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中國最美地下河—神農宮,竟藏著神農糧倉

2020-12-19 詹愛玉

聽友人說,江西萬年神農宮風景區由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包括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仙人洞、吊桶環遺址、仙人洞吊桶環遺址陳列館等);中國最美的地下河——神農宮;中國首家原生態洞穴探險三部分組成。來到洞口,山腳下,簡陋的像剛開鑿隧洞,難道這兒別有洞天?

帶著疑問和好奇,往洞口走去,越往深處,一股股冷氣向我們逼來,像空調開了18度,驟變的溫差,使我們跌入深秋。

穿過隧道,眼前突然一亮:各種各樣的鐘乳石,有石筍、鍾乳、石柱,千奇百態,各顯風姿。在燈光的照耀下,竟是一個斑斕宮殿。

一條地下河,在宮闕流淌,坐在船上,觀賞著兩岸,奇葩的建築,恍惚不知天上還是人間,不敢高聲語,唯恐驚醒神農酣夢,伸手就可觸摸到的鐘乳石,唯恐億萬年的珍寶粘了凡塵。

冰川雪山,覆蓋四野。冰瀑,飛流直下的水,凝固成白練,像晶瑩剔透的工藝品。尼加拉瓜大瀑布,像一幕寬寬的銀屏,層疊有致,落差分明。

神農宮的豐收景象,碩大的玉米,倒掛在屋脊上,珍珠堆成小山,粒粒閃光。葡萄成串,靈芝開花,地下宮殿,到處是神農糧倉。

大自然造就的宮殿,用他的獨具匠心,精雕細琢,處處是美麗的畫卷。有人物,栩栩如生。有山水,田園牧歌。層層梯田,豐收在望。潔靈的水,流淌遠方。有建築,富麗堂皇。有戰爭的場景,沙場點兵。有祭臺,頂禮膜拜。

