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大邏輯支撐 科技股再舉領漲大旗!科技主題基金一網打盡 「上車」該選誰?】機構表示:首先,重要會議前後往往是性價比較高的做多窗口,今年由於業績披露期已過,高風險偏好、高beta的成長板塊有望持續佔優;其次,隨著海外疫情逐步見拐點,市場關注焦點正逐漸由內需韌性轉向外需修復,此前受海外拖累嚴重的科技板塊將最具彈性;最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既為中長期科技成長主線奠定基調,也有望催化短期結構行情。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雙向擴容的牛市正在孕育,科技成長將是中長期主線。(天天基金網)
5月8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走強,國產軟體、雲遊戲等科技板塊表現強勢。南威軟體、左江科技、和晶科技、漫步者等個股漲停。
機構表示:首先,重要會議前後往往是性價比較高的做多窗口,今年由於業績披露期已過,高風險偏好、高beta的成長板塊有望持續佔優;其次,隨著海外疫情逐步見拐點,市場關注焦點正逐漸由內需韌性轉向外需修復,此前受海外拖累嚴重的科技板塊將最具彈性;最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既為中長期科技成長主線奠定基調,也有望催化短期結構行情。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雙向擴容的牛市正在孕育,科技成長將是中長期主線。
對於科技主題基金,建議大家可以用「定投」的方式參與,以拉長投資周期、平攤投資成本的方式來布局科技板塊。如果看好某一細分領域,可以選擇相應指數基金,但是需要關注指數的成長性,還要關注指數基金的規模和持有人機構,流動性也是個重要的參考因素。
三邏輯支撐 大科技引擎啟動
2019年以來,A股的結構行情主要集中在消費和科技板塊,後者以其高彈性格外受到關注,經歷了這一年多的演繹,可以說「科技慢牛」已深入人心。
今年春節之後,以半導體為主的科技股經歷了過山車的走勢,到了4月中下旬,可以看到一些科技龍頭走勢開始逐步復甦,近幾個交易日科技股迎來全面爆發。
5月7日,科技股走勢雖有所分化,但內部仍呈現輪動格局。
下一階段科技股會如何演繹?「三個核心邏輯將推動行情回歸科技成長主線。」國盛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表示:首先,重要會議前後往往是性價比較高的做多窗口,今年由於業績披露期已過,高風險偏好、高beta的成長板塊有望持續佔優;其次,隨著海外疫情逐步見拐點,市場關注焦點正逐漸由內需韌性轉向外需修復,此前受海外拖累嚴重的科技板塊將最具彈性;最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既為中長期科技成長主線奠定基調,也有望催化短期結構行情。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雙向擴容的牛市正在孕育,科技成長將是中長期主線。
5月A股如何配置?從各大券商策略觀點看,內需和科技是重點推薦的兩大方向。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燕翔表示,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科技股行情仍在持續。即使疫情導致市場短期波動加大,科技股行情受到了一定的擾動,但科技企業盈利周期以及景氣向上的趨勢並沒有改變,而且資本市場建設在不斷完善、產業支持政策也在持續加碼,5G引領下的科技創新周期正在逐步演繹。二是關注財政刺激下景氣度大幅好轉的品種。預計二季度後政策重心將從貨幣寬鬆轉向財政刺激,可以積極關注潛在財政刺激的方向性品種,政策刺激下新能源車、5G、基建等行業景氣度預計將會有顯著改善。
萬聯證券表示,重點關注內需公司,一是關注基建和地產產業鏈的修復,關注隨著施工開展,上遊鋼鐵、煤炭漲價,中遊水泥、防水材料、工程機械的需求提升,下遊地產建築公司的估值修復;二是關注新能源車、5G、消費電子等科技行業,同時也具有消費和新基建投資的屬性;三是關注可選消費,隨著汽車等刺激政策的持續出臺,關注乘用車銷售的回升,和受益於地產竣工的家居、家電等板塊。
東興證券表示,整體來看,5月市場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最確定的機會仍在於內需的復甦,布局方向:一是政策發力方向上的汽車、家電、新老基建等;二是具備必需消費屬性、業績相對穩定的醫藥、食品飲料;三是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目前已逐步走出底部並開始復甦的社服、交運。中長期,仍然看好周期趨勢顯著的科技板塊龍頭標的。
科技主題基金怎麼選?
