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雖然是一部法國出品的電影,但其可是「租」了很多美國多年來的動畫技術來完成,像是導演編劇及許多製作人都是美國人,以及另外配了一份重量級卡司的英文版配音。《小王子》採用慢慢的說故事的形式,並用了非常大量的超現實與現實,你一點我一點的接著這個故事,到越後段也越來越能夠結合兩者,此方式《鳥人》也曾使用過。
《小王子》擺脫了迪士尼幾十年來,主導整個普遍級動畫電影下,給觀眾設下的那個框架,好像只要主角是小孩,或是什麼可愛東西的動畫片就是不需動腦,全家進去笑一笑就好了,但《小王子》全程是以一部劇情片的目標在走的,這真的是近幾年來的普遍級動畫片中少之又少的。
要處理這樣的故事,我覺得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為短短的電影中,要放的故事是非常多的,且必須把現實與超現實兩個東西結合在一起,首先光是順序就是一個問題了,搞好了這點,還有開頭結尾現實與超現實的輕重,並要連接整個劇本。最後的成果可是非常棒的,但是當然也有美中不足的缺點,像是前段小女孩與老爺爺的相處,或許少了些記憶點這種情節。
相信大家看過預告片的都會看到電影的前面,這個媽媽就已經幫小女孩安排好了,一個又一個的行程,就像是把她的人生都排好行程了,電影中不論是什麼事,媽媽總是比女兒還要緊張在意,好像所有事都是由她來掌控,而這個女兒,則是一項一項的遵守這個計劃表。
電影中第一個橋段,就明了的告訴觀眾,這不是部乖乖來的電影,直接把現在孩子在教育體系下,不知變通的問題攤在臺面,在這淡色調畫面的電影當中,黑色陰影即為最好利用的素材,到電影後段也會利用更多的陰影來呈現,前面這畫龍點睛之處最終也變成,成全這部電影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
中間老爺爺的出現,則讓小女孩開始愛玩了起來,媽媽也開始反對這件事,在預告中,我們看到的就老爺爺跟小女孩說故事的橋段,而電影就這樣延續發展下去,小女孩找到了好朋友,也找到了快樂,有點類似像《歐吉桑鄰好》的橋段。
接著每次小女孩到老爺爺家時,故事就會開始轉到那個「小王子」的故事,老爺爺一次一次的闡述。講著小王子的故事,其實是讓觀眾去認識小王子這個人物,在這過程中也聽著,老爺爺闡述的這個小孩說的每句話,也把觀眾拉到更深的寓意的那一層去,用心的去體會,這個由小孩口中說出來的東西,似乎是我們曾有過的,但現在忘記了。
「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去感受」。「重點不在於長大,而在於不忘記」。小王子說的話,就像是一顆顆雞蛋砸向整個教育體系。電影中段開始,就放了越來越多超現實的東西進去,而導演把現實部分的設計,都為較近的視野,也就是小女孩住的社區,使畫面都被鎖在建築物中間,沒有多少可以拉遠的空間。但超現實部分則是用了非常多的遠鏡頭,無論是空地空中縮放,還是俯瞰的運鏡,都顯得畫面更加神話、浩大。
當電影進入中段時,我則是在等待《小王子》究竟還能夠拿出什麼招數來玩呢?結果馬上丟出了令我接都接不著的劇情,衝擊力道之大。前面講述的那些故事,也在後段放入辣椒繼續炒!我當下是有點錯愕的,因為他用了更激烈的方式來探討這個教育,而教育在最後的劇情當中,更是被數落到了極點,我看的實在是過癮又難過。電影最後更是回到小王子這個故事,並給他一個結局了,超現實情節在那時的出現,說真的,觀眾反而比較容易吸收,這邊也再次給編劇一個掌聲,那個分寸拿捏的如此的好。
這部電影探討的問題是我們大家都值得去看的,何況在我們這裡的教育體系,就可以是《小王子》的背景了,這到底好還是不好?我們的後果是什麼?《小王子》並給了觀眾思考:「我們怎麼了?」以及「是什麼讓我們變成這樣?」
最後的劇情還是回到了母女及老爺爺,所有小細節也因為這段經歷,母女間的行為模式開始有了變動,最後老爺爺的存在也從一名闡述者,變成了現實故事中必要的條件。這片看完的感覺是有像到《福爾摩斯先生》的感覺,帶給我很多的感動,而劇情也充滿著許多思考點可以去思索。
《小王子》劇情非常非常的簡單,就朝著它的結局不停的向前衝,並拿掉了商業動畫片中許多多餘的橋段,像是無聊的搞笑鏡頭,甚至連角色的名字都一一省略了,而片名就《小王子》,因為這就是部屬於小王子的電影!前面他是如此的神秘並令觀眾陌生,但最終他是一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