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央企助力深圳不斷提升文化認同感

2020-09-05 光明網

40年前,「千年古邑」寶安縣撤縣建市,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

40年後,全球最大的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屹立寶安,打開深圳與全球產業聯動往來的「另一扇窗」;寶安中心區歡樂港灣·海濱文化公園,128米高的「灣區之光」摩天輪重構深圳天際線,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備受矚目的新地標……1985年成立於深圳的華僑城集團,伴隨特區一路成長,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深圳歡樂港灣獻禮特區40周年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圳深諳這一發展要義,40年來,經濟騰飛、科技領先的同時,文化產業也在同步積澱。作為發軔於深圳、國內目前唯一同時獲得「全國文化企業30強」和「中國旅遊集團20強」榮譽的企業,華僑城積極探索「文化+旅遊」「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節慶」等多元創新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支撐深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踐行中央企業的文化使命。

深圳文化旅遊業的起步,還要從中國第一座文化主題公園——錦繡中華說起。1989年,錦繡中華建成開園,實現中國主題公園「從0到1」的突破,在30萬平方米的園區內,華僑城打造了82處中國知名景點的微縮景觀,薈萃了中國五千年的錦繡河山和歷史文化。

錦繡中華·民俗村

以錦繡中華為起點,華僑城已成長為全球主題公園集團三強、亞洲第一的文旅領頭企業。以文化為軸,串聯各類要素,華僑城在深圳培育出集聚文化主題景區、文化藝術、文化創意、文化演藝、文化主題酒店等業務板塊的文化產業集群,推出了中國民俗文化村、深圳世界之窗、深圳歡樂谷、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OCAT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館群、深圳東部華僑城、歡樂海岸、歡樂港灣等一批優質文化旅遊產品,用文化提升城市品味、潤養城市氣質。

據了解,華僑城的文化實踐助力深圳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普惠、優質與可持續。多年來,華僑城致力於將文化、藝術融入城市公共空間,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明天音樂節」、OCT鳳凰花嘉年華、華·美術館D-TALK論壇、深圳雕塑雙年展等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藝術活動,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大眾提供了文化藝術的滋養、激發了深圳的文化活力。

例如,立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華僑城利用自身平臺優勢,結合項目所在地的資源稟賦,通過深挖傳統文化IP、開展文化主題體驗活動等形式,讓非遺文化走進民眾生活。在甘坑新鎮,華僑城將客家涼帽打造成為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國非物質文化超級IP「小涼帽」,通過導入IP文創產業和VR內容產業集群,將其建成嶺南特色文旅和數字創意文化產業聚集區;在具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大鵬所城,華僑城在保護原有建築群落布局、尊重當地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攜手大鵬新區規劃建設大鵬所城文化遺產小鎮,推出了「非遺手工體驗」「非遺美食體驗」「千年非遺·印象大鵬」等系列活動,激發了傳統文化的時代活力,讓更多人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當前,旅遊消費升級、文旅融合加速,華僑城持續探索「文化+節慶」的創新模式,連續三年舉辦以深圳為起點,遍及60餘座城市的「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目前已累計在全國開展超過1000場旅遊節慶活動,有效促進旅遊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

35年來,華僑城以傳承優秀中華文化、創新文化時代表達為己任,不斷輸出優質的文化旅遊產品,豐富深圳市民和廣大遊客的「文化菜單」,讓深圳這座飛速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不斷提升文化上的認同感。

華僑城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華僑城今後將繼續深耕深圳、服務深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求,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創想不止、奮進不息。(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嚴聖禾)

