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之旅,巴黎艾菲爾鐵塔,阿姆斯特丹「船屋」
經過12天的時間,小編一行人西歐之旅計劃已完成,今天就要開始準備起程回國了。早餐後,大家各自打點好行李,懷著十分留戀的心情離開西歐之行的最後一站羅馬酒店,上車去羅馬機場。約經兩個小時,汽車抵達羅馬機場,大家互幫互助,辦理好登機票和退稅手續,足不出站,從羅馬機場起飛到荷蘭阿姆斯特丹,準備轉機回國,此時機上的心情與來時相比,又是另一番滋味。
大有「相見時難別亦難」之感,的確,一生中能來到西歐一睹歐陸風情。機會難得。除去往返兩天時間,要在12天時間裡走8個國家,當然不會一覽無遺,即使再增加1倍時間也不夠。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看了不少值得看的東西。從巴黎一路到維也納,沿途的自然風光如人仙境,難以言表,特別是那些樹木、草坪,展齊平整,如人工修整過似的。如果說城市那些花枝樹木綠草平湖是人工修整,還可以理解,而那鄉村山野的景致,像圖案般的平整規則就不可思議了,哪有那麼多人和時間去把每棵樹木花草修整得有模有樣。
有人道出了其中的奧妙,他們說,縱然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滋養孕育,但人們日常的愛護,保養是至關重要的。果然如此,我們所見所聞,無論城市鄉村,無論男女老少,在他們的觀念裡,愛護和保護環境是做人的準則,是為子孫後代造福,誰也不去做破壞環境那丟人的事,哪怕一丁點兒小事也不做,生怕成為社會和歷史的罪人,這真令我們感動和敬佩。在西歐的那些日子。我們漫步城區街頭,碰上路口的紅燈,這裡的男女老少總是認真地等待,到綠燈亮時才走,哪怕沒有一輛車過,他們也「白」等,絕不違規穿行,我們看到也很受教育。
我想,如果大家都像他們那樣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那人為造成的事故就少得多了,包容和理解在西歐備受人們的尊崇。我們在巴黎看到的艾菲爾鐵塔和羅浮宮前的貝聿銘玻璃金字塔,乍一看,與當初這裡有的人一樣不太理解和接受,確實有點與周圍環境不協調,不順眼。但這裡的人們視艾菲爾鐵塔和玻璃金字塔為法國人的驕傲,他們用歷史的眼光,用哲學的思維理解它,認同它,這些當初的「怪物」成了今天城市的標誌,不順眼也成了吸引人們聚焦的名勝。要不,為啥義大利比薩的斜塔還要叫它斜而不倒,永存下去呢。
另外,我們見到這裡的人總是對人彬彬有禮,男士的紳士風度,女士的溫柔嫻雅,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們在想,如果我們對人和物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少一些責難和爭鬥,多一些謙讓和關愛,少些自我和冷漠,那構建和諧社會就不是問題了。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我們見到了兩種奇特的景觀,一種是運河上的「船屋」,前面也提及到,是旅遊的一大特點,目前有兩千多條。過去的「船屋」是貧困的象徵,而今天的「船屋」卻成了荷蘭人追求的夢想,「船屋」的生活設施齊備,不僅居住舒適方便,更重要的一點是費用比陸上居住低廉,還可以在旅遊上做些文章,增加收入,這是「船屋」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種景觀是市民的房屋窗比門大,窗戶上還有吊鉤。原來這裡的房屋稅徵收是以門的大小為根據的,門越大所納的稅越多。門小了搬運家具就很麻煩,因此人們只得把窗戶做大,把家具從窗戶吊進去,所以,每家臨街的窗戶上都裝有吊鉤。「船屋」和「帛鉤」這景觀使我們想到他們對生活是很節儉而有計劃的,不是因為日子好過了就大手大腳顯富貴。這點在德國更顯得有點兒「過分」。德國人不僅創事業,就是居家過日子也是很節儉有計劃的,而且節儉計劃得讓人不可思議。連哪天哪餐吃什麼菜,吃多少飯,都要事先計劃,並且不輕易改變。
家庭婦女下麵條,要用天平精確確定麵條的重量。煮雞蛋的水量要事先用量杯確定。這種節儉看似呆板,但正是這種精神和性格使德國人辦事的效率很髙。我們在想,如果我們也像他們那樣「摳門」,那樣精打細算,雖然身居富貴,仍勤奮節儉,艱苦創業,那我們的生活方式及觀念也一定會有所改變。感悟的事物還在腦海裡不斷地閃現,這時已是16點45分,飛機抵達阿姆斯特丹機場,我們在機場領取了退稅金,辦完登機手續,轉乘航班,17點10分起飛離開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這次西歐之行,在短短的兩周內,算是三過阿姆斯特丹了,第一次是來時,從這裡進入西歐「國門」。按照1985年歐共體成員國在盧森堡的一個小城神根籤訂的「神根協議」規定,只要取得其中一個神根成員國家的籤證,便可以在籤證有效期內自由進出其他神根公約國。我們這次來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辦理入境籤證,就算是進入了歐共體神根公約國的「國門」了,所以後來到其他幾個國家就不再辦入境籤證了,一路暢通,就好像在我們國內到各省一樣方便。
第二次到阿姆斯特丹是乘專用中巴車一路考察從比利時到荷蘭再到德國,中間在這裡參觀,這次是我們從義大利羅馬乘飛機途經這裡轉機回國看到飛機離開地面,離開阿姆斯特丹,我的心情難以平靜。這次西歐之行,雖然時間不長,但沿途所見名景勝跡不少,那些無數的教堂、古堡、噴泉、雕像、山色、平湖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路風光,還歷歷在目。再見吧,阿姆斯特丹!再見吧,西歐!如果你也對西歐有所了解,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發表自己的意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