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儘管偽滿洲國君主和清末帝是同一個,但這兩個國家並沒有法理上繼承關係。並且有礙於日本人的管控,用黃龍旗肯定是想都別想了。儘管溥儀本人倒是想光復大清,可他說的又不算。並且日本人也對傀儡政權性質滿洲國絲毫沒有其他的客氣和憐憫。
這裡就要說一說偽滿洲國的性質了。偽滿洲國最初為共和體制,後來溥儀跑到了日本人那邊,於是。
從炸死張作霖入侵東北,到偽滿洲國成立,都是日本陸軍一手包辦的,海軍則是呵呵看著陸軍馬鹿耍猴戲。日軍想要複製他們對朝鮮的吞併方式,先建立一個傀儡政權(大韓帝國)進行統治。然後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籤訂兩國合併條約。
後來日本人立清廢帝溥儀為偽滿洲國「元首」,初期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後稱「皇帝」,年號「康德」。但注意,這裡皇帝法理是一個新宣稱,和清朝並國祚上的繼承關係。儘管早期偽滿洲國的高層基本全部都是舊滿洲八旗失意的遺老遺少,但日本人並不允許他們光復大清國。(畢竟大清都幾把已經完了)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一直冀望復闢清朝的前清貴族以為時機到來。滿清宗室、時為吉林省軍參謀長的熙洽趁吉林長官奔母喪不在城中之機,打開吉林城門,向日本投降。滿族人熙洽成為日本侵華以來第一個投降日寇的中國官員。熙洽密信清朝遜帝溥儀,請「皇上」(溥儀)回到「祖宗發祥地,復闢大清,救民於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據有東北,再圖關內。以已經升任吉林省代理長官的熙洽為首的前滿洲貴族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儀至東北、建立君主制的國家。日本關東軍方面也早已認定溥儀是合適的傀儡人選。戰後,城野宏供認日方選擇溥儀的原因為:
首先,溥儀「同中國本部的國民黨以及日本人討厭的共產黨沒有任何聯繫」;
其次,「東北和蒙古地區的一些舊的階層對於清朝還懷有傳統的嚮往」;
第二、偽滿洲國與清朝並沒有任何法理上的關係,只是國家元首是同一個人,政府成員裡面有清朝的遺老遺少,談不上「不共戴天」這個仇怨,偽滿洲國從未宣稱過清朝復闢,事實上偽滿洲國的對外關係取決於日本人,他們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如果他們自己能做主,肯定會恢復清朝黃龍旗,連國號都會改掉。
第三、北洋政府的五色旗,前身來源是北洋水師的軍旗,而偽滿的國旗,是由日本人決定的,基於當時的日本權力亂象,準確的表述是由日本陸軍部決定的,日本陸軍與北洋水師有沒有某種文化上的共性?我沒仔細考證過,猜想應該是有的
第四、偽滿建國的時候,民國的五色旗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被青天白日滿地紅取代,而東北地區是最後使用五色旗的地區(張學良的奉系軍閥東北易幟事件),僅僅過去4年而已,日本陸軍選擇這樣一種跟北洋旗幟相似的國旗,應該有強調自身統治合法性的考慮,扯出北洋政府的旗幟強調認同性,以對抗關內的國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