相關焦點

  • 不斷提升國有企業品牌認同
    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品牌建設作為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三個轉變」、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抓手。國資委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推動,制定印發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廣泛開展活動,匯集企業優秀經驗做法,豐富國企品牌資源池,促進企業間相互學習借鑑,營造有利於企業品牌建設的良好環境。
  • 文博會助力文旅企業「開疆拓土」
    新華社深圳11月13日電(記者李曉玲)連日來,華僑城旗下的歡樂谷推出的歡樂潮玩節人氣爆棚。活動首日,北京、上海、深圳等7地歡樂谷累計入園超過35萬人次,總收入超過57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0%和84%,掀起了一波歡樂高潮。
  • 文旅賦能 美麗連雲港提升市民獲得感
    連雲港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晏輝說,連雲港通過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既為遊客提供了高品質旅遊產品,又提升了市民的獲得感。近年來,連雲港持續推進街道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社區文化廣場、社區文化活動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公共文化場館提升改造力度。截至目前,已建設完成1690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約2500平方米,基本實現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煙臺:全力提升群眾文旅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立足疫情防控常態化新態勢,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積極轉變思路,強化設施、機制、活動、隊伍建設,全力滿足群眾文化新需求,啟動投資16.5億元的煙臺新文化中心建設,深入實施文旅需求徵集和評價反饋機制,推出第二屆煙臺市民文化節8000多場主題活動,發放3400多萬元惠民消費券,打造煙臺文化大講堂、文化星期五、煙臺文旅雲等創新服務品牌,全力提升群眾文旅獲得感和幸福感
  • 獻禮深圳特區40年 華僑城歡樂港灣助力大灣區步入國際濱海城市新時代
    隨著深圳城市中心不斷西移,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寶安日益走到舞臺中央。華僑城集團旗下深西集團作為華僑城在深圳西部進行綜合旅遊開發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平臺,依託華僑城的資源優勢與項目開發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的專業能力,在寶安中心區先後布局歡樂港灣、會展灣、濱海廊橋等多個項目,塑造華僑城在寶安「文化+旅遊+城鎮化」的美好生活樣板,助力深圳城市品質與形象的全面提升。
  • 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領導到訪深圳文交所 初步達成戰略合作意向
    2020年9月16日,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斌,成都文旅集團副總經理段莉,成都文旅集團投資發展部副總經理何恩東到訪深圳文交所,與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副總編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於德江等領導座談交流。
  • 打造文旅綜合體,賦能城市升級 融創助力深圳建設美好城市
    作為「美好城市共建者」,融創中國在深圳落子航母級文旅商產綜合體,依託融創地產、服務、文旅、文化、會議會展、醫療康養六大板塊協同效應,借鑑國內其他城市項目成功經驗,通過打造產業引擎、營造美好社區及踐行社會公益,助力深圳建設美好城市。
  • 央地謀篇「十四五」 合作共建新格局 2020年央企助力貴州發展大會...
    原標題:央地謀篇「十四五」 合作共建新格局——2020年央企助力貴州發展大會12月11日在貴陽舉行   12月7日,記者從2020年央企助力貴州發展大會組委會辦公室獲悉
  • 騰訊文旅發布三大產品工具箱,打造文旅「新基建」生態協同體
    她表示,雲旅遊、雲看展等新業態湧現,不斷催生全新消費形式和習慣,成為疫情後產業發展新動能。聚焦四大領域,打造文旅「新基建」生態協同體在發布會上,騰訊文旅發布了全新戰略,這是騰訊文旅生態體系的一次升級,推出「文化+旅遊的生態戰略計劃。將聚焦政府文旅、景區科技、文旅綜合體、商旅會展四大核心領域,打造文旅「新基建」生態協同體。
  • 文旅專家共話大英 助力大英文旅高質量發展
    12月5日下午,以「奇聚世界 幻新千年」為主題的文旅專家、大咖走進遂寧市大英活動落幕,本次活動通過實地考察調研與專題座談會為大英文旅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座談會圍繞「如何挖掘卓筒井文明的現代內涵,助力大英創建天府旅遊名縣」「藉助浪漫地中海、絲路奇幻城等休閒旅遊構建大英文化旅遊的差異化發展路徑」「結合歷史文化、特色民俗、休閒旅遊、研學旅行,尋找成渝一體化文旅走廊的大英突破口」三個議題進行探討,大英縣副縣長陳立國,大英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餘明參與。
  • 北京香港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差不多?