1、主動管理科技主題基金
從今年前四月的偏股型基金業績表現看,科技和醫療主題基金交替領跑,截至5月7日,金鷹策略配置混合、萬家經濟新動能混合今年以來淨值上漲超40%。
機構指出,科技仍然是國內權益投資的一條重要主線。科技創新是我國未來的轉型方向,外部的阻力不僅無法阻止這個趨勢,反而會起到強化作用。
近兩年我們見證了科創板的推出、創業板註冊制的改革、新三板精選層的啟動,這些改革都是在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能夠激發資本市場活力,同時推動實體經濟的科技創新。從歷史的經驗來看,資本市場出現類似的改革之後,往往都會帶來一波成長股的行情。
目前市場的流動性充裕,風險偏好也在逐漸回升,投資者主要擔心的是經濟基本面的問題,包括內需的恢復和外需的衝擊。
在市場短期反覆的情況下,大家可以考慮用「定投」的方式參與,以拉長投資周期、平攤投資成本的方式來布局科技板塊;另外,也建議大家在風格上均衡配置,避免過多地重倉某一類產品,做好整體帳戶的風險控制,才能擁有更好的投資體驗。
2、被動指數基金
目前主要的科技指數如下,主動管理基金相對投資範圍比較廣泛,如果看好科技下的某一個細分領域,不妨選擇跟蹤相關細分行業的指數基金。
1、半導體
5月7日晚間,上海證監局官網發布的信息顯示,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已接受上市輔導。引爆A股半導體板塊,並帶動科技股大幅走高。年內,半導體指數漲幅達33.93%。
半導體板塊捲土重來 關注三條主線
2019年下半年以來,半導體板塊逐步演變為科技長牛結構行情的核心品種,走出了諸如中微公司、兆易創新、晶方科技等大牛股。進入2020年,半導體板塊呈現過山車走勢,以半導體50ETF為例,年內走出倒V字形態。
眼下,半導體板塊捲土重來,是超跌反彈還是預期反轉?
有分析人士指出,6日,以科創板個股為主的半導體板塊大爆發,主要來自消息面刺激。半導體巨頭中芯國際最新公告稱,擬申請在A股科創板上市,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這則消息短期提升了科創板的關注度。
而從中期角度看,雖然未來一段時間,半導體產業仍會受到全球疫情影響,但在國信證券行業分析師何立中看來,半導體行情的四大支撐邏輯值得關注。首先,國產化驅動半導體大行情的邏輯中短期內沒變。其次,銷售周期向上,全球半導體行業呈現一定周期性,預計從2020年開始,全球半導體行業進入下一個周期的向上期。從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月度增速看,2020年2月增速已經回到正增長,達到5%。受到疫情影響,可能回暖速度放緩,但趨勢不變。再者,工藝技術進入新階段。最後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提升。
從今年一季報看,即使受到疫情影響,但半導體板塊中核心龍頭業績依然超預期,比如韋爾股份、北方華創等。天風證券表示,堅定看好半導體板塊今年的成長動能,重點推薦三大主線。
第一,看好重資產的封測、製造在需求拉動下的ROE回升,進而帶來估值修復。
第二,製造設備公司的需求結構性變化仍然是短、中、長期的支撐因素。中國製造的產業趨勢轉移未變,國內晶圓廠建設的資本支出持續推進,大基金二期投資關注集成電路產業鏈聯動發展。在投向上,大基金二期重點投向上遊設備與材料、下遊應用等領域。在關注5G、AI和物聯網的同時,也將持續關注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領域,持續推進半導體設備、材料企業與半導體製造、封測企業的協同。
第三,下遊需求全面向好,5G、車用半導體、IoT和攝像頭帶來新增長點,存儲周期有望迎來拐點。
「進口替代能力初步形成,國產半導體設備前景廣闊。」中信建投行業研究表示,受益國內5G商用的快速增長浪潮,晶圓、封測產能逐步釋放,半導體設備產業向上拐點或將到來。目前國內以中芯國際、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為代表的本土半導體設備企業在邏輯電路晶片、3DNAND、DRAM存儲晶片領域布局先進位程產能,技術逐步展現進口替代能力,為國產設備提供了驗證試用平臺和進口替代機會。
相關指數基金
目前,跟蹤晶片指數的基金主要有國泰CES半導體行業ETF聯接以及國聯安中證半導體ETF聯接,且年內收益均超30%,另外,今日新發華夏國證半導體晶片ETF聯接A、C,跟蹤國證半導體晶片指數,投資者也可關注。
對比來看,中證全指半導體行業分布較為集中,主要投資於電子、半導體板塊。但是目前指數估值處於高估位置,建議低位布局。
2、電子
今年來,申萬電子指數漲幅達6.16%。
近期電子板塊上漲勢頭強勁 是王者歸來還是曇花一現?
