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5月7日消息(記者桂園)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新成果發布會近日在山東煙臺召開,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發布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與環渤海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研究》等新的研究成果,這一戰略性重大工程再次引起社會關注。而在近期,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和國家有關部門合作,將在煙臺聯合舉辦「新時代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與環渤海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研討會」,再次推進跨海通道研究論證,進一步服務國家決策。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是面向21世紀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而提出的一項重大而深遠的研究課題。其基本設想是:利用渤海海峽的有利地理條件,從山東蓬萊經長山列島至遼寧旅順,以跨海橋梁、海底隧道或橋梁隧道結合的方式,建設跨越渤海海峽的直達快捷通道,將有缺口的C形交通變成四通八達的Φ形交通,化天塹為通途,進而形成縱貫我國南北從黑龍江到海南十一省(市、自治區)長達5700餘千米的東部公路、鐵路交通大動脈。
新的研究提出,作為我國綜合交通網絡規劃南北沿海運輸大通道的一部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有利於完善國家綜合交通網,有利於區域一體化戰略合作,有利於促進東北亞區域長遠合作發展,有利於國防交通建設和保障國家安全。項目建設是必要的,目前研究尚未發現影響通道工程建設的顛覆性因素。跨海通道的建設,帶來通道兩端山東、東北城市經濟聯繫的增強,加速要素資源的集聚,將促進海峽南北兩岸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在渤海海峽南北兩岸地區有望形成三個層次的「啞鈴」結構,加快區域經濟全面協調發展,改變中國的區域經濟版圖。
渤海是中國最大的內海,從山東蓬萊經長島至遼寧旅順最短距離56海裡,平均水深約25米,最大水深約86米。廟島群島32個島嶼呈東北—西南走向,位於渤海海峽的中部和南部,目前連接兩個半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環渤海鐵路運輸和煙大水路運輸,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利用渤海海峽的有利地理條件,建設公路和鐵路相結合的跨越渤海的直接快捷通道,將現有的繞行山海關鐵路運輸由1500多公裡縮短為跨海通道的100多公裡,煙大水路運輸由6-8小時縮短為1個小時,進而形成縱貫我國南北從黑龍江到海南十省(區)一市的東部鐵路、公路交通大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