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科欽造船廠附近出現了一個所謂「遊江看航母」的旅遊項目,從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母對面使用「雙水獺」水上飛機運載遊客圍繞這艘航空母艦飛行。遊客可以在飛行期間直接從天上俯視整艘航空母艦的概況並被允許直接拍照。這個旅遊項目倒是招攬了不少遊客,可能印度人自己也想好好品味一下這艘耗費巨資打造的印度國產航空母艦。
表面上似乎看起來也沒啥問題,讓自己的國民一覽自己的國產武器的風採。但對於軍方來說,這種未完工的武器頭頂上大搖大擺的飛行旅遊觀光飛機就有點不太合適了,而且飛機竟然直接從船廠對面起飛。而去年的9月份,該艦使用的核心電腦中竟然有4臺被偷走了硬碟,直到2個多月後的11月印度才宣布調查結果,結論是「內部人員」盜竊。值得回味的是,印度警方在調查時發現,這艘正在建造的航空母艦中沒有安裝任何攝像頭及傳感器,航母內部施工混亂,印度警察根本找不到任何線索查找這幾個印度航母硬碟數據被誰拿走了。所以先不說造船技術的問題,但從這兩件事情就能看出,印度其實根本沒有造航空母艦這個實力,連基本的管理和安保都做不到。如果僅僅是內部偷竊或者普通遊客遊覽那只能算他幸運,如果是國外情報人員的話那麼這就是送上門來的情報,自己的航母還沒造好已經被別國知道的一清二楚,還談什麼戰鬥力的問題?
當然這組圖片確實給我們提供了一些信息,從下面照片來看,這艘航空母艦仍然還處於舾裝狀態。桅杆腳手架沒有拆除,安裝了部分雷達和天線,但並沒有全部到位。飛行甲板上還充斥著大量的施工工棚和其他施工設備。按照印度人的設想該艦應該在今年3月12日份進行系泊試驗,4月10日海試。但後來將系泊試驗推遲到9月,現在已經是11月份,所以計劃永遠是趕不上變化。如果不進行必要的系泊試驗,那麼後面的海試也無從談起。那個所謂2021年9月交付海軍使用目前來看更是一個紙面上誇誇其談的時間,畢竟這種延遲對印度來說已經成了常態。以前以設備不到位推遲,今年的則直接把鍋甩給疫情
「維克蘭特」號中型航空母艦排水量45000噸,2005年正式切割鋼板。按照道理說,印度這種除了船殼之外其他都是採購的模式應該會加速航空母艦的建造,畢竟都是現成的直接省去了中間的研發和製造時間。但印度卻總是和別人相背而行,到目前為止距離切割鋼板已經過去15年的時間,中間還為了騰出船臺先後3次下水,這個工期已經遠遠超過一艘中型航空母艦的建造周期。所以其實這艘雄心勃勃的航空母艦和那些「阿瓊」坦克和LCA戰鬥機一樣,都是自己實力不夠而強行上馬的項目,其難度已經大大超過印度自己的承受能力。
最近美國剛剛批准了將F-18「大黃蜂」艦載戰鬥機出售給印度,但按照戰鬥機正常交貨期一般要在籤訂合同後2-3年才能交付。更何況美國波音公司目前也只是對「大黃蜂」進行一些滑躍起飛試驗,試驗完成後還要進行一些適應性改進,畢竟美國的「大黃蜂」是彈射起飛而不是滑躍。所以假設這艘航空母艦真的能在明年或者後年順利交付,到時候可能連艦載機都沒有。印度從法國訂購的「陣風」是陸基版而非艦載版,Mig-29K也沒有從俄羅斯後續訂貨,到現在連使用什麼艦載機都沒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