    一、國家認同感來源的理論解釋國家認同感是指個體認為自己是某一個國家(共同體)的成員的一種心理認知。根據認同的對象來劃分,國家認同感可以分為兩個主要的方面:國家共同體認同和民族文化認同。2.相比民族文化認同 香港大學生對國家共同體的認同更強通過OLS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他者」心理進行分析和驗證,總體而言,「他者」心理對香港學生兩種類型的國家認同感都具有提升作用,但這種提升作用在國家共同體認同方面表現得更為明顯,這可能是造成香港大學生與北京大學生在國家共同體方面的差距比民族文化認同差距更小的原因之一。
  • 以「文化+」模式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華僑城集團榮膺「全國...
    文博會期間,華僑城再度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多年來,作為「中國文化產業領跑者」的華僑城,以文化為核,通過文化「產業化」和產業「文化化」,不斷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市場需求,助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數據顯示,華僑城集團2019年文化相關產業投資、文化運營收入均佔集團投資總額和總收入的60%以上,繼續保持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 重新定義「生態+文旅」 西安滻灞生態區助力文化旅遊新風尚
    重新定義「生態+文旅」 西安滻灞生態區助力文化旅遊新風尚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9 00:38:44
  • 以「文化+」模式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華僑城集團榮膺「全國...
    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11月16日至20日在「雲上」舉辦,華僑城集團(以下簡稱「華僑城」)特別上線VR展館,並統籌旗下16家文旅企業參展。文博會期間,華僑城再度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
  • 第三屆進博會「國際文旅健康高峰論壇」聚焦文旅健康融合
    此次論壇由商務部作為支持單位,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主辦,《藝術市場》雜誌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聯合絲路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中歐協會阿拉伯國家商務工作委員會、成都市新都區巧帆棕編專業合作社、藍正(深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文化月刊》、《藝術市場》、《藝術教育》作為支持媒體。
  • 「深圳速度」不誤「繡花功夫」:華僑城蹚出特區文化和旅遊產業...
    站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歷史新起點,華僑城以實際行動主動響應國家戰略,將自身產業發展融入「雙區」建設大格局,發揮市場主體活力,推進歡樂港灣、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以責任央企之姿努力出一條文化和旅遊產業的「先行示範」路,繼續在深圳譜寫創想樂章。
  • 助力新時代|大連金石灘魯能勝地,與城市融合生長
    為城市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東北目標責任,更好的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魯能作為責任央企對於城市發展做出的承諾和不斷為之奮進的目標。魯能集團作為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肩負央企使命,踐行央企責任。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幸福產業的相關政策要求,通過規劃落位四大星級酒店、兩大商業中心,兩大文娛集群等多種文旅度假業態,全面提升區域板塊能級,攜手政府共同致力於將金石灘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濱海旅居度假勝地。
  • 文博會助力 文旅企業開拓市場
    據新華社深圳11月13日電 連日來,華僑城旗下的歡樂谷推出的歡樂潮玩節人氣爆棚。活動首日,北京、上海、深圳等7地歡樂谷累計入園超過35萬人次,總收入超過57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0%和84%,掀起了一波歡樂高潮。
  • 三亞:打造文旅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
    這些文旅融合的信息諮詢中心,彌補了旅遊文化服務的短板,解決了自助遊遊客獲取信息不精準的問題,也滿足了周邊住戶公共文化的服務需求,市民、遊客在諮詢服務站便可了解三亞的歷史和文化,既提高了當地市民的城市認同感,也增強了遊客的旅遊體驗感。三亞不僅是全國知名的旅遊城市,同時作為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的排頭兵,日益增長的旅遊消費和旅遊服務升級,對三亞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台州VS南平:行政中心遷駐歷史與地名文化認同感差異
    台州撤地設市將政府遷駐椒江確實是一個失誤很大,不具有成熟撤市設區條件,反而流失台州認同感支撐,形成固定型認同感。黃巖區多年跟台州市裡分歧意見如爭取財政、組織等自主權限。現在,台州三區分散難以聚集,如城市設施基礎不強、文化景區影響力軟實力差、市區首位度不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