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2020-12-11 央視網

他是來自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高灣村長嶺組的一位農民代表,面對偏僻貧窮的山村現狀,他不退縮、敢創新、真幹事,帶領鄉親成立金寨縣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萬畝荒山變成茶山花海,為村民鋪就一條致富茶路。他不僅自己致富,還讓全村人脫了貧,住上勞模農莊,過上幸福生活。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縣四季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陳先志。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縣四季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陳先志和村民們在一起。(陳先志供圖)

山路蜿蜒盤旋,滿目青翠蔥蘢,空氣溼潤清新,微風溫暖和煦。9月初,來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懸劍山腳下,記者實地感受到的,不僅有美麗的自然景致,還有火熱的鄉村生活。「雲端」直播賣茶葉、發展特色種養殖、引進光伏項目、發展鄉村旅遊、走茶旅融合之路……村民們說,「雖然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我們的日子仍能越過越好!」「我們金寨老區人民在忙的這些事兒,都離不開他的努力。」村民們口中念叨的這個人,便是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縣四季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陳先志。儘管陳先志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獲得的榮譽無數,但村民們更願意把他當作鄰家大叔、父老兄弟。「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由輸血變造血,讓大家一同邁入幸福生活。」站在記者面前的陳先志,短寸頭髮,話語謙遜,笑容敦厚溫暖,讓人心生信賴。作為一名紮根農村幾十年、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全國人大代表,陳先志在產業脫貧方面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領鄉親成立金寨縣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萬畝荒山變成茶山花海,為村民鋪就一條致富茶路。他還努力推動單一產業向多元化產業發展,確保農民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讓山區農民過上幸福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縣四季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陳先志(左一)在田間地頭指導實踐操作,講解茶葉種植技術和經驗。(陳先志供圖)

創辦合作社,黨旗引領致富路

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結合部,山峰連綿不絕,梅響兩大水庫(梅山、響洪甸水庫)鑲嵌其間,土地多是山區或半山區。這裡曾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一片紅色的土地。走進金寨縣四季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的黨建活動室,迎面而來的就是紅色的展板,鑲著黨旗黨徽,鐫刻著「黨旗引領致富路」幾個大字。陳先志說,簡單的幾個字卻凝結著創業的艱辛、領導的關懷和勞動的光榮。因家境貧寒,陳先志15歲輟學務農。艱苦的生活環境練就了他吃苦耐勞的品格和與貧困抗爭的勇氣。上世紀80年代初,當選為村民組長的陳先志帶領群眾苦戰三年,人工修通4.9公裡的山區公路,架設農用電和通信線路。接著又用四年時間修通到戶公路,率先實現「戶戶三通」。1998年,陳先志擔任林場場長。在職9年間,他不僅完成1800畝造林和430畝退耕還林任務,還辦起糧食加工廠、磚瓦廠、石料廠、木工廠、小百貨商店……改變過去靠開荒種糧、砍樹賣柴維持生活的狀況,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將荒山變成「綠色銀行」,發揮了生態效益。看著漫山遍野的野茶,陳先志又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這不正是致富的源泉嗎?在金寨縣桃嶺鄉,因臨近梅山水庫,常年水分充足,有適宜種茶的先天優勢,但長期零星、分散的種植模式,難以形成產業發展氣候,村民也難以受益。「要想發展,就要用好懸劍山的自然資源,在家門口發展好茶產業,讓村民能夠靠山吃山,賺到更多的錢。」2007年9月,在無資金、無人才、無模式的情況下,陳先志和9名種茶大戶合作,以老四季春茶廠為基礎,創辦了金寨縣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四季春茶葉專業合作社,專門從事茶葉種植採摘加工。合作社剛成立,陳先志便建立了黨支部,採取支部聯村、支委聯片、黨員聯戶方式,先後將10名黨員培養成能人大戶,將9名年輕社員發展成黨員,建立黨員示範基地5處。「我的發展的動力從哪裡來?來自於黨的恩情,來自於群眾的信任。」陳先志說。他至今仍清楚地記得,2008年大雪,合作社20多間房屋被壓塌13間,全家人站在風雪中絕望而無助。天剛蒙蒙亮,桃嶺鄉黨委書記步行10多裡,來看望他們一家,並送來了一個紅包和一句話。紅包裡是救急用的3000塊錢,一句話是「有黨委政府在,你要挺住!」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縣四季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陳先志(右二)在給村民講解茶葉種植技術。(陳先志供圖)

