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約翰·伍重是一位建築師。他紮根於歷史,觸角遍及馬亞、中國、日本、伊斯蘭的文化,以及其他很多的背景,包括他自己的斯坎德納亞人的遺傳。他把那些古代的傳統與自己和諧的修養相結合,形成了一種藝術化的建築感覺,以及和場所狀況相聯繫的有機建築的自然本能。
他總是領先於他的時代,當之無愧的成為將過去的這個世紀和永恆不朽的建築物塑造在一起的少數幾個現代主義者之一。
—— 普立茲獎的評語
約翰伍重(JornUtzon)
1918-2008
約翰·伍重(JornUtzon)伍重出生於1918年出生於丹麥的哥本哈根,曾經是一名優秀的水手。他的童年在阿爾堡中學於1937年完成,他就讀於哥本哈根藝術學院。直到18歲,他還考慮去當一名海軍的軍官。1942年畢業於一個高等藝術專科學校。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逃往瑞典,在那裡的建築工作室當小職員。後來去了芬蘭,與阿爾瓦·阿爾託一起工作。在緊接著的十年時間裡,他遊歷了很多地方,中國,日本,墨西哥,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等。澳大利亞成為影響他一生的主要因素。1957年它在國際競爭中獲勝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的設計。
1937年就讀於丹麥皇家藝術學院;
1942年取得學位後到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事務所工作;
1946年赴荷蘭赫爾辛基的阿爾瓦·阿爾託事務所工作了幾個月,受到了阿爾託建築的有機方法和對自然環境的感受的深刻影響;
1947年到1949年他旅行了歐洲,北非及美國等地,為他的創作積累了豐厚的素養;
1949年訪問了著名建建築師賴特,他從賴特的作品以及古代瑪雅人和阿茲臺克人建築中又受到了強烈感染,他也很欽慕密斯.凡.德羅;
1950年回到哥本哈根創辦了自己的事務所。伍重到世界各地廣泛遊歷,曾到過墨西哥、摩洛哥、印度、尼泊爾、日本以及中國等地;
1955年,他在北京訪問了梁思成先生。這些經歷和工作經驗使他形成了對建築藝術和建築技巧的不倦的追求精神,這也是雪梨歌劇院創作之源和一大背景。
伍重是第三代建築師的代表人物,他主張建築必須具有地方意義。
作品欣賞
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座落地點:澳大利亞雪梨市貝尼朗岬角 建成時間:1973年
雪梨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
歌劇院座落在雪梨港灣,三面臨水,環境開闊,以特色的建築設計聞名於世,它的外形像三個三角形翹首於河邊,屋頂是白色的形狀猶如貝殼,因而有「翹首遐觀的恬靜修女」之美稱。
據伍重晚年時說,他當年的創意其實是來源於橙子,正是那些剝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啟發了他。而這一創意來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雪梨歌劇院前,供遊人們觀賞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偉大構想。
歌劇院的曲折建築史
約恩·伍重在向雪梨歌劇院設計評委會遞交設計草圖時年僅30出頭,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建築師,只設計過一些住宅。直到最後一刻,他的設計圖紙才被一位評委從紙堆中揀出來,並脫穎而出。
雪梨歌劇院在1959年3月開始動工。但是由於造型奇特,建築工程極為困難,再加上伍重極力追求完美,歌劇院的建築經費不斷攀升,而預定完工日期也一拖再拖。這時許多人開始對伍重的設計產生懷疑,伍重和雪梨所在的新南威爾斯州州政府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嚴重。1966年,由於在費用和內部裝飾上的一些爭議,伍重一怒之下丟下尚未完工的內部設計工作離開了澳大利亞,並一去不返。直到離開人世,設計師再沒有親眼見過自己設計的雪梨歌劇院。
這時歌劇院的三期建築工程只完成了第二期。由於第三期的設計已經完成,州政府向伍重買下了第三期工程的設計圖,並且另外指派了一組建築師,接手伍重未完成的任務,才最終完成了雪梨歌劇院的建築工作。
2003年,約恩·伍重憑藉雪梨歌劇院的設計獲得了普裡茨克爾建築獎。評委會一致認為,雪梨歌劇院是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設計師天才般的設計理念使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得以完美實現。
巴格斯韋德教堂 Bagsvard Church
座落地點:丹麥,哥本哈根 設計完工:1974~1976
巴格斯韋德教堂位於哥本哈根北郊,是建築師伍重的作品,被認為是「中國式的教堂」。設計的路德教堂其實就是某天海灘漫步時的靈感乍現之作,這靈感來自浮動的雲彩和日光。
1977年落成的巴格斯韋德教堂,是伍重建築生涯的又一個裡程碑。該建築從整體的格局到建築的細部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影響。
首先,建築在整體布局上所採用的中軸對稱,並沿縱向布置多重院落空問的布置方式與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布局十分相似;其次,在該建築階梯狀的外立面上,可以明顯看到中困傳統江南民居封火牆的影子,而面向庭院的木格柵則源自於中國漢唐時期的直欞窗。更重要的是,作為建築最主要的空問的中殿既在縱向剖面上採用了多重殼拱,體現了重簷的特點,同時又在平面布局上採用了橫向平面的布置方式,中殿的屋架梁、屋面和多重拱殼都是橫向的,這與西方傳統教堂建築強調縱向的平面布局是很不~樣的,而與中國傳統建築橫向的廳堂平面相一致,另外中殿的光線品質也同樣帶有中國傳統空間的意味。
科威特國民議會大廈
座落地點:科威特 建設時間:1969年
科威特國民議會大廈雖然是在80年代初完成,科威特國民議會項目始於1969年,是丹麥建築師約翰·伍重(JornUtzon)在雪梨歌劇院已接近完成尾聲時的另一作品。科威特國民議會大廈,建設在阿拉伯海灣,透過窗戶能夠看到海景。
金戈居住區(the Kingo Houses in Helsingor)
座落地點:丹麥東北部赫爾辛格市西郊 項目時間:1958年
伍重十分注意從自然界的發展規律中學習有用的知識,並將其運用到建築設計中。他以同類型的單體建築創造出了豐富的群體組合,其在丹麥東北部赫爾辛格市西郊的一片丘陵地帶設計了一組影響至為深遠的聯排式院落住宅——金戈居住區就是這種思想的典型作品。此後,丹麥不少住宅區都受到這一思想的影響。
Mallorca海邊度假別墅 地點:西班牙
位於西班牙Mallorca海邊的度假別墅,是約翰·伍重為自己設計的。
房子坐落在峭壁之上。厚厚的沙石牆,用的是西班牙當地的建築材料。每個房間面向大海的一面牆是通透的落地玻璃的。房子的形狀不規整,就象他的歌劇院,打破四方建築的傳統,出了很多奇妙的邊邊角角。
「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 黑格爾
」
來源: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