遊神農宮,感受到大自然奇妙的魅力,駐留在記憶中是洞的神奇,水的經典。

相關焦點

  • 萬年,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
    萬年,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享有「中國貢米之鄉」美譽, 因境內盛產「萬年貢米」,並獲中國馳名商標而聲名鵲起。金秋十月,稻花飄香。走近靜臥在江西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的這方熱土,探尋作為生命源頭之「水」給萬年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感受萬年人民與稻穀文化密不可分的生活品質。據《萬年縣誌》記載:萬年貢米,明初即被明太祖朱元璋傳旨「代代耕作,歲歲納貢」,已獲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省級地理標誌產品和7個「綠標」,萬年貢米獲中國馳名商標。
  • 中國最美地下河丨神農宮溶洞
    ↓ ↓ ↓旅遊車在經過神農宮廣場不到3分鐘後,在一個小村莊下車,開始步行登山,首先觀看喀斯特地貌(即巖溶)。進入神農宮溶洞,我們為它的氣勢磅礴和千姿百態的神奇景觀驚嘆不已,我思來想去,用16個字進行概括:溶洞迷宮,氣勢恢宏,乳石奇妙,精彩絕倫。但這種表達並不完整,對於神農宮溶洞的壯觀,我確實再也找不到最好的詞語。洞內地下河水質純淨,造就了「醉美」地下長河的美譽。
  • 中國最美地下河——神農宮溶洞
    進入神農宮溶洞,我們為它的氣勢磅礴和千姿百態的神奇景觀驚嘆不已,我思來想去,用16個字進行概括:溶洞迷宮,氣勢恢宏,乳石奇妙,精彩絕倫。但這種表達並不完整,對於神農宮溶洞的壯觀,我確實再也找不到最好的詞語。洞內地下河水質純淨,造就了「醉美」地下長河的美譽。
  • 前往神農源景區的這條道路已在「十一」前恢復通車~
    由萬年縣城前往神農源景區方向的G353寧福線道路,由於公路下穿鐵路橋路段經常積水,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有關部門於7月份對該路段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道路改造。目前,該道路已完成修復施工。神農宮神農源風景名勝區是以世界最早的稻作文化發源地和宏偉奇特的溶洞景觀為特色,其中以神農宮的溶洞景觀為主,洞內各類鐘乳石品種繁多,琳琅滿目,質地純淨,色澤如玉,景觀十分豐富;
  • 半票 | 拒絕人潮,來神農源景區漫步秋色吧!
    10月來神農源,神農宮——洞內各類鐘乳石品種繁多,琳琅滿目,色澤如玉,質地純淨,地勢高低錯落,具有新、奇、秀、幽、險等特點………觀洞內奇石異景百態。10月來神農源,仙人洞——作為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這裡出土了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植矽石和原始陶器,將人類種植水稻的歷史推前至公元前12000-14000年;其中出土復原的直口圓低罐被評為「天下第一罐」。
  • 上饒神農源——尋找教室窗外的詩和遠方
    目的地:萬年神農源景區一個稻作文化氣息濃厚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人洞-吊桶環遺址 - 新舊石器時代交替的遺存神農宮 -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徵,是亞洲較為年輕的巖洞在這次研學之旅中,遊覽奇特景觀的同時,你還可以: - 了解稻作文化與陶文化。
  • 《新華每日電訊》:「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新華每日電訊》12月4日長篇刊發《考古專家認為,錢塘江上遊的「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一文。浦江發布在此全文轉發。它就是位於浙江省中部,主要分布在錢塘江上遊流域,以浦江縣上山遺址為代表的上山文化。這是世界稻作文化的源頭。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說,上山先民在約一萬年前就開始栽培水稻,這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明貢獻巨大。
  • 錢塘江上遊的「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它就是位於浙江省中部,主要分布在錢塘江上遊流域,以浦江縣上山遺址為代表的上山文化。這是世界稻作文化的源頭。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說,上山先民在約一萬年前就開始栽培水稻,這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明貢獻巨大。
  • 上山文化 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以浦江上山遺址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為基礎的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上山文化萬年水稻起源、發展的證據,是對世界農業起源認識的一次重要修訂。」11月14日,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專家組得出這一結論。
  • 大美福地稻作起源——江西萬年大源鎮舉行首屆鄉村旅遊文化節
    中國《市縣領導決策》網、刊 章榮富 肖慶成10月17日上午10點,江西萬年縣大源鎮首屆鄉村旅遊文化節在稻源農莊拉開序幕。豐富多彩的演出、鄉土風情的民俗展、美味十足的農貨展、驚喜滿滿的趣味活動以及全域風光的遊客體驗等,將本次鄉村旅遊文化節匯聚成一場大美福地、稻作起源的萬年稻作鄉村文化嘉年華。
  • 央視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聚焦萬年神農宮
    日前,央視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攝製組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研究所溶洞專家前來萬年縣神農宮景區拍攝一集名為《別有洞天》的科學紀錄片,向全國觀眾生動展現神農宮的獨特魅力。
  • 涼風有信,暑未消,神農源景區與您相約「剩」夏美好
    涼風有信,一葉知秋夏天還沒離開秋天就這樣急匆匆地走來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立秋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找個空閒的時間約上三五好友來神農源景區玩個痛快吧!讓你感受真正的立秋清涼這裡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洗肺、康養、避暑的絕佳勝地這裡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江西上饒一個縣,位於景德鎮和鷹潭之間,擁有神農宮景區
    旅遊資源方面,萬年縣主要的旅遊景區景點有:神農宮、神農源石林、仙人洞、荷溪古村落、九子溪、龍泉湖等等。神農宮是一個天然的溶洞及地下河,洞中有各種鐘乳石,如石瀑、石幕、石柱、石乳、石田等等,構成了一個神秘的地下世界。神農宮景區內遊覽分7大區域,即神農尋祖、神農造田、神農四季、神農豐碑、神農探險、神農河巡遊、神農祭祖。
  • 世界稻作文化源頭是中國上山文化
    在浙江省浦江縣上山考古遺址公園,一粒已炭化的「萬年米」,是約1萬年前世界稻作文化在這裡起源的實物見證。上山遺址發現於2000年,距今已有11400-8600年。2006年,它所代表的這支新石器文化正式得名「上山文化」。20年來,相關考古持續深入。
  • 廣南稻作文化旅遊實現「四個蛻變」
    本報訊 日前,廣南2018年世界稻作文化旅遊節圓滿落下帷幕。通過舉辦此次大型活動,把藏於深山的旅遊「珍珠」挖掘出來,進一步提升原生態健康生活目的地世外桃源品牌,逐步實現廣南稻作文化旅遊由「田園變遊園、資源變財源、耕作變文娛、產品變禮品」的華麗轉變。挖掘特色農業,實現田園變遊園。
  • 專家確認:約1萬年前的中國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源頭
    在浙江省浦江縣上山考古遺址公園,一粒已炭化的「萬年米」,是約1萬年前世界稻作文化在這裡起源的實物見證。 上山遺址發現於2000年,距今已有11400-8600年。2006年,它所代表的這支新石器文化正式得名「上山文化」。20年來,相關考古持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