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偽滿洲國要用五色旗當國旗?溥儀聽了想打人!

2020-12-13 情感探究者

首先,儘管偽滿洲國君主和清末帝是同一個,但這兩個國家並沒有法理上繼承關係。並且有礙於日本人的管控,用黃龍旗肯定是想都別想了。儘管溥儀本人倒是想光復大清,可他說的又不算。並且日本人也對傀儡政權性質滿洲國絲毫沒有其他的客氣和憐憫。

這裡就要說一說偽滿洲國的性質了。偽滿洲國最初為共和體制,後來溥儀跑到了日本人那邊,於是。

從炸死張作霖入侵東北,到偽滿洲國成立,都是日本陸軍一手包辦的,海軍則是呵呵看著陸軍馬鹿耍猴戲。日軍想要複製他們對朝鮮的吞併方式,先建立一個傀儡政權(大韓帝國)進行統治。然後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籤訂兩國合併條約。

後來日本人立清廢帝溥儀為偽滿洲國「元首」,初期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後稱「皇帝」,年號「康德」。但注意,這裡皇帝法理是一個新宣稱,和清朝並國祚上的繼承關係。儘管早期偽滿洲國的高層基本全部都是舊滿洲八旗失意的遺老遺少,但日本人並不允許他們光復大清國。(畢竟大清都幾把已經完了)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一直冀望復闢清朝的前清貴族以為時機到來。滿清宗室、時為吉林省軍參謀長的熙洽趁吉林長官奔母喪不在城中之機,打開吉林城門,向日本投降。滿族人熙洽成為日本侵華以來第一個投降日寇的中國官員。熙洽密信清朝遜帝溥儀,請「皇上」(溥儀)回到「祖宗發祥地,復闢大清,救民於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據有東北,再圖關內。以已經升任吉林省代理長官的熙洽為首的前滿洲貴族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儀至東北、建立君主制的國家。日本關東軍方面也早已認定溥儀是合適的傀儡人選。戰後,城野宏供認日方選擇溥儀的原因為:

首先,溥儀「同中國本部的國民黨以及日本人討厭的共產黨沒有任何聯繫」;

其次,「東北和蒙古地區的一些舊的階層對於清朝還懷有傳統的嚮往」;

第二、偽滿洲國與清朝並沒有任何法理上的關係,只是國家元首是同一個人,政府成員裡面有清朝的遺老遺少,談不上「不共戴天」這個仇怨,偽滿洲國從未宣稱過清朝復闢,事實上偽滿洲國的對外關係取決於日本人,他們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如果他們自己能做主,肯定會恢復清朝黃龍旗,連國號都會改掉。

第三、北洋政府的五色旗,前身來源是北洋水師的軍旗,而偽滿的國旗,是由日本人決定的,基於當時的日本權力亂象,準確的表述是由日本陸軍部決定的,日本陸軍與北洋水師有沒有某種文化上的共性?我沒仔細考證過,猜想應該是有的

第四、偽滿建國的時候,民國的五色旗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被青天白日滿地紅取代,而東北地區是最後使用五色旗的地區(張學良的奉系軍閥東北易幟事件),僅僅過去4年而已,日本陸軍選擇這樣一種跟北洋旗幟相似的國旗,應該有強調自身統治合法性的考慮,扯出北洋政府的旗幟強調認同性,以對抗關內的國民政府

