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地處雲南省滇西邊陲,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2014年建檔立卡時貧困發生率為16.69%,目前鳳慶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59個,貧困人口19155戶72919人,2016年末因病為主要致貧原因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629人。「病來如山倒,一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面對龐大的因病致貧人口,鳳慶縣醫療衛生狀況卻面臨資源總量不足、衛生人力資源短缺、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和職稱偏低,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的困境。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難點,也是重大突破點。
聚焦難點找突破,創新推出「三大工程」
中山大學自2013年定點幫扶雲南省鳳慶縣,堅持立足自身優勢,深入貫徹中央、教育部、廣東省委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對標雲南省脫貧攻堅政策,特別是健康扶貧任務清單,瞄準貧困群眾「看病遠、看病貴、亂投醫」等突出問題,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統籌謀劃科學安排、10家附屬醫院積極主動擔當,創新推出健康扶貧家門口診療、勞動力恢復、結對幫扶「三大工程」,有效破解了鳳慶縣貧困患者「看不上病、看不準病、看不好病、看不起病」等健康扶貧重大難題,探索搭建健康扶貧的新路子,夯實雲南省鳳慶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健康基礎。
精準處方——實施家門口診療工程
「沒有全民的健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中山大學在對標雲南「兩不愁三保障」指標時發現,鳳慶縣醫療扶貧工作主要存在兩方面困難:一是群眾看病「兩頭難」:到大城市、大醫院看病難,在偏遠農村地區看病難。二是鄉村醫療衛生資源較為匱乏。針對以上問題,學校科學謀劃、統籌部署,通過知名專家醫療人才蹲點支援、醫務人員能力培訓、醫療團隊下基層「三大行動」為突破口,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就近就醫難的問題。
一是助推廣州醫療專家蹲點支援行動。2017年以來,校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多次研究鳳慶縣醫療人才支援工作,醫院管理處、各附屬醫院多方聯動,廣泛動員、科學篩選支援醫療人才,附屬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外科專家陳由芝、護理管理專家區月霞先後到鳳慶蹲點開展一期醫療支援工作,累計工作60餘天,得到鳳慶縣幹部群眾和貧困患者廣泛好評。
二是實施醫務人員能力培訓行動。中山大學各附屬醫院按照每年16人次、半年為一期接收鳳慶縣選派的醫務人員業務進修,以此提高他們的臨床診療能力和技術水平。學校各醫療小隊開展醫療幫扶同時重點針對鳳慶縣開展醫療培訓講座87場次,培訓人員3700餘人次,學校各附屬醫院已接收鳳慶縣醫療衛生人員進修學習共7期37人次,經過培訓,學員醫療技能得到了大幅提高。魯史鎮衛生院院長還將學習到的廣州「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先進經驗結合魯史實際,創立了「縣鄉村三級共管」模式,由一個醫師一個護士組成團隊與居民籤約,魯史鎮衛生院經常下鄉到各個村宣傳,為142個貧困戶制定健康扶貧聯繫卡,加強動態幫扶管理,實現特殊人群籤約率達到100%。這一模式廣受群眾歡迎,得到鳳慶縣的大力肯定並在全縣推廣。衛生院院長說:「我們學習到了他們的理念,改變了思維模式,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這就是中大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三是實施知名專家下基層行動。中山大學先後派出附屬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醫院、中山眼科中心和光華口腔醫院等7家開展10次基層義診活動,累計派出醫療專家人數88人,完成手術325臺次,累計義診45天,創下單人一天70多人門診記錄,累計義診貧困鄉鎮貧困群眾4800餘人次,使鳳慶縣廣大山區貧困患者享受到省級醫療專家的優質服務。在一次義診過程中,鳳慶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接收一位懷疑外傷導致肝損傷大出血的急診病人,患者出現休克體徵,既往縣醫院遇到此類患者只能選擇轉院,但患者情況已十分危急,最近的市級醫院要2個多小時車程,轉院風險極大。附屬第七醫院的湯地主任被緊急邀請會診,在了解醫院手術條件後,他建議馬上手術!他迅速調動醫院普外科、檢驗、放射、麻醉、手術室、血庫資源,並親自切下第一刀,經歷生死時速2小時的手術,大家把一個生命從死亡邊緣成功拉了回來。
