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後迎「三伏天」,這5個養生要點,牢記堅持做,順利度苦夏

2020-12-14 名醫在線網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

正如冬日的數九寒天一樣,夏天也有最為炎熱的一段時間,這就是「三伏天」。

小暑節氣一般離入伏不太遠,夏天在步入中後期的同時,也逐漸發揮出它最大的魔力,所以民間有著「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小暑節氣的到來也表明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的天氣即將到來。

小暑臨,養生很重要

小暑到來,預示著不久將進入「三伏天」。而此時,天氣雖不像「大暑」前後那樣炎熱,但高溫高溼的氣候也已十分難耐。

小暑時節,氣候溼熱夾雜,人處天地之間,難免受其影響,如暑入體,勢必影響人體健康,做好小暑養生,十分必要。以下幾點十分關鍵:

1、避暑如矢,顧護陽氣

進入小暑節氣後,暑氣漸盛,此時應避免直暴陽光之下,應進食清淡食物,不宜食用寒涼之品,若一味貪涼飲冷,處於寒室,空調冷風齊舞,則危害中陽,弊端甚於暑邪也。

2、養心靜心為要

小暑氣候炎熱,人們常感心煩不安,這個季節的養心重點應「靜心」。

盛夏時人體容易出汗,中醫認為,汗出過多,不僅傷津,而且耗氣,若再劇烈運動,則出汗更多,氣隨汗洩,更加耗損身體。

因此,暑熱天氣應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運動鍛鍊宜選擇早晨或傍晚,選較為和緩的運動,如太極拳、健步走、交誼舞、慢跑等。

3、起居養生

1)小暑節氣前後,因天氣原因人的血壓會增加

起床時血壓是較為平穩的,但起床過快,可能會因頭部血壓銳減而產生頭暈頭疼等身體不適。所以起床時不要著急坐起來,最好在醒來後能夠活動一下四肢,慢慢起身在床上坐半分鐘,讓大腦能夠有一個適應血壓降低的時間。

2)適當午睡

因天氣原因,很多人可能出現睡眠質量下降,就會出現精力不足、頭暈等情況。保持適當的午睡能夠幫助人們補充精力,減少身體和精神上的疲勞感。而且,適當午睡還可以幫助人們控制血壓,讓心率變慢,避免因血壓過高和心率過快而導致的心臟疾病危險,因此在小暑節氣前後一定要儘量養成午睡的好習慣。

4、飲食調養

《黃帝內經》中關於飲食有這樣精闢的論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就是說飲食過量,就會損傷腸胃。

夏季是消化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飲食應以適量為宜。過飢,則攝食不足,而致氣血不足,引起形體倦怠消瘦,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繼發其他病症;過飽,會超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導致飲食阻滯,出現脘腹脹滿、噯腐泛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

飲食偏嗜有過寒過熱之偏、五味之偏。飲食偏嗜不但會導致營養不良,而且還能傷及脾胃以及其他臟腑。多食生冷寒涼,可損傷脾胃陽氣,因寒溼內生發生腹痛洩瀉;偏食辛溫燥熱,可使胃腸積熱,出現口渴、腹滿脹痛、便秘。

五味之偏是說人的精神氣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對應五臟,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若長期嗜好某種食物,就會使臟腑機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損傷內臟而發生疾病。

5、小暑期間防溼邪 健脾養胃食療方

「小暑」氣候開始炎熱,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最大的特點是溼氣太重,而脾最怕的就是溼邪。

夏日炎炎,人們經常出現胃口不好,容易腹瀉,頭腦昏昏沉沉、倦怠乏力、一直很想睡覺、小便變少且顏色變黃,舌苔白膩等症狀。許多上班族,一坐就是8個小時以上,很少運動。這樣下去只會讓脾胃越來越虛弱。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健脾養胃夏季食療方:

在大家身體普遍亞健康的前提下,大家都越來越推崇山藥對脾胃的調理。山藥具備補氣的功效。說起河南焦作溫縣鐵棍山藥那可更是一寶。被歷代醫家所推崇,稱讚為「長壽因子」。

而鐵棍山藥粉質地細膩粗纖維含量較少,人體腸胃吸收率高達86%以上,對腸胃有保護作用被廣泛人群所接受。作為高營養食品,每一斤鐵棍山藥粉都要用6斤新鮮的鐵棍山藥製成,營養價值比普通山藥要高得多。

