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富鎮的子孫樹(2004.12.7)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08日 14:56
這裡是江蘇省邳州市鐵富鎮的一個銀杏葉採摘園,今年這個鎮的農民靠著這些小小的樹葉每畝地的收入可達3000多元
宋莊村村民 宋宜良:「現在種了16畝,我賣葉子,去年就賣了3萬多元。去年價格在1.20元1斤,今年行情好,一個月前賣2元多錢1斤,現在賣1.6至1.7元1斤.。」
與現在農民的這種滿心歡喜相比,在1991年,當地許多農民並不願意種植銀杏,農民胡慎諾就曾極力反對。.
胡灘村村民 胡慎諾:「發展銀杏有點太荒唐似的,咱不如搭個大棚,種個黃瓜,多來錢,一到春天,天天摘,天天收錢,這個你種下去,還不知哪年哪月有收益。」
鐵富鎮鎮幹部 胡保振:「這個樹生長期很長,慢,叫公孫樹,老爹栽樹,孫子才能用上錢。」
銀杏是經歷過冰川時期而存活在地球上的古老植物,在野生狀態下,從成苗到掛果要長達20年的時間,在邳州至今仍存活著上萬棵百年以上樹齡的銀杏樹。上世紀六十年代,法國的益普生在銀杏葉中提取出一種被稱為銀杏銅的有效成分
邳州市銀杏研究所 所長 錢炳炎:「銀杏酮作為藥用,第二個是保健,可以降血壓,降血脂,溶解血栓,對心腦血管病都行。」
由於銀杏酮在防治人類健康殺手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特殊功效,在國際市場其價格最高時曾高達450萬元一噸。樊延生了解這一信息後,決定在鐵富鎮引導農民種植銀杏。但由於銀杏生長緩慢,許多人擔心短期內難以受益,拒絕種植。這時邳州市銀杏研究所的一些研究,解決了這個難題。
邳州市銀杏研究所 所長 錢炳炎:「一年平均長了1公分,山區一年只長0.1公分,有的好的0.2公分,因為以前沒人管,認為它生長很慢,現在看來這個銀杏樹長得很快,你看,10年,這個樹長多高了,多粗了。」
邳州市銀杏研究所 所長 錢炳炎:「結果樹不能採葉,因為樹大了,光合作用差了,上面的樹幹,曬到太陽的葉子質量好,下面曬不到太陽的葉子,光合作用下降。1米高到2米高的苗子,太陽曬下來,光合作用好,所以它的有效成分高。」
銀杏樹的生長速度得到解決,而且樹苗越小銀杏葉中銀杏酮的含量越高,由於銀杏葉當年就可採摘,農民很快就獲得了收益,鎮裡的銀杏基地也很快建立起來。
銀杏加工企業董事長 樊延生:「栽下去第一年就可以採葉,第二年從這兒剪下來以後,它長出來七八根枝條,長出的葉子含量最高。像這樣的樹,有效含量就低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銀杏葉作為天然植物製劑,在心腦血管病治療方面的特殊功效已被歐美等國廣泛認同,當時全球銀杏製品的年銷售額達已達40億美圓,美國對這類產品的需求年增長率更是高達20%。銀杏葉提取物銀杏酮作為一種原料,供不應求。1992年,鐵富鎮很快建起了三家銀杏酮加工企業。
銀杏加工企業副經理 呂長慶:「定單就是當時就可以和你籤訂,馬上就把信用證給你打過來,他們就能做到這個程度,一般老外做生意是很謹慎的,他一看到這個資源狀況以後,他不吃,肯定別人就吃了。」
銀杏加工企業董事長 樊延生:「每一噸的效益,可以在280萬元人民幣,純效益,當年就實現效益將近800多萬元。」
高額的利潤帶動了銀杏葉價格的上升,鎮裡銀杏的種植面積很快擴大到4萬畝,而在整個邳州市則達到15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銀杏種植基地之一。
