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330ml的普通精釀賣六十塊?精釀啤酒,中國人真的喝不起

2020-12-21 騰訊網

喝一小杯啤酒就幾十塊起步,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只是想解渴消暑的話,這錢拿去喝肥宅水更實惠。

-乾杯! -等等,這是精釀嗎?圖 / unsplash

2019年是精釀元年?

繼咖啡之後,啤酒的市場格局似乎也要迎來一波資本的暗湧。

其實這兩種東西進入中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在世界範圍內也是足夠古老的玩意兒,不過最近兩年特別受年輕人熱捧,真有點當代文玩的意思。

啤酒的中國際遇和咖啡倒也非常相似,入華已久卻一直不溫不火,行業老大佔據壟斷地位但又面臨下滑危機,而行業的叛逆者則藉助資本打響了攪局的大戰。

「精釀啤酒」原本是比獨立咖啡店還沒存在感的東西,最近連生鮮電商都開始賣了,打著精釀鮮啤的旗號,據聞銷售狀況還相當不錯。

2017年西安精釀啤酒節 圖/圖蟲創意

中國的消費者們正處於後「精釀啤酒風潮」的時代,一方面「精釀啤酒」剛出於起步狀態,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消費者也沒有在概念層面形成共識。

另一方面,作為「精釀啤酒風潮」最古老的敵人,資本和大廠已經做好了入局的準備。

這對酒客們來說,並不能算一個好消息。

「精釀啤酒」在中國,坑死,貴死

目前中國消費者對精釀啤酒的第一印象,就是「貴」。

精釀啤酒到底是什麼?說法很多,商家們正是利用精釀啤酒定義不清的缺陷,把啤酒做出了紅酒生意的風範。

有朋友曾稀裡糊塗地買過50多塊錢一瓶的「常陸野」,但其實「常陸野」是個很普通的日本啤酒,普通到電商平臺上賣20塊錢我都不會買的那種。

一瓶330ml的普通精釀賣五六十塊錢,商家可以說是相當無恥了,但如今一線城市新開的精釀啤酒店裡,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

琳琅滿目的精釀,總有一款你願意為其買單。圖/圖蟲創意

由於客觀原因,國內很多中小酒廠的產品常有不如意的時候,也趁著精釀潮流薅一把羊毛,用文案、情懷、創新的風味嘗試來吸引顧客。

對消費者來說,花幾十塊錢為酒廠的情懷埋單,一次兩次就當是為中國精釀之崛起而乾杯了,中雷次數多了之後,發誓「五年內不喝國產精釀」的也大有人在。

追溯精釀在中國的興起,最早把「craft beer」譯為「精釀啤酒」的那位一定是翻譯界天才,這個中譯名完全可以在營銷教材中與「可口可樂」相提並論。

craft直譯過來應該是「手工」的意思,本是個沒有褒貶傾向的詞,單純用來描述「精釀啤酒風潮」最早的狀態——家釀或者自釀。

在美國,「精釀啤酒」首先有著嚴格的產能和資本運作標準:年產量小於600萬桶,並且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所佔股份不超過25%。

很明顯,大洋彼岸的「精釀啤酒」最先強調的是獨立和小眾。但國內並沒有類似的行業標準和共識,「精釀啤酒」只是模糊地指「比工業水啤更好的啤酒」,與其說是啤酒類型,不如說是一種文字遊戲。