轉變經營模式,貧困戶住上勞模農莊

「村民用山場及土地入股,貧困戶除了在合作社務工外,還可以獲得土地流轉租金和收益分紅。」陳先志介紹,合作社快速轉變山區農民傳統經營模式,共流轉荒山9130畝,用機械實施開荒保林,建立梯茶坡林、茶林共生的良種茶園示範基地。通過流轉土地、規模經營、品牌化運作,成功闖出一條資源整合、利益共享的新型發展之路。貧困戶蔡守偉為了照顧家中老人,無法外出務工。陳先志得知後主動找上門,讓蔡守偉在合作社務工。茶葉採摘時蔡守偉在茶葉車間上班,茶閒時就幫助管理合作社茶園,年增收3萬餘元。像蔡守偉這樣在合作社務工的貧困群眾還有很多。合作社也由原來的9戶發展到220戶,並帶動58戶貧困戶發展茶葉生產,2019年底,所有貧困戶都已實現增收脫貧。陳先志介紹,蔡守偉全家現已住進勞模農莊,和其他農戶一樣迎來了嶄新生活。讓農民也能住上小別墅一樣的房子,是陳先志近年來一直努力的目標。合作社為危房戶、貧困戶集中新建勞模農莊,目前已有24戶住進新房,計劃2021年再入住9戶。勞模農莊各種配套設施齊全,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村民吃好住好,條件改善都來自於滿山的茶葉,茶產業讓脫貧攻堅有了抓手!」「合作社就是要通過組織力量來解決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難題,讓農民一天比一天富起來,帶領貧困人口共享發展成果。」陳先志說。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縣四季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陳先志(左一)向參觀者介紹茶園發展情況。(陳先志供圖)

技術培訓,扶起脫貧的精氣神

「要想大家跟你一起幹,得能掙錢,不然講什麼都是空話。真做,真有效,農戶才會加入。只有把合作社經營好了,茶葉賣出價錢了,他們才會主動要求加入。」陳先志說,合作社的成效有目共睹。在多年的研發努力和精心推廣下,合作社註冊的「沐芽」牌產品榮獲中國(安徽)第三、第四屆茶葉博覽會「優質金獎」,第五屆國際茶產業博覽會「優質金獎」,茶葉也變得值錢了。村民爭先恐後積極參與。合作社大力流轉荒山,引導630戶栽種良種茶5000餘畝,新建梯層式茶園,形成近萬畝生態有機茶園。如今,合作社年茶葉產值達480餘萬元。「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養一大批生產技術能手、產業大戶,合作社才能實現良性發展。」陳先志說。為了讓社員掌握茶葉種植技術和茶園管理知識,他在田間地頭指導實踐操作、講解自己的茶園管理技術和經驗,直到社員學懂學會。不僅如此,合作社還邀請金寨縣農委的專家到農村舉辦茶葉種植、茶園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班,採取開展現場培訓、組織社員開展外出學習等方式,引導社員學技術、學技能,努力提升致富本領。至今,合作社聘請專家上門集中授課已30餘場次,開展現場教學與外出培訓50餘場次,累計培訓2000多人次,培養了一支經營、管理專業隊伍,增強了合作社創新發展的能力、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品牌保護觀念。「綠水青山惠民生。我們要抓住機遇,吸引更多的人參與農村產業建設,形成產業合力。」陳先志說。

