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克斯新聞網站報導,美國聯邦衛生官員10月30日發布了新的規定,有條件允許大型郵輪在美國水域復航。
其實近幾個月來,國際郵輪市場表現較為「熱鬧」,部分郵輪公司已經或即將復航:10月25日,三井OSK客運公司旗下的日本丸(Nippon Maru)號郵輪駛離愛媛縣新山港,於26日抵達長崎縣佐世保港;10月17日,愛達(AIDA)郵輪旗下的AIDAblu號從西維塔維奇亞出發,開啟為期7天的航程;6月16日海達路德郵輪的率先開啟挪威航線,成為了全球首艘回歸市場的郵輪,接著保羅更高、探索夢郵輪逐步啟航;我國重慶長江黃金遊輪有限公司旗下長江黃金2號也已開啟多條國內航線。
然而,並非所有郵輪都能順利如期復航。日前,公主郵輪公司宣布取消公主郵輪旗下兩艘郵輪於2021年初的環球航線及環南美航線;冠達郵輪和水晶郵輪也陸續宣布取消2021年初部分航次;維京遊輪也取消了今年一整年的航行,並宣布直到2021年才會恢復巡航,因為「最近的事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的恢復將是零星的,自由跨越邊境的能力仍然需要一段時間」。這意味著,國際郵輪業剛產生不久的復甦苗頭或將因疫情的反覆不確定性而被再度熄滅。同時,「國際郵輪何時才能大面積復航」「郵輪市場現在有什麼機會」再次成為業內人士及廣大遊客熱議的話題。
各公司「花式」復航
國際郵輪協會去年底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遠洋郵輪的客運量達到3000萬人次,而2018年是2820萬人次,預計2020年將增加至3200萬人次。不過目前看,由於新冠疫情,國際郵輪協會今年的預測目標肯定無法達成。
許多郵輪公司希望儘早復航來減少損失。最早恢復海上航線的是德國本土最大的郵輪公司途易郵輪。7月24日,途易郵輪旗下郵輪「梅恩希夫2號」搭載1200名乘客從漢堡出發開啟北海之旅。郵輪載客率被限制在60%,以便遊客之間保持距離。
「梅恩希夫2號」復航兩天後,雲頂郵輪旗下的星夢郵輪也舉行首航典禮,宣布「郵輪跳島遊」航線正式起航。8月16日,MSC地中海郵輪旗下「MSC地中海鴻圖號」正式回歸,成為地中海郵輪艦隊中第一艘復航的郵輪。9月6日,嘉年華集團旗下的歌詩達郵輪也正式部分復航。
目前全球郵輪復航航線主要集中在地中海、西北歐、東南亞以及日本海域等,世界郵輪航線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北美則還處於停滯狀態。專家表示,在後疫情時代,經營模式已不能僅僅按照疫情前的套路,需要新的思路。
新加坡旅遊局近日表示,將從11月開始運營「無目的地」觀光郵輪航線。為減少停航期間的損失,國外個別郵輪公司還推出了「幽靈船之旅」,即只要支付一些費用,遊客就可以走近處於停工期的空郵輪進行參觀。截至目前,包括瑪麗皇后2號、伊莉莎白女王號和維多利亞女王號,還有P&O郵輪公司的不列顛尼亞號等均已加入「幽靈船之旅」行列。
資深郵輪行業從業者認為,「幽靈船之旅」是一舉兩得,既為沿海地區增添了新的旅遊項目,成為當地吸引遊客的亮點,同時也可通過充分利用閒置資源,彌補郵輪公司的經濟損失。
有專家表示,眼下依舊不是郵輪復航的最佳時機。全球疫情依然快速蔓延,國際上復航的郵輪上依然有疫情案例出現,如之前復航的海達路德旗下羅爾德·阿蒙森號上,158名船員中有36人感染;保羅高更號郵輪在太平洋航行途中,出現一名病毒檢測呈陽性的美國乘客……
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岐亦表示,郵輪旅遊產品特性就決定了要讓大量遊客在旅途中長期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而且這種特性很難被調整或改變。因此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疫情如果再次反覆,可能會令消費者對於郵輪旅遊安全的不信任感再次攀上高位。因此,復航須謹慎。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葉欣梁認為,各方都在積極努力推動郵輪復航,為郵輪復航作更加充分的準備,助推郵輪行業度過寒冬。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各方都要有耐心和信心。葉欣梁說。