相關焦點

  • 五色旗很忙,從各地軍閥、偽滿洲國到汪精衛,為啥你們都搶著用
    由「紅、黃、藍、白、黑」五個橫條組成的「五色旗」是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的國旗。這個國旗本來是清朝海軍軍官的「官旗」,用來做中華民國的國旗簡直太過荒唐,所以孫中山一輩子都恨這個旗恨得要死。但是,武昌起義的勝利者大多打著這面旗出道,出於對現實的考慮,孫中山也只好接受了這個五色旗的國旗地位。
  • 五色旗很忙,從各地軍閥、偽滿洲國到汪精衛,為啥你們都搶著用
    由「紅、黃、藍、白、黑」五個橫條組成的「五色旗」是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的國旗。這個國旗本來是清朝海軍軍官的「官旗」,用來做中華民國的國旗簡直太過荒唐,所以孫中山一輩子都恨這個旗恨得要死。但是,武昌起義的勝利者大多打著這面旗出道,出於對現實的考慮,孫中山也只好接受了這個五色旗的國旗地位。
  • 五色國旗長什麼樣?五色國旗和五星旗比拼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本是江蘇、浙江、安徽等省的革命人士使用的旗幟,1906年同盟會本部討論國旗方案時即被提出,當時五色象徵五行,紅為火、黃為土、藍為木、白為金、黑為水,民國成立後五色被賦予五族共和之意。
  • 孫中山為什麼堅決反對五色旗?
    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本是江蘇、浙江、安徽等省的革命人士使用的旗幟,1906年同盟會本部討論國旗方案時即被提出,當時五色象徵五行,紅為火、黃為土、藍為木、白為金、黑為水,民國成立後五色被賦予五族共和之意。江蘇都督程德全及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等支持五色旗者認為,五色旗象徵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能夠表明革命是為了政治改造而非漢人種族革命,能夠緩和各民族的心理。
  • 舊中國的秘密:五色旗、龍旗、青天白日旗有何內涵?
    舊中國有三種國旗:五色旗、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很多人不明就裡,將這三面旗幟混合使用,比如有人將五色旗作為北洋政府國旗,將青天白日旗作為民國國旗,而將龍旗作為北洋水師軍旗。那麼這三面國旗,究竟有什麼內涵,又如何和三個地方政權相對應呢?先來看五色旗。五色旗究竟怎麼來的?有的說是象徵滿漢蒙回藏五族共和,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其他民族就不共和了?有的說代表五行,但是五行中青色(藍)位於第一位,黃色位於中間,和旗幟不符;還有的說代表仁義禮智信,但如何和顏色對應起來,卻是沒有了來由。
  • 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旗由來,為何藍底白日?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外交住日益增多,1889年5月,有個叫張蔭桓的大臣,要出使國外,請朝延定長方形黃色龍旗為國旗,這樣龍旗成為清朝的國旗。中華民國成立時,臨時參議院決議用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到後來為什麼又換成青天白日旗呢?這裡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章太炎為民國設計五色國旗
    章太炎 為民國設計五色國旗  1911年11月,武昌起義爆發後的一個月,44歲的章太炎就急著從日本回到中國,隨行的還有他的十幾名學生。  章太炎忙著做的第二件事,是為中華民國選了「五色國旗」。彼時各位大人物為國旗的擬定爭得不可開交,孫中山主張青天白日旗,黃興主張井字旗,袁世凱提議龍旗,黎元洪提議十八星旗……黃興是堅決不同意孫中山提議的,說是抄襲了日本的太陽旗,自墮國威,兩個人爭論異常激烈,後來黃興以大局為重,暫且同意了孫中山的方案。
  • 一面旗幟的作用 辛亥革命中的「五色旗」
    它用大紅色為底布,由中間輻射出來九個黑色銳角,每個銳角內外兩端,各有一黃色圓星,內外各九個共十八個,以表示漢族聚居的十八省人民團結和鐵血的革命精神。1911年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將其作為政府代表旗幟。湖南、江西等省也曾廣泛使用。
  • 舊中國的秘密:五色旗、龍旗、青天白日旗有何內涵?
    舊中國有三種國旗:五色旗、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很多人不明就裡,將這三面旗幟混合使用,比如有人將五色旗作為北洋政府國旗,將青天白日旗作為民國國旗,而將龍旗作為北洋水師軍旗。那麼這三面國旗,究竟有什麼內涵,又如何和三個地方政權相對應呢?先來看五色旗。五色旗究竟怎麼來的?有的說是象徵滿漢蒙回藏五族共和,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其他民族就不共和了?有的說代表五行,但是五行中青色(藍)位於第一位,黃色位於中間,和旗幟不符;還有的說代表仁義禮智信,但如何和顏色對應起來,卻是沒有了來由。
  • 民國五色旗出自趙鳳昌之手 一度被孫中山擱置
    會議還提出,中央政府以「五色旗」為臨時國旗,一攬子推出的還有陸軍旗、海軍旗、大元帥旗、副元帥旗等。  儘管該會議的權威性遭到尚設於武漢的各省代表會議質疑,但南京光復為此前的國都之爭果斷地畫上了句號,武漢方面復電:同意以南京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上海的報紙很快搶先刊發了有關旗式圖案,五色旗開始以國旗的名義閃亮登場。
  • 中國歷史上的七面國旗,這七面旗撐起了半個多世紀的撕逼大戰
