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唐代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2、山中
唐代: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久滯異地,渴望早日回鄉的思想感情。全詩語言洗鍊,情景交融,塑造了一個天涯遊子的典型形象,其豐富的意象渲染了悲涼的氛圍,襯託出詩人久客思歸的悽苦心境。
3、滕王閣詩
唐代: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首詩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閣序》後,概括了序的內容。全詩在空間、時間雙重維度展開對滕王閣的吟詠,筆意縱橫,窮形盡象,語言凝練,感慨遙深。氣度高遠,境界宏大,與《滕王閣序》真可謂雙璧同輝,相得益彰。
4、蜀中九日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這首詩不同於一般五言律詩多藉助景物的描繪或烘託氣氛,或抒發感情,而是以敘事直抒胸臆。優美洗鍊的語言,創造出了生動的形象、鮮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思。
5、詠風
唐代:王勃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詩中所詠之風,不是習見的柔弱的香風,也並非宋玉《風賦》中的取悅於大王的雄風,肆虐於庶人的雌風。這首《詠風》小詩裡,寄寓著詩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6、落花落
唐代:王勃
落花落,落花紛漠漠。
綠葉青跗映丹萼,與君裴回上金閣。
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
落花飛,燎亂入中帷。
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
落花度,氛氳繞高樹。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顧。
綺閣青臺靜且閒,羅袂紅巾復往還。
盛年不再得,高枝難重攀。
試復旦遊落花裡,暮宿落花間。
與君落花院,臺上起雙鬟。
這是一首傷春之作,有種春傷的情懷。所謂春傷,就是人在美好的意境中年華老去,回首還似在夢中的意思。人還沉浸在美好的青春年華,卻不知青春已漸遠去。
7、羈春
唐代:王勃
客心千裡倦,春事一朝歸。
還傷北園裡,重見落花飛。
這首《羈春》詩與作者另外一首詩作《山中》詩的韻腳完全相同,而且兩詩抒寫的都是客愁旅思。
8、早春野望
唐代:王勃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
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
這首小詩沒有細緻的動態描寫,詩人只是縱目遠望,以描寫遠景的方式描寫春光。詩渾厚開闊的氣勢,充滿著淡淡的鄉愁。
9、寒夜思友三首·其二
唐代:王勃
雲間徵思斷,月下歸愁切。
鴻雁西南飛,如何故人別?
這首詩因雁而起興。一葉落而嘆天下秋,嘆生命的匆匆流逝;一雁過而感慨於孤獨的遠徵,思念起家鄉故鄉與故人。
10、仲春郊外
唐代:王勃
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初晴山院裡,何處染囂塵。
這首詩描寫了無處不在的春天,處處傾瀉出活潑潑的生機,表現了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抒發了詩人超塵出俗、思歸田園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