看起來高大上的「craft beer」,其實就是自釀酒罷了。圖/unsplash

在沒有業界共識而「精釀啤酒」在中國聲名鵲起的背景下,危機意識漸強的國內啤酒大廠也推出自己的「精釀啤酒」產品企圖以毒攻毒。

港真,大廠比中小獨立啤酒品牌有著巨大的先天優勢:產能高,技術成熟,原料更易得,同時有著成熟的推廣渠道和鋪貨渠道。

體育賽事期間的視頻廣告和便利店裡一排排的「小麥」「黑啤」,是很多人對精釀啤酒的第一印象。

但是,這些擁有先發優勢的「大廠精釀」地位卻有些尷尬,普通消費者對這些大品牌已經有了「便宜、量大、喝不醉」的刻板印象。

即便大廠在成本控制上再精打細算,這些新產品都要十幾甚至二十塊,足夠讓傳統工業淡啤的消費者躊躇一陣。

而對已經喝過不少經典進口精釀啤酒的入門者來說,大廠精釀的口味確實沒啥競爭力,多花不到十塊錢就能買到更好喝的進口啤酒了,買這些總覺得掉價。

精釀不精釀,你當真喝得出嗎?圖 / unsplash

國內的中小型啤酒品牌剛剛處於起步狀態,有少數先行者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引來模仿者眾。但啤酒的灌裝工藝有著不小的技術門檻,許多中小型啤酒品牌只能走酒館售賣生啤的路線,成本控制和銷量都不太理想。

歸根到底,「精釀啤酒」在北美等西方地區流行了二三十年的背後,是廣泛的自釀文化和酒館文化在起作用,是強調個性以及「慢生活」的新時尚。

而在中國,消費能力最強的一線城市,這種「新時尚」卻遭遇了意料之外的不適。

住在一線城市,不配喝精釀

有人認為,精釀啤酒運動的起源是嬉皮士運動,誕生於戰後美好社會的「嬰兒潮」一代。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來自衣食無憂的中產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品味不俗,在青年時期投身反主流文化、反工業化運動,追求開放、個性和自由等等。

而精釀運動的先驅們大都是非啤酒從業者出身的自釀愛好者,業餘在自家後院和車庫裡像鍊金術師一樣搗鼓,頗具極客性質。

一班愛爾蘭老哥們兒在喝啤酒。

這種做法又被成為「吉普賽釀造」,「自釀」或者「吉普賽釀造」就是現代精釀啤酒運動的源頭,但這種波西米亞的生活方式放在北美是郊區中產階層的亞文化,放在國內可是年輕人的財富自由夢啊。

再怎麼熱愛啤酒,只要還需要和別人合租、一年搬一次家、隔斷間只能放一張床一張椅子的時候,你怎麼能指望這個人成為精釀達人呢?

可以說,中國精釀啤酒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年輕酒鬼住不上大房子。

比起啤酒,咖啡更容易得到社畜的認可,畢竟昏昏欲睡才是常態,不喝酒的時候都足夠神志不清了。

咖啡象徵著幹勁和奮鬥,這和城市青年們的價值觀不謀而合。而酒對於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痛風、嘔吐、酗酒後的發酒瘋、油膩的酒桌文化?

在咖啡店談生意,那很新經濟,很國貿。一邊喝酒一邊談生意?那得說著漂亮話咣嘰一通幹,白的紅的一起上,黃的啤酒沒資格上桌。

在奮鬥才是主流文化的一線城市,年輕人能不能按時下班都是一個問題,更別提在工作日的夜晚喝酒了。

人與人之間保持有一定距離的酒館文化,與中式酒桌的熱情好客並不相符。圖 / unsplash

而酒館文化是一種熟人文化,一線城市的格子間和隔斷房早就原子級地瓦解了熟人社會。除了極少數獨行俠酒客,人們大都把孤零零地在酒館裡喝酒看成一件很慘的事。

加班之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打開冰箱開一罐網購來的冰啤酒開始上網衝浪才是一線城市的普遍狀況。

