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剛發布的《東莞市交通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透露了東莞今後10年的交通發展藍圖。
根據規劃,東莞將積極建設東莞地區鐵路樞紐,優先建設具有始發功能、靠近中心城區的高鐵樞紐,建成深莞一體化國家綜合交通樞紐。
圖源:東莞交通
《白皮書》還披露,東莞將協同廣深港謀劃廣深第二高鐵、廣深磁浮高速等戰略性大通道,並加快贛深、深茂高鐵建設,融入國家鐵路網。
不僅如此,今年3月11日,市政府「一號文」便提出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並於同日,總投資20億,共15個交通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據了解,莞番高速公路二期項目計劃於2021年年底前建成通車、贛深鐵路東莞南站(塘廈站)周邊最新規劃招標、地鐵1號線全線24個車站(含已完成的鴻福路站)已有20個車站進場施工......
自品質交通千日行動開展以來,近期,東莞不少項目建設迎來了新的動態,東莞交通建設已然進入快車道。
東莞軌道交通
東莞軌道交通是指服務於中國廣東省東莞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包括東莞地鐵系統、單軌系統等。其第一條線路於2016年5月27日正式開通運營,使東莞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第27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據2017年8月東莞軌道交通官網信息顯示,東莞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有1條,即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該線覆蓋7個鎮區,運營裡程37.8千米,共設車站15座,採用地鐵系統。
據2017年8月東莞軌道交通官網信息顯示,東莞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共有3段,包括1號線一期工程、2號線三期工程和3號線一期工程,全長126.9千米。到2020年,東莞軌道交通將形成6條運營線路,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307.8千米,共設置車站84座,其中城市軌道間換乘樞紐車站8座,途經32個鎮區。
2017年5月27日運營滿一周年,東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截至5月20日,地鐵2號線安全平穩運行了359天,一共運送了3521萬人次的乘客,平均每天的客運量達9.8萬人次。
東莞軌道交通運營情況
運營線路名稱 :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
站點設置:虎門火車站、展覽中心、珊美、寮廈、陳屋、蛤地、西平、鴻福路、旗峰公園、東城、天寶、下橋、榴花公園、茶山、東莞火車站
標識色:大紅色
裡程(千米):37.8千米
車站(座):15座
編組:6節B型
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運行時間
截至2017年9月,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運行時間為周一至周四06:30-22:30,周五、雙休日、節假日06:30-23:00。正常工作日周一至周四的運行時間表,如下:
車站 往東莞火車站(首班車) 往虎門火車站(首班車) 往東莞火車站(尾班車) 往虎門火車站(尾班車)
虎門火車站 06:30 —— 22:30 ——
展覽中心 06:34 06:38 22:34 23:08
珊美 06:37 06:35 22:37 23:05
寮廈 06:39 06:32 22:39 23:02
陳屋 06:33 06:37 22:42 22:59
蛤地 06:37 06:33 22:46 22:55
西平 06:40 06:30 22:49 22:52
鴻福路 06:33 06:36 22:53 22:49
旗峰公園 06:35 06:34 22:55 22:46
東城 06:38 06:31 22:57 22:44
天寶 06:41 06:37 23:00 22:41
