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首《戲為六絕句》,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

2021-01-07 品詩詞

詩聖杜甫曾經寫過一組《戲為六絕句》,其中第二首是針對初唐四傑的評價,詩中寫道: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可以說,杜甫的這首詩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和讚賞。

我們知道,在唐朝之前,魏晉的詩風是意境宏大,筆調朗暢,頗有建安風骨之氣,而到了六朝,詩風則由質樸轉向了華彩,甚至為了寫出豔麗的辭藻,寧可忽視了詩本身的內涵,所以六朝的古詩大多有一種華麗而萎弱之感。

初唐四傑的出現,使得詩歌有了很大的變化,內容也更為廣泛,從狹隘的風花雪月、你儂我儂擴大到山川河流和人生哲學。更重要的是,詩風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詩歌本身不再無病呻吟,而是賦予了更強大的生命力。

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七言歌越發辭賦化,氣勢壯烈,而王勃和楊炯的五言律詩更加規範化,尤其是駢文也更加出色,頗有靈動之感。

所以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寫道:「王勃的詩高華,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雖然他們的詩作還略帶六朝的色彩,但是他們最大的貢獻便是在詩壇中從六朝到初唐時期最傑出的詩人。

在杜甫的這首《戲為六絕句》中,杜甫客觀地談到: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在初唐時期,詩歌環境還沒有異常成熟的條件下,他們的作品已經達到最高的造詣和境界。

雖然有人指責他們的文章是輕薄的,並被守舊而古板的文人笑話,杜甫打抱不平地說道:你們這些文人,在歷史的潮流中根本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只能身名俱滅,而初唐四傑的詩文則會流芳千古,江河不廢。

初唐四傑中,都是少年成名,都是文採超然,如若比較起來難分伯仲,但是每個人的代表作卻是風格迥異。

王勃的一首《滕王閣序》一舉奠定了他在初唐甚至整個唐朝的重要位置,要知道寫這首偏文的時候他才不過20歲有餘,其文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能與之媲美的恐怕也只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了。

駱賓王的一首《詠鵝》,恐怕是所有中國兒童都會背誦的一首古詩,稱其為「神童」一點不為過。駱賓王的一生坎坷而多難,由於政治的原因鋃鐺入獄,在獄中,寫出了千古名篇《在獄詠蟬》,可見其人品的高潔。

楊炯的一生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他卻靠著自己的想像力,寫出了《從軍行》這樣氣勢磅礴的詩篇,尤其是最後一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看出他內心深處渴望徵戰沙場建功立業的愛國之情。

而盧照鄰的一生更為悽慘,與病魔做了長時間的鬥爭,最後不堪重負,投湖自盡。雖然斯人已去,但是他的那首《長安古意》卻永遠被人們所銘記,「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為經典。