對症下藥——實施勞動力恢復工程
學校對有望恢復勞動能力的患病貧困人群,重點幫助其恢復「造血」能力。
一是面上集中救治。學校建議鼓勵鳳慶縣人民醫院建立鳳慶縣疾病譜,分析貧困患者家庭,選定以白內障等眼部疾病為主和可恢復人群作為勞動力恢復的首批專項救助項目,中山眼科中心醫療隊作為學校對口幫扶鳳慶縣派出的第一支醫療隊,於2014和2016年兩次組織由白內障、眼底病、視光學等專家構成的醫療隊到鳳慶縣開展集中救治工作,當地百姓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光明使者」,讓一個個因貧困而常年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重見光明,重拾脫貧致富的信心。
二是點上因人施策。重點針對貧困戶所患的普通外科、消化內科、兒科、婦科、感染科等學科疾病。附屬第三醫院、第六醫院、第七醫院醫療專家開展了鳳慶縣人民醫院普通外科首例胃腸腫瘤MDT討論、開展了鳳慶縣首例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首例複雜的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率先將遺傳代謝病的基因分析技術引入兒科的診療服務中,並將「先天缺牙」特困家庭的基因標本帶回醫院認真研究。
三是線上強化協同。為使鳳慶縣貧困群眾看病更加精準化、更加高效的同時,充分發揮中山大學三級醫院優勢,更好地實現分級診療「優化」和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使鳳慶縣人民醫院通過專科專項提升衛生服務水平,學校附屬口腔醫院積極主動與鳳慶縣人民醫院達成專科聯盟。
傾情幫扶——實施對口幫扶工程
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方位落實醫療精準幫扶工作,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鳳慶縣人民醫院的服務能力是中山大學醫療幫扶工作的核心。對此,校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由附屬第七醫院對口幫扶鳳慶縣人民醫院,力求「派出一支隊伍、培養一批人才、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群眾」。
2017年,附屬七院何裕隆院長在赴鳳慶縣開展醫療專家下基層期間說道「中山七院不作秀,不擺拍,在中山大學的領導下,對鳳慶醫療真幫、真扶、務實、精準!」。
來自附屬第七醫院的醫療專家被當地百姓稱為「超人」。他們每次到鳳慶都是在經歷11小時的千裡奔波後就第一時間直接奔赴對應科室聽取科室情況介紹,聽取擬對患者開展手術的管床醫生匯報,實地查看患者及資料,研究次日手術治療方案。2018年8月,在抵達鳳慶的第一天夜裡10點,專家團成員婦產科李田主任接到電話,一產婦產後大出血,情況危急,需立刻搶救!李主任一路狂奔,及時走上手術臺,迅速找到出血點,完成了主要搶救步驟,直至凌晨,手術順利完成,母子平安。
2018年8月,經對口幫扶前期綜合調研,把脈問診,收集各項幫扶需求,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與鳳慶縣人民醫院籤訂對口醫療幫扶協議,中山七院副院長張常華教授被鳳慶縣人民政府聘為縣人民醫院院長(掛職)。中山七院計劃持續派出醫療專家,到鳳慶縣人民醫院開展臨床帶教,手把手為當地醫務人員提供專業指導和培訓;搭建中山七院與鳳慶縣人民醫院遠程醫療服務平臺,開展遠程會診、多學科討論、教學培訓;為鳳慶縣人民醫院醫務人員提供進修、培訓綠色通道,結合鳳慶縣人民醫院的實際情況,提供全方位、持續性對口醫療幫扶,力爭把鳳慶人民醫院打造成雲南省縣域醫療中心。
「三大工程」綜合施策,因病致貧人數減少近六成
截至2018年6月,鳳慶縣因病為主要致貧原因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相比2016年末,減少1626戶6839人,因病致貧人數足足減少了近六成,實現了「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從根源、源頭解決貧困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病交加的問題。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中山大學將「勇於創新、真抓實幹,敢於擔當、攻堅破難」作為醫療扶貧攻堅的十六字方針,做到了務實篤行抓幫扶,政府群眾雙滿意。