下橋 06:44 06:35 23:03 22:39
榴花公園 06:47 06:31 23:06 22:35
茶山 06:41 06:32 23:10 22:32
東莞火車站 —— 06:30 —— 22:30
東莞軌道交通建設規劃
東莞軌道交通在建線路
東莞軌道交通建設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工程和東莞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全長126.9公裡。到2019年,形成3條運營線路、總長164.6公裡的軌道交通網絡。
線路名稱 起止站點 標識色 車站(座) 裡程(千米) 開工時間 預計開通
1號線一期 望洪站-黃江中心站 藍色 24 58 2013年 2020年
2號線三期 虎門火車站-長安新區站 大紅色 7 16.4 2014年 2021年
3號線一期 東莞東站-長安新區南站 橘黃色 20 55.9 2015年 2025年
東莞軌道交通擬建線路
為加快實現東莞與廣州、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的銜接,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引入贛深高鐵東莞南站的迫切需要,東莞市對第二輪建設規劃(2013~2019年)及線網規划進行調整。東莞軌道交通擬建線路項目共10條(段),線路總長204.06千米,設站65座。各項目分別為:1號線一期、2號線三期、3號線一期、1號線二期、1號線三期、1號線支線、2號線三期延伸線、3號線支線、5號線和待定的深圳10號線東延線(東莞段)。
線路名稱 起止站點 標識色 車站(座) 裡程(千米 ) 銜接路線
1號線二期 望洪城際站-莞穗邊界 藍色 2 11.26 廣州地鐵5號線
1號線三期 黃江中心站-莞深邊界 藍色 1 3.1 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
1號線支線 富民南路站-塘廈南站 藍色 9 31 ——-
2號線三期 延伸長安新區站-莞深邊界 大紅色 1 2 深圳地鐵20號線
5號線線路 松山湖北站-莞深邊界 ——- 5 17.9 深圳地鐵13號線
3號線支線 長安汽車站-莞深邊界 橘黃色 1 1.4 深圳地鐵11號線
深圳10號線東延線(東莞段)東莞鳳崗站-深圳龍崗站 ——- 3 7.1 ——-
東莞軌道交通總體規劃
在《東莞市軌道建設規劃》中城市軌道1號線、2號線、3號線的線位方案,優化調整4號線線位,增加4號線支線,銜接深圳城市軌道4號線,遠期預留增加5號線、6號線。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307.8公裡,共設置車站84座,其中城市軌道間換乘樞紐車站8座,途經32個鎮區。
東莞軌道交通線路名稱描述
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以麻湧西站為起點,途經廣麻公路、望沙路、水鄉大道、萬江大道、鴻福路、八一路、莞長路(G107)、建設路、新城大道、松佛路、富民大道、公常路至黃江南站。
概述:1號線是一條西北—東南方向的直徑線,全長72.4公裡,設站27座,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5座。
功能定位:對外與廣、深城市軌道網銜接,促進東莞與廣州、深圳的區域合作。對內連接西北組團、中心組團和東南組團,加強了各組團與中心城區以及沿線各鎮區之間的交通聯繫。
線路走向:自廣州5號線與東江交匯處起點,途經潤豐路、中心大道、東環路、水鄉大道、西部幹道、萬江大道、鴻福路、八一路、莞長路(G107)、建設路、新城大道、松佛路、富民大道、公常路,至莞深邊界。
途經城鎮:麻湧、望牛墩、洪梅、道滘、萬江、南城、東城、大嶺山、松山湖、大朗和黃江11個鎮區。
與區域交通樞紐銜接:1號線與穗莞深城際線在望洪站形成銜接換乘,與莞惠城際線在東城南站形成銜接換乘。
與周邊城市軌道網銜接:東莞市軌道交通1號線西端與廣州市軌道交通5號線銜接,東莞市軌道交通1號線延伸至廣州市軌道交通5號線黃埔客運港站;東莞市軌道交通1號線南端與深圳市軌道交通6號線支線銜接,東莞市軌道交通1號線延伸至深圳市軌道交通6號線支線中山大學站。
優化調整重點:在原規劃線路方案的基礎上,調整了部分線路的敷設方式和西部局部線路的線路走向,完善了與穗深兩市軌道交通線網銜接方案,增設了同沙公園、市民廣場和富民南路3座車站。