相關焦點

  • 初唐四傑的代表作都是什麼?最終還是王勃的《滕王閣序》成就最高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被稱為「初唐四傑」,他們也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最傑出的文人,雖然他們有的的文學作品還略帶一絲齊梁的綺麗華豔之風,但是卻有了裡程碑式的進步和意義。詩聖杜甫曾經在《戲為六絕句》中這樣評價初唐四傑的成就: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可見,王楊盧駱的詞風開拓了中國唐詩題材,並豐富了詩文的內容,一些淺薄之人的評論和譏笑是毫無意義的。
  • 初唐四傑楊炯的《戰城南》:雄奇豪邁,悲風愁殺人,千裡暗黃塵
    在浩瀚的中國古代文學星空,我們多數人看到的是屈原、李杜、蘇辛等巨星所發出的璀璨奪目的光芒,卻往往忽視了其他一些作者在文壇上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比如「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的詩歌一改南北朝齊梁
  • 杜甫不滿有人譏笑前輩,寫下最狠的一首罵詩,讀完令人大呼過癮
    戲為六絕句·其二唐代:杜甫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的生氣絕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詩壇前輩「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但是,「初唐四傑」曾因為詩詞不合乎當時的風格而遭受許多老學究的譏諷。這首詩是杜甫針對文壇上存在的貴古賤今、好高騖遠的風氣所寫的。前兩句杜甫對「初唐四傑」的詩歌成就進行了讚揚,他們開創了初唐時的詩詞新風。只有那些淺薄的文人,才會譏笑他們。杜甫充分肯定了這四位天才,同時又嘲笑了那些無知且無恥的文人。
  • 杜甫最著名的評論詩,只用28個字,痛罵那些腐朽老學究
    其中以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最為有名,他在這首詩中對初唐四傑的地位進行了肯定,同時也痛罵了那些批評「初唐四傑」詩作的迂腐老學究。戲為六絕句·其二唐代:杜甫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是一首議論詩,大意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他們曾因為詩詞不合乎當時的風格而遭受許多老學究的譏諷。
  • 杜甫罵人最狠的一首詩,充滿了文雅氣息,讀起來果然與眾不同
    然而可笑的是,大唐的有些文人,處在繁華的盛世中享受唾手可得的成果,卻志高意滿,認為自己的詩歌水平遠超先輩,甚至對以前的詩歌頤指氣使,面對這種情況,杜甫曾寫下了《戲為六絕句》來反擊。
  • 唐詩趣談:「未掣鯨魚碧海中」是杜甫的自負語還是自謙語?
    本文作者:納蘭春蠶唐·杜甫《戲為六絕句》之四:才力應難誇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杜甫不滿於時人針對庾信和初唐四傑的詆毀責難,創作了《戲為六絕句》這篇富有文藝理論批評特色的組詩作品。他提出了「凡今誰是出群雄」的問題:既然你們這些人眼高於頂,自命不凡,可誰又能拿得出技壓群雄的作品來呢?他十分巧妙地避開了厲言直刺,而是委婉地採用了比興、對比的手法闡釋自己的觀點。
  • 杜甫罵人最狠的一句話,文化人的雅罵就是不一樣,誰也無法反駁
    今天要說的就是「文化人」杜甫的一句雅罵。杜甫,又稱杜子美,和李白並稱「李杜」,一生漂泊坎坷,胸懷國事。不過杜甫憂國憂民的同時也密切關注唐朝的文壇動向,當時,唐朝的文壇出現了一種讓杜甫感到匪夷所思的情況:很多後生挽起袖子罵前人的詩句寫得太差,罵得非常難聽。
  • 建安七子、初唐四傑、三曹三蘇:最全的詩歌文學流派,值得收藏
    四人的作品風格較接近,內容不外歌功頌德、宮苑遊宴,但在他們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卻有時透露了詩歌變革的消息,有的還對詩歌體制的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從高宗後期起,即以詩文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審言成就最高。
  • 談談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作品——山中
    特別是末句,就像木心評價是說的:字很輕,景大。在初唐及至以後,王勃作品的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他年少、才華橫溢,作品足夠流傳千古。這是一首旅愁鄉思的小詩。「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兩句十字,看似微不足道的,但是稍加品味,意境可以廣大到自己所能認知的盡頭。審美形態讓人至心靈共鳴。
  • 初唐四傑中他最先嶄露頭角 七歲時寫下一首詩我們從小都會背!
    提到「初唐四傑」我們都知道是「王楊盧駱」,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今天最為熟悉的恐怕只有王勃和駱賓王了。王勃的《滕王閣序》千古流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我們經常引用;駱賓王為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寫的一篇戰鬥檄文《討武曌檄》,更是被武則天本人盛讚,「這是哪位才子寫的」,「宰相安得失此人?」由此可見其才華。事實上,駱賓王很小的時候就被稱為「神童」,七歲時寫的一首詩《詠鵝》,千百年來成為兒童啟蒙詩歌,我們從小都會背。
  • 初唐詩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其中的「古人」指的是誰?
    而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初唐四傑以及陳子昂。關於初唐四傑,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駱賓王和王勃,他們確實也都留下了非常精彩的詩歌作品。以至於當他們遭受非議的時候,杜甫還專門寫詩為他們辯白,「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其實這樣的評價也完全適用於陳子昂。
  • 初唐四傑:那些天縱之才,為何一個個活成了天妒英才?
    在初唐四傑中,駱賓王最具傳奇色彩,經歷最豐富:辭職、歸隱、流放、參軍、坐牢、造反……他性格外向,為人熱烈,富予激情,一輩子沒有安穩過。聞一多評價駱賓王說,他「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
  • 《全唐詩》中杜甫十首著名古詩詞,讀完令人感慨不已!
    《全唐詩》中杜甫十首著名古詩詞,讀完令人感慨不已!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大詩人,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表作有「三吏」「三別」等,有《杜工部集》傳世。1.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出自唐·杜甫《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初唐四傑」都有人生小目標,卻落得悲涼結局,原因主要有兩個
    文/謝夏晴「初唐四傑」是指初唐時期以文才著稱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當然了,這樣的順序是按聲望排列的,如果按年齡輩分排列的話,應該是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可以說,四傑是生逢其時。 在當時大環境的影響之下,四傑都懷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比如,楊炯的《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
  •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十首經典詩作,尤其第一首,堪稱驚世之作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想必這兩句千古絕句,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吧。這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筆下的著名詩句。王勃字子安,按照今天的地域劃分來看,他是山西省河津市人。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詩人。
  •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詩詞10首,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王勃,唐代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 一種古老的絕句,起源於陶淵明,驚豔於杜甫,滅絕於蘇軾
    有一種古老的絕句,一句一絕,句句不相聯屬,沒有起承轉合的關係,完全靠內在精神統籌全篇,非常難以把握。它最早出自陶淵明的詩集,但據說原詩是顧愷之所寫,陶淵明摘其精華,遂成絕句。杜甫對其繼承發揚,寫出了一首絕唱,著實驚豔了世人一把。隨後,蘇軾又嘗試著寫了一首,沒成功,歸入平庸了。
  • 百年後,杜甫吐露真情
    100年後,「詩聖」杜甫對王勃的才思,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戲為六絕句·其二》.杜甫 行內人杜甫,毫不客氣地說道: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開創初唐一代詩風、文體,只有學識淺薄的人才會對他們譏笑不休。 哪怕等到爾等化為塵土時,也不妨礙他們如滾滾江水一般萬古流芳。
  •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中國古代文學幾千年前的發展中,毫無疑問,詩是中國文學的代表。相信大家都聽過李白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觀唐絕句02-鬥酒學士王績《過酒家》不僅僅是一首簡單的飲酒詩
    《舊唐書》記載其孫「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清英邁」,其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千古絕唱,這就是寫下《滕王閣序》的初唐四傑之一王勃。因酒聞名的鬥酒學士王績本人也是少年得志,隋煬帝大業中舉孝悌廉潔,授秘書省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