行業智慧化程度提升
雖然郵輪公司通過開發新的產品、融資、賣船等各種手段在自救,但受制於收入模式單一的郵輪業,疫情下,即便是市值高達千億的巨頭也難以找到合適的「救命方案」。不過,大家堅信,寒冬時期,沒有熬過今夜的企業會死亡,只要熬過了今晚,就可以再創輝煌。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旅遊與酒店管理學系副教授林珊珊認為,面對仍在持續的全球疫情形勢,在最黑暗最難熬的日子裡,各大郵輪公司均在積極應對,大部分通過削減開支,縮減業務規模,再融資等措施來維持正常運營,等待市場的重啟。在她看來,郵輪業從業者需要推出有效措施,消除消費者恐慌心理,增強消費者信心,以推進郵輪業走出當前困境、走向復甦。「具體來說,可以進一步完善郵輪行業衛生標準,建立健全郵輪突發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推薦提供無接觸式智能化服務等。」
葉欣梁表示,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後一般會迎來行業回彈期,但郵輪由於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渡過此次難關。各企業需要加強郵輪安全的宣傳,提升遊客對郵輪安全的認知,降低遊客對郵輪安全的擔憂。另一方面,也應進一步推動完善郵輪保險體系。郵輪保險體系是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基礎,企業及相關部門應設立郵輪突發事件的團體保險,建立風險處置基金,把其作為今後承擔應急公共事件處理的資金源頭,從而減少遊客的擔憂。
同時,還有專家認為,這次疫情也極大推動了旅遊整個行業的智慧化程度,無接觸式智能化服務如利用智能化監控系統測量遊客體溫,使用智慧機器人進行接待、送餐等多場景服務工作等迅速在業界不同場景推廣。智能化郵輪也將是後疫情時代郵輪業發展的趨勢之一。經過這次疫情,有望讓郵輪業的衛生標準和服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儘管疫情還在擴散,目前全球郵輪復航時間並不好預估,但專家們認為,相對其他的旅遊度假產品,郵輪度假的遊客滿意度和重遊率屬於比較高的,因疫情受到消費停滯、延後的郵輪遊客將在疫情過後迎來爆發式增長。在相對保守的預測情景下,最遲到2022年郵輪業將全線恢復;比較樂觀的預測情景,則到2021年年底前恢復至前疫情水平。
投資門檻降低
全球郵輪業正面臨幾十年來最大的危機,但另一方面也給投資者增加了更多的進入機會。
現在,郵輪公司最大的問題是資金流。為此,一些大型郵輪公司正在賣船。這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郵輪公司嘉年華集團。該集團今年以來虧損嚴重,第三季度淨虧損高達28.6億美元,不得不進一步削減船隊規模。開始時,該集團計劃出售6艘郵輪,之後加碼12艘至18艘。嘉年華集團執行長阿諾德·唐納德表示:「我們會繼續採取積極行動,努力打造一家更精簡、更高效的公司。」
多家旅遊公司甚至不得不關閉郵輪業務。歐洲第三大旅行社集團——德國FTI集團最近就宣布將關閉其郵輪品牌FTICruises。FTI集團發言人表示,疫情對小型郵輪公司的衝擊最大,關閉業務的不在少數。目前,僅在歐洲就有四家小型郵輪公司在疫情打擊下停業。業界人士估計,今年內還會有更多的郵輪公司永久不能重啟。
專家指出,郵輪公司紛紛破產甩賣,意味著現在買下郵輪會很便宜。郵輪價格基本要上億歐元,貴的甚至超過10億歐元,而現在花幾分之一的價錢就能拿下。這比較適合開展郵輪旅遊業務的公司。一些特別老舊的郵輪還可以當作酒店來運營。最近,德國旅遊公司Phoenix將旗下一艘近50年船齡的「信天翁號」郵輪賣給埃及Pickalbatros酒店集團。後者計劃將這艘郵輪作為水上酒店部署在紅海。
此外,中國企業也可投資郵輪製造。專家認為,歐洲郵輪製造業受到疫情以及經濟下滑的影響,需要資金投入。郵輪製造的投資限制目前在歐洲仍較為寬鬆,中國企業可以買下或者入股這些企業。像雲頂香港2016年就收購了德國3家船廠,成立MVWerften造船集團。日前,陷入困境的雲頂香港獲得德國政府1.93億歐元融資,得以讓MVWerften維持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