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北起東莞火車站,向西途經莞龍路、東城中路、東莞大道、莞太路、連升路止於長安新區東站。
概述:2號線是一條由北部—西南方向的切線,全長56.2公裡,設站23座,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2座。
功能定位:對外與珠三角區域軌道交通樞紐銜接,支持東莞與廣州、深圳和香港的區域合作。對內串聯西部城鎮密集帶,加強城區與厚街、虎門、長安之間的聯繫,為沿線城鎮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
途經城鎮:石龍、茶山、東城、南城、厚街、虎門和長安7個鎮區。
線路走向:北起東莞火車站,向西途經莞龍路、東城中路、東莞大道、莞太路、連升路,至莞深邊界。
與區域交通樞紐銜接:2號線與廣深鐵路在東莞火車站形成銜接換乘,與莞惠城際線的西平西站(新城中心站)銜接,與穗莞深城際線、廣深港客運專線在虎門火車站形成銜接,與中虎龍城際線、深茂鐵路在虎門南站形成銜接。
與周邊城市軌道網銜接:東莞市軌道交通2號線南端與深圳市軌道交通20號線銜接,深圳市軌道交通20號線延伸至長安新區站。
優化調整重點:在原規劃線路方案的基礎上,調整了虎門南站段線路走向,完善了與深圳市軌道交通20號線的銜接方案。
東莞軌道交通3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3號線西南起於長安新區南站,途經新沙西路、靖海中路、S358、新城大道、常平北環路、口岸大道、常東路、大東路、東平大道,止於企石博夏站。
概述:3號線是一條西南-東北部的切線,全長70.3公裡,設站25座,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4座。
功能定位:對外通過區域軌道交通樞紐常平火車站、東莞東站溝通與外界的聯繫。對內連接西南組團、中心組團和東北組團,加強了各組團與中心城區、松山湖以及沿線各鎮區之間的交通聯繫。
途經城鎮:長安、大嶺山、松山湖、寮步、大朗、東坑、常平、橋頭和企石9個鎮區。
線路走向:西南起於長安新區南站,經規劃環灣大道,濱海灣大道、靖海中路、S358、莞長路(G107)、新城大道、常平北環路、口岸大道、常東路、大東路、東平大道,止於企石博廈站。
與區域交通樞紐銜接:3號線與穗莞深城際線在長安金沙站形成銜接,與莞惠城際線在松山湖北站和東莞東站形成銜接,與廣深鐵路在常平站形成銜接,與京九鐵路在東莞東站形成銜接。
與周邊城市軌道網銜接:東莞市軌道交通3號線在企石博廈站預留與惠州市軌道交通線網的銜接條件。
優化調整重點:在原規劃線路方案的基礎上,優化了長安新區南站至長安新區北站段線路走向,線路裡程增加;調整了部分線路的敷設方式,增設金多港站1座車站。
東莞軌道交通4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4號線線路始於1號線黃江中心站,經清龍路、塘龍路、清塘路、清鳳路、鹿湖路、東風路,止於清溪東站。5號線:北起於石龍站,向南途經龍升路、月湖路、東園大道、企石環城大道、振華路、東山大道、20號公路,止於謝崗站。
概述:4號線是一條位於東南部東西方向的切線,全長30.2公裡,設站11座,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2座。
功能定位:促進塘廈片區與其他片區之間的交通聯繫,增加城市凝聚力;以軌道交通引導具有後發優勢城鎮的快速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途經城鎮:黃江、塘廈和清溪3個鎮區。
線路走向:線路始於1號線黃江中心站,經清龍路、塘龍路、江源路、塘清路、清鳳大道、鹿鳴路、育才路、鐵松路、東風路,經過清溪東站後,至莞惠邊界,與惠州市城市軌道交通4號線銜接。
與周邊城市軌道網銜接:東莞市軌道交通4號線西端與惠州市軌道交通4號線銜接,暫定惠州市軌道交通4號線延伸至東莞市軌道交通4號線清溪東站。
優化調整重點:在原規劃線路方案的基礎上,調整了東部線路走向,並與惠州市軌道交通4號線形成銜接;增加1座車站。
東莞軌道交通5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5號線北起於石龍站,向南途經龍升路、月湖路、東園大道、企石環城大道、振華路、東山大道、20號公路,止於謝崗站。
概述:5號線是一條位於東莞市域中部的加密線,全長16.3km,設站5座,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2座。