酒館要面臨的挑戰還來自電商,去酒館點一杯酒都是幾十塊起步,更有七十塊一杯的星巴克啤酒,勸退力十足。

相比之下,在網際網路上買酒實在太實惠了,好好利用一年兩三次的打折減價活動,就足夠滿足普通消費者一整年的飲酒需求了。

而前文說過,直接進酒館販賣是許多中小啤酒品牌的第一選擇,電商不僅打擊酒館文化,也會對本土精釀啤酒有著不小的負面影響。

網購送酒上門,自己在家就能放鬆,誰還去酒館呢?錢多送裝修費嗎?圖 / unsplash

塑膠袋啤酒,最本土的啤酒文化

不過,走出一線城市,酒館文化和精釀文化卻開始在二三線城市開花結果。

比如說起啤酒就不得不提的青島,儘管塑膠袋裝啤酒可以說相當不安全不衛生,但這一過時的做法卻能延續至今,儼然成了一種文化儀式了。

這或許是「啤酒文化」最理想的本土形式,足夠日常,足夠貼近大眾。

袋裝啤酒、蛤蜊花生,不看臉我也知道您是青島人。圖 / 圖蟲創意

剛入門的精釀酒客們大都看不起這些工業淡啤,但港真,沒有比新鮮的凍拉格更能解暑祛愁的飲品了。

經濟較為發達,生活節奏不快的城市才是酒館文化的土壤,比如成都、重慶、昆明、武漢,這些地方的年輕人對文化尤其是亞文化消費的需求絲毫不比一線城市弱。

遲早會有一部分年輕人從蹦迪夢中醒悟過來,意識到夜場不僅沒有真感情,也沒有真酒。

而過上家庭生活之後的夜店王子公主們怕死,更怕痛風,大有改掉牛飲只吹,只約三五好友小酌的趨勢,而精釀酒廠們要做的就是打贏1664和福佳白,似乎問題不大。

可是,消費「精釀啤酒」到底還是一種奢侈行為。有產品素質過硬的業內人士披露,普通IPA(印度淡色艾爾,精釀啤酒中頗具代表性的一種酒款)賣四五十塊一杯,毛利率也只是在小賺的水平而已。

點一杯IPA,水龍頭裡就流出了「黃金」。圖 / unsplash

普羅百姓來說,啤酒長期以來都扮演著佐餐飲品的角色,而「精釀啤酒」本質上是需要單獨享用的美食,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相左。

在酒館坐下來喝一杯就幾十塊起步了,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只是想解渴消暑的話,這錢拿去喝肥宅水確實更實惠。

在美國,精釀啤酒佔據10%的市場份額也用了三十年。在目力可及的未來,買一打送半打,四捨五入約等於不要錢,瓶蓋還可以抽獎的啤酒文化,仍然會是主流。

最後再給啤酒辯護一下吧,「啤酒肚」的鍋,啤酒最多只能背一半,伴隨豪飲進行的暴食行為才是主要的熱量來源。

工業水啤便宜夠量,再搭配火鍋串串燒烤,哪個吃貨的夏天不是這麼過來的?