產業1+1,融合發展增收入

茶產業只是當地脫貧致富的基石。懸劍山離縣城很近,風景優美,每年來這裡感受農家田園生活、觀賞自然風景的遊客很多。特別是聽到一位村民自家產的土雞和雞蛋都不夠賣的消息時,頭腦靈活的陳先志嗅出了商機。他決定以「茶」為媒,創建農家養生小院,打出特色鄉村旅遊品牌讓村民增收。說幹就幹,他帶領合作社社員率先推出摘山珍野果、採新鮮綠茶、品農家土菜、享大山美景的旅遊觀光服務。社員們不僅將自家小院改造成農家樂,還帶動村民積極效仿跟進,每年接待遊客近萬人,為開辦農家樂的村民戶均創收3萬元左右,進一步拓寬了增收渠道。「有了茶葉這個產業,我們脫貧攻堅有了抓手,也有了進一步增收的空間。」陳先志認為,要依託茶葉產業,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多方拓寬群眾增收路徑。為提高茶葉基地綜合效益,陳先志探索出一條「茶林共生、種養結合、產旅互助、農光互補」發展模式,引導貧困群眾在茶園套種油茶、獼猴桃、車釐子等特色經濟作物,利用資源和市場優勢,通過扶持貧困戶開辦農家樂、開設農產品超市、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等方式,助其增收。來到萬畝茶園,記者還看到了排排深藍平板這一新景觀。這是2017年落戶合作社茶葉基地的光伏發電項目,實現農光互補,項目人均年務工收入超萬元。以陳先華為例,他家中共3人,無穩定收入來源。合作社將他家的8畝茶園納入統一管理,指導他套種車釐子4畝,年增收7萬餘元,加上參加光伏項目時的務工收入,2017年已實現穩定脫貧。「疫情之下,我們同樣面臨挑戰與大考」。為了擴大農產品銷路,陳先志開始積極學習電商知識。今年5月5日,陳先志參加了金寨縣開展的「跟著勞模去扶貧,勞模帶貨肯定行」直播助農活動,開啟了「直播帶貨」,為金寨優質農產品代言。當天三個小時直播,直接促成網上銷售金寨農產品11815單,成交額58.4萬元。直播結束兩天時間內,各地客商線下直接訂單120多萬元。「如今,合作社產品已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我們還在微信群幫貧困戶賣雞、賣羊,銷路很好,價格也不低。」陳先志說。產業帶動,脫貧提速。有人種茶制茶,有人養殖土雞、黑毛豬,有人辦農家樂,有人種起了獼猴桃,鄉村發展面貌大變樣……陳先志說,下一步要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戰果,充分利用現有優勢資源,抓住鄉村振興機遇,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更多人共享這一發展成果,過上更好的生活。要讓村民的茶路越走越寬,越走越有勁頭!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國兩會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及中國國際電視臺各外語頻道進行現場直播,綜合頻道、新聞頻道手語同步播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也進行直播,央視網、央視新聞移動網、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作實時報導。   李克強,男,漢族,1955年7月生,安徽定遠人,1974年3月參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聯合國氣候變化馬拉喀什會議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http://photo.cntv.cn/jx/034/index.shtml http://p1.img.cctvpic.com/photoAlbum/page/performance/img/2016/11/7/1478504952739_120.jpg a_2 href
  • 小站鐵警的堅守與擔當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小站鐵警的堅守與擔當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9月03日 14:00 A-A+   央視網消息:在吉林省東南部,有一條蜿蜒於松花江和長白山脈的鐵路線,它的名字叫煙白鐵路。
  • 開學第一課2020完整版視頻直播入口:CCTV 1 央視網直播地址
    節目將於9月1日晚八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正式播出。網絡用戶可通過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學習強國等新媒體平臺觀看。  2020央開學第一課觀看指南  播出時間:2020年9月1日晚20:00  播出頻道: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學習強國  央視網直播地址:
  • CCTV-1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在線電視直播
    溫馨提示:福利在文末,請往下看簡介: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頻道呼號:CCTV-1 綜合)是以新聞為主的綜合類電視頻道,於1987年2月1日開播。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開始試驗播出。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正式更名為中央電視臺。1995年11月30日,正式更名為「新聞·綜合頻道」。 2003年5月1日,由新聞·綜合頻道改為綜合頻道。2009年9月28日,開播高清信號,實現高、標清同播。2011年開播香港版,2016年,頻道(境內版)在澳門落地播出。2017年,香港版(高清版)在香港電臺開播。
  • 2016,總書記與我們在一起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習近平:「一帶一路」建設為重慶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重慶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東部的重要載體,重慶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光明。如今,農家樂的生意越來越好,我打算擴建一棟四層小樓,建立一個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消費中心,真正把農家樂做大做好。我相信在我們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小崗村一定能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村民幸福的美麗新小崗。
