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摘錄
華西都市報:
您好,我是成都市金牛區平福裡小區的業主。我們小區B區一至三樓都是商鋪。從2012年夏天開始,臨街商鋪陸陸續續開起了飯館。儘管飯館安裝了直通樓頂的排油煙管道,但排油煙管緊貼住宅樓外牆,噪聲和油煙汙染都很重。我們家陽臺的窗戶上長年積起油漬,聲音也很擾民。希望相關部門能管一下,還我們一個安靜乾淨的居住環境。 市民李女士
24日下午一點,家住成都市金牛區泰宏路 118號平福裡小區的居民張豔露(化名)打算在家午睡,窗外傳來「呼呼呼」抽風機的運轉聲讓她輾轉難眠。「我睡眠很淺,有點響動就會醒。」張豔露說,自從樓下餐飲店安裝了排油煙管道後,她就沒過上安寧日子。
噪
大煙囪套小煙囪聲 每天飯點轟隆隆
「帥哥,吃啥子?」24日上午11點半,泰宏路118號一家餐館的老闆正熱情地招攬生意,在這條長約30米的街道旁約開了10家飯館,冷鍋魚、炒菜、串串香應有盡有。隨後,記者進入小區,這棟商住兩用的17層樓房是B區唯一的建築。樓房後有兩根緊貼著外牆的排油煙管「直衝雲霄」,並且兩根管道上均連接了從別處「嫁接」的其他煙道。由於正值飯點,空氣裡瀰漫著一股很濃的油膩味兒。走近油跡斑斑的排油煙管,能聽到「呼呼呼」的抽風聲。記者站在靠近排油煙出口的地方,用分貝測試工具測了一下,聲響約在65分貝左右。
油
業主窗戶沾油漬煙 衣服燻出蔥蒜味兒
中午時分,一位身穿花裙子的女士經過餐館,她斜眼瞟了瞟飯館,翻了一個白眼,直徑向小區裡面走去。這位女士姓張,是平福裡小區的業主,她家陽臺緊挨著餐館的排油管,油煙味兒經常飄進屋內,窗戶上也沾滿了油漬。
「中午和晚上根本不敢開窗戶,油煙子大得很。」張女士說,她先生喜歡在陽臺上養花草,油煙甚至都粘在了葉片、花瓣上,最令張女士鬱悶的是衣服都不敢曬,「衣服晾到陽臺上,每次收回來都一股蔥姜蒜的味道,走出去人家還以為我們開館子的呢!」業主王女士說,當初買房時開發商承諾過一樓不會開餐飲,還說沒給一樓安排油管,哪曉得現在搞成這樣。
調查
每戶花七八千元 由物管統一安煙囪
「我們幾家鋪子湊錢安的排油煙管,平均下來每家鋪子大概花了七八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餐館老闆說,去年他們租門面做餐飲,當時每家館子都有一根小煙囪,從後面的排風口將油煙排出。一天,小區物管突然找到他們,說小煙囪將油煙排到了住戶家裡,要求統一安裝直通樓頂的大管道,「是物管組織我們幾家飯館一起安的,安裝管道的人也是他們找的。」
那麼,情況果真如此麼?隨後,記者來到了小區物管辦公室。物管負責人萬經理說,小區臨街商鋪原本就配置了排油管道,但之前小煙囪排放的油煙總是「隨風飄散」到居民家中,物管一個星期要接到好幾個投訴電話,工作人員曾多次出面協調都沒解決。
「今年4月份,我們組織六七家餐館統一安裝大排油管。」該工作人員透露,原本想的是排油管直通樓頂,就不會出現油煙擾民了,哪想到新的排油管安好不到2個月,投訴電話又打進來了,「我們只能去勸說協調。」
連結
住宅樓不得新開餐館
2002年實行的《成都市市容市貌管理暫行規定》規定:住宅樓不得新開設餐館,經營餐飲或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的,應對煙道、爐灶進行改造,使用清潔能源,符合食品衛生和環保要求,不得對周圍環境造成汙染。(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