痛風也是這麼來的。

作者 | 太空猴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比普通啤酒貴十幾倍 「喝不起」的精釀啤酒值這個價嗎
    這個夏天,喝精釀啤酒成為了消費新趨勢。和幾元錢一瓶、就著「花毛一體」(花生和毛豆的拼盤)喝的工業啤酒不同,幾十元一杯的精釀啤酒似乎更能象徵品味和身份。同時,高昂的價格也讓部分消費者吐槽「喝不起」。中新經緯客戶端記者從一些業內人士處了解到,除去包裝等其他成本,一瓶精釀啤酒的成本最低僅不到2元。
  • 適合中國人口味的精釀啤酒來啦!
    你根本不會喝啤酒!看到這個,你可能會生氣,啤酒誰不會喝啊,罵誰呢?BUT,但是你真的喝過啤酒嗎?你肯定又要罵我了,超市隨處可見的X島、X花,不是啤酒嗎?誰沒喝過?這是工業啤酒,俗稱尿啤,你喝過精釀啤酒嗎?真的啤酒。
  • 天津科技大學專家為您解密:1元啤酒?精釀啤酒和工廠啤酒的區別?你...
    記者從網上花23元真的買了一箱330ml*24聽裝青島五環啤酒,單價不足1元錢。 其他地方零售價6.5-8元/瓶),2020年5月5日出廠的一番榨600ml*12瓶75元,外面能賣100多元,金威啤酒25元300ml*24瓶,箱子,瓶子還能退2元,平均不到1元/瓶,雪花啤酒300ml*24瓶也1元/瓶,嶗山啤酒300ml*24瓶也1元/瓶,哈啤小麥王35元/500ml*18聽,買瓶礦泉水還1塊錢了,現在的小啤酒1塊錢,到位!」
  • 釀酒狗(Brewdog)英國 原裝進口 精釀狗小馬鬼俱樂部啤酒 330ml*6瓶
    釀酒狗(Brewdog)英國 原裝進口 精釀狗小馬鬼俱樂部啤酒 330ml*6瓶 2017年11月10日 01:05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精釀啤酒設備」,「精釀」出一個工坊?
    精釀啤酒原料:麥芽、啤酒花、酵母、水四種。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餐飲、娛樂、旅遊等的消費升級的提升,大眾對高品質的追求,精釀啤酒行業也是迅速發展了起來。各的自釀啤酒節,也是在很多的精釀工坊裡面舉辦了多次。據統計,2019年,精釀展也是很榮幸搬進了北京的鳥巢,進行舉辦,吸引了近5000多名全國以及世界的精釀啤酒愛好者,親臨現場感受精釀啤酒的魅力與狂歡。市場的供給端越來越多,消費者接觸精釀啤酒的機會變多;另一方面,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消費者更願意為「小確幸」埋單,重視精釀啤酒的,精神滿足感。
  • 喝精釀啤酒的三重境界,你到了第幾重?
    在那裡他接觸了美國的Craft Beer(手工啤酒)概念,然後將這個概念帶到中國,並和朋友們在聊天時侃出了一個漢語詞彙——精釀啤酒。高巖釀造的嬰兒肥系列啤酒因為這個詞彙誕生的偶然性,所以至今它都是個內涵、外延都不確定的概念。美國的Craft Beer在中國是精釀啤酒,美國不屬於Craft Beer的啤酒,在中國也被稱為精釀啤酒。
  • 精釀啤酒利潤很高嗎?麥德氏啤酒設備帶你了解手工精釀啤酒的圈子
    十幾年前,麥德氏啤酒釀造設備開了第一家精釀啤酒館,至今,麥德氏啤酒釀造設備見證了很多人從喝到第一杯精釀啤酒,到精釀啤酒成為一個主要的酒飲選擇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精釀逐漸在國內盛行的一段歷史。 這一段歷史也可以稱之為國內的「啤酒革命」,我們都在參與的一段歷史。
  • 比利時精釀啤酒福佳,白熊,星空啤酒……
    比利時福佳白啤Hoegaarde福佳白精釀小麥啤酒酒精度:4.5%vol淨含量:330ml白熊白熊啤酒vedett小麥精釀啤酒酒精度:4.7%vol淨含量:330ml:330ml星空啤酒用傳統的艾爾釀造法,以大麥麥芽跟小麥為原料,加入了燕麥,香菜籽,橘皮,經上層發酵,未經過濾保留酵母在瓶中二次發酵,酒體會呈現雲絮狀。
  • Buzz蜂狂精釀啤酒:這一口蜂蜜桂花香,來自平價小眾精釀 | 創業
    作為一名資深啤酒愛好者,朱晨於 2012 年開始嘗試在家自釀啤酒。在邀請朋友嘗試了諸多口味後,朱晨發現蜂蜜桂花的味道最符合國人偏好:「朋友反饋,這些味道裡面,這個口味的接受度是最高的。口味太重有的人接受不了。」 在進行了十多次調製之後,2015 年 9 月,朱晨與留學歸來、同樣愛好啤酒的楊修哲、田傑勳共同創造了 Buzz 蜂狂精釀啤酒。