滙豐晉信基金表示,TMT板塊龍頭公司的一季報表現好於預期,且全球主要經濟體陸續公布復工時間。而且美股及全球各主要市場在過去一段時間均大幅反彈,也帶動了投資者情緒和偏好的修復。
除了鋒芒畢露的電子板塊,其實消費板塊也一直默默發力,今日(5月6日)貴州茅臺股價創下歷史新高,收盤報1300元/股。
滙豐晉信基金同樣對消費板塊作了解讀,其表示近期二級市場消費板塊回暖,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復工、生活逐漸恢復正常,消費預計逐漸恢復正常,相對外需更加可靠,消費中必選品的防禦性更加好,因此一季度基本沒有損失。另外,可選消費一季度受損,會在一季報或者預告出爐時利空出盡,長期競爭優勢龍頭,會得到估值修復的契機。
此外,博時基金表示,我國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資產配置蓄勢待發。放眼未來,疫情終將過去。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二季度A股交易面總體呈現中性,市場估值穩定,內部估值結構有很強的延續性,以內需邏輯下的成長板塊為主,電子、傳媒、農林牧漁、計算機、銀行、房地產、醫藥等內需導向性行業盈利預期仍持續上行。
相關指數基金一覽
對比來看,CS電子行業分布較為集中,主要重倉電子製造板塊。但是目前指數估值處於高估位置,建議低位布局。
另外,除了指數基金,混合型基金中名稱帶電子的基金如下,從收益來看,海富通電子信息傳媒產業股票A年內收益超30%,顯著高於指數基金。
3、通信
今年來,5G通信指數漲幅達17%。
5G 產業鏈脈衝行情!板塊怎麼布局?
近兩年科技行情正圍繞5G上下遊展開。自2018年以來,新基建和5G指數明顯跑贏泛科技的新興科技100,尤其是2019年優勢不斷擴大,新基建漲幅達到44.9%,5G指數漲幅18.1%,顯示出科技熱點集中在新基建和5G領域。同時,通信代際更新的特徵顯示產業的演進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從產業視角出發將更能夠能抓住5G投資的脈絡。
統計機構IC Insights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華為海思實現了54%的銷售收入增長,達到26.7億美元,並因此首次進入全球半導體TOP10榜單。
金牛最佳分析師、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行政負責人、董事總經理、TMT行業首席分析師武超則日前在「新華社快看周末直播間」中表示,2020年應該是5G投資的元年。實際上,從2020年開始,一直到2023年、2024年,5G都將是一個相對長周期的確定性事件。從投資角度看,到今年下半年,整個板塊EPS是可以預期的。
華安證券投資策略研究員尹沿技表示,5G中上遊投資仍處於上半場,關注主設備商、核心零部件、IDC。他表示,5G中上遊作為技術突破的核心環節,將是帶動產業景氣度抬升的關鍵。以運營商為開端,以資本流向為線索,依次看好:
1、主設備商:受益最具確定性,投資逐步從無線側轉移至傳輸側,無線設備市場空間約6000億元,傳輸設備市場約3000億元。
2、核心零部件:PCB受益於需求爆發和技術升級,5G宏基站內PCB價值量約是4G的3倍;晶片半導體受益於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尚有10倍空間。
3、IDC數據紅利帶來行業持續井噴,我國IDC市場規模近5年複合增長率33.23%,重點看好第三方IDC及數據中心節能相關產業鏈。
基金也早已開始布局抄底相關華為概念股。統計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中興通訊大股東中,機構投資者持股佔比8.84%。
相關指數基金一覽
目前,銀華中證通信主題ETF聯接正在發行中,募集期為5G2020-04-20~2020-05-22。