    直到1866年,總理衙門才以三角黃龍旗為基礎, 用藍色鑲旗邊,確定了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大清黃龍旗。雖然清政府對「大清黃龍旗」有著謎一樣的自信,覺得它B格十分高,但和今天一樣,當時除了極個別國家,幾乎所有國家的國旗都是長方形。
  • 《五色旗》:穿透歷史表象的迷霧 用文學描繪五色之爭
    《五色旗》 王印嶺 著 中國文聯出版社辛亥革命後,成立中華民國,改用代表漢、滿、蒙、回、藏的五色國旗,直到1928年國民黨政府實現全國統一,五色旗被青天白日旗替代。《五色旗》這本100萬字的長篇小說,就是用文學手法書寫這段歷史的成果。中國近代史中北洋軍閥時期,是一段高度濃縮的社會大變革史。中華民族面臨著五千年未遇的政治危機、文化危機、民生危機乃至生存危機,其波譎雲詭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西方列強環伺,外部環境惡劣,時刻面臨被人鯨吞之災。
  • 明朝開始就有國旗了,清朝國旗太敷衍,這6面國旗你認識幾個?
    「明」由日和月組成,國旗也是如此,左邊日右邊月,正是一個「明」字。明朝尚火德,服飾多以紅色為主,日月之外的紅色火焰,意為日月光照,背景藍色表示天空。清朝國旗,中國使用的是黃龍旗,即「黃底藍龍戲紅珠」旗,最初黃龍旗是三角形,並非正式國旗。
  • 偽滿貨幣不畫溥儀和天皇,而畫財神爺,日本用心良苦且大有文章
    近代偽滿洲國是個尷尬的不倫不類的傀儡國家,這個國家的貨幣和這個國家一樣充滿了滑稽,從側面也反映出了日本人的無能和無奈。我們先來看一看當時偽滿洲國貨幣上面刻畫的精神偶像都是誰,那些人都是孔子、孟子、和財神爺,另外還刻畫了偽偽滿洲國的國旗和皇宮等建築。
  • 章太炎身後事:國民政府下令國葬,身挽五色旗;日軍一軍官還拜祭
    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華民國」之名即是章太炎率先提出的,而中華民國最早的國旗「五色旗」,也是由章太炎提出並堅持使用的。中華民國成立前,開會商討國旗一事。孫中山提議用青天白日旗,黃興主張用井字旗,袁世凱主張沿用清政府時期的龍旗,而章太炎提議用首先光復南京的江浙聯軍的軍旗「五色旗」。章太炎說出理由:「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我國漢、滿、蒙古、回、藏五個民族,寓意五族共和。」
  • 張勳復闢北京遍街龍旗,獨獨這個地方飄揚著五色旗
    黎元洪請來張勳,張勳又請來溥儀,皇帝回來了,大總統往哪兒擱?黎元洪可能不知道,溥儀和張勳等人正在商量怎麼處置自己呢。整個北京掛滿了龍旗,卻獨獨有一個地方飄揚五色旗(民初國旗)——總統府。張勳不惦記黎元洪,有個人可惦記呢——溥儀老師陳寶琛。別小看了此人,當年乃是「樞廷四諫」之一(其他三人為張之洞、張佩綸、寶廷)。陳向溥儀建議:「賜黎元洪自盡!」要賜死黎元洪,理由堅挺得很:當年武昌起義,雖然黎元洪被迫當革命軍老大,是假革命,但如果忠心於清室,就該自殺,但黎元洪沒有。
  • 為什麼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國旗都是三色旗?
    如果你對歐洲國家有所了解的話,那麼想必會發現一個事情,那就是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的國旗都是三種顏色,一般都是三色條紋,有的國家甚至是顏色組成都是一樣的。那麼,為什麼歐洲國家對於三色旗這麼的喜愛呢?我們都知道,國旗是一個國家的一種標誌旗幟,也是國家的象徵。國旗通過一定的樣式、色彩和圖案顯示出了一個國家的特色和文化,比如我們國家的五星紅旗。但是歐洲國家大多數都是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和民族的融合、分裂的,所以國旗需要帶著一定的地區性特色。
  • 為什麼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國旗都是三色旗?
    如果你對歐洲國家有所了解的話,那麼想必會發現一個事情,那就是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的國旗都是三種顏色,一般都是三色條紋,有的國家甚至是顏色組成都是一樣的。那麼,為什麼歐洲國家對於三色旗這麼的喜愛呢?我們都知道,國旗是一個國家的一種標誌旗幟,也是國家的象徵。國旗通過一定的樣式、色彩和圖案顯示出了一個國家的特色和文化,比如我們國家的五星紅旗。但是歐洲國家大多數都是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和民族的融合、分裂的,所以國旗需要帶著一定的地區性特色。
  • 章太炎身後事:國民政府下令國葬,身挽五色旗;日軍一軍官還拜祭
    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華民國」之名即是章太炎率先提出的,而中華民國最早的國旗「五色旗」,也是由章太炎提出並堅持使用的。中華民國成立前,開會商討國旗一事。孫中山提議用青天白日旗,黃興主張用井字旗,袁世凱主張沿用清政府時期的龍旗,而章太炎提議用首先光復南京的江浙聯軍的軍旗「五色旗」。章太炎說出理由:「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我國漢、滿、蒙古、回、藏五個民族,寓意五族共和。」
  • 孫中山為何要選擇青天白日旗 而不用鐵血十八星旗
    後來很多革命團體都紛紛以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旗幟,只是都畫的不規範(也沒有統一規範過),特別是圓外面的三角形個數多寡不一,有的只畫了幾個,有的卻密密麻麻畫了十多個。後來孫中山將三角形個數定為12個,代表一天12個時辰。於是青天白日旗的三角形個數才統一了。1906年冬,同盟會在日本東京開會,當討論中華民國國旗形式時,大家意見紛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