適合工作繁忙的都市白領、家裡長輩和孩子、以及長期胃部不適人群,早晚一杯鐵棍山藥粉,呵護腸胃,擁有好氣色,遠離亞健康。#小暑節氣#

相關焦點

  • 小暑來了,三伏天跟著也來了
    小暑之時7月7日17時21分,太陽到達黃經105度,小暑節氣開始,盛夏登場。「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 【湯水】「小暑」養生食譜,再也不怕悶熱的三伏天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是季夏的開始,預示著正式進入炎熱的時期,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小暑時節在初伏前後,天氣炎熱,暴雨較多。陰暑常見於三伏天裡,由於夏季氣候炎熱,又乘涼飲冷,感受寒溼之邪,而出現頭暈、噁心、乏力、納差、身重等不適。
  • 入伏後,多喝這5種自製飲品,比喝奶茶好,幫助你順利度「苦夏」
    入伏後,多喝這5種自製飲品,比喝奶茶好,幫助你順利度「苦夏」入伏後進入三伏天,天氣更為炎熱,人體出汗多,要及時補充水分,但有些年輕人更偏愛一些奶茶、可樂等飲品,但這些東西實在不能多喝,尤其外面賣的奶茶。這幾天有個新聞,大家不知道看沒看?
  • 小暑是什麼意思?小暑是頭伏嗎和三伏天什麼關係
    小暑的含義意思小暑是什麼意思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小暑是頭伏嗎  小暑不是頭伏,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頭伏指的是三伏天的開始。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今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3日。
  • 夏日話三伏,三伏天養生多吃這八種食物,還有做艾灸哦!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2020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 夏天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出現沒有胃口的情況,特別是在三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常常出現不想吃飯的情況,如果你真是發現自己的反應很嚴重的話,最好記得三伏天養生應該多吃以下的幾種食物,讓你夏天可以過的更加健康。
  • 小暑飲食養生!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 小暑會養生,百病不纏身!
    ,正如諺語所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一年24個節氣,每個節氣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小暑也同樣有一些習俗以幫助人們更好的應對這樣的天氣。小暑這一天,江蘇徐州人有入伏吃羊肉的習慣,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 今日小暑:十首與小暑有關的古詩,體驗白居易筆下「窗下有清風」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裡第11個節氣——小暑,顧名思義,「暑」,便是炎熱的意思,而「小暑」就是指「小熱」,相對「大暑」的「大熱」而言,小暑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而我們老百姓通常所說的「熱在三伏,冷在三九」裡的三伏天,一般就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中間,與此同時,這段時間也是一年裡邊氣溫最高,且較為潮溼悶熱的時期,我國很多地方從小暑開始進入了雨季,且雷暴多發。
  • 小暑、大暑與三伏
    ■徐秀麗 每年7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黃道坐標系的經向坐標)105度時,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它正式拉開盛夏的序幕。暑,炎熱也;小暑則為小熱,還不是最熱,但溫度一天比一天高,民諺曰「小暑交大暑,熱得無處躲」。此時江淮一帶常有雷雨天氣,所謂「倒黃梅」,故有「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之說。古人將小暑分為三候,說「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伏,三候鷹始鷙」。意謂小暑一到風攜熱浪;蟋蟀躲進陰涼處避暑;老鷹也飛到高空「納涼」。 隨著「地球變暖」的日益加劇,如今極端炎熱頻頻出現在小暑期間。
  • 二十四節氣詩書——小暑
    小暑 7月6日子時(23-1點)  小暑,直接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標誌是:出梅、入伏。出梅指江南梅雨季結束;入伏指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 三伏天將至,我每天堅持喝一杯此茶,趕走溼氣,順利度過夏天
    導語:三伏天將至,我每天堅持喝一杯此茶,趕走溼氣,順利度過夏天醋泡姜、蜂蜜生薑茶、姜棗膏等都是生薑的經典吃法,在夏天正是吃生薑的最佳時間,我常會用各種方法製作生薑,其中姜棗茶便是我常會做的一種,常喝姜棗茶可以幫助趕走體內的溼氣,而且還可起到滋補的效果
  • 小暑節氣灸+伏前灸,效果加倍,讓您不再苦夏!
    小暑節氣暑氣溼氣並重,調理應注意祛暑溼,健脾胃,安心神,養氣血。
  • 庚子小暑起始時間 池月漸東上,靜心護心陽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是幹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鬥柄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於每年公曆7月6—8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指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二候蟋蟀居宇。蟋蟀居宇指,五日後,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三候鷹始鷙。
  • 小暑養生:清熱消暑茶湯粥,精神飽滿迎三伏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 小暑來,盛夏始。 暑,表示炎熱,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小暑過後,一日熱三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天氣炎熱容易影響人的情志,使人心情煩躁、易怒等。因此,小暑養生調養心神非常重要,凡事不宜急躁,否則心火妄動,加之酷暑火熱邪氣,即所謂「內外和邪」,易引發傷暑之證。
  • 庚子年小暑//潛龍勿用
    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即是炎熱的意思,我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小暑開始進入伏天,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故此節氣的特點即:溼與熱交蒸,陽氣浮越,耗氣傷津。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種皮膚的復發。三伏期間養生原則:健脾祛溼潛陽護心調養肺腎冬病夏治
  •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三伏天最適合吃什麼菜?
    今日大暑,老話說的好,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現在正是從初伏末尾,整個大暑正好對應中伏的時間,所以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大暑期間,天氣悶熱,人們容易產生頭暈,噁心,冒虛汗的症狀,老百姓把這種情況稱為「中暑」,所以在三伏天更應該注意飲食的保養。
  • 2019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今年數伏三伏天時間表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為炎熱的時期,時下,最關鍵的是如何防暑。那麼大家知道2019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嗎?末伏時間又是什麼時候呢?  第3天2019年8月13日  第4天2019年8月11日  第5天2019年8月15日  第6天2019年8月16日  第7天2019年8月17日  第8天2019年8月18日  第9天2019年8月19日  第10天2019年8月20日
  •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品讀《詠廿四氣詩小暑六月節》,了解小暑
    【譯文】忽然之間陣陣熱浪排山倒海般襲來,原來是循著小暑的節氣而來。竹子的喧譁聲已經表明大雨即將來臨,山色灰暗仿佛已經聽到了隆隆的雷聲。這一場場降雨,門窗上已有潮溼的青靄,院落裡裡長滿了小綠苔。小暑: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戶牖:門和窗。鷹鸇:鷹與鸇。【了解小暑】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是幹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 小暑 | 季夏時節正式開始
    今日(7月7日)5時51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 小暑養生過六關,安然度夏天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7月7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小暑期間,迎來三伏天,空氣溼度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小夥伴們要注意防暑。默默積蓄能量靜待最熱辣的日子吧……食新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