對比來看,5G通信行業分布較為集中,主要重倉通信設備板塊。目前指數估值較為高估,投資需謹慎。
4、計算機
今年來,計算機指數漲幅達14.33%。
計算機行業:板塊一季度整體業績承壓 不改全年增長預期
疫情影響下一季報計算機公司業績整體承壓。目前中信計算機分類 238家上市公司已經完成 2020 年一季報披露:238 家公司共計實現營收 1333億元,同比增速為-20.11%,共計實現歸母淨利潤-5.04 億元,去年同期為 72.25 億元;222 家可比計算機公司共計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6.8 億元,去年同期為 34.09 億元。中位數來看,238 家公司營收、歸母淨利潤、扣非歸母淨利潤增速中位數分別為-14.85%、-46.14%、-47.36%。一季報業績顯示疫情影響下計算機板塊整體業績承壓。
一季度各公司業績明顯分化。分公司來看,各家公司業績分化明顯,238家公司中只有 68 家公司營收實現增長,其中 9 家公司營收增速 100%以上(其中 2 家公司增長來源於外延增長),營收增速在 50%-100%、20%-50%、0%-20%區間的公司數量分別為 8 家、21 家、30 家。在 170 家營收下滑的公司中,14 家公司下滑幅度在 70%以上,40 家下滑幅度在 40%-70%之間,69 家下滑幅度在 20%以內,各公司業績增速分化明顯。
一季度線上環節公司業績表現較好,項目制公司受疫情影響較大,預計板塊全年將維持增長。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大部分公司實際開工時間僅有往年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大部分公司業績下滑明顯,尤其是以項目制訂單為主要商業模式的公司,由於下遊政企客戶的延遲招投標,以及正在實施項目的延遲進場,一季度業績影響較大,但假期時間的延長,無接觸方式的推廣使得線上環節受益明顯,相關計算機公司業績表現亮眼。
重點板塊方面,雲產業鏈(伺服器:浪潮信息;IDC:奧飛數據;雲應用:廣聯達、捷順科技、拓維信息;雲安全:安恆信息)、網際網路金融(東方財富、同花順)、網際網路醫療(衛寧健康、創業慧康)、線上辦公(金山辦公、萬興科技)受益明顯。我們預計此次疫情將加速雲應用與線上服務的滲透,疫情結束後加速趨勢或將維持,而以訂單實施為主的線下服務在復工全面恢復後,一季度累計需求與訂單有望得到彌補,全年來看我們對計算機板塊業績仍持樂觀態度。
近期重點推薦標的:銳明技術、麥迪科技、恒生電子、能科股份、科大訊飛、綠盟科技、上海鋼聯、遠光軟體、易華錄。2020 年計算機行業維持高景氣,營收及利潤預計將保持較快增長,我們維持計算機行業「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相關產業政策不明確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項目實施進展、不達預期風險、重點公司業績不達預期。
相關指數基金
目前,跟蹤CS計算機指數的基金如下,目前指數估值較高,投資需謹慎。
總結:具體到投資上,市場上科技股眾多,細分領域眾多,對於有選擇困難症的小夥伴來說,買指數基金就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不過,不僅要關注指數的成長性,還要關注指數基金的規模和持有人機構,特別是ETF,流動性也是個重要的參考因素。
綜合以上分析,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聯接、國泰中證全指通信設備ETF聯接、國泰中證計算機ETF、國泰CES半導體ETF聯接這幾隻科技主題指數基金值得長期關注。
相關報導>>>
晶片巨頭回A 科技股又火了!當下科技主題基金該加倉還是贖回?
科技股捲土重來 科技主題基金再度領跑!科技「牛」要來了?如何優選科技主題基金布局?
(責任編輯:DF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