功能定位:對外通過與深圳13號線對接,支持東莞與深圳、香港的區域合作。對內改善松山湖、大朗鎮的交通可達性,提升松山湖的整體地位。
途經城鎮:松山湖、大朗2個鎮區。
線路走向:線路起於1號線松山湖北站,途經新城路、工業南路、松佛路、富通路、福進西路、美景中路、美景西路,至莞深邊界,與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13號線銜接
。
與區域交通樞紐銜接:5號線與莞惠城際線在松山湖北站形成銜接。
與周邊城市軌道網銜接:東莞市軌道交通5號線南端與深圳市軌道交通13號線銜接,暫定東莞市軌道交通5號線延伸至深圳市軌道交通13號線公明北站。
東莞軌道交通6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6號線北起於石排北站,經長青南路、德政中路、莞長路(G107)、新城大道、西環路、創業路、樟木頭大道、香芒路、聚富路、清鳳路、東深路、止於鳳崗南站。
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支線:
概述:1號線支線是一條位於東南組團的加密線,全長32.4公裡,設站9座,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2座。
功能定位:對外通過區域軌道交通樞紐東莞南站樞紐與贛深高鐵換乘,加強中心區、東南組團與贛深高鐵沿線地區的聯繫,通過與深圳22號線對接,進一步增強東莞與深圳、香港的交通聯繫。對內增強黃江、大朗、樟木頭、塘廈沿線鎮區的交通聯繫,促進東南組團的整體發展。
途經城鎮:黃江、大朗、樟木頭、塘廈4個鎮區。
線路走向:線路起於1號線富民南路站(新增),途經大源路、西進路、東進路、南城路、樟木頭大道、塘安路、沙湖大道南,至莞深邊界,與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22號線銜接。
與區域交通樞紐銜接:1號線支線與廣深鐵路在樟木頭火車站形成銜接,與贛深高鐵在東莞南站形成銜接。
與周邊城市軌道網銜接:東莞市軌道交通1號線支線南端與深圳市軌道交通22號線銜接,暫定深圳市軌道交通22號線延伸至東莞市軌道交通1號線支線塘廈南站。
東莞軌道交通3號線支線:
概述:3號線支線是一條東莞3號線與深圳11號線之間的連接線,全長1.4公裡,設站1座,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1座。
功能定位:通過將東莞3號線與深圳11號線有效對接,進一步增強東莞,尤其是虎門、長安鎮區與深圳、香港的交通聯繫。
途經城鎮:長安1個鎮區。
線路走向:線路起於3號線長安汽車站,途經振安東路,至莞深邊界,與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11號線銜接。
與周邊城市軌道網銜接:東莞市軌道交通3號線在長安鎮與深圳市軌道交通11號線銜接,深圳市軌道交通11號線延伸至長安汽車站,東莞境內段暫命名為軌道交通3號線支線。
深圳10號線東延線
概述:深圳10號線東延線是深圳10號線東延貫穿東莞鳳崗鎮南部的跨區域加密線路,全長7.1km,設站3座,暫未能與東莞市域其他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形成換乘。
功能定位:對內用以提升鳳崗鎮南部的交通可達性,改善市民出行條件。對外加強東莞與深圳區域合作。
途經城鎮:鳳崗鎮1個鎮區。
線路走向:線路起點位於莞深邊界(深圳與鳳崗西邊界),途經龍平路和龍平西路,至莞深邊界(深圳與鳳崗東邊界),與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10號線銜接。
與周邊城市軌道網銜接:深圳10號線東延線與深圳10號線在平湖站形成銜接換乘。
東莞將形成12條軌道交通線路!
《東莞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2035)》成果,共規劃軌道線路17條。
由市域快線和軌道普線兩個層次構成
到遠期2035年,東莞規劃形成,4條城市軌道快線(224公裡),8條城市軌道通勤普線(242公裡),深圳延伸線路在東莞境內線路1段(7公裡),規劃總裡程473公裡。
▲遠期2035年軌道網絡方案圖
註:以上表格中,長度單位均為公裡
到遠景2050年,規劃形成,4條城市軌道快線(263公裡),13條城市軌道通勤普線(386公裡),深圳延伸線路在東莞境內線路2段(19公裡),規劃總裡程668公裡。
▲遠景2050年軌道網絡方案圖
註:以上表格中,長度單位均為公裡
0 1關注點一:與上一版規劃相比有哪些變化呢?
