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新鮮萌發的新茶是永遠的主角
而現在立夏已過,天氣也漸漸變熱,經過了一個冬天的醞釀,臺灣春茶已經到貨了。
春茶一般是指越冬後茶樹萌發的第一批茶芽。
茶園裡每年頭水採收的是「春茶」,時當「立春」之後,「立夏」之前,也就是二月初到五月初之間。
事實上,在「清明」四月初之前,臺灣烏龍茶很少有茶可採,從「立春」、「雨水」到「驚蟄」,就是二月初到三月初之間的茶,被茶農稱為「痟冬春」,就有著時令錯亂的意味。驚蟄之後是「春分」和「清明」。
對中國綠茶產區而言,「明前」和「雨前」的嫩芽,是上選的貢品。而對半發酵的烏龍茶而言,通常要等到清明之後,駐芽形成,對口芽逐漸肥壯,才開始採收春茶。
由於今年冬天天氣溼冷,寒流不斷,而臺灣茶園平均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上。臺灣春茶的採收與冬茶不一樣,是從低海拔茶區開始,這樣的低氣溫導致海拔800米-1000米左右的茶樹生長緩慢,採收期比往年延期了半個月,而中高海拔的採收期也會比往年較晚,而且產量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是這樣的寒流天氣卻帶來了更好的茶品質。茶樹積蓄了一個冬季的營養物質全部用來供給這一片茶芽,因此春茶的內涵物質最為豐富,尤其能夠抗氧化的茶多酚和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含量最為豐富,起到極佳的保健價值,同時也使得春茶的香氣、滋味最為鮮醇。
上帝賦予了臺灣種植高山茶的自然環境,可謂是「得天獨厚"。今年日照充足,降雨量均衡,更是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且由於生長期長,使茶葉蘊含的各種成分更為豐富。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攝氏度的時間持續5天以上,同時正好低於茶園害蟲和病菌的活動溫度,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茶葉的安全。
所以今年臺灣春茶的質量及口感也會非常不錯,同等價位高品質的茶葉的數量也會比往年多一些。
採茶是辛苦的,由於春季天氣多變,雨天無法採收,遇到好天氣怕茶葉長老,就要搶收,一天要在烈日下工作十個小時。
制茶更是技術與體力的結合,醉龍涎的制茶師傅堅持手工制茶,採下茶菁從晾曬到揉制,每個環節全憑經驗手工完成。
▲阿里山茶園(海拔1200公尺~1600公尺)
市面上講究的「正春」茶,尤其針對烏龍而言,產於「清明」、「穀雨」到「立夏」,也就是四月初到五月初之間,是謂「春芽春採」。
第二泡開始拉長衝泡時間,約30s~60s左右,依照茶葉的種類不同以及置入量的多少來控制衝泡時間
應時應節的臺灣春茶內涵物質豐富,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和茶多糖的含量較高,在潤喉清肺、疏肝利膽、祛除內熱的同時,還能解春困夏乏、抗氧化、清除血管垃圾、降糖降脂。因此,久坐辦公室、長期面對電腦的城市人群非常適宜飲用臺灣烏龍茶。
咱們家的烏龍茶部分已經到達大陸啦~
已經陸續上市
想嘗嘗最新鮮的臺灣烏龍茶春茶嗎?
動動您的手指,掃碼並互動,
就有機會獲得春茶試飲裝!
預購好茶請掃下面二維碼(走不一樣的路,但求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