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坡,下坡;下坡,上坡;繞彎,繞彎。車沿著山間公路,行駛得有點慢。山高路陡,還時不時會有三四頭牛,不急不躁,悠哉悠哉地晃在山路上中間。大城市裡塞車,連南大坪鎮的山間公路,卻是「塞牛」,倒也是頗有趣的一種鄉野風情。
也不知上下了多少次坡,繞了多少道灣,塞牛,倒是記得塞了三次,終於見到了一道兩棵大樹幹搭成的拱門,拱門上寫著「大古坳村三百步灣」。喔!大古坳梯田終於到了。
進村,三四隻狗,悠悠閒閒地在路邊臥著,見有人來,抬頭望一眼,伸伸腿,又自顧自地,眯眼兒繼續吹風曬太陽。孩子、老人,在家門前,玩兒的玩兒,撿菜的撿菜,見有人來,老人往往會笑著搭上三兩句「看梯田來了?」然後還會自豪地來上那麼一句「大古坳的梯田,就屬我們三百步灣的最美啦!」
最美的三百步灣梯田,到底美成了啥樣子呢?
沿著彎曲的村道,往下一拐,便進入稻浪翻飛的梯田。因為先見過九寨梯田,所以對翻滾的稻浪,倒不是那麼驚奇了。但驚奇的是,抬頭是山,低頭也是山,轉身還是山,雖然四周都是山,但這些山卻可以稱之為有點距離的遠山。感覺這裡的山,聳立得都挺有分寸的,頗懂得「距離產生美」的美學原則。
而又因為山與田,都隔著些距離,於是梯田的空間就相對更為寬闊,一塊塊的稻田也相對平整得比較大塊,高低也就不顯得突兀,而是錯落得比較平緩。至於稻浪呢,也不像九寨梯田的稻浪傾瀉如瀑布,而是感覺更像是波浪緩緩起伏的金色大廣場。那可是面積多達2000多畝的稻浪大廣場呀!這氣勢,該是多麼的壯闊和磅礴!
看著這稻浪緩緩起伏的金黃色稻浪大廣場,我眼前立馬就晃蕩出美得讓人心醉的凡高「黃」。金黃色,炙熱如太陽般的顏色,那是印象派畫家、「色彩大師」凡高的至愛呀。在凡高的畫筆下,一抹抹熾熱明快的金黃色,熱烈地張揚,盡情地釋放著。
而此時,金黃色稻浪大廣場,三三兩兩的村民們,正在揮舞著鐮刀收割,豐收的喜悅,律動在他們的眉眼間,臉上的笑容和光澤,簡直比天上的太陽還要耀眼明亮,凡高的《收穫的景象》不就是這麼一個畫面麼:大面積金黃的麥田,麥浪隨風翻滾著,有人揮舞著鐮刀在收割,還有稀疏的幾座簡陋房子。
三百步灣的梯田,錯落有致地繞著瑤族村落瓦房,梯田在村中,村在梯田中。你可以站在瑤寨看層疊梯田,你也可以站在田埂遙望古樸瑤寨,不管怎麼看,都會有一種驚豔之美——古寨靜靜矗立著,泛金的稻浪迎風起舞,一動一靜,既豔麗華美,又原始素樸,還蘊蓄著熱情的生命衝動,而且還可以美美地饕餮。
饕餮啥呢?稻田魚呀!
這可是美味無比的原生態美食喲!大古坳村在800米的高山地上,稻田養魚是千百年流傳下的耕種習慣。注意到了嗎,大古坳的很多梯田裡,都會留有一個小池子,那是用來養稻田魚苗的池子,池子上接著一根竹竿,水從竹竿汩汩流進池子。
每當收割後,會在稻田的中間挖開一條溝,水往溝流,稻田魚也跟著水流往溝裡遊去,於是,就可以輕鬆捉到稻田魚了,或煎或燜或烤,都極好吃,此時稻田魚節也會開場啦。還有活蹦亂跑的黃鱔、小螃蟹、田螺,這從田裡撈出的一桶「田鮮」,怎麼煮,都是饞人的美味喲。
饞人的,還有隨著季節的變化,梯田在一幅幅美妙的畫卷間穿梭。梯田的美是行走的,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畫卷。
金秋稻穗沉甸稻浪翻飛,就是最熱烈也是人們最熟悉的畫卷。其實,我也還非常喜歡春夏水滿田疇這幅風光,層層梯田,波光粼粼,如同一面面奇幻的「魔鏡」,倒映著藍天白雲,好一番「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意境,盡顯大山的原始,也同時孕育著無限的希望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