上一版軌道交通網絡規劃,共4條市域快線(1號線至4號線),總長約218km
本次規劃在上一版規劃的基礎上
調整如下
▼
保留線路:1號、2號線、3號線(濱海灣-東莞東);
調整線路:原4號線(快線調為普線)、原3號線(東莞東站以北段線位局部調整,並調整為遠景年線路);
新增軌道快線:1號線(黃江-塘廈段)、4號線(石龍-黃江段);
新增軌道普線:5、6、7、7支、8、9、10、12、16號線。
▲與上一版軌道交通網絡規劃方案對比圖
0 2 關注點二,中心城區規劃,新增通勤普線4條
▼
值得注意的是,在增加的8條通勤普線中,中心城區規劃新增通勤普線4條,總長112km,詳細如下:
·6號線,承擔南北向公交骨幹,串聯行政、南城商務中心與莞城、高埗、總部基地、蛤地及水濂山片區;7號線承擔東西向公交骨幹,串聯世博商圈、行政中心、莞太路商圈、寮步中心、松山湖;
·7號線支線串聯萬江新城、萬江老城和莞城中心區;
·8號線串聯萬江新城、華南Mall、龍灣、南城商務中心、旗峰南、籃球館、寮步高鐵站;
·12號線串聯石碣新城、下橋、東城居住區、西平居住區、總部基地和天安數碼城。松山湖片區和濱海灣片區分別規劃新增通勤普線2條和1條。
部分線路站點如下
·3號線規劃站點(規劃到2035年,東莞東站——濱海灣新區):東莞東、常平、常平北、常平北環路、東坑南、中興大道、松山湖北、松山湖、松山湖大學城、金多港、松山湖企業總部、海悅花園、蓮花廣場(比選方案:長安汽車總站)、長安烏沙村、長安金沙、長安建安路、交椅灣東、交椅灣、環灣大道、交椅灣南。
·4號線規劃站點(規劃到2035年,常平——黃江):常平北、常平、黃江鎮府、黃江北、黃牛埔、黃江中心、黃江南。
東莞軌道交通票務指南
東莞軌道交通車票價格
截至2017年9月,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票價按照裡程分段計價,票價最低2元最高8元。具體為起步價2元,可乘坐4公裡;超過4公裡的,4至12公裡範圍內,每遞增4公裡增加1元;12至24公裡範圍內的,每遞增6公裡增加1元;超過24公裡的,每遞增8公裡增加1元。
車票價格
換乘站點
車站 換乘線路A 換乘線路B
東城站 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7號線
鴻福路站 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
松山湖站 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3號線
黃江中心站 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4號線
東山大道站 東莞軌道交通3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5號線
東莞軌道交通文化特色
東莞軌道交通軌道標識
東莞軌道交通
東莞軌道交通標誌取「莞」首寫字母G,設計成簡潔明快的造型,直觀突出了城市快速軌道交通作為現代化交通運行工具的行業特徵。
標誌尾部線條部門,在視覺感官上形成有遠而近快速而來的感覺,標誌左下部分既是軌道,又是一隻伸出的關愛之手,旨在突出軌道交通安全舒適、方便快捷特點。
標誌採用墨綠到淺綠漸變效果,視覺衝擊力強,綠色是東莞綠色園林城市,科技環保城市的寫照,也是希望及美好遐想的象徵。
「DGRT」英文簡稱,似一扇一扇窗口,說明軌道交通是東莞現代化城市發展的一扇窗口,也是展示東莞文明,現代科技進步的一扇窗口。
東莞軌道交通價值意義
東莞軌道交通開通後,對於部分人的出行方式,也是會有改變的,比如說原來坐公交車的朋友或會轉坐地鐵,畢竟地鐵更快,能幫他們節省不少時間。但是對於私家車車主們來說,影響甚微。
東莞軌道交通開通以來,較高的通勤效率,除了讓市民的出行更方便之外,也讓地鐵沿線的鎮街加速融入市區,市民買房也不再局限於單位附近,新的生活圈得以形成。在軌道交通的熱門站點,已經有不少開發商扎堆進駐,願意以時間換空間的購房者大有人在。便利的軌道交通,正在改變東莞的居住格局。
東莞(廣東省地級市之一)
東莞是廣東省地級市之一、也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珠江三角洲東岸中心城市。截至2020年8月,東莞全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總面積24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9.22萬人,城鎮人口763.86萬人,城鎮化率91.02%,常住外來人口達415.86萬人,是中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
東莞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西北接廣州市,南接深圳市,東北接惠州市,推進與廣州的港口以及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 ,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一 ,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 、為「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是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 ,2019年東莞市全年GDP達9482.5億元,屬於新一線城市。
東莞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 ,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和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東莞有港澳同胞約120萬人,海外華僑約30萬人,是著名的華僑之鄉、粵劇之鄉 ,曾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籃球城市 等稱號。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布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東莞排名第3。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