  • 一喝「精釀」就入坑,從此「水啤」是路人!精釀啤酒為啥這麼貴?
    進入三伏天,啤酒的銷量旺的不能再旺。最近這些年,啤酒圈裡也出現了這樣一條鄙視鏈:喝精釀啤酒的人瞧不起喝普通啤酒的人,喝某些進口精釀牌子的人瞧不起喝普通國產精釀的人。
  • 一喝「精釀」就入坑,從此「水啤」是路人!精釀啤酒為啥那麼貴?
    進入三伏天,啤酒的銷量旺的不能再旺。最近這些年,啤酒圈裡也出現了這樣一條鄙視鏈:喝精釀啤酒的人瞧不起喝普通啤酒的人,喝某些進口精釀牌子的人瞧不起喝普通國產精釀的人。啤酒桌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戲言:一喝「精釀」就入坑,從此「水啤」是路人!
  • 挪威弗洛姆的精釀啤酒屋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北歐精釀啤酒。在北歐很早就開始了精釀啤酒的發展了。嗜酒如命的北歐人甚至會為了一瓶酒開著車,搭著船前往鄰國喝酒。為了體驗北歐的精釀啤酒我們一行人來到位於挪威弗洛姆的gir(埃吉爾)精釀啤酒屋。
  • 精釀啤酒雜談
    然而,對於已經喝慣工業啤酒的我們,有時總感覺少了一些新鮮感和刺激,於是,精釀啤酒成為了不少人新的選擇。常聽人說精釀啤酒有多麼,多麼的好,那「精釀啤酒」到底是什麼?官方的說法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闡述了,只說一些相對更容易理解的解釋。
  • 精釀啤酒為什麼賣不出去?
    然後在實際的銷售中,很多店主都反應精釀啤酒賣不出去,銷量不如普通啤酒,這是為什麼呢?結合英文直譯過來的名稱、美國釀酒師協會和百度百科對精釀啤酒的定義,個人人為,只要是使用麥芽為主要原料,沒有因為節約成本而使用其他輔料,精心製作的能給大家帶來不同啤酒風味的小產量啤酒都可以稱為精釀啤酒。暴雪精釀啤酒就是這樣的精釀啤酒。
  • 挑選與收藏精釀啤酒的一些知識
    好的精釀啤酒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光看著就賞心悅目。那麼,該怎樣挑選和分辨出值得購買的精釀啤酒呢? 可以肯定的是,就目前而言,要買到好精釀還得在國外。
  • 邊釀邊賣,餐飲店開啟精釀啤酒自釀自賣新模式
    邊釀邊賣,餐飲店開啟精釀啤酒自釀自賣新模式 2016年11月04日 12:42作者:廣州分站編輯:廣州分站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天津科技大學專家解密:1元啤酒?精釀啤酒和工廠啤酒的區別?
    下圖是我用手機app上搜「啤酒」展現的結果截圖,藍頓純生態啤酒整箱500ml*9隻要13.89元包郵已售17萬+箱,哈爾濱啤酒330ml*24聽裝27.5元包郵已售2.3萬件,雪花啤酒6瓶的8.9元包郵已售2萬件(這個超市買9瓶的20元合2元多一瓶,他們不到1.5元,還有郵費。)
  • 國內最好的精釀啤酒
    大家在夏日的首選恐怕就是啤酒了,作為夏日的暢銷飲品之一的啤酒有著很多分類的,按照顏色劃分為黑啤酒和黃啤酒,而按照釀造工藝分的話有精釀、原漿等。精釀啤酒是啤酒的一大特色,精釀啤酒常用來區別於大部分常見的工業啤酒(青島、雪花、燕京、百威、喜力、嘉士伯)。
  • 為什麼這些精釀啤酒賣得這麼貴,喝的人還越來越多?漲姿勢了
    今天我們接著說說精釀啤酒裡面的瓶裝款。不知道大家逛超市時有沒有發現,走到酒類產品區時,除了琳琅滿目的紅酒、白酒,啤酒的陣容也越來越強大,從熟知的各種大眾品牌,到好多進口的瓶裝或罐裝啤酒,而且很多都寫著精釀字樣,而且售價還不便宜,330ml的瓶裝款可以賣到二三十塊。
  • 從萌木の村到小島——火山村荔枝精釀啤酒誕生記
    我印象很深,莫老師推薦的理由裡,說它有個啤酒餐廳,裡面賣的啤酒都是自己釀的,還拿了世界冠軍。那時,我還不懂什麼叫農業6次產業化,即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種鄉村振興策略,也不太懂啤酒,根本沒聽說過「精釀啤酒」這個概念,但「世界冠軍」這句話還是吸引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