯不可謂不多。其中,對聯故事裡,最有名的還是一對冤家——紀曉嵐和和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