胡灘村村民 胡慎諾:「幹葉賣到5至7元錢1斤,在1993年、1994年、1995年的時候,最高時賣7元1斤。」
然而此時,一場危機已經來臨。
宋莊村村民 宋宜良:「 有的把樹挖了,挖掉再改種其他作物,那裡有人採呀,遍地都掉的葉子。葉子不值錢,哪裡會有人採。」
由於連續幾年銀杏酮價格的持續走高,造成全國性的盲目跟進,一哄而上。1998年,國內銀杏種植面積達300萬畝,銀杏酮產量佔到了國際市場的70%,產量遠遠超過了國際市場需求。。
邳州市銀杏研究所 所長 錢炳炎:「美國一年最大需求量是100噸,國內能生產到300噸到400噸,300噸以上,還有200噸多,國內只用到20至30噸。」
單純的資源出口最終導致了銀杏酮價格的一落千丈。僅在邳州市9家銀杏酮生產企業中就有6家倒閉。而且這時一些農民也開始找到鎮裡。
胡灘村村民 胡慎諾:「這回葉子拉到你鄉政府大院去,你給找銷路,你給賣。」
銀杏加工企業董事長 樊延生:「深層次的影響到原材料。每產1斤銀杏葉,它的自身成本價值在1元錢1斤左右,到1998年以後,收購的葉子是幾角錢1斤。」
就在一些村民把樹挖掉的時候,一位叫汪世元的村民卻在村裡收購別人不要的樹苗。
記者:「貨都是你的嗎?」
宋莊村村民汪世元:「都是我的,都是賣到北京、上海、南京、浙江這一帶。」
宋莊村村民 宋宜良:「因為搞城市綠化,在低谷時,葉子不值錢,苗子還是很值錢。」
原來,隨著一些城市綠化的進行,銀杏樹因其特殊的淨化空氣的作用,被不少地方選為綠化的首選樹種。
宋莊村 村民汪世元:「那時的行情,像這樣的樹200多元1棵,一年要銷售10萬多棵。」
由於樹苗的熱銷,鎮裡的4萬畝銀杏林得以保全。在往來購買苗木的人中,許多人對鎮裡的那些古樹十分感興趣,這讓他們意識到身邊的獨有資源。2002年樊延生投資600萬元,建起了一個銀杏博覽園
遊客:「增加了知識」
遊客:「我們那兒旅遊景點不是別特多,聽說這個地方有一個萬畝銀杏園,所以我們想過來看一看到底什麼樣。」
銀杏加工企業董事長 樊延生:「像這種100年以上的樹,在我們這個地區大約有3萬多株,這是一個很了不得的一種資源。銀杏樹又稱活化石,我們利用這一資源,加上我們近10多年開發的15萬畝銀杏林,加快旅遊產業的開發。」
隨著遊客的增多,他們發現不少遊客對銀杏的保健作用懷有濃厚的興趣。
遊客:「白果,它結的果子泡水喝,降壓。」
遊客:「都吃,喝茶,吃很好,加糖,加上澱粉一弄,吃很好。」
這種自發的保健方式,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身邊就存在一個潛在的、龐大的銀杏消費群。這時,全球銀杏製品每年的銷售額已經高達70億美元,國外銀杏的開發已經延伸到食品、保健、醫藥、化妝品、生物農藥五大領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種植保存下來的銀杏林,如今成了他們發展銀杏產業的最大的優勢。
銀杏加工企業副經理 呂長慶:「醫藥、保健品、食品都在原來的原材料基礎上深加工,都有很大的利潤空間、附加值,其實老外拿咱們原材料加工,他賺的錢高於我們30倍,所以我們為什麼不自己開發呢。」
銀杏加工企業董事長 樊延生:「我們現在開發的有銀杏營養精粉、銀杏營養粉、銀杏口服液和銀杏乾鮮果,在這幾個方面已經開發四個產品,它在中老年和女性消費領域市場特別寬廣。」
目前,在邳州市銀杏生產加工企業已經發展到20家,生產出20多種產品,年產值達到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