  • ...同時發布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服務方案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為積極配合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昨天(18日),長三角金融總部在上海成立,同時發布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服務方案。長三角金融總部的成立將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推動者、創新轉型的實踐者、綠色金融服務的先行者。
  • 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央視網消息:臨近春節了,各種黃金產品又迎來了銷售的高峰期,銀行、金店的貴金屬銷售搶跑賀歲檔,加上近期金價回落,不少投資者和收藏者都已經準備好入手了
  • 西藏非凡60年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西藏非凡60年 原標題: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段芝璞 薛文獻 王沁鷗克松社區村民央金(左)和歌手合唱《我和我的祖國》(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因為想「過上像人一樣的生活」,早在1957年的春天,單增群培就曾主動去尋找「金珠瑪米」——解放軍。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央視網消息:「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近日,央視原創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登陸螢屏後收視火爆,「圈粉」無數,掀起了一陣詩詞古韻之風。 文/央視新聞綜合圖/視覺中國、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央視新聞]飛天利劍MV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央視新聞]飛天利劍MV
  • 鐵路軍代表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 火車便當——臺灣的另類奇蹟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臺鐵便當走傳統風  每到飯點,臺北車站的臺鐵便當本鋪就大排長龍,除了往來各處的旅客購買,有很多人是專門來買著名的臺鐵便當的。  臺鐵便當之所以讓人追捧,原因很簡單,就是美味可口、經濟實惠。依質量和價格分為6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2元左右)、80元新臺幣、100元新臺幣到150元新臺幣四種。
  • 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_經濟頻道_央視網(cctv...
    8月25日到9月3日每晚21:10會在央視財經頻道與大家見面,節目播出的同時我們還邀請到了網際網路專家、知名主持人和網際網路界名人和觀眾網友邊聊邊看,大家可以通過「央視財經」的微博、微信和嘉賓進行交流,央視網也會進行同步直播。  今天晚上9點10分將播出第十集《眺望》。在時代開啟的黎明,人類未知的遠遠大於已知。本集基於今天的科技試驗和技術展望,眺望網際網路時代可能的未來。
  • 時光裡的天壇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他們將這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歸結為神明的存在,從而產生了原始崇拜。祭天由此誕生。人們建造神殿、祭壇等進行祭天儀式,並通過祭祀的形式祈求神明給予恩澤和寬恕,賜福於世間。  中國古代自然經濟社會「以農為本」的思想,為祭天提供了理念基礎。同時,古代中國帝王為宣揚「君權神授」的觀念,使祭天成為維護皇權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在中國的漫漫歷史長河中,祭天的禮儀制度也在不斷演變。
  • 殷墟考古與甲骨學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小屯南地甲骨內容也相當豐富,為研究商代的歷史和甲骨文增添了一批很寶貴的資料,對卜辭的分期斷代也有很重要的意義。這批甲骨都是科學發掘出土,有可靠的地層關係,解決了卜辭分期中過去沒有解決的一些問題。  第三次甲骨文重要發現,則是我親自參加和主持的。
  • 激情起航新時代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以漢字為結構的立體化舞臺,歡快悠揚的歌聲與旋律,意韻深遠的背景畫面與各類節目的完美融合,烘託出喜氣洋洋、歡樂吉祥的全民大聯歡主題。新穎多樣的節目形式,經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們的精彩演繹,表達了中華兒女起航新時代、譜寫新篇章的昂揚鬥志,瞬間點燃觀眾激情,將熱烈喜慶的節日氛圍和激動人心的新春景象推向高潮。
  • 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候選家庭公示啟事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公示日期為11月7日至11月13日。公示消息和候選家庭公示材料在《人民日報》及中國精神文明網、人民網、新華網、中國軍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央廣網、央視網、中工網、中國青年網、中國婦女網刊登。  歡迎社會各界參與監督評議,如有意見建議,請於11月13日前向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評選表彰工作辦公室反映。
  • 踐行工匠精神 鑄造機務鐵軍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踐行工匠精神 鑄造機務鐵軍 ——記東航機務在首屆中國民航機務維修崗位職業技能大賽創造輝煌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11月21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東航機務三支代表隊的九名選手,從全國
  • CCTV.com-農業頻道-致富經
    胡灘村村民 胡慎諾:「發展銀杏有點太荒唐似的,咱不如搭個大棚,種個黃瓜,多來錢,一到春天,天天摘,天天收錢,這個你種下去,還不知哪年哪月有收益。」   鐵富鎮鎮幹部 胡保振:「這個樹生長期很長,慢,叫公孫樹,